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李應元的意願是不願意繼續留在縣衙給英吉利人做事的,但此時他卻也沒地方可去,如果迴到醫館,他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被扶桑浪人想辦法刺殺,也給英吉利人做個榜樣出來。
至於出海迴杭州,他倒是真希望做到,但此時也不太可能。先不說海路因為英吉利人的緣故已被斷絕,即使不是這樣,李應元也不太可能在任務沒有一點眉目的情況下迴到杭州去。
指望老和尚大發善心,看在情況複雜的份上收迴生死符是不可能的,見識到安德魯少校這些人的做派後,李應元越發肯定老和尚隻會想辦法收拾自己,而絕不會放過一馬。
那麽,唯一合理的選擇就是繼續留在縣衙,幫英吉利人做事,那些扶桑人總不至於跑到縣衙殺人吧。要有這本事,把英吉利人直接趕走不更好嗎。
還好,留在縣衙裏也不算太差。平時給謝普德大夫打下手,看看謝普德大夫怎麽做那些看來相當神奇的外科手術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
英吉利駐軍中最不缺的就是傷患,雖然已經占領了縣城,但不少在占領過程中受傷的士兵要治療和照顧,平時也總有些士兵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受傷。
跟著謝普德大夫,李應元倒是學會了怎麽挖開傷口取下子彈,再用針線縫上這些極為實用的本事。這些事情看著不難,但是怎麽避開血管,怎麽減少對肌肉組織的損傷,怎麽縫合,都是學問。
兩個人默契地不提起早前的齟齬,隻是專注於對傷患的治療,竟形成一種半師半友的關係。
現在為英吉利人做事的大明人士為數不少,有三四十人之多,其中不少都是定海縣原來捕快衙役們派來的自家孩子,不少人懂得寫字,機靈但又毛病多多,倒是跟陳長生差不多一個模子出來的,見人麵就喜歡說我爸是誰誰誰。
這些孩子當中,到謝普德手下工作的也有七八個,其中就包括陳長生。論家世,李應元遠不如他們,但此時他們最多是學徒,李應元卻算半個大夫,比他們高了半輩,也算是風水輪流轉了。
因為同住一屋,平時又一起工作,李應元和陳長生之間的關係也快速改善了起來,平時有事也能互相照應一下。
這一天,住他們隔壁的兩個少年卻過來竄門,說都是鄰居,以後要互相關照一下。
“在下福建人鄭三官,見過兩位兄台,希望大家以後能互相關照!”
“在下定海人劉香,見過兩位兄台,希望大家以後能互相關照!”
兩個看起來充滿幹勁的少年過來,聲音洪亮,穿著英吉利人的紅色軍衣,一開始卻把李應元和陳長生嚇了一跳。
隻見這兩個人,穿著英吉利人的紅色軍裝,帶著高帽,除了沒有扛槍之外,活脫脫就是兩名英吉利士兵。據兩人所述,他們兩個自幼下南洋,在大人的帶領下跟著英吉利人做事,因此精通英吉利語,目前就是給英吉利人做通譯。
比起什麽都不太明白的李應元和陳長生,這兩個人知道得多得多,對英吉利人的各種物事和風俗也了如指掌。
“大英帝國是當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跟著英吉利國做事肯定沒錯的。”兩人中較大的那個人鄭三官,如此說道。
較小的那個人劉香卻是正宗的定海人,此次跟著人從南洋迴到家鄉,顯得非常興奮。
陳長生突然想起什麽似的,指著劉香驚叫了起來。
“你是狗剩,你爸在外廓西門口擺著攤賣鞋呢,我認得你。聽說你跟舅子一塊兒下南洋,沒想到迴來了。”
“我不叫狗剩,叫我雲琅!”劉香的臉色本來還好好的,這時候卻也黑了下來。
“怎麽不是狗剩,當初你跟人下南洋,好幾年都不迴來,你媽可是在大街上哭訴過好幾次,沒想到一直好好的。”陳長生也算是沒有眼力的,沒有反應過來,繼續說。
“狗剩那是我的小名,現在可是叫劉香,你聽清楚了。”狗剩,也就是劉香,大叫起來,然後又愣了起來。“你是以前那個什麽捕頭家的孩子吧,就是第三房小妾生的那個,怎麽也為英吉利人做事?”
“我怎麽在這裏,不管你什麽事情。”這次卻是輪到陳長生不高興起來。
原來,陳捕頭在定海也算是個人物,家道殷實,娶了好幾房小妾,也算兒孫滿堂。當然,陳長生作為陳捕頭第三房小妾生的孩子,也不會對此有多喜聞樂見。
此次英吉利人攻占定海,把俘虜的捕頭衙役們放出來做事,條件就是讓每家都派遣子嗣到軍營裏,聽英吉利人差遣。陳捕頭便把陳長生推出來,為英吉利人做事。
這妥妥的就是質子啊,李應元以前就琢磨過,從這一點就能看出陳長生平時在家不怎麽受寵,要不然不會讓家裏人推出來做如此危險的勾當。
跟李應元和陳長生不一樣,鄭三官和劉香卻對為英吉利人工作沒什麽抵觸,滿口都是抓住機會做大事,建立一番工業。
聽這兩個人說起,李應元才知道這從沒聽過的英吉利國竟然是泰西的大國,從那遙遠的歐羅巴大陸到美洲新大陸,再到南洋,擁有大量港口和土地,算是整個歐羅巴最強最富有的國家。
至於說它比大明還要強,李應元卻是不以為然,以大明人以中央上國自居的心態,是不會承認任何國家會比自己都強大,隻會將它歸結為對方年紀小,被人哄騙。
鄭三官和劉香平時是在船上待著,此次上層派他們下來,才住到衙門裏,所以對島上的一些事情有些不太熟悉。李應元心裏有些可惜,如果他們見過當初安德魯射傷大明百姓的情景,會不會還像現在這樣對英吉利充滿憧憬。
知道李應元和陳長生都是新近才開始為英吉利人工作的,鄭三官和劉香互相看了一眼,不著痕跡地交流了一下。李應元莫名覺得這兩人神態中多了些躍躍欲試的味道。
“住這麽近,以後互相關照吧。我們先說一下年齡,看看誰最年長吧。”鄭三官眼神一閃,說道。
一說起年齡,鄭三官和李應元都是十六歲,劉香和陳長生都是十五歲,不過李應元比鄭三官大了兩個月,劉香卻比陳長生大了三個月。這一下,年齡小的三個人忽然又不說話起來。
“除了年齡,還得看誰最有出息吧,比如誰賺錢最多之類的。我的月俸是三錢五分,怎麽樣,不少吧。”陳長生搶著說道,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還有,我爸可是我們定海的大捕頭,手底下管著好幾十號人呢。”
“劉香,二等兵薪俸,每月一兩五錢。定海的衙役們不是在前幾天打仗的時候全都死幹淨了嗎?”劉香嘿嘿一笑,卻是硬戳著別人的痛處。
“鄭三官,二等兵薪俸,月俸一兩五錢。不過安德魯少校說了,我學東西快,一年內就沒準能轉為士官。”鄭三官毫不示弱,也說道。
劉香和陳長生互相瞪了一眼,似乎有火花一閃而沒,接著三個人又轉過頭來,一起盯著李應元看。鄭三官提起安德魯少校,李應元倒是驚訝了一下。
“我的月俸據說是十兩一個月,安德魯說的,也不知道做不做準。”李應元淡淡地說。
“十兩銀子,不可能,怎麽會那麽高。”鄭三官驚訝了起來,一臉的不信。
“這個還真是安德魯少校說的,還是當著所有人麵說的,肯定會算數。”陳長生卻是極力挺同屋。李應元嘴角不自然地抽搐了一下,那實在不是什麽願意迴想的迴憶。
“嗬嗬,大家都是兄弟,以後還是平輩論交吧。”李應元急忙打起了哈哈。
“這樣也不錯,何必分大小,倒顯得生疏了。”後來的兩個人沒事人似的跟著打起了哈哈。
最後,劉香不甘心地加了一句:“其實按資曆算,我三年前就開始為英吉利人做事,資曆算是最高的。”
隔壁的兩個人打完招唿走了,說好以後多親近,不過李應元總覺得這兩人的背影顯得有些狼狽。
至於出海迴杭州,他倒是真希望做到,但此時也不太可能。先不說海路因為英吉利人的緣故已被斷絕,即使不是這樣,李應元也不太可能在任務沒有一點眉目的情況下迴到杭州去。
指望老和尚大發善心,看在情況複雜的份上收迴生死符是不可能的,見識到安德魯少校這些人的做派後,李應元越發肯定老和尚隻會想辦法收拾自己,而絕不會放過一馬。
那麽,唯一合理的選擇就是繼續留在縣衙,幫英吉利人做事,那些扶桑人總不至於跑到縣衙殺人吧。要有這本事,把英吉利人直接趕走不更好嗎。
還好,留在縣衙裏也不算太差。平時給謝普德大夫打下手,看看謝普德大夫怎麽做那些看來相當神奇的外科手術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
英吉利駐軍中最不缺的就是傷患,雖然已經占領了縣城,但不少在占領過程中受傷的士兵要治療和照顧,平時也總有些士兵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受傷。
跟著謝普德大夫,李應元倒是學會了怎麽挖開傷口取下子彈,再用針線縫上這些極為實用的本事。這些事情看著不難,但是怎麽避開血管,怎麽減少對肌肉組織的損傷,怎麽縫合,都是學問。
兩個人默契地不提起早前的齟齬,隻是專注於對傷患的治療,竟形成一種半師半友的關係。
現在為英吉利人做事的大明人士為數不少,有三四十人之多,其中不少都是定海縣原來捕快衙役們派來的自家孩子,不少人懂得寫字,機靈但又毛病多多,倒是跟陳長生差不多一個模子出來的,見人麵就喜歡說我爸是誰誰誰。
這些孩子當中,到謝普德手下工作的也有七八個,其中就包括陳長生。論家世,李應元遠不如他們,但此時他們最多是學徒,李應元卻算半個大夫,比他們高了半輩,也算是風水輪流轉了。
因為同住一屋,平時又一起工作,李應元和陳長生之間的關係也快速改善了起來,平時有事也能互相照應一下。
這一天,住他們隔壁的兩個少年卻過來竄門,說都是鄰居,以後要互相關照一下。
“在下福建人鄭三官,見過兩位兄台,希望大家以後能互相關照!”
“在下定海人劉香,見過兩位兄台,希望大家以後能互相關照!”
兩個看起來充滿幹勁的少年過來,聲音洪亮,穿著英吉利人的紅色軍衣,一開始卻把李應元和陳長生嚇了一跳。
隻見這兩個人,穿著英吉利人的紅色軍裝,帶著高帽,除了沒有扛槍之外,活脫脫就是兩名英吉利士兵。據兩人所述,他們兩個自幼下南洋,在大人的帶領下跟著英吉利人做事,因此精通英吉利語,目前就是給英吉利人做通譯。
比起什麽都不太明白的李應元和陳長生,這兩個人知道得多得多,對英吉利人的各種物事和風俗也了如指掌。
“大英帝國是當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跟著英吉利國做事肯定沒錯的。”兩人中較大的那個人鄭三官,如此說道。
較小的那個人劉香卻是正宗的定海人,此次跟著人從南洋迴到家鄉,顯得非常興奮。
陳長生突然想起什麽似的,指著劉香驚叫了起來。
“你是狗剩,你爸在外廓西門口擺著攤賣鞋呢,我認得你。聽說你跟舅子一塊兒下南洋,沒想到迴來了。”
“我不叫狗剩,叫我雲琅!”劉香的臉色本來還好好的,這時候卻也黑了下來。
“怎麽不是狗剩,當初你跟人下南洋,好幾年都不迴來,你媽可是在大街上哭訴過好幾次,沒想到一直好好的。”陳長生也算是沒有眼力的,沒有反應過來,繼續說。
“狗剩那是我的小名,現在可是叫劉香,你聽清楚了。”狗剩,也就是劉香,大叫起來,然後又愣了起來。“你是以前那個什麽捕頭家的孩子吧,就是第三房小妾生的那個,怎麽也為英吉利人做事?”
“我怎麽在這裏,不管你什麽事情。”這次卻是輪到陳長生不高興起來。
原來,陳捕頭在定海也算是個人物,家道殷實,娶了好幾房小妾,也算兒孫滿堂。當然,陳長生作為陳捕頭第三房小妾生的孩子,也不會對此有多喜聞樂見。
此次英吉利人攻占定海,把俘虜的捕頭衙役們放出來做事,條件就是讓每家都派遣子嗣到軍營裏,聽英吉利人差遣。陳捕頭便把陳長生推出來,為英吉利人做事。
這妥妥的就是質子啊,李應元以前就琢磨過,從這一點就能看出陳長生平時在家不怎麽受寵,要不然不會讓家裏人推出來做如此危險的勾當。
跟李應元和陳長生不一樣,鄭三官和劉香卻對為英吉利人工作沒什麽抵觸,滿口都是抓住機會做大事,建立一番工業。
聽這兩個人說起,李應元才知道這從沒聽過的英吉利國竟然是泰西的大國,從那遙遠的歐羅巴大陸到美洲新大陸,再到南洋,擁有大量港口和土地,算是整個歐羅巴最強最富有的國家。
至於說它比大明還要強,李應元卻是不以為然,以大明人以中央上國自居的心態,是不會承認任何國家會比自己都強大,隻會將它歸結為對方年紀小,被人哄騙。
鄭三官和劉香平時是在船上待著,此次上層派他們下來,才住到衙門裏,所以對島上的一些事情有些不太熟悉。李應元心裏有些可惜,如果他們見過當初安德魯射傷大明百姓的情景,會不會還像現在這樣對英吉利充滿憧憬。
知道李應元和陳長生都是新近才開始為英吉利人工作的,鄭三官和劉香互相看了一眼,不著痕跡地交流了一下。李應元莫名覺得這兩人神態中多了些躍躍欲試的味道。
“住這麽近,以後互相關照吧。我們先說一下年齡,看看誰最年長吧。”鄭三官眼神一閃,說道。
一說起年齡,鄭三官和李應元都是十六歲,劉香和陳長生都是十五歲,不過李應元比鄭三官大了兩個月,劉香卻比陳長生大了三個月。這一下,年齡小的三個人忽然又不說話起來。
“除了年齡,還得看誰最有出息吧,比如誰賺錢最多之類的。我的月俸是三錢五分,怎麽樣,不少吧。”陳長生搶著說道,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還有,我爸可是我們定海的大捕頭,手底下管著好幾十號人呢。”
“劉香,二等兵薪俸,每月一兩五錢。定海的衙役們不是在前幾天打仗的時候全都死幹淨了嗎?”劉香嘿嘿一笑,卻是硬戳著別人的痛處。
“鄭三官,二等兵薪俸,月俸一兩五錢。不過安德魯少校說了,我學東西快,一年內就沒準能轉為士官。”鄭三官毫不示弱,也說道。
劉香和陳長生互相瞪了一眼,似乎有火花一閃而沒,接著三個人又轉過頭來,一起盯著李應元看。鄭三官提起安德魯少校,李應元倒是驚訝了一下。
“我的月俸據說是十兩一個月,安德魯說的,也不知道做不做準。”李應元淡淡地說。
“十兩銀子,不可能,怎麽會那麽高。”鄭三官驚訝了起來,一臉的不信。
“這個還真是安德魯少校說的,還是當著所有人麵說的,肯定會算數。”陳長生卻是極力挺同屋。李應元嘴角不自然地抽搐了一下,那實在不是什麽願意迴想的迴憶。
“嗬嗬,大家都是兄弟,以後還是平輩論交吧。”李應元急忙打起了哈哈。
“這樣也不錯,何必分大小,倒顯得生疏了。”後來的兩個人沒事人似的跟著打起了哈哈。
最後,劉香不甘心地加了一句:“其實按資曆算,我三年前就開始為英吉利人做事,資曆算是最高的。”
隔壁的兩個人打完招唿走了,說好以後多親近,不過李應元總覺得這兩人的背影顯得有些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