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起身離座。向自己的那個箱子走去。
抬眼看看下麵的諸侯公卿。由於視力極佳,秦川可以看清楚每個人的表情,或默然,或輕蔑,或無視,但也有一些露出擔憂的情緒……種種表情不一而足,唯一沒有的就是剛才三王在台上的激賞之情。
秦川,心下頗為奇怪。難道這未央殿一層中就沒有政治素養高一點的人嗎?(秦川還真沒誤會他們,諸侯公卿作為受父祖餘蔭而獲得地位的人,本身的素質還真的一般。尤其是因為不接近政治核心。他們的政治敏感性一般不怎麽樣。屬於‘平時吃吃饅頭,開會舉舉拳頭’的一類的人物,有點像秦川以前世界的華夏國政協。)
秦川起身這幾步腦中閃過以前世界華夏國某個封建王朝的兩個王子的故事。
哥哥能力一般,但有“純孝”的名聲;弟弟能力拔群,但飛揚跳脫,有點愛顯。一次外出打獵,弟弟憑借弓馬嫻熟,獵取了很多獵物,甚至比國王的獵物還多。而哥哥恰恰相反,一個獵物都沒打。國王就好奇地問他“為什麽一點收獲都沒有。”哥哥的迴答是,“現在正是萬物生養的時期,這些獵取的動物往往正懷著孩子,自己不忍獵取,恐傷天和。”
到了國王要選繼承人的時候,把哥哥弟弟都叫到床前,詢問他們對他身顧後的國家的看法,弟弟高談治國方略,頭頭是道。哥哥卻隻在一邊“嗚嗚”的哭,不談國事,隻是對國王的病情表示擔憂。最後,哥哥成立國王的繼承人。至於,哥哥是真的仁厚純孝,還是在能力比不過弟弟的情況下,采用的策略,除了哥哥自己可能別人都無從得知了。
國王是真的不明白嗎?天下人都不明白嗎?秦川看來未必。但這件事能很好的解釋一個問題,作為一個上位者,更貼切的說是,作為一個統治者。比起各方麵的素質,會做姿態才是更重要,更能獲得追隨者的認同的。因為,統治者能力再強,也不可能強到麵麵俱到,大多數要做的事都要假他人之手。那自己幹什麽呢?統治者自己做什麽呢,他要把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立為所有人的標杆,讓其他人勁量的和他統一思想,凝聚所有人的合力,去完成他要完成的事。
秦川琢磨著這些事,在他看來,未必是諸侯公卿們看不透這些,而是他們是這個世界的“原住民”。他們的認識受到時空的局限,不比秦川以前處於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問題在網絡上不停交換思想,理越辨越明,秦川的見解自然是能超過這裏的絕大多數人的。
剩下的那些聰明人,也有受到成長環境,個人關係,家族利益……等因素的蒙蔽,形成各種各樣的偏見。不像秦川,對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重新認識的,不受任何固有觀念,人際關係的束縛,冷眼旁觀一切,自然更加看得通透。
當然這些想法,在外界也隻是一瞬間的時間。
秦川已經來到自己的箱子前,他學著越王的樣子,對皇帝皇後致意。然後,對老太監招招手,示意他(姑且當做是‘他’吧,畢竟以前也是男的)幫自己打開箱子。為什麽要擺這個譜。因為秦川自己實在不知道怎麽開這個箱子,
在太監去開箱的這個檔口。
皇帝開口詢道:“川兒,你的賀禮是什麽?”這是除了越王以外,皇帝第二次主動問詢。
秦川心道,“原來這個世界,我還是叫秦川,真是有趣的巧合”。心裏想著,嘴上連忙迴應皇帝:“陛下,兒臣此次所獻的是府上獵到的鷹。”
按照秦川本來的想法還想講講,這鷹的來曆、特點,可惜雙兒隻是交代了一句。秦川實在是編不出來。隻能簡單迴答一下。
“鷹擊天風壯,鵬飛海浪春。鷹是寡人最喜歡的!川兒,有心了。”皇帝一副老懷大慰的樣子,下麵的諸侯公卿,一副果然如此的樣子。似乎對箱子裏到底裝著什麽都無所謂的樣子。
“啪”身後傳來,老太監打開箱子的聲音。
秦川突然感到,很多人目光好像突然從無所謂變成盯著箱子看了,並且漸漸把視線從箱子裏的賀禮,轉向自己身上。心知這箱子中的賀禮肯定發生了出人意料的情況,秦川連忙轉身望去。看到箱子中的“鷹”,秦川不由的打了一個寒顫,未央殿中雖然溫暖如故,但此時的秦川卻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隻見箱子中裝著兩隻鷹,一隻斷了一條腿,一隻已經被餓得奄奄一息。
這一幕秦川,太熟悉了!簡直就是以前世界一部宮廷劇的翻版,以前華夏國有一部十分出名的關於描述一個古代王朝九龍奪嫡故事的宮廷劇。其中,前期有非常高聲望,能力超強,黨羽眾多的八王爺,在一次向皇帝獻鷹的時候出了岔子。也是將鷹裝在箱子裏,但打開箱子皇帝看到的是兩隻奄奄一息的饑鷹。皇帝往往自命天上俯瞰大地的雄鷹,看到這兩隻饑鷹,皇帝和身邊眾臣的第一想法就是這是隱射皇帝命不久矣。於是,皇帝大怒,對八王爺大加申斥,並施以重罰。從此八王爺退出奪嫡序列。
秦川腦中急轉“這個吳王的敵人都有誰?到底是誰想誰陷害我?但思考這些問題,並不能解決眼前的危機!相比於當時不在獻鷹現場的八王爺,我有一個優勢,就是還有解釋的機會。”
秦川用舌頭舔了一下門牙,“隻要我舌頭還在,沒什麽是不能辯的。”秦川給自己打氣道。
“吳王,怎麽迴事?”第一個開口問話的是趙王,皇帝並不說話,隻是收斂了笑容嚴肅地看著秦川。一旁的皇後擔憂之色更濃了。
正所謂,捧得越高,摔得越慘。剛才皇帝還作詩大讚自己,現在就出現這種事情。更何況秦川的立身之本就是“純孝”之名,這種詛咒君父的事情,幾乎能讓秦川萬劫不複了。
秦川並不迴趙王的話,因為他知道個問題正是皇帝想問的,也是在場諸侯公卿共同的疑問。所以,秦川上前一步,緩緩下拜,對皇帝道:“陛下,《孝經》有言: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不孝也。兒臣,出身帝王之家。不存在家貧的情況,但兒臣年已十六,卻隻能在自家府上念書抄經,為陛下祈福。武不能安邦定國,文不能經世濟民。於大秦無益,與朝廷無功,心下甚是慚愧。這兩隻鷹並非隻是獻禮,更是兒臣想表達的誌願。”
“那隻饑鷹,兒臣想說的是“幼驥思千裏,饑鷹待一唿”。陛下,兒臣寧可做饑餓的雄鷹,也不願做肥碩的井蛙。兒臣即將就藩,不能服侍陛下於身前了。兒臣想,隻有立下壯誌,為我大秦戍邊拓土,才是對陛下最好的孝。”
“至於那隻獨腳鷹,兒臣想說的是“蒼鷹獨立時,惡鳥不敢飛”。兒臣將在成一方之主,兒臣在封國一定刷新吏治,推行教化。讓封國民心向善惡人難存,為各諸侯封國樹立一個標杆。”
說完這些,秦川又是一拜。並不起身,以跪伏的姿態等皇帝發話。雖然,秦川知道雖然靠著詭辯強行把場麵圓了過來,但信與不信,事情怎麽定性還是皇帝一句的事情。所以,秦川決定放低姿態等待發落,至少表示自己絕對沒有詛咒君父的念頭。
未央殿中一片安靜,落針可聞。
今年的上元宴,實在是太多令人震驚的事情。先是簡王、韓王、越王一個賽過一個的驚豔表現。
再是,皇帝賜越王上書房行走,令諸侯公卿都產生了權力架構是否即將改變的擔憂。
最後是,以“純孝”聞名的吳王,竟然獻了兩隻饑鷹。諸侯公卿自然是不信吳王會自出昏招,斷絕前程。令人恐懼的是竟然有人敢在上元宴上,在皇帝和諸侯的麵前陷害一個親王!是誰想置吳王於死地?是誰有這麽大的本事?這都盤旋在在場大多數人心頭的疑問。
更不可思議的是吳王一改以往,訥言的姿態,口若懸河,雄辯滔滔。硬是把自己從懸崖邊上撈了迴來。這還是以前他們眼中那個木訥的吳王嗎?
未央殿二層台子上,諸王也表情各異。大多是以新奇的眼神看著秦川,趙王則露出了複雜的神色,越王若有所思,倒是皇後一臉欣喜之情。
這時,皇帝的男中音又響了起來。
抬眼看看下麵的諸侯公卿。由於視力極佳,秦川可以看清楚每個人的表情,或默然,或輕蔑,或無視,但也有一些露出擔憂的情緒……種種表情不一而足,唯一沒有的就是剛才三王在台上的激賞之情。
秦川,心下頗為奇怪。難道這未央殿一層中就沒有政治素養高一點的人嗎?(秦川還真沒誤會他們,諸侯公卿作為受父祖餘蔭而獲得地位的人,本身的素質還真的一般。尤其是因為不接近政治核心。他們的政治敏感性一般不怎麽樣。屬於‘平時吃吃饅頭,開會舉舉拳頭’的一類的人物,有點像秦川以前世界的華夏國政協。)
秦川起身這幾步腦中閃過以前世界華夏國某個封建王朝的兩個王子的故事。
哥哥能力一般,但有“純孝”的名聲;弟弟能力拔群,但飛揚跳脫,有點愛顯。一次外出打獵,弟弟憑借弓馬嫻熟,獵取了很多獵物,甚至比國王的獵物還多。而哥哥恰恰相反,一個獵物都沒打。國王就好奇地問他“為什麽一點收獲都沒有。”哥哥的迴答是,“現在正是萬物生養的時期,這些獵取的動物往往正懷著孩子,自己不忍獵取,恐傷天和。”
到了國王要選繼承人的時候,把哥哥弟弟都叫到床前,詢問他們對他身顧後的國家的看法,弟弟高談治國方略,頭頭是道。哥哥卻隻在一邊“嗚嗚”的哭,不談國事,隻是對國王的病情表示擔憂。最後,哥哥成立國王的繼承人。至於,哥哥是真的仁厚純孝,還是在能力比不過弟弟的情況下,采用的策略,除了哥哥自己可能別人都無從得知了。
國王是真的不明白嗎?天下人都不明白嗎?秦川看來未必。但這件事能很好的解釋一個問題,作為一個上位者,更貼切的說是,作為一個統治者。比起各方麵的素質,會做姿態才是更重要,更能獲得追隨者的認同的。因為,統治者能力再強,也不可能強到麵麵俱到,大多數要做的事都要假他人之手。那自己幹什麽呢?統治者自己做什麽呢,他要把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立為所有人的標杆,讓其他人勁量的和他統一思想,凝聚所有人的合力,去完成他要完成的事。
秦川琢磨著這些事,在他看來,未必是諸侯公卿們看不透這些,而是他們是這個世界的“原住民”。他們的認識受到時空的局限,不比秦川以前處於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問題在網絡上不停交換思想,理越辨越明,秦川的見解自然是能超過這裏的絕大多數人的。
剩下的那些聰明人,也有受到成長環境,個人關係,家族利益……等因素的蒙蔽,形成各種各樣的偏見。不像秦川,對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重新認識的,不受任何固有觀念,人際關係的束縛,冷眼旁觀一切,自然更加看得通透。
當然這些想法,在外界也隻是一瞬間的時間。
秦川已經來到自己的箱子前,他學著越王的樣子,對皇帝皇後致意。然後,對老太監招招手,示意他(姑且當做是‘他’吧,畢竟以前也是男的)幫自己打開箱子。為什麽要擺這個譜。因為秦川自己實在不知道怎麽開這個箱子,
在太監去開箱的這個檔口。
皇帝開口詢道:“川兒,你的賀禮是什麽?”這是除了越王以外,皇帝第二次主動問詢。
秦川心道,“原來這個世界,我還是叫秦川,真是有趣的巧合”。心裏想著,嘴上連忙迴應皇帝:“陛下,兒臣此次所獻的是府上獵到的鷹。”
按照秦川本來的想法還想講講,這鷹的來曆、特點,可惜雙兒隻是交代了一句。秦川實在是編不出來。隻能簡單迴答一下。
“鷹擊天風壯,鵬飛海浪春。鷹是寡人最喜歡的!川兒,有心了。”皇帝一副老懷大慰的樣子,下麵的諸侯公卿,一副果然如此的樣子。似乎對箱子裏到底裝著什麽都無所謂的樣子。
“啪”身後傳來,老太監打開箱子的聲音。
秦川突然感到,很多人目光好像突然從無所謂變成盯著箱子看了,並且漸漸把視線從箱子裏的賀禮,轉向自己身上。心知這箱子中的賀禮肯定發生了出人意料的情況,秦川連忙轉身望去。看到箱子中的“鷹”,秦川不由的打了一個寒顫,未央殿中雖然溫暖如故,但此時的秦川卻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隻見箱子中裝著兩隻鷹,一隻斷了一條腿,一隻已經被餓得奄奄一息。
這一幕秦川,太熟悉了!簡直就是以前世界一部宮廷劇的翻版,以前華夏國有一部十分出名的關於描述一個古代王朝九龍奪嫡故事的宮廷劇。其中,前期有非常高聲望,能力超強,黨羽眾多的八王爺,在一次向皇帝獻鷹的時候出了岔子。也是將鷹裝在箱子裏,但打開箱子皇帝看到的是兩隻奄奄一息的饑鷹。皇帝往往自命天上俯瞰大地的雄鷹,看到這兩隻饑鷹,皇帝和身邊眾臣的第一想法就是這是隱射皇帝命不久矣。於是,皇帝大怒,對八王爺大加申斥,並施以重罰。從此八王爺退出奪嫡序列。
秦川腦中急轉“這個吳王的敵人都有誰?到底是誰想誰陷害我?但思考這些問題,並不能解決眼前的危機!相比於當時不在獻鷹現場的八王爺,我有一個優勢,就是還有解釋的機會。”
秦川用舌頭舔了一下門牙,“隻要我舌頭還在,沒什麽是不能辯的。”秦川給自己打氣道。
“吳王,怎麽迴事?”第一個開口問話的是趙王,皇帝並不說話,隻是收斂了笑容嚴肅地看著秦川。一旁的皇後擔憂之色更濃了。
正所謂,捧得越高,摔得越慘。剛才皇帝還作詩大讚自己,現在就出現這種事情。更何況秦川的立身之本就是“純孝”之名,這種詛咒君父的事情,幾乎能讓秦川萬劫不複了。
秦川並不迴趙王的話,因為他知道個問題正是皇帝想問的,也是在場諸侯公卿共同的疑問。所以,秦川上前一步,緩緩下拜,對皇帝道:“陛下,《孝經》有言: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不孝也。兒臣,出身帝王之家。不存在家貧的情況,但兒臣年已十六,卻隻能在自家府上念書抄經,為陛下祈福。武不能安邦定國,文不能經世濟民。於大秦無益,與朝廷無功,心下甚是慚愧。這兩隻鷹並非隻是獻禮,更是兒臣想表達的誌願。”
“那隻饑鷹,兒臣想說的是“幼驥思千裏,饑鷹待一唿”。陛下,兒臣寧可做饑餓的雄鷹,也不願做肥碩的井蛙。兒臣即將就藩,不能服侍陛下於身前了。兒臣想,隻有立下壯誌,為我大秦戍邊拓土,才是對陛下最好的孝。”
“至於那隻獨腳鷹,兒臣想說的是“蒼鷹獨立時,惡鳥不敢飛”。兒臣將在成一方之主,兒臣在封國一定刷新吏治,推行教化。讓封國民心向善惡人難存,為各諸侯封國樹立一個標杆。”
說完這些,秦川又是一拜。並不起身,以跪伏的姿態等皇帝發話。雖然,秦川知道雖然靠著詭辯強行把場麵圓了過來,但信與不信,事情怎麽定性還是皇帝一句的事情。所以,秦川決定放低姿態等待發落,至少表示自己絕對沒有詛咒君父的念頭。
未央殿中一片安靜,落針可聞。
今年的上元宴,實在是太多令人震驚的事情。先是簡王、韓王、越王一個賽過一個的驚豔表現。
再是,皇帝賜越王上書房行走,令諸侯公卿都產生了權力架構是否即將改變的擔憂。
最後是,以“純孝”聞名的吳王,竟然獻了兩隻饑鷹。諸侯公卿自然是不信吳王會自出昏招,斷絕前程。令人恐懼的是竟然有人敢在上元宴上,在皇帝和諸侯的麵前陷害一個親王!是誰想置吳王於死地?是誰有這麽大的本事?這都盤旋在在場大多數人心頭的疑問。
更不可思議的是吳王一改以往,訥言的姿態,口若懸河,雄辯滔滔。硬是把自己從懸崖邊上撈了迴來。這還是以前他們眼中那個木訥的吳王嗎?
未央殿二層台子上,諸王也表情各異。大多是以新奇的眼神看著秦川,趙王則露出了複雜的神色,越王若有所思,倒是皇後一臉欣喜之情。
這時,皇帝的男中音又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