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霽雲聞言擺手苦笑道:“這平盧騎兵固然強悍,但在大唐十大藩鎮騎兵部隊中,實力隻是處於中遊而已。若論騎兵部隊之精銳,恐怕這批平盧騎兵還排不上名號。”


    他問道:“所謂‘十藩鎮九節度八騎兵’,賢弟可聽過蕃漢八大精銳騎兵的名號麽?”


    “何為藩漢八大精銳騎兵?”顧元溪撓撓頭。


    “眾所周知,我大唐疆域極其廣大,九萬裏山河中有無數蕃胡部族內附居住,為此朝廷設立了為數眾多的羈縻州、縣。這些羈縻州、縣分為‘本土羈縻州’以及‘僑置羈縻州’其長官由部族首領世襲,其內部事務自治,但需要按照要求提供軍隊物資與納貢。與南詔、迴紇這些內屬國還有日本這種隻有冊封之名的絕域之國不同,故朝廷將其視為領土的一部分,文書用‘敕’。”


    “而其中因‘僑置羈縻州’下的部族因所居土地屬於大唐塞內領土,所以這些部族不僅需要納貢服役,還需要征發其本族部隊由朝廷管轄效力,這就是十道藩鎮中皆有‘蕃軍’的原因,這些蕃軍為我大唐帝國守土安邊、開疆擴土,朝廷一般也將其視為‘王人’。”南霽雲一口氣不喘地連篇大論。


    “所以這‘蕃軍’是屬於大唐的少數民族軍隊是麽?”顧元溪問道。


    “不錯。成為朝廷認同的‘蕃軍’的這些部族軍隊,必然要符合對朝廷歸附已久並且朝廷對其掌控力極強的條件。像迴紇還這些附屬國雖然屢次派兵隨從參與北庭軍還有河西軍的對外戰役,但隻是仆從軍而已,並不能算朝廷的‘蕃軍’。”南霽雲略微思索下,又補充道:“北庭都護府所管轄的突騎施兩姓部落,還有三姓葛邏祿部落雖然屢次隨安西四鎮還有北庭伊西的軍隊出征,但其部落叛降無常,所以也隻是仆從軍而已。即便堅昆都督府的黠戛斯部族及其軍隊都才勉強可算是‘蕃軍’而已,其部族雖然百年來忠心耿耿,但畢竟自主性較高。雖然陛下曾在《征突厥製》詔書中稱讚黠戛斯軍隊‘弧矢之利,所向無前’,但其軍隊地位也隻在蕃軍與仆從軍之間遊洄而已。”


    “原來如此。”顧元溪點頭笑道:“看來想要成為朝廷‘蕃軍’的條件極為嚴格啊。”


    “那是自然。”南霽雲正色道:“成為朝廷‘蕃軍’,便意味成為大唐帝國的正規軍隊。自府兵製崩壞以來,原本需要自行籌備武器戰馬的府兵變成了朝廷安置一切的募兵。部族軍隊成為蕃軍,雖然待遇不可跟漢軍同日而語,但其部人卻擁有跟漢軍同樣的出身進取機會。”


    “你想想,那出身契丹部一個小部族的李光弼,因其父親李楷固內附降了則天大聖武後,他跟朝廷其它顯貴之子一樣,享受著門蔭並且擁有比其它契丹人更好的出身跟立功的條件。如今已經是河西兵馬使、赤水軍使,處於大唐軍人的第二級權力階層之中。聽聞他甚得節度使王忠嗣大夫的賞識,假以時日,必可成為一鎮節度使。”


    “還有那高句麗後裔的高仙芝,先後在安西四鎮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手下任職,後來被現在的安西四鎮節度使夫蒙靈察賞識,一再提拔,現已任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而這位屢次提拔高仙芝的上官夫蒙靈察則是出身羌人的一個部族。”


    “至於朔方軍有名的悍將仆固懷恩,則是鐵勒族仆固部人,其族長世襲金微州都督。他是前任仆固族長仆固歌濫拔延之孫,如今屢立戰功,甚有勇名。”南霽雲笑道:“至於與史思明一同號稱‘天下三神箭’之一的白孝德,聽聞是龜茲王族白氏的後裔,現在不就在安西四鎮之一的龜茲鎮蕃軍中服役,憑借他那無雙騎射而成為安西蕃軍的勁卒,日後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


    顧元溪大為感慨,心裏暗暗思忖道:“大膽任用蕃軍悍將,這就是盛世大唐的天下一同的開放心態與磅礴氣魄。隻是,有像高仙芝、哥舒翰、夫蒙靈察這樣的異族人為大唐開疆擴土,也有安祿山、史思明這樣為禍天下的胡人,並且偏偏最後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李光弼、仆固懷恩這些人也是異族人,此外還有白孝德、白元光等其它少數民族後裔。所以後人常言大唐忙於其錯誤的、寬容的民族政策其實不盡然。這種開明的民族政策是沒有錯的,錯的隻是統治者及統治階層而已。”


    顧元溪搖頭苦笑道:“開明的民族意識又自然地導致了開明的民族政策。即使大唐帝國的統治者無法做到他所說的‘愛華夷如一’,但其民族政策之開明則的確堪稱曆代之冠。不說現在的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等人,還有前朝為大唐征戰立下無數汗馬功勞的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黑齒常之、李謹行、屈突通無不是漢族以外的‘異族人’,所以萬事萬物,都得用後世所說的‘辯證’思維來看待啊。”


    南霽雲見顧元溪沉默不已,便笑著問道:“怎麽了,顧兄弟。可是想到了什麽事麽?”


    顧元溪搖頭微笑道:“並沒什麽事情,我隻是好奇像南大哥這樣的英雄好漢為何不去從軍呢?憑著你的一身功夫還有那麽過人的箭法,若是從軍,將來前途也是無可限量啊。”


    南霽雲似是沒想到顧元溪會問起這件事來,他先是錯愕,隨即擺手苦笑道:“此事的原因對於南某來說,卻是一件私事。顧兄弟莫要以為愚兄賣關子或者不信任你,實在是因為有事難以啟齒告之。還望兄弟莫要怪罪愚兄。”


    顧元溪一怔,哭笑不得道:“小弟隻是問問而已,南大哥乃當世豪傑,既然不去從軍從戎,必有自己的道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小弟怎麽會怪罪南大哥呢?”


    南霽雲訕訕笑道:“也是也是。對了,剛才我們說到哪裏了?”


    此時平盧騎兵依舊在金光門外整整齊齊的原地守著,並未知道因什麽原因而沒有入城。


    顧元溪見狀,瞥了平盧騎兵一眼道:“南大哥方才說平盧騎兵若論實力隻能處於我大唐騎兵整體實力的中遊,不知那所謂的‘蕃漢八大精銳騎兵’又是哪八支騎兵呢?”


    南霽雲拍頭笑道:“你看我這記性,一說話總是扯到別的地方去。”隨即他沉聲道:“這‘蕃漢八大騎兵’其實並非是八支騎兵,而是十六支。即‘漢軍八騎’與‘蕃軍八騎’。”


    顧元溪被撩起行頭,迫不及待好奇的問道:“何為‘漢軍八騎’與‘蕃軍八騎’呢?”


    南霽雲眯著眼笑道:“這‘蕃漢八大騎兵’目前大多屬於十道節度軍中。其中平盧騎兵的主帥也就你方才所說的安大胖子安祿山便有三支。”


    “哦?”顧元溪微微錯愕,稍微皺眉思索後忍不住問道:“不知是哪三支?”


    南霽雲一臉肅然道:“範陽節度使,臨製奚、契丹,治幽州即如今的範陽郡,統轄經略軍、靜塞軍、威武軍、清夷軍、橫海軍、高陽軍、唐興軍、恆陽軍、北平軍,管兵九萬一千四百人。而平盧節度使鎮撫室韋、靺鞨,治營州即如今的柳城郡,統轄平盧軍、盧龍軍、榆關守捉、安東都護府,管兵三萬七千五百人。所謂‘幽州鐵騎,天下無匹’,可不是胡亂吹噓的。這範陽軍中的漁陽騎兵皆為甲騎具裝的重騎兵,如此大規模的精銳重騎兵,在天下藩鎮間獨為一家。”


    顧元溪聞言蹙眉道:“自大唐開國以來,由於對外戰爭頻繁,經常需要騎兵動輒上千裏的奔襲,且隨著鋼鐵技術以及鎧甲防護力的提高,輕騎兵的實力大為加強。因此魏晉南北朝盛行的重甲騎兵在高宗天皇大帝顯慶年間以後已經逐漸沒落。輕騎兵已經成為騎兵的主流,沒想到這安胖子卻反其道而行之。實在是大為怪哉。”


    南霽雲點頭道:“不錯。範陽軍所麵臨的契丹、奚人各蠻族騎兵都是輕射騎兵,安祿山自接任裴寬為範陽節度使後便花費大量財力物力整出這樣一支全重甲騎兵,實在是匪夷所思。不過重甲騎兵若與輕騎兵正麵對決,還是具有壓倒性優勢。所謂‘天下騎兵,範陽第一’與‘幽州鐵騎,天下無雙。’這裏的範陽騎兵與幽州鐵騎其實都是指範陽軍下的漁陽郡騎兵,因漁陽郡在天寶前稱作‘薊州’,所以漁陽騎兵又被稱作‘薊州騎兵’與‘薊突’。漁陽鞞鼓,天下無雙,這支重甲騎兵可是安祿山的命根子所在。而你所看到的這支平盧騎兵,與漁陽騎兵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顧元溪聞言莞爾道:“幽州自古便與塞外異族戰爭不斷,而塞外異族自古皆是草原遊牧部族,騎兵甚多。所以幽州人也同樣都是世代善於馬術騎射,且極富悍勇與血性。當年東漢巨鹿城一戰,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與王朗部將倪宏、劉奉等統帥的數萬人交戰,戰始處於不利之境,情況危急,而漢將景丹統率突騎猛衝,反敗為勝,使得王朗軍大敗,劉秀河北蕭王之基業於此而定。看到突騎的善戰,連身經百戰的劉秀也不得感歎:‘吾聞突騎天下精兵,今見其戰,樂可言邪?’景丹所統率的突騎,便是耿況等人所從漁陽、上穀調集而來的四千突騎。此外吳漢又調集了幽州十郡突騎,以此擊敗河北銅馬、高湖等百萬農民軍。幽州騎兵自古血勇,而以漁陽、上穀最為強悍。”


    南霽雲聽罷撫掌大笑道:“不錯不錯。顧兄弟當真熟知曆史,除了漁陽騎兵外,這安祿山的所仰仗的另外兩支精銳騎兵,其中便有同為漢軍八騎之一,也就是你口中的所說的上穀騎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盛唐當駙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軒轅氏後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軒轅氏後人並收藏穿越盛唐當駙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