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說來,就是要弟子去偷取這金蟬道種,是嗎?”
“不是。那持有金蟬道種的人是扶桑數一數二的高手,精明強悍,手下又是高手眾多,別說是你,就算是為師也近不得他的身。更何況,一旦讓他發現道種被丟,就會警覺起來,讓名單上的人做好防範,那反而不美。
所以,我們既要偷得這名單,還要讓人不知道名單已經被偷。”
“如此艱難,那應該怎麽做,還請師父明示。”
那圓真和尚卻不說話,盯著李應元看了半天,才搖起頭來。
“這道種本是我千辛萬苦所得,本來是希望用來梳理神魂,修為更上一層樓的。不過,就看在東南角百姓疾苦的份上,我就舍了這塊道種,給你送一場造化吧。”
“剛才我跟你說過這金蟬道種有藏經的功用,但還有一樣我沒有說清楚,就是這金蟬道種和金蟬道種之間,這種經文是可以互相傳遞的。
也就是說,如果一人煉化了這金蟬道種後,再遇到同樣的金蟬道種,那道種和道種之間就會產生共鳴,就可以將第二個金蟬道種裏的內容轉錄到自己煉化的金蟬裏。
所以,我們不需要把倭寇首領手裏的道種偷迴來,隻需要有人煉化了我的這枚道種,然後找機會接近倭寇首領,把對方的金蟬道種在手裏拿上那麽一會兒,就可以將那名單轉錄到自己的金蟬裏。
這之後,再返迴杭州,將名單默寫出來即可。”
李應元突然覺得腦袋轟然作響。據他所知,隨便什麽樣的道種在黑市交易,至少要數千數萬兩銀子,這金蟬道種功能如此獨特,恐怕都不是用金錢就能買到的。
難道這老和尚是要自己煉化這珍貴的金蟬道種嗎,這個機緣來得太突然,李應元覺得自己一點防備都沒有。
“不知道具體怎麽做,還請師父明示。”李應元說道。
“我都說得這麽清楚了,你還不明白嗎?我希望你把這道種煉化了,然後我會安排你進入倭寇老巢,接近倭寇首領。到時候,你找機會把對方的金蟬道種拿上那麽一會兒,然後再返迴來就行,這不算太難吧。”
“弟子不過是個最普通的道觀弟子而已,如此重任,恐怕難以承擔吧?”
“如此重任,你當然難以承擔。但有一樣,煉化這道種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煉化過程中會有道種的反噬,幻境叢生,一不留神就會被陷進去而無法自拔。
所以,普通人煉化這道種,歲數是有限製的。如果歲數太大,那麽這人雜念太多,很容易沉迷幻境無法蘇醒;如果歲數太小,那神魂又不夠強大,無法承載道種。所以是年齡十五六歲的童子最合適。
本來如果是學武之人煉化金蟬道種,那神魂強大純粹,最是合適不過。但是,那倭寇首領是什麽人,武藝精深又疑心病重,但凡學過一點兒武藝的人都近不得他的身。
所以就得派一個沒學過武藝,年齡又隻有十五六歲的少年過去,最是合適不過。而且據傳那倭寇首領不日就要迴去扶桑,到時候下手就更難,所以必須盡快下手。
這金蟬道種等閑十萬兩銀子都買不到,要不是有這種種限製,絕沒有如此輕易就便宜你的道理。
這天下真正能夠煉化的道種極少,到達宗師位而沒有道種的武者也不在少數,你先得道種後再學武功,前景也算無可限量了。”
李應元這才有些明白了過來,隻是心裏還有一些疑惑之處,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師父剛才說這煉化道種還有些危險,卻不知在我前麵是不是也有人嚐試過煉化這道種呢?”李應元問道。
“那隻是細枝末節的事情而已,你問這個事情幹什麽?”老和尚突然顯得尷尬起來。
“如果不問清楚,我這心念就難以通達,還請老師明示。”李應元堅持。
“這個,前麵倒是有五六個人試過,但是他們心智不夠堅毅,都未能抗住金蟬的反噬,倒是死了不少。”老和尚老臉一紅,說道。
“不知死了多少呢?”
“試了五六個,死了五六個。”老和尚不情不願地迴答。
李應元覺得這才像話,如果不是如此艱險,誰也不會如此輕易將珍貴的道種送給一個陌生人。就算這任務艱險無比,九死一生,但光為了那十萬兩銀子,也會有不少人願意鋌而走險的。
隻是,如此說來此事就有些麻煩了,李應元可不相信自己的運氣會比前麵五六人更好。唔,如此說來這個老和尚雖然慈眉善目,但也不可過於相信,估計前麵五六個人也都拜過老和尚為師吧。
“弟子不過是個普通人,恐怕也不見得比前麵幾位更適合煉化這道種吧?”
“那倒不能這麽說。前麵幾個都是普通小孩,你畢竟在道觀裏,平日裏肯定也經常念誦道經,這神魂應該比他們堅毅一些。
更何況,這金蟬道種在短時間裏被折騰了五六次,多少也有了些疲憊和損傷,遠不如巔峰時期強大,所以這煉化也是越到後麵越容易成功的。
再者,所謂學武本來就是刀尖上舔血的事情,如果隻想安安穩穩過日子,就守著錢在家做富家翁就可以了,何必學這武功呢?
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機緣總是伴隨著危機。學武者當迎難而上,而不是遇到危險就想著後退。”老和尚慷慨激昂起來,極力勸說。
要拚命的不是你,當然能說話漂亮了,李應元便有些腹誹。不過,老和尚的話也不是沒道理,若不是有這麽大的礙難,如此機緣本來也輪不到自己頭上,一旦能煉化道種,就算是一條腿邁進武學大門,而且以後的前景也光明無比。
自己在小靈隱觀蹉跎多年,卻一直尋不到學武的機緣,這可能是唯一的機會了。而且學武本身就要五六歲就開始修行,自己進道觀時已經十一二歲,道觀裏武院就不願意收自己,到如今自己已經都十六歲,學武那就更是艱難了。
就算自己能拜得明師,對方願意傾囊傳授,但這也算是輸在起跑線上,就算認真學了也學不出什麽名堂來。所以,這道種自己必須要拿上,有了這道種,才能最大程度地縮短與其他學武者的差距。
在短短的時間裏思索完畢,李應元終於有了決斷。
“師父說得有道理。既然如此,弟子便試著煉化這枚道種。”李應元抬起頭,堅定地說。
“好,不愧是我的弟子。”老和尚顯得很是欣慰。
“不是。那持有金蟬道種的人是扶桑數一數二的高手,精明強悍,手下又是高手眾多,別說是你,就算是為師也近不得他的身。更何況,一旦讓他發現道種被丟,就會警覺起來,讓名單上的人做好防範,那反而不美。
所以,我們既要偷得這名單,還要讓人不知道名單已經被偷。”
“如此艱難,那應該怎麽做,還請師父明示。”
那圓真和尚卻不說話,盯著李應元看了半天,才搖起頭來。
“這道種本是我千辛萬苦所得,本來是希望用來梳理神魂,修為更上一層樓的。不過,就看在東南角百姓疾苦的份上,我就舍了這塊道種,給你送一場造化吧。”
“剛才我跟你說過這金蟬道種有藏經的功用,但還有一樣我沒有說清楚,就是這金蟬道種和金蟬道種之間,這種經文是可以互相傳遞的。
也就是說,如果一人煉化了這金蟬道種後,再遇到同樣的金蟬道種,那道種和道種之間就會產生共鳴,就可以將第二個金蟬道種裏的內容轉錄到自己煉化的金蟬裏。
所以,我們不需要把倭寇首領手裏的道種偷迴來,隻需要有人煉化了我的這枚道種,然後找機會接近倭寇首領,把對方的金蟬道種在手裏拿上那麽一會兒,就可以將那名單轉錄到自己的金蟬裏。
這之後,再返迴杭州,將名單默寫出來即可。”
李應元突然覺得腦袋轟然作響。據他所知,隨便什麽樣的道種在黑市交易,至少要數千數萬兩銀子,這金蟬道種功能如此獨特,恐怕都不是用金錢就能買到的。
難道這老和尚是要自己煉化這珍貴的金蟬道種嗎,這個機緣來得太突然,李應元覺得自己一點防備都沒有。
“不知道具體怎麽做,還請師父明示。”李應元說道。
“我都說得這麽清楚了,你還不明白嗎?我希望你把這道種煉化了,然後我會安排你進入倭寇老巢,接近倭寇首領。到時候,你找機會把對方的金蟬道種拿上那麽一會兒,然後再返迴來就行,這不算太難吧。”
“弟子不過是個最普通的道觀弟子而已,如此重任,恐怕難以承擔吧?”
“如此重任,你當然難以承擔。但有一樣,煉化這道種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煉化過程中會有道種的反噬,幻境叢生,一不留神就會被陷進去而無法自拔。
所以,普通人煉化這道種,歲數是有限製的。如果歲數太大,那麽這人雜念太多,很容易沉迷幻境無法蘇醒;如果歲數太小,那神魂又不夠強大,無法承載道種。所以是年齡十五六歲的童子最合適。
本來如果是學武之人煉化金蟬道種,那神魂強大純粹,最是合適不過。但是,那倭寇首領是什麽人,武藝精深又疑心病重,但凡學過一點兒武藝的人都近不得他的身。
所以就得派一個沒學過武藝,年齡又隻有十五六歲的少年過去,最是合適不過。而且據傳那倭寇首領不日就要迴去扶桑,到時候下手就更難,所以必須盡快下手。
這金蟬道種等閑十萬兩銀子都買不到,要不是有這種種限製,絕沒有如此輕易就便宜你的道理。
這天下真正能夠煉化的道種極少,到達宗師位而沒有道種的武者也不在少數,你先得道種後再學武功,前景也算無可限量了。”
李應元這才有些明白了過來,隻是心裏還有一些疑惑之處,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師父剛才說這煉化道種還有些危險,卻不知在我前麵是不是也有人嚐試過煉化這道種呢?”李應元問道。
“那隻是細枝末節的事情而已,你問這個事情幹什麽?”老和尚突然顯得尷尬起來。
“如果不問清楚,我這心念就難以通達,還請老師明示。”李應元堅持。
“這個,前麵倒是有五六個人試過,但是他們心智不夠堅毅,都未能抗住金蟬的反噬,倒是死了不少。”老和尚老臉一紅,說道。
“不知死了多少呢?”
“試了五六個,死了五六個。”老和尚不情不願地迴答。
李應元覺得這才像話,如果不是如此艱險,誰也不會如此輕易將珍貴的道種送給一個陌生人。就算這任務艱險無比,九死一生,但光為了那十萬兩銀子,也會有不少人願意鋌而走險的。
隻是,如此說來此事就有些麻煩了,李應元可不相信自己的運氣會比前麵五六人更好。唔,如此說來這個老和尚雖然慈眉善目,但也不可過於相信,估計前麵五六個人也都拜過老和尚為師吧。
“弟子不過是個普通人,恐怕也不見得比前麵幾位更適合煉化這道種吧?”
“那倒不能這麽說。前麵幾個都是普通小孩,你畢竟在道觀裏,平日裏肯定也經常念誦道經,這神魂應該比他們堅毅一些。
更何況,這金蟬道種在短時間裏被折騰了五六次,多少也有了些疲憊和損傷,遠不如巔峰時期強大,所以這煉化也是越到後麵越容易成功的。
再者,所謂學武本來就是刀尖上舔血的事情,如果隻想安安穩穩過日子,就守著錢在家做富家翁就可以了,何必學這武功呢?
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機緣總是伴隨著危機。學武者當迎難而上,而不是遇到危險就想著後退。”老和尚慷慨激昂起來,極力勸說。
要拚命的不是你,當然能說話漂亮了,李應元便有些腹誹。不過,老和尚的話也不是沒道理,若不是有這麽大的礙難,如此機緣本來也輪不到自己頭上,一旦能煉化道種,就算是一條腿邁進武學大門,而且以後的前景也光明無比。
自己在小靈隱觀蹉跎多年,卻一直尋不到學武的機緣,這可能是唯一的機會了。而且學武本身就要五六歲就開始修行,自己進道觀時已經十一二歲,道觀裏武院就不願意收自己,到如今自己已經都十六歲,學武那就更是艱難了。
就算自己能拜得明師,對方願意傾囊傳授,但這也算是輸在起跑線上,就算認真學了也學不出什麽名堂來。所以,這道種自己必須要拿上,有了這道種,才能最大程度地縮短與其他學武者的差距。
在短短的時間裏思索完畢,李應元終於有了決斷。
“師父說得有道理。既然如此,弟子便試著煉化這枚道種。”李應元抬起頭,堅定地說。
“好,不愧是我的弟子。”老和尚顯得很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