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第16章劍氣秘史(二


    佩劍插在腰間,司徒玄單手拎著趙不凡昨日用過的飯籃,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快速下行。從思過崖到華山派的駐地,緩步爬山一般需要小半個時辰,若是運起輕功快速奔行,除去坐過山車一般的驚險刺激,大約需要兩刻鍾左右。


    司徒玄以自己的腳力計算過這段距離,大概在五六公裏上下,再加上相差不多的駐地至山門之距離,單單玉女峰上下就有十多公裏的山路,而這些山路都由長條青石鋪設,寬有一丈,窄亦三尺。在生產力低下的大明朝,想要修這麽一條青石山路,最少需要上萬人幹上三五年,這還是就地伐木采石,若是從山下運送木料石條,這個工程恐怕要複雜數倍,由此不難設想當年華山派之輝煌。


    想到下山時,趙不凡賊眉鼠眼的對司徒玄說道:“你的‘朝陽一氣劍’若還不知從何下手,不妨去尋你李師叔請教一番,他定然會給你驚喜的。”


    等到司徒玄追問的時候,趙不凡已經反身迴到了思過崖的山洞中,怎麽叫都不出來了,隻說若想謝他,下次多準備一壇好酒便是。


    司徒玄將飯籃送到飯堂,轉身來到‘劍意淩空’堂,寧清成作為華山派的掌門,日常工作並不太多,門派中的大部分事物已經逐漸交到嶽不群手中,寧清成隻需要最後拍板做決定便好。其實幾個月前嶽不群大婚時,寧清成就準備宣布由嶽不群出任華山派副掌門,可惜嶽不群的大婚被魔教進攻山西所攪,寧清成的這個決定也沒有宣布到江湖上去,但華山派上下已經默認了嶽不群副掌門的地位。至於日常的柴米油鹽等瑣事,則由梁不離帶著幾位管事負責。


    雖然想不明白高超的易學功底能對武功有何裨益,但司徒玄很樸實的知道,高深的典籍大多涉獵易經八八六十四卦之方位,並且經常引用易經中的典故。諸如《淩波微步》,諸如《獨孤九劍》。以前在鐵劍門的時候沒人精通易經,如今寧清成每日能為自己講解易學,司徒玄心知機會難得,自然打點精神認真學習。


    可惜令狐衝實在不是學習的材料,對這些紙麵上的東西深惡痛絕至極,最開始應嶽不群的要求,每日與司徒玄一起跟著寧清成學習易學。令狐衝學了半個月下來發現自己還是一竅不通,便慢慢忽略了這門功課。還是司徒玄威逼利誘,才逼著令狐衝又學半個月,總算記下了易經八八六十四卦之方位與名稱。


    易經共有八八六十四卦,寧清成每天講一個,從最開始的象開始,講解如何起卦,之後念誦卦辭與歌訣,不時還要引用《序卦傳》、《彖》等典故,最後講明白這道卦所代表的意思與其在八卦羅盤中的方位。


    司徒玄易學功底基本為零,每日都要花費大力氣去記憶與分析,一個月下來就記了厚厚一本手劄,晚間還要不停的複習與背誦,總算能跟上寧清成的教授進度。


    這日寧清成講到了第四十二卦,益卦,益卦又被稱為風雷益,風雷卦,損上益下,乃是上上卦。卦象曰:時來運轉吉氣發,多年枯木又開花,枝葉重生多茂盛,幾人見了幾人誇。這個卦是異卦相疊,下震上巽,巽為風,震為雷。風雷激蕩,其勢愈強,雷愈響,風雷相助互長,交相助益。


    隻聽寧清成說道:“風雷相助相生,本就是上善,魔教十大堂口,其中風雷堂的實力一直排在前幾位,便是因為風雷堂有一部嫡傳武功《風雷神功》。那位如今隱居黑木崖,自封獨孤求敗的黃仲濤拜入魔教之後,就是練了這門《風雷神功》,領悟其中的風雷劍意,從而步入宗師之境,如今的風雷堂堂主童百熊便是黃仲濤的記名弟子。”


    寧清成繼續講解道:“當年魔教十長老圍攻華山,咱們五嶽劍派許多精妙的武學都隨著各派高手隕落而失傳,但性命相搏之下,卻也讓咱們領悟記住了魔教十長老的武功絕藝,這些武功雖然有些偏激邪惡,但還是有幾門堂堂正正,符合易理玄機的武功。”


    司徒玄問道:“就是這《風雷神功》?”


    寧清成點頭說道:“沒錯,巽為風,震為雷,風雷激蕩。風為陰,雷為陽,陰陽相濟,可見這《風雷神功》是極為高明的一套武功。據說那當年那位風雷重萬裏憑借著一雙肉掌,每一擊都是風雷相交,陰陽相補,真氣渾厚至極,隻有咱們氣宗的宗主,憑借第三步紫陽境界的《紫霞神功》才能堪堪壓住這個魔頭一籌。”


    司徒玄有些不懂,當即問道:“師祖,聽您這麽說,這位風雷應當是領悟的拳意掌意一類,為何同樣的武功,那位獨孤求敗卻領悟成了劍意?”


    寧清成說道:“無論是劍法拳法,還是掌法刀法,都是武功的外在表現而已,對於宗師高手而言,劍意拳意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對自己一生所學武學的總結,有的人一生練劍,自然悟成劍意。比如我以指作劍,用手指催發劍意,你說我打出的是劍意還是指意?”說著並指伸出給司徒玄示意,而後五指緊並做了一個切割的動作,又說道:“這樣也可以發出劍意,你說這是劍意還是掌意,甚至是刀意?”


    司徒玄這下聽明白了,連忙躬身受教。


    寧清成又說道:“見識了魔教這門《風雷神功》之後,劍宗有一位大高手也想要創造一門類似的風雷劍術,可惜後來劍宗氣宗的分歧越來越大,沒有氣宗高手對於易理劍理提供幫助,劍宗之人隻能在招式的研究上越走越遠。後來他們想到創造一門迅捷如風的劍術,而後以強大內力催發風雷之聲,但這已經摒棄了這門武功原有的立意,放棄了‘道’,墮入了‘技’。可惜直到劍氣之爭,劍宗也沒有創出這門劍法。而且巽為風,風為陰,劍宗想要以咱們華山派的純陽內功催發狂風之劍,以屬性來說先天就自相矛盾,即便劍宗後人能夠完善這套劍法,也不是什麽高明武功。”


    司徒玄聽的目瞪口呆,沒想到單從易理方麵,寧清成就能判定《狂風快劍》沒有出路。真是可憐了封不平,這家夥資質不錯,最起碼不弱於趙不凡,李不負等人,卻在歧路上越走越遠,想要超過嶽不群,奪迴華山掌門之位希望渺茫。所謂‘名師出高徒’,這就是很有代表性的體現。


    想起上次與嶽不群談及劍宗氣宗之差別,嶽不群隻說了雙方修習的乃是不同根基內功,卻沒說雙方理念上的差別,正好這次寧清成提起劍宗氣宗舊事,司徒玄不禁開口問道:“難道劍宗裏就沒有明晰易道,精修劍理之人麽?如此說來氣宗劍宗的修行理念豈不相差甚大。”


    寧清成看了司徒玄一眼,顯然沒想到這小子會這麽問,想了片刻才迴答道:“劍宗與氣宗的根本分歧,最重要的便是你方才所說的‘修行理念’之差別,而不是淺顯的‘重氣’或者‘重劍’。這是道門內丹派沒落之後,何去何從的改革道路問題。”


    長歎一聲,寧清成繼續說道:“無論是紫陽派還是全真教,其實都是道門內丹派,門派中絕大多數都是道士,這些道士的目標是純陽祖師,重陽祖師,紫陽祖師這種能夠長坐就視的陸地神仙境界,他們平日並不如何修煉武功,頂多練習一兩門護身用的劍術,這些人對於丹道的興趣遠大於劍道。但百年之前,天地元氣愈發稀薄,甚至連天材地寶,珍稀藥物的產量也都逐漸減少,道士們想要煉丹練氣都十分困難,所以華山派慢慢分為劍宗與氣宗。氣宗想要走外丹派的舊路,既然元氣丹藥都稀缺,那就依靠命星,以星力補充,所以曆代氣宗宗主都是領悟命星之人,而且都能晉級宗師之境。劍宗則不然,劍宗改修真武之道,他們的想法是通過後天打磨,逆反後天為先天,升華心境修為和畢生領悟,凝煉劍意拳意,晉級宗師之境。在宗師之境凝煉萬千劍意於一身,以萬劍歸宗之勢證道天人。”


    司徒玄沒想到還有這樣一層關係,不禁問道:“那劍宗之人可有人成功?如今江湖上的宗師、大宗師又是如何修煉的,少林武當的宗師又是走的哪條道路。”


    寧清成迴答道:“如今江湖上的宗師、大宗師,基本都是以真武之路晉級的,雖然目前尚未有人憑此晉級天道境,但如今江湖之繁榮,其實也證明了真武之路的可行。你肯定聽過很多人在血戰之後破而後立,晉級宗師的故事吧,其實這些人就是走的真武之路。反過來說,你聽說過純陽祖師呂洞賓是與誰交手之後,險死還生而悟道的?重陽祖師,紫陽祖師呢?你都沒聽過他們是打敗了誰之後步入天道境的吧,同樣還有武當張真人,所以這都是外丹派的最後成就者。”


    沉默了片刻寧清成又說道:“黃仲濤領悟了四種劍意,而後以四級秘法凝練劍意,原本他晉級天道境的希望最大,能夠為真武之路開辟證道之先河。可惜他選擇的四種根基武功,佛道不同源,而且高低不一,難以熔煉混合。後來又被少林寺廢去了一角,徹底喪失進軍天道的希望。若是他當年能夠自創四種武功,那麽他進入天道境的希望就大大增加了。”


    司徒玄聽完點點頭,心說怪不得嶽不群不敢跟自己說,合著這話隻有寧清成能說。換成其他華山弟子,說出這種觀點無異於給劍宗洗白,不說被寧清成處罰,最起碼也要遭到白眼啊。司徒玄想了想低聲說道:“如此說來,劍宗也有其對的地方,咱們氣宗也不是完全正確啊。要不然其他江湖門派,那麽多的高手人傑,怎麽也紛紛選擇了跟劍宗差不多的道路。”


    寧清成長歎道:“是啊,可惜這個道理是劍宗氣宗火拚之後,咱們用數百條弟子的性命領悟到的。即便咱們現在去找劍宗說和,劍宗也未必會答應的,而且劍宗有些理念的確偏激,並不是完全正確。不過這樣也好,如今氣宗在明,劍宗在暗,即便氣宗遭到不幸,咱們華山派多少也有劍宗能夠傳承下去。”司徒玄心下冷笑,可惜劍宗的人最後還是被左冷禪利用。


    新書發布,希望兄弟們多收藏推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山首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信手穿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信手穿越並收藏華山首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