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地域霸主”兄也真奇怪,每次不聲不響打賞完走人,莫非老實真遇上了傳說中的雷鋒?嗬嗬,謝謝)
~~~~~~~~~~~~~~~~~~~~~~~~~~~~~~~~~~~~~~~~~~~~~~~~~~~~~~~~~~~~~~~~~~~~~~~~
無言以對,不一定是沒話可說,也可以解釋為無語。
童貫無語了,隻好用沉默表明自己的態度。
趙佶介紹這麽半天,無非就是希望童貫就坡下驢,趕緊表示理解領導物質生活和精神神火的極端重要性,熱烈擁護繼續把這個工程搞大、搞完。順便再支持一下自己別的項目。
可是童貫沒有,這讓趙佶微微有些尷尬。確實很不好意思,當初被嚇得厲害的時候,是自己親口授權老童說:“東南的事就全權委托給你了,要是遇到迫不得已的時候,隻管以禦筆發號施令吧!”
現在又重新啟用朱勔,這不是火辣辣地打童愛卿的老臉嗎?
還得安撫啊!
“道夫,過來看。”
他轉身走倒另一處桌案旁。這是一張書桌,上麵擺滿了文房四寶,還有幾張墨痕未幹的書法。
趙佶輕輕敲著桌麵笑道:“此字出入二王,瀟灑飄逸或有不及,不過這含蓄嚴謹麽卻又有過之,怕是與太師也不遑多讓了。朕實心愛,臨寫三四遍,你瞧瞧可像不像?”
童貫急忙拱手上前彎腰細看,卻原來是寧澤的字。
張好上次請寧澤堅定古畫讓他題跋,寧澤推說自己身份不夠,隻單獨寫了一篇讚子,隨兩幅畫一起送到了童貫跟前,童貫又原封不動打包給趙佶送了去。今天卻在這裏重逢。
童貫知道趙佶絕非是和自己討論藝術,肯定有別的話說。就裝出一副凝神欣賞的樣子,等著趙佶下文。
趙佶果然又開口笑道:“這次你東南之行,煞是出了一批能征善戰的人才。可也捅了個馬蜂窩,陳過庭的話你聽說了沒有?”
“老奴聽說了,他說老奴濫賞軍功,邀買人心。”童貫苦笑道:“是非如何,老奴不敢妄言,全憑官家聖斷!”
童貫集天下十五萬兵馬取得東南大捷,自然要論功行賞。他是樞密使,又是本次剿匪的主帥。自然很方便地報了一大批軍功上來,樞密院倒是全體表決通過了,可言官們不依,認為他這是慷朝廷之慨,禦史中丞陳過庭便屢屢上書帶頭提反對意見。
就算是濫賞軍功,比起朱勔的花石綱來,又算得了什麽?童貫心裏忿忿不平。但是他知道,這是趙佶在逼他妥協。
“他是言官,你是朕的身邊人。難道朕還不信你反去信他?”趙佶笑道:“不過他說這個寧澤出身寒微未見戰績,居然也在報功之列,可見你名器濫用鐵證如山。也讓人一時難以措辭應對啊!”
“官家,此次生擒方臘,這個寧澤確是立了大功,老奴報功奏本上已經說得清清楚楚,難道他陳賓王是瞎子麽?”
趙佶點頭歎氣:“你說得對啊,可他們掌管言路,說的話也不能一概不聽。大的他們惹不起,便拿個無名小卒作法找說詞罷了,朕心裏是明白的。也罷,既然道夫如此說,那朕便全部準奏就是。你說如何?”說完笑眯眯地看著童貫,等他迴答。
童貫知道,自己再不懂事就沒意思了。急忙歡天喜地謝恩道:“聖明無過官家,老奴謝恩!”
這時候,一直立在後麵的那個中年宦官笑嘻嘻地插話了:“說起這個寧子霑,還真是有趣。前幾日聽禮部的供奉聊起,好像地方上給他家娘子請了個什麽‘節烈’的旌表,正要給發下去呢!”
這個宦官便是張好,迴到東京便升了入內內侍省都承旨,伴隨趙佶左右。
“哦,有這迴事?”趙佶好奇地迴頭問道:“說來聽聽!”
張好繪聲繪色便把事情說了一遍,這倒是千真萬確無意中從禮部那邊聽來的,事先並不知情,童貫更不知道。
聽罷傳奇,趙佶忽然很感慨:“貧賤夫妻,竟能如此重情重義,倒也難得!”
童貫心裏一動,其實他對寧澤念念不忘,自己要謀求更大的功業,寧澤似乎是必不可少的一個人選。他見趙佶這麽感歎,忙趁機道:“修身齊家,此子倒是做得盡善盡美。難得書畫雙絕又有文韜武略,算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是啊,是個人才。既然道夫也愛才,那不如把個人情給你做了,如何?”
張好在旁邊聽得喜形於色。
“多謝官家恩典。老奴一定盡心竭力恪守本分,替官家護得我大宋安全!”
這個表態才是趙佶真正想要的,那意味著掃出了花石綱最大的障礙,從今以後,又可以安心享福!趙佶暢快地笑了。
九月廿六,寧家過大禮的日子。
這一天整個縣城都熱鬧起來,湖陽縣這麽多年,還未見過如此奢侈的迎親禮節。
浩浩蕩蕩的過禮隊伍排了整整一條街,彩緞、新衣、糖果、妝奩,每一樣都用堆字來形容。這一趟寧家整整雇了二三百個擔夫,光是工錢便花出去兩百貫。
催妝的霞帔用的是江寧府獨有的文錦,上綴小指頭大的珍珠四十粒,夾雜金絲、烏絲、翠羽,繡出丹鳳朝陽和流雲百福圖案。光這一件衣裳,寧澤就花出五百貫錢去。
這是什麽概念?如今王黼當政,天下流傳“五百貫,直通判”的諺語。就是說五百貫錢可以買個通判的官兒當了!
近二尺長的奩匣打開,滿是炫目的各種首飾珠寶,看熱鬧的人們紛紛指指點點羨慕以極......
為了置辦這場過禮,寧家總共花出九百多貫錢出去。為的就是讓全城人知道,他寧家娶了個物有所值的好媳婦兒。
當然,美中不足的是王炳林答應的節義牌匾一直沒用送來。唐州的理由是禮部批文一直沒下。這讓王炳林很是難堪,連一開始答應下寧澤當主婚人的事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過寧澤也不怎麽在意。這事兒成了是錦上添花,沒有也不算美中不足。反正陳文錦已被捉拿下獄,陳金龍因有殘疾,被在家看管。他大仇已報,還在乎這些幹什麽。
倒是柳大洪的毛病又開始發作。在家裏等著過禮的人來,眼巴巴看著堆滿一個院子的東西,幾乎撲上去就不願撒手了。可惜過禮過禮,也不過是過來炫耀一番,最後還得抬迴夫家,他一樣也落不下。
然而按規矩,娘家也必須有迴禮,置辦公裳花襆頭送給新郎官當結婚的禮服。張氏老早就見過女兒霞帔,這一身都值四五百貫,難道姑爺的好意思太便宜不成?便要求丈夫追加預算,給寧澤做身好衣裳。
可惜柳大洪死活不答應,隻說花這些冤枉錢讓旁人白看熱鬧實在不值,反正都是新衣服,沒人在乎什麽好歹。隻拿出二十貫給寧澤做了一身,還肉痛不已。
今天兩下一對比,柳家果然又被人指指點點。張氏羞愧得要不是看在女兒大喜之日,非得提刀騸了這頭老驢不可。
~~~~~~~~~~~~~~~~~~~~~~~~~~~~~~~~~~~~~~~~~~~~~~~~~~~~~~~~~~~~~~~~~~~~~~~~
無言以對,不一定是沒話可說,也可以解釋為無語。
童貫無語了,隻好用沉默表明自己的態度。
趙佶介紹這麽半天,無非就是希望童貫就坡下驢,趕緊表示理解領導物質生活和精神神火的極端重要性,熱烈擁護繼續把這個工程搞大、搞完。順便再支持一下自己別的項目。
可是童貫沒有,這讓趙佶微微有些尷尬。確實很不好意思,當初被嚇得厲害的時候,是自己親口授權老童說:“東南的事就全權委托給你了,要是遇到迫不得已的時候,隻管以禦筆發號施令吧!”
現在又重新啟用朱勔,這不是火辣辣地打童愛卿的老臉嗎?
還得安撫啊!
“道夫,過來看。”
他轉身走倒另一處桌案旁。這是一張書桌,上麵擺滿了文房四寶,還有幾張墨痕未幹的書法。
趙佶輕輕敲著桌麵笑道:“此字出入二王,瀟灑飄逸或有不及,不過這含蓄嚴謹麽卻又有過之,怕是與太師也不遑多讓了。朕實心愛,臨寫三四遍,你瞧瞧可像不像?”
童貫急忙拱手上前彎腰細看,卻原來是寧澤的字。
張好上次請寧澤堅定古畫讓他題跋,寧澤推說自己身份不夠,隻單獨寫了一篇讚子,隨兩幅畫一起送到了童貫跟前,童貫又原封不動打包給趙佶送了去。今天卻在這裏重逢。
童貫知道趙佶絕非是和自己討論藝術,肯定有別的話說。就裝出一副凝神欣賞的樣子,等著趙佶下文。
趙佶果然又開口笑道:“這次你東南之行,煞是出了一批能征善戰的人才。可也捅了個馬蜂窩,陳過庭的話你聽說了沒有?”
“老奴聽說了,他說老奴濫賞軍功,邀買人心。”童貫苦笑道:“是非如何,老奴不敢妄言,全憑官家聖斷!”
童貫集天下十五萬兵馬取得東南大捷,自然要論功行賞。他是樞密使,又是本次剿匪的主帥。自然很方便地報了一大批軍功上來,樞密院倒是全體表決通過了,可言官們不依,認為他這是慷朝廷之慨,禦史中丞陳過庭便屢屢上書帶頭提反對意見。
就算是濫賞軍功,比起朱勔的花石綱來,又算得了什麽?童貫心裏忿忿不平。但是他知道,這是趙佶在逼他妥協。
“他是言官,你是朕的身邊人。難道朕還不信你反去信他?”趙佶笑道:“不過他說這個寧澤出身寒微未見戰績,居然也在報功之列,可見你名器濫用鐵證如山。也讓人一時難以措辭應對啊!”
“官家,此次生擒方臘,這個寧澤確是立了大功,老奴報功奏本上已經說得清清楚楚,難道他陳賓王是瞎子麽?”
趙佶點頭歎氣:“你說得對啊,可他們掌管言路,說的話也不能一概不聽。大的他們惹不起,便拿個無名小卒作法找說詞罷了,朕心裏是明白的。也罷,既然道夫如此說,那朕便全部準奏就是。你說如何?”說完笑眯眯地看著童貫,等他迴答。
童貫知道,自己再不懂事就沒意思了。急忙歡天喜地謝恩道:“聖明無過官家,老奴謝恩!”
這時候,一直立在後麵的那個中年宦官笑嘻嘻地插話了:“說起這個寧子霑,還真是有趣。前幾日聽禮部的供奉聊起,好像地方上給他家娘子請了個什麽‘節烈’的旌表,正要給發下去呢!”
這個宦官便是張好,迴到東京便升了入內內侍省都承旨,伴隨趙佶左右。
“哦,有這迴事?”趙佶好奇地迴頭問道:“說來聽聽!”
張好繪聲繪色便把事情說了一遍,這倒是千真萬確無意中從禮部那邊聽來的,事先並不知情,童貫更不知道。
聽罷傳奇,趙佶忽然很感慨:“貧賤夫妻,竟能如此重情重義,倒也難得!”
童貫心裏一動,其實他對寧澤念念不忘,自己要謀求更大的功業,寧澤似乎是必不可少的一個人選。他見趙佶這麽感歎,忙趁機道:“修身齊家,此子倒是做得盡善盡美。難得書畫雙絕又有文韜武略,算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是啊,是個人才。既然道夫也愛才,那不如把個人情給你做了,如何?”
張好在旁邊聽得喜形於色。
“多謝官家恩典。老奴一定盡心竭力恪守本分,替官家護得我大宋安全!”
這個表態才是趙佶真正想要的,那意味著掃出了花石綱最大的障礙,從今以後,又可以安心享福!趙佶暢快地笑了。
九月廿六,寧家過大禮的日子。
這一天整個縣城都熱鬧起來,湖陽縣這麽多年,還未見過如此奢侈的迎親禮節。
浩浩蕩蕩的過禮隊伍排了整整一條街,彩緞、新衣、糖果、妝奩,每一樣都用堆字來形容。這一趟寧家整整雇了二三百個擔夫,光是工錢便花出去兩百貫。
催妝的霞帔用的是江寧府獨有的文錦,上綴小指頭大的珍珠四十粒,夾雜金絲、烏絲、翠羽,繡出丹鳳朝陽和流雲百福圖案。光這一件衣裳,寧澤就花出五百貫錢去。
這是什麽概念?如今王黼當政,天下流傳“五百貫,直通判”的諺語。就是說五百貫錢可以買個通判的官兒當了!
近二尺長的奩匣打開,滿是炫目的各種首飾珠寶,看熱鬧的人們紛紛指指點點羨慕以極......
為了置辦這場過禮,寧家總共花出九百多貫錢出去。為的就是讓全城人知道,他寧家娶了個物有所值的好媳婦兒。
當然,美中不足的是王炳林答應的節義牌匾一直沒用送來。唐州的理由是禮部批文一直沒下。這讓王炳林很是難堪,連一開始答應下寧澤當主婚人的事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過寧澤也不怎麽在意。這事兒成了是錦上添花,沒有也不算美中不足。反正陳文錦已被捉拿下獄,陳金龍因有殘疾,被在家看管。他大仇已報,還在乎這些幹什麽。
倒是柳大洪的毛病又開始發作。在家裏等著過禮的人來,眼巴巴看著堆滿一個院子的東西,幾乎撲上去就不願撒手了。可惜過禮過禮,也不過是過來炫耀一番,最後還得抬迴夫家,他一樣也落不下。
然而按規矩,娘家也必須有迴禮,置辦公裳花襆頭送給新郎官當結婚的禮服。張氏老早就見過女兒霞帔,這一身都值四五百貫,難道姑爺的好意思太便宜不成?便要求丈夫追加預算,給寧澤做身好衣裳。
可惜柳大洪死活不答應,隻說花這些冤枉錢讓旁人白看熱鬧實在不值,反正都是新衣服,沒人在乎什麽好歹。隻拿出二十貫給寧澤做了一身,還肉痛不已。
今天兩下一對比,柳家果然又被人指指點點。張氏羞愧得要不是看在女兒大喜之日,非得提刀騸了這頭老驢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