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最後幾天,北方快要入冬了。


    這兩天燕大bbs上,忽然冒出一篇散文,被莘莘學子廣為傳讀。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麵,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又有一首《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很容易就走進了句子迷心中,更不要說某些文藝到骨子裏的青年學子。


    最先被文藝學院一位女生傳到論壇上,很快蔓延。


    正好天公作美,一場秋雨淅淅瀝瀝落下,給愁死人的校園生活再添上許多愁。


    未名湖畔忽然出現許多傘花。


    這是那片人工湖新得到一個名字,從某篇散文的落款處被學生們發現,數天內一舉定名。


    已經有學生會幹部向校方建議,暑期時對它進行修繕,爭取成為燕園新景。


    來到湖畔的學子有的很失望,有坑,有水,也有荷。


    荷是殘荷,和文中描述不符。


    再加上秋雨毫不憐惜蹂躪著枯黃荷葉,平添幾分不爽,留下的都是重度文藝病患者。


    “一直以為,荷的美隻留存於夏日,卻不經意那一池的歲寒枯黃……”


    “半是蕭條,半是如詩的殘荷清骨……”


    “一份寒徹清寂,豈是常人能夠忍耐與承受的煎熬?”


    “有一種美,需要跨越時光的長廊,在繁華凋盡的心卷反複吟讀,反複咀嚼玩味,才得其深味……”


    “秋風秋雨愁煞人……”


    賞景歸來,校園論壇上充斥著各種傷春悲秋的話,讓凡人大唿受不了。


    這樣的秋景,沈哲是絕不會去看一眼的。


    反而產生了另一個想法。


    彼時空那所名校的未名湖,據說便產生於錢穆大師的靈感,又有人捐建了博雅塔。這個時空“湖光塔影”是不可能了,倒可以捐資修繕那座人工湖,這錢不算白花。


    拿著一筆巨款沒地方花也是挺難受的事。


    上輩子身揣幾百塊,做著幾百萬的夢,夢真的實現了,反而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開始有些理解那些國學大師安於校園的感受了。


    不過還是要有個前提,衣食無憂,能擁有水準之上的生活條件,才能專心追求精神滿足。


    ……


    說幹就幹,給林語菡打了電話,問問她的意見。


    林語菡無語:“那是你的錢,想怎麽花就怎麽花,問我幹什麽?”


    沈哲笑道:“咱倆一家人,我扔錢也要讓你聽個響啊!”


    “……不管!”


    “那我全部捐了?”沈哲佯裝嚴肅。


    “我告訴楊阿姨……”


    “語菡,暴露了吧,咱倆都是俗人,俗一輩子吧!”


    燕大校方很快收到沈哲的捐款申請,一千萬的數額讓校領導很是吃驚,況且還是來自本校學生。


    任院長兩小時後就把電話打到沈哲手機上:“這事做得好,給學院長臉了!”


    “總得為母校做點什麽。”沈哲低調迴答。


    消息公布在校園網之後,很快被有心的學生發現,轉到論壇,不少人瞪大眼睛。


    “真有錢,他是富二代?”


    “什麽富二代,去年高考時就知道了,他家裏也是工薪階層。”


    “那他的錢哪來的?”


    “稿費唄,這個月文聯暢銷榜他一人就占了三個位置,能不有錢麽!”


    對於今年入校的狀元沈,燕大學長學姐崇拜談不上,好奇曾經有過。不過聽說入了文學院,也就不再感興趣,如今畢竟是商品時代,想到文學,風骨、清貧的代名詞。


    驟然聽到暢銷作者的身價,一時間都不敢相信。


    有些黑暗論者言道:“這位狀元很狡猾啊,版稅數千萬,拿出一小半就能留在校園史,不要太劃算!”


    不得不說,這也是沈哲的部分心思。


    “說的輕巧,你舍得拿出身家十分之一出來麽?”


    “沈哲好樣的!”


    晚上的時候,幾位舍友迴到宿舍,紛紛挑大拇指,陳泰道:“知道我也報文學院了,你們不知道,今天和幾個妹子聊天,全在打聽阿哲,心理學係不靠譜啊!”


    “你去了文學院也是撲街貨……”戴誌學不屑道。


    “你說誰撲街!”


    這點錢楚飛燕是看不在眼中的,而是說道:“還是自己的錢花著舒服,我想捐還真沒有。”


    “你沒錢?能忽悠住傻子不?”陳泰鄙視道。


    “那是我父母的錢,我要過來捐掉?那有什麽意思。”楚飛燕看了沈哲一眼。


    正說話,宿舍門被敲響。


    陳泰去開門,忽然叫了一嗓子:“唉吆,陳主席,來來,快進來,快進來!”


    來的是燕大學生會主席,笑嗬嗬道:“我是學生會的陳經,沈哲,你這手筆可不小啊。”


    “陳主席你好,找我是?”沈哲握了一下陳經伸上來的手,其實他不太適應這種打招唿的方式,透著一股官場和職場味道。


    “找你題字,我們都知道你的書法很好,不要推辭。”


    “題什麽字?”沈哲疑惑道。


    “未名湖,你命的名,也是你捐資修繕,題字當然也是你了!”


    “這不好吧?”沈哲苦笑,“學校那麽多書法高手,老師中也有大師級的,我就不獻醜了。”


    “那可不行,說明白了,你的字要是上不了台麵,我也不會找來。”陳經笑著,又道:“我們學生書法沒有比得上你的,老師們也不會和你爭這份榮譽……”


    話說到這份上,沈哲隻能點頭答應。


    “他怎麽這麽熱心,白天學校剛公布消息,晚上就找到這兒了?”陳經走後,沈哲問幾位舍友。


    陳泰嗨了一聲:“這件事估計是今天燕大熱點事件,學生會主席當然要關心,你多參加一些活動就明白了。”


    “好吧,算我無知……”


    ……


    搞清楚捐款的事,沈哲就開始關注接下來的征文。


    因為他那篇所謂的荷塘夜色,之所以流傳到校園裏,便源於文聯公布的三十二篇初審稿件。


    此次征文可謂一波三折,兩個多月紛紛擾擾。


    民眾和作者由最初的擁護到得知真相後的抨擊,兩大部門不得不退居幕後,完全交給文聯操作。征文方式也經過數次討論,線下、現場都不合適。因為不是考試,要挑選的是最優秀的文學作品,抄是抄不來的,現場出題似乎完全沒必要。


    三十二篇初審資格,也隻是給征文小組提供一個審閱條件。


    不然數十萬份稿子也沒法篩選,即使文聯有豐富的征文經驗,僅僅初審就花去兩個多月的時間。


    其中有以文筆取勝,有以情節取勝,沈哲的顯然是以語言描寫取勝。


    最終,文聯決定還是以網上投稿的方式進行。最終選定的作品,在文聯主辦的《文學選刊》上發表,添加了50萬、30萬、10萬三檔現金獎勵,因為民眾和媒體已經普遍認為教科書征文不靠譜。


    “有錢拿也不錯……”


    沈哲看到征文第一題的時候,忽然笑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道宗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晨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晨眠並收藏文道宗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