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劍法還是箭術,登峰造極之處,都是人器合一。李晟與史思明在箭術上的造詣,便已經達到這種水平。
顧元溪在場上觀望,之前史思明的箭術已經給了他極大的震撼。
而今李晟更是英姿勃發,前三箭步射對他來說就像開胃菜一般毫無壓力,甚至是眾人眼睛還沒反應過來時,李晟便已經飛速射完前三箭。
如果說史思明的射法帶有他那個年齡所具備的穩重與厚實,那麽李晟的射法就完全散發的年輕人的朝氣,完全可以說是鋒铓畢露,沒有絲毫拖遝。
射完前三箭,隻見他翻身躍馬,意氣風發,來迴奔馳三次,扣箭拽滿弓月,一箭箭射去。不過須臾而已,便已經射完馬上三箭,全中紅心。
眾皆喝彩,場下不少人都有些後悔。因為從這前麵幾箭看來,這李晟確實沒有辱沒“河西第一神射手”的威名。雖然年紀輕輕,但實力比之史思明確實不落下風。
那些把賭注押在史思明身上的人都有些緊張,而平盧軍那邊完全是一臉黑沉。
王武俊惡狠狠地往地上吐了一口痰,“他奶奶的,沒想到這李晟的箭術居然這麽厲害。”
尹子琦瞪了王武俊一眼,便將目光轉到史思明身上,見他麵無表情,心中一歎,也不敢多說什麽。
李晟隻剩下最後三箭,這最後三箭齊射是決定勝負之所在,也是集中體現一個箭手技藝的環節。場麵達到高潮之時,全場聲如鼎沸,那些把賭注押在李晟身上的貴族更是掬起袖子呐喊助威道:“李郎萬勝!李郎萬勝!”
“我——河西李晟!今日必奪桂冠!河西軍萬勝!”李晟仰天長嘯一聲,在萬眾矚目之下躍馬馳騁,加速驟馬馳飛到百步界口,紐然迴身三箭齊射,三箭聚焦一處,全中紅心!霎時間甕鼓齊鳴,全場唿嘯起來。
李晟勒馬按弓大喊道:“禦侮校尉、武騎尉、河西使牙左牙將李晟,將九箭全部奉上!”
“好!果然少年出英雄,這李晟的確厲害得緊啊!”場下,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笑得合不攏嘴。而旁邊儀王李璲則是黑著臉,顯然聽著很不爽,畢竟他把三千貫押在史思明身上,能高興才怪。
押在史思明身上的人唉聲歎氣,押在李晟一方的人則是歡唿雀躍。雖然這隻是第一輪,但從李晟的表現來看,最終勝負其實難料。而李晟的賠率著實要比史思明高了不少,倘若倒是李晟贏了,那麽對那些把賭注押在李晟身上的人來說,又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也難怪他們興奮得很。就是萬春公主與崔淑真這樣的冰山美人,都抑製不住喜悅之色。畢竟贏錢這種事情,有誰會不喜歡呢?
“小人得誌。”與河西軍的喜氣相比,平盧軍營帳裏一片灰霾,李懷仙更上怫然怒吼道:“李晟這河套小兒太目中無人了,果真是小人得誌。”
“你看對麵河西軍那群莽漢的動作,這是****裸地挑釁我們平盧軍啊!”平盧軍上下全都憤然不已。
“夠了!”史思明冷哼一聲,拂袖怒叱道:“別人猖狂也有他猖狂的本事。那些文人士大夫總是罵我們邊軍跋扈驕縱、仗功無人。這功勞與武力我沒有從你們身上看出來,跋扈驕縱、目中無人的本事你們倒是學的滴水不漏!”
“記住,軍人的榮耀,要在戰績功勞和勇力上體現,是從沙場上一刀一槍殺出來的。不想讓別人輕視你們,就要拿出自己的本事。不要隻會埋怨,徒然丟人現眼。”史思明冷聲叮囑道。
“是!”平盧軍各將唯唯諾諾,哪裏敢說個不字。
“嗯。”看到這些驕兵悍將聽話服氣的樣子,史思明難得露出笑意,“這不,我們還沒輸呢!不過是第一輪戰了個平手,這好戲……還在後頭嘛!”
“那是,中郎將才是天下第一神箭手。”被史思明當頭一棒,平盧軍各將這才想起自己的確有些杞人憂天,自家兵馬使也是威震一方的河北神射手,難道還會輸給李晟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兒不成。於是都冷靜下來,不再言語。
史思明點點頭,隨即將目光轉移到場上李晟身上,沉盯片刻後,眼睛裏射出難以言喻的厲芒。
比起河西軍的後起之秀李晟,顧元溪這個默默無名之輩就顯得格外氣場不足了。
誠然,顧元溪這個名字也並非默默無名,畢竟在大唐這個時代,作出驚豔的詩詞後,想要不出名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何況平康坊那種地方,平時便是無數達官貴人的浸淫所在,所以顧元溪也算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人物。
隻是能作得了一首好詩,不代表他就一定是個好詩人。何況箭術這種技藝跟詩詞完全是牛馬不相及,在場賓客雖然不會去考究顧元溪箭術的能耐,卻也不認為他能跟史思明、李晟這樣的高手抗衡。故而他是今日三人裏最不被看好的那一個。
當然也有一部分士族女郎喜愛顧元溪所作的那首“錦瑟”,以及一些極端賭徒貪圖那一賠二百的天價賠率,把希望寄托在顧元溪這匹黑馬上。但總的來說,大部分人都不認為顧元溪會是最後脫穎而出的那個人。
顧元溪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也知道自己勝出的希望渺茫。他既沒想過、也沒能力去跟史思明、李晟爭奪那個第一神箭的虛名。他的心思,更多放在怎麽解決萬春公主陰謀的方向上。如何逃出崔淑真與李婧宸這兩個蛇蠍美人的魔爪顯得更為急迫。
“姨娘,接下來就是咱們京兆第一神射手出場了。”崔淑真促狹的笑了一笑,提醒秦國夫人楊玉珮道:“京兆府怎麽說也是京畿,是大唐的中心,如何能被那些邊軍壓過一籌呢?”
“嗯。這倒是。”秦國夫人點點頭,稍一遲疑,還是問道:“隻是這顧元溪我以前從未聽過,京兆第一神射手?真有那麽厲害不成?”
“侄女也不清楚。”崔淑真見縫插針的笑道:“這顧元溪既然敢自稱京兆第一神射手,想必有他自己的本事吧。”
自稱京兆第一神射手?還不是你幫他吹噓出來的。一旁萬春公主李婧宸聽得臉色一紅,隻不過這些能讓顧元溪難堪的事情,她自然樂於見到,於是微笑不語。
“這狂妄也沒什麽,狂也要有狂的本事。”秦國夫人哼了一聲道:“隻是他吹皮吹的這麽大,不要到最後卻丟了我們京兆府臉麵的話。倘若如此,我定然不饒他。”
顧元溪站在百步外的白線上,左手執弓,右手則從箭囊裏拔出一支箭,隨即用大拇指的第二關節勾弦,握拳用食指和中指壓住拇指的第一關節拉開弓弦。
顧元溪深深吸了一口氣,“嗖”的一聲,羽箭騰空而去,正正射在紅心之中。
“好。”顧元清見自家三哥中靶,歡喜的跳了起來。
“咦?”建寧王李倓蹙眉道:“這顧三怎麽用胡法射箭?”
不止是建寧王李倓,就是在場其它眼尖的人都發現這個問題。那便是顧元溪在步射之時,所用的射法並非是傳統漢法,而是胡人射法,即胡法。
顧元溪自己也發現了這個問題。
箭法技藝上,搭弓、控弦、射箭,其實有多種講究。現代分為“蒙古射法”與“地中海射法。”而中國古文記載有“漢法”、“胡法”兩種。
所謂“胡法”跟“蒙古射法”其實是一樣的,以拇指勾弦,用食指和中指壓住拇指,右手勾弦,則箭杆在弓弣右側。這種蒙古式拉弦法,必須在拇指上套上指環,亦稱“扳指”,用為護手。這種扳指在蒙古人、滿族人身上最為常見。所謂“蒙古射法”並非是蒙古人發明的,而是一種代稱,這種射法應該是遊牧民族發明出來的,穩定性很高。
當然,這種傳統東方遊牧民族射法也並非是遊牧民族專用的。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北中原也很流行使用扳指了。不過漢人用的扳指成為“韘”,即一種坡形扳指,這種坡形扳指從商朝一直流行到明朝,與蒙古、清朝流行的桶形扳指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而中國古代傳統射法,被成為“漢法”。古文記載:“凡控弦有二法:無名指疊小指,中指壓大指,頭指當弦直豎,中國法也;屈大指,以頭指壓勾指,此胡法也。此外皆不入術。胡法力少,利馬上;漢法力多,利步用。”
故而,漢人傳統射法大部多用於步戰,胡法則用於馬戰。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馬上騎射便采取遊牧民族的射法,而步軍弓手,依舊是采取漢法射法。
所以顧元溪在這步射時,采取胡法射法,在眾人看來未免有些不可理喻。
他們自然不清楚,顧元溪這個後來人在現代學的是蒙古式射法。傳統漢法在滿清入主中原後,已經被蒙古射法取代。現實中很難見到。
當然,傳統漢式射法被湮沒也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其實是火器的發展。火器發展到明朝,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不可否認的是,火器的確大有取代冷兵器的趨勢,這是時代發展的潮流。
明朝的火器其實總體水平很高,種類繁多,但政治上的腐化以及工匠地位底下等一係列製度問題限製了火器的威力,但不可否認火器的確發展很快,弓箭這種依舊有強大殺傷力的冷兵器雖然在戰場舞台上依舊綻放光芒,但大多已經集中體現北方九邊軍鎮騎兵的騎射上。
這就導致了弓箭雖然還很強勢,但漢式射法已經逐漸推出舞台,因為蒙古射法的確更利於齊射。而步戰方麵,弓箭的地位已經不如火槍,廣泛用於步射的漢式射法自然就逐步退出曆史舞台了。
但對顧元溪來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無論是胡法還是漢法,能射中靶心的就是好的大法。他沒有理會別人的目光與質疑,繼續用同樣的蒙古射法依次射了兩箭。在全場目光的凝視下,全中靶心!
第一輪的第一個環節,步射三箭環節總算有驚無險的通過。
顧元溪在場上觀望,之前史思明的箭術已經給了他極大的震撼。
而今李晟更是英姿勃發,前三箭步射對他來說就像開胃菜一般毫無壓力,甚至是眾人眼睛還沒反應過來時,李晟便已經飛速射完前三箭。
如果說史思明的射法帶有他那個年齡所具備的穩重與厚實,那麽李晟的射法就完全散發的年輕人的朝氣,完全可以說是鋒铓畢露,沒有絲毫拖遝。
射完前三箭,隻見他翻身躍馬,意氣風發,來迴奔馳三次,扣箭拽滿弓月,一箭箭射去。不過須臾而已,便已經射完馬上三箭,全中紅心。
眾皆喝彩,場下不少人都有些後悔。因為從這前麵幾箭看來,這李晟確實沒有辱沒“河西第一神射手”的威名。雖然年紀輕輕,但實力比之史思明確實不落下風。
那些把賭注押在史思明身上的人都有些緊張,而平盧軍那邊完全是一臉黑沉。
王武俊惡狠狠地往地上吐了一口痰,“他奶奶的,沒想到這李晟的箭術居然這麽厲害。”
尹子琦瞪了王武俊一眼,便將目光轉到史思明身上,見他麵無表情,心中一歎,也不敢多說什麽。
李晟隻剩下最後三箭,這最後三箭齊射是決定勝負之所在,也是集中體現一個箭手技藝的環節。場麵達到高潮之時,全場聲如鼎沸,那些把賭注押在李晟身上的貴族更是掬起袖子呐喊助威道:“李郎萬勝!李郎萬勝!”
“我——河西李晟!今日必奪桂冠!河西軍萬勝!”李晟仰天長嘯一聲,在萬眾矚目之下躍馬馳騁,加速驟馬馳飛到百步界口,紐然迴身三箭齊射,三箭聚焦一處,全中紅心!霎時間甕鼓齊鳴,全場唿嘯起來。
李晟勒馬按弓大喊道:“禦侮校尉、武騎尉、河西使牙左牙將李晟,將九箭全部奉上!”
“好!果然少年出英雄,這李晟的確厲害得緊啊!”場下,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笑得合不攏嘴。而旁邊儀王李璲則是黑著臉,顯然聽著很不爽,畢竟他把三千貫押在史思明身上,能高興才怪。
押在史思明身上的人唉聲歎氣,押在李晟一方的人則是歡唿雀躍。雖然這隻是第一輪,但從李晟的表現來看,最終勝負其實難料。而李晟的賠率著實要比史思明高了不少,倘若倒是李晟贏了,那麽對那些把賭注押在李晟身上的人來說,又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也難怪他們興奮得很。就是萬春公主與崔淑真這樣的冰山美人,都抑製不住喜悅之色。畢竟贏錢這種事情,有誰會不喜歡呢?
“小人得誌。”與河西軍的喜氣相比,平盧軍營帳裏一片灰霾,李懷仙更上怫然怒吼道:“李晟這河套小兒太目中無人了,果真是小人得誌。”
“你看對麵河西軍那群莽漢的動作,這是****裸地挑釁我們平盧軍啊!”平盧軍上下全都憤然不已。
“夠了!”史思明冷哼一聲,拂袖怒叱道:“別人猖狂也有他猖狂的本事。那些文人士大夫總是罵我們邊軍跋扈驕縱、仗功無人。這功勞與武力我沒有從你們身上看出來,跋扈驕縱、目中無人的本事你們倒是學的滴水不漏!”
“記住,軍人的榮耀,要在戰績功勞和勇力上體現,是從沙場上一刀一槍殺出來的。不想讓別人輕視你們,就要拿出自己的本事。不要隻會埋怨,徒然丟人現眼。”史思明冷聲叮囑道。
“是!”平盧軍各將唯唯諾諾,哪裏敢說個不字。
“嗯。”看到這些驕兵悍將聽話服氣的樣子,史思明難得露出笑意,“這不,我們還沒輸呢!不過是第一輪戰了個平手,這好戲……還在後頭嘛!”
“那是,中郎將才是天下第一神箭手。”被史思明當頭一棒,平盧軍各將這才想起自己的確有些杞人憂天,自家兵馬使也是威震一方的河北神射手,難道還會輸給李晟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兒不成。於是都冷靜下來,不再言語。
史思明點點頭,隨即將目光轉移到場上李晟身上,沉盯片刻後,眼睛裏射出難以言喻的厲芒。
比起河西軍的後起之秀李晟,顧元溪這個默默無名之輩就顯得格外氣場不足了。
誠然,顧元溪這個名字也並非默默無名,畢竟在大唐這個時代,作出驚豔的詩詞後,想要不出名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何況平康坊那種地方,平時便是無數達官貴人的浸淫所在,所以顧元溪也算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人物。
隻是能作得了一首好詩,不代表他就一定是個好詩人。何況箭術這種技藝跟詩詞完全是牛馬不相及,在場賓客雖然不會去考究顧元溪箭術的能耐,卻也不認為他能跟史思明、李晟這樣的高手抗衡。故而他是今日三人裏最不被看好的那一個。
當然也有一部分士族女郎喜愛顧元溪所作的那首“錦瑟”,以及一些極端賭徒貪圖那一賠二百的天價賠率,把希望寄托在顧元溪這匹黑馬上。但總的來說,大部分人都不認為顧元溪會是最後脫穎而出的那個人。
顧元溪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也知道自己勝出的希望渺茫。他既沒想過、也沒能力去跟史思明、李晟爭奪那個第一神箭的虛名。他的心思,更多放在怎麽解決萬春公主陰謀的方向上。如何逃出崔淑真與李婧宸這兩個蛇蠍美人的魔爪顯得更為急迫。
“姨娘,接下來就是咱們京兆第一神射手出場了。”崔淑真促狹的笑了一笑,提醒秦國夫人楊玉珮道:“京兆府怎麽說也是京畿,是大唐的中心,如何能被那些邊軍壓過一籌呢?”
“嗯。這倒是。”秦國夫人點點頭,稍一遲疑,還是問道:“隻是這顧元溪我以前從未聽過,京兆第一神射手?真有那麽厲害不成?”
“侄女也不清楚。”崔淑真見縫插針的笑道:“這顧元溪既然敢自稱京兆第一神射手,想必有他自己的本事吧。”
自稱京兆第一神射手?還不是你幫他吹噓出來的。一旁萬春公主李婧宸聽得臉色一紅,隻不過這些能讓顧元溪難堪的事情,她自然樂於見到,於是微笑不語。
“這狂妄也沒什麽,狂也要有狂的本事。”秦國夫人哼了一聲道:“隻是他吹皮吹的這麽大,不要到最後卻丟了我們京兆府臉麵的話。倘若如此,我定然不饒他。”
顧元溪站在百步外的白線上,左手執弓,右手則從箭囊裏拔出一支箭,隨即用大拇指的第二關節勾弦,握拳用食指和中指壓住拇指的第一關節拉開弓弦。
顧元溪深深吸了一口氣,“嗖”的一聲,羽箭騰空而去,正正射在紅心之中。
“好。”顧元清見自家三哥中靶,歡喜的跳了起來。
“咦?”建寧王李倓蹙眉道:“這顧三怎麽用胡法射箭?”
不止是建寧王李倓,就是在場其它眼尖的人都發現這個問題。那便是顧元溪在步射之時,所用的射法並非是傳統漢法,而是胡人射法,即胡法。
顧元溪自己也發現了這個問題。
箭法技藝上,搭弓、控弦、射箭,其實有多種講究。現代分為“蒙古射法”與“地中海射法。”而中國古文記載有“漢法”、“胡法”兩種。
所謂“胡法”跟“蒙古射法”其實是一樣的,以拇指勾弦,用食指和中指壓住拇指,右手勾弦,則箭杆在弓弣右側。這種蒙古式拉弦法,必須在拇指上套上指環,亦稱“扳指”,用為護手。這種扳指在蒙古人、滿族人身上最為常見。所謂“蒙古射法”並非是蒙古人發明的,而是一種代稱,這種射法應該是遊牧民族發明出來的,穩定性很高。
當然,這種傳統東方遊牧民族射法也並非是遊牧民族專用的。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北中原也很流行使用扳指了。不過漢人用的扳指成為“韘”,即一種坡形扳指,這種坡形扳指從商朝一直流行到明朝,與蒙古、清朝流行的桶形扳指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而中國古代傳統射法,被成為“漢法”。古文記載:“凡控弦有二法:無名指疊小指,中指壓大指,頭指當弦直豎,中國法也;屈大指,以頭指壓勾指,此胡法也。此外皆不入術。胡法力少,利馬上;漢法力多,利步用。”
故而,漢人傳統射法大部多用於步戰,胡法則用於馬戰。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馬上騎射便采取遊牧民族的射法,而步軍弓手,依舊是采取漢法射法。
所以顧元溪在這步射時,采取胡法射法,在眾人看來未免有些不可理喻。
他們自然不清楚,顧元溪這個後來人在現代學的是蒙古式射法。傳統漢法在滿清入主中原後,已經被蒙古射法取代。現實中很難見到。
當然,傳統漢式射法被湮沒也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其實是火器的發展。火器發展到明朝,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不可否認的是,火器的確大有取代冷兵器的趨勢,這是時代發展的潮流。
明朝的火器其實總體水平很高,種類繁多,但政治上的腐化以及工匠地位底下等一係列製度問題限製了火器的威力,但不可否認火器的確發展很快,弓箭這種依舊有強大殺傷力的冷兵器雖然在戰場舞台上依舊綻放光芒,但大多已經集中體現北方九邊軍鎮騎兵的騎射上。
這就導致了弓箭雖然還很強勢,但漢式射法已經逐漸推出舞台,因為蒙古射法的確更利於齊射。而步戰方麵,弓箭的地位已經不如火槍,廣泛用於步射的漢式射法自然就逐步退出曆史舞台了。
但對顧元溪來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無論是胡法還是漢法,能射中靶心的就是好的大法。他沒有理會別人的目光與質疑,繼續用同樣的蒙古射法依次射了兩箭。在全場目光的凝視下,全中靶心!
第一輪的第一個環節,步射三箭環節總算有驚無險的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