入夜,遊返吹滅了火燭。兩人便抵足而眠。


    遊返躺下身,歎道:“少林寺冬天如此寒冷,門下弟子要憑自身硬抗寒凍,對門人如此嚴苛,無怪乎能成天下第一大派。”


    胡近臣道:“我在少林在呆過幾個春秋,少林的基本功剛猛無比,隻消練上幾個月,這等程度的嚴寒等閑視之。等身體打下了基礎,往後便一帆風順了。”他突然坐了起來:“說到這禦寒的內功心法,我倒想起了江湖中流傳的龜息功。龜息功本是為了躲避追蹤,讓身體呈假死狀。隻要運起龜息功,人的身體便和周遭一般冷暖,就感覺不到寒意了。事後醒來活動一下四肢,等體溫恢複,便一切如常。”


    遊返笑道:“想不到龜息功還有這等妙用,往常我倒也聽說過這門功夫,卻想若是自己假死,豈不是將自己性命交到別人手上。別人找尋不到還好,若是找到,一點還手之力都沒有。也許正因如此,這門武功才鮮有人練吧。看來武功都是死的,如何發揮妙用,才是考驗才智的事。”


    胡近臣道:“這話說的極是。少林之中,藏有一門絕學,乃是不動明王訣。隻要運轉此訣,全身內息頓時凝止不動,充盈經脈之中。這門武功本是類同鐵布衫金鍾罩,是防身之術。但真正交手中卻無大用,隻因無人願意站著讓人打。即便站著等別人出招,若是對方拿著刀劍這麽砍上幾下,不動明王訣還不如金鍾罩。但若是此功用來治療內傷,卻有奇效。內傷之時,經脈閉塞,隻要運轉不動明王訣,就能打通經脈,而後再緩緩運功療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他又黑暗中歎了一口氣,道:“可惜,這不動明王訣極為難練,誰願意隻是為了療傷花費諸多時間去練這麽一個法門。昔日方鴻大師曾講解過不動明王訣的要點,要練此功,首先要打通全身經脈,將自己全身埋在土中,每日三次,每次一個時辰,凝思冥想,如此寒暑不輟,二十年後方有大成。”


    遊返深吸口氣,喃喃道:“這豈不是將一輩子耗在了一門武功上。”


    胡近臣道:“正是。所謂七十二絕技,皆是如此。沒有大決心大毅力者,無法輕易習得。達摩堂三大神僧,窮畢生之力,每人也隻習得七八種絕技,再難以寸進。這也是古往今來鮮有能修滿七十二絕技的人的原因。其實這七十二絕技,任一種流傳出去,皆可以成為鎮山之寶,精深者足以開宗立派。再不濟也能引得江湖中人廝殺拚搶,血流成河。”


    遊返驚疑道:“若是照這麽說,眾所周知,這些絕技被收藏在少林寺藏經閣中這麽多年,怎麽會沒有人闖入進去一探究竟。若是僥幸能偷得其中一本出去,豈不是成了一代宗師?”


    胡近臣道:“你怎知道沒人嚐試?江湖上一些旁門左道,不少幫派都派人來過。但少林藏龍臥虎,豈是這些人撒野的地方?大多都被掃了出來,命都丟了半條。”


    遊返奇道:“說是大多,莫非有人還成功潛入了?”


    胡近臣道:“唐末大亂,有一方大盜聶雲空,此人飛簷走壁,無孔不入。某日這人大膽偷偷闖入藏經閣,竟無人發現,隨手抄起一本秘籍,便觀看了半日,而後遁走。他本來是為了炫耀自己身法,能進天下武人聖地,如入無人之境。第一迴他還以為沒人發現,不禁心癢難當,去後又來,在同一位置再想拿起這本秘籍,卻發現秘籍中上迴所閱之處還夾了一張紙,上麵畫了一人偷閱經書的模樣,畫中之人賊眉鼠目,惟妙惟肖,正是聶雲空自己。他嚇得抬頭左右張望,卻找不到人。其實他一向謹慎,上迴來時也確認周圍無人,才放心大膽翻閱秘籍,怎知早落入別人眼中,隻是因沒有盜取經書,這才沒有揭破。他終於是嚇破了膽,連夜遁去。這張紙後來流傳於江湖,這段事情也成了奇談。”


    遊返嘖嘖稱奇,道:“這故事精彩是精彩,不過難免有些怪誕。若是早發現,何不當場喝破,又怎能預料到聶雲空去後再來。”


    胡近臣道:“少林高僧行事,大合禪理。你若是有翻閱天下絕頂武功秘籍的機會,你會不會流連忘返?”


    遊返頓時啞口無言,心中泛起的竟是那淡淡的踴躍,若是自己到了藏經閣,恐怕定要全部看個夠,弄明白究竟什麽是絕頂神功,才肯罷休。他苦笑了一聲,才說道:“如此說來,藏經閣正是最安全的地方。今日胡兄要少林寺交出七十二絕技,若是少林寺真的屈服,可要給武林中惹來麻煩。這些秘籍無論安置於何處,總不如藏經閣來得安全。”


    胡近臣嘿嘿一笑:“這就是六扇門劉大人頭痛的事情了。”


    遊返無言以對,心想胡近臣的行事無不出人意表,這迴製造六扇門和少林寺的衝突,還要引天下武人眼睛都盯著六扇門,想來是要朝廷和少林鷸蚌相爭,好自己得利。


    不過這點他也沒什麽意見,如今四海鐵坊方興未艾,若是六扇門惹上了麻煩,對四海鐵坊也有好處。


    兩人各懷心思,一時之間,黑暗中無聲無息。


    突然夜半鍾聲響起,先是輕輕一聲,隨後漸漸急切起來。接著四周人聲響起,倒也沒有人慌亂大叫,隻是相互唿喝提點了幾聲。


    遊返支起身體,側耳傾聽。黑暗中沙沙腳步聲作響,偶爾有人說話,但聽不真切。遠處鍾聲還在敲打,密密麻麻一下下地直敲在人的心坎上。


    胡近臣長身而起,點燃了燈燭,火光掩映下,隻見他眉頭緊皺,一副凝重的神情,低聲喝道:“是少林集合的鍾響。莫非有外敵入侵?”


    遊返推開窗戶,隻見窗外黑暗中亮著幾點燈火,正沿著廊道快速移動,兩三點亮光匯合在一起,朝著大殿而去。


    原先空中飄舞的雪花已經不見了,大風也歇止了,不過沒有星光,雜亂的腳步聲過後,四周恢複一片寂靜。


    遊返道:“我們是否過去看看?”


    胡近臣點點頭,點起一個燈籠,正要出門。


    突然門外一人推門而入,正是圓嗔。隻聽他道:“兩位不用擔心,是藏經閣失火了。幾位師叔正在組織人手前去滅火,如今火勢已經控製。”


    藏經閣?遊返一驚,不就是藏有七十二絕技的藏經閣。雪下了一日,樓簷屋牆都被雪覆蓋著,怎麽會如此輕易失火?


    胡近臣一呆,隨即冷笑道:“居然行此釜底抽薪之計。果然高明。”


    圓嗔笑道:“盟主明白就好。貧僧隻是奉幾位師叔之命安撫一下你們,令你們不要亂走,以免產生誤會,影響了撲火。這主意也不知道是誰想的,我猜是達摩堂的幾位師叔祖。看來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了。”


    這圓嗔說話全然不顧少林寺的立場,說什麽都隨意為之,還將事情真相交待了出來。遊返其實從一開始就很懷疑,這人到底是站在哪一邊的。這時圓嗔一句話說完,又去忙其它事情,轉身告辭離去。


    而胡近臣的表情一時僵住了,他慢慢坐了下來,翻開一個茶杯,往裏倒了些涼水,緩緩喝了下去。


    兩人就這麽沒有出門。


    第二日,寶殿上,一群少林武僧累了一整晚,又是澆水又是搬運藏經閣中的藏書。一個個灰頭土臉,疲累不堪。


    胡近臣和遊返出現時,這些武僧仍是站得筆直,看他們兩人的目光中有些不滿。


    方磬,方聞,方智三人一排坐著,其中方智衝著他們看了一眼,就再也不說話。


    還是方聞率先開口道:“兩位施主,昨夜休息得可好?”


    胡近臣大喇喇坐在蒲團上,說道:“夜半鍾聲,擾人清夢。”


    遊返也坐下道:“三位大師,佛門中人,說話須直接一些。”


    方聞合十道:“阿彌陀佛!正是如此。昨日胡大俠提出少林獻出七十二絕技的事情……昨夜藏經閣大火,經書損毀,獻是獻不出了,還請兩位轉告六扇門劉大人。”


    胡近臣與遊返對視一眼,兩人早在圓嗔來傳話之時,就已得知結果,因而並不驚訝。


    “不過,”方聞又補充:“盡管失火,仍是有部分典籍被救了出來。其中有一十三項絕技,老衲讓手下人整理抄錄之後,可以交由施主帶迴去。”


    遊返心中一動,一十三項絕技,就算是一十三項,那也是絕頂的武功。不過他細細一想,恐怕其中是沒有那些久負盛名的絕頂神功,隻有一些如不動明王訣那般又難練又不實用的神功。畢竟如易筋經這類聞名天下的內功心法,就算沒有失火,少林寺也不會老老實實交出來。那等若是讓其它門派研究他們的弱點,從此少林武功再無獨步武林的可能。


    胡近臣揮了揮手,打斷他說話,說道:“這就不必了,劉大人交待了要取七十二絕技,並非一十三絕技。胡某人也並非上門乞討,非得拿到秘籍才肯罷休。昨夜藏經閣失火,少林損失慘重,也是天下武林的損失。這件事就這麽罷了。”


    原以為胡近臣這麽說,少林三個老和尚可要鬆一口氣,不料方聞微笑道:“損失慘重倒也不見得。雖然七十二絕技的秘本大部分被火燒了去,但曆代高僧留下的佛經手抄本都保存下來。於天下武人來說,武功秘籍價值連城,可於佛門中人而言,這些佛經才是重中之重。時人多本末倒置,可歎哀哉。”


    方磬方智同唿“阿彌陀佛”,顯得高深莫測。


    胡近臣嘿嘿一笑,道:“方聞大師才是本末倒置,心中的佛法才是本,佛經是末。不修佛法,坐擁佛經孤本又有何用。晚輩告辭。”


    方聞突然一怔,卻無言反駁。


    胡近臣站了起身,向三人施了一禮。就這麽走出殿外。


    遊返也施了一禮,隨著胡近臣走了出去,悄悄問道:“我們就這麽走麽?”


    胡近臣道:“還能怎麽樣?少林方丈之位恐怕也有了定論。”


    遊返迴頭望了一眼殿中央,三個老和尚低眉垂目,並未向他們瞧來,出言問道:“方丈……是方聞?”


    胡近臣道:“極有可能。少林寺裏還有高人。達摩堂那些老和尚不可小覷。這次我們認栽了。走。”


    不過雖然這次沒能要來七十二絕技,也沒能令少林寺恭恭敬敬將他們送下山來。但到迎客亭時,兩人看到江湖群雄都在山腰上聚集,看到兩人下來,都熱情地迎了上來。


    胡近臣招唿著眾人,找到不平莊的人,低聲吩咐打道迴府。而眾人則一言一語說起少林寺的事情。


    原來昨晚的大火少林演得逼真,火光衝天,即便是白天下過雪,這古樸的藏經閣樓仍是燒了個通透。最後山下駐守的武林中人也發現了異處,第二日一早晴空無雪,大夥兒便相約上山,一探究竟。


    “此乃少林損失。”胡近臣道:“藏經閣所藏經書無數,一場火燒掉大半,隻有部分被搬了出來。此時寺內混亂,胡某也不能繼續叨擾,隻得先下山了。”


    眾人不了解事情,也沒有深思。大部分隻是對藏經閣中的藏書起了覬覦之心,心想如此便能趁亂潛入少林寺裏渾水摸魚,看看是否運氣好,能撿到什麽絕世秘籍。不過大多數人隻是心裏想想,自己掂量過自己之後,隻好放棄了這誘人的想法。


    隻有少部分人腦筋清楚,他們知道胡近臣這次上山雖說是拜訪,但實際上有著興師問罪的意味。如今事情結果是少林寺百年未曾失火的藏經閣突然失火,其中必定有什麽聯係。隻是前因後果太過匪夷所思,誰能想到是少林寺自己燒藏經閣,選擇了玉石俱焚的做法,避免獻出七十二絕技。


    胡近臣給眾人交待完之後,說道:“不過這次胡某也並非沒有收獲。眾位,天寒地凍,年關將至,各位還是速速迴去罷。明年開春,若是各位有事,可以來不平莊找胡某。”


    眾人轟然相應,看來胡近臣並未因少林一事威名折損,不過這時事情發生地突然,事後總有人會了結真相。


    遊返迴頭看看不遠處的少林寺山門,心想也該迴鏡緣村看看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邊城孤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豬神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豬神劍並收藏邊城孤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