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下午,沈哲剛從教室出來,馬上接到鍾離的電話。


    “下課了吧,進群說說話。”


    說的是編輯部的工作群,裏麵隻加了幾位主編,有關雜誌社的問題都在這裏商議。


    婉拒了一位女同學代表現代詩協會的邀請,沈哲匆匆迴到宿舍。


    開學時,鍾離就把他的課表要了過去,這次聽起來語氣輕鬆,不過可能雜誌社又出了什麽問題,不然也不會扣著時間給自己打電話。


    想來應該是《七劍》連載問題,因為今天是新一期雜誌發行的日子,肯定會有讀者反饋。


    打開電腦,首先登上論壇,沈哲就明白了。


    “把我看糊塗了,沈大水平有些下降,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


    “同感,除了文采依舊,故事似乎太亂?”


    “我覺得很好看,剛開始兩迴,你們就有意見啦?情節鋪開就好了。”


    “希望如此吧……”


    沈哲挑挑眉,又選了幾個稍長的書評瀏覽一遍。


    “讀了三遍,總算理清了部分人物關係。出場的實在太多了,冒浣蓮、傅青主、多鐸、劉鬱芳……采用大段描寫的就不下十人,其中傅青主儒冠儒服、醫術精妙、劍法高超又擅長書畫,最有主角氣質,但他是個老頭子,顯然不會是主角。楚昭南作為晦明禪師的弟子,卻熱衷名利,是大反派無疑。第一主角尚不明朗,個人猜測仿照練霓裳的安排,那位名叫劉鬱芳的女子能和多鐸相鬥,最為可能……”


    “糾結於卓一航和練霓裳的可以睡了,沈大新書明顯發生在數十年後……”


    “可能會中間交代,否則對不起我們……”


    “說實話,感覺沈大開書有些急了,可能雜誌連載壓力過大,受到不少影響……”


    “母女相認是一大敗筆……”


    沈哲歎口氣,他早就發現華夏的俠客作者甚至讀者,都有比較高的文學鑒賞能力,依然很感慨。


    這些評論幾乎都說到了點子上。


    特別是從情感的角度看,易蘭珠和母親納蘭明彗的相認太平淡了。


    母:“你不姓楊?”


    女:“我為什麽姓楊?你對姓楊的很有好感嗎?”


    母:“你有什麽困難需要幫忙嗎?”


    女:“我沒有什麽困難,所有的困難,我自己一個人都硬挺過去了。”


    母:“隻要是你的事情,我都會替你辦!”


    一位母親見到從小失散的女兒,絕不應該是這種表現,雖然用了頹然、木然、迷茫等詞語,表現納蘭明彗的內心掙紮,依然不夠。隻想到幫忙,難道不應該崩潰,至少也得痛哭一番吧?


    經過“為情白發”的震撼,這裏讀起來讓人很不舒服。


    因為納蘭明彗是王妃之身,易蘭珠早已流落江湖,這種處理不能說錯,改了才不正常。


    但不討讀者歡喜是肯定的。


    說白了,是《白發》《七劍》連載順序造成的影響,前者更成熟。


    把俠客讀者培養成武俠讀者,梁師的作品是最好的過渡,而當初《東方》雜誌新創,要想一炮打響,《白發》也是最好的選擇。


    沈哲曾經考慮過放棄《七劍》,後來發現不行。


    一個完整的“天山江湖”,絕對不能缺少這部作品承前啟後。


    工作群——


    鍾、蘇、林、魏、範都在等著沈哲。


    “鍾哥,對雜誌銷量影響很大嗎?”沈哲首先問道。


    “那倒不是,我們預估一下,可能還會有一些上漲,要看武俠也隻有看這個!”


    “隻是讀者反饋不太好是吧?”


    “我覺得問題不大,下期天山神芒淩未風就會出現,肯定會翻過來……”林遠誌插言。


    “小哲,你有什麽想法?”


    沈哲失笑道:“我明白了,你們是來安慰我的吧,以前都是好評,突然有讀者質問,怕我心態失衡?”


    “沒這麽嚴重。”


    “放心,我沒那麽脆弱,慢慢會好起來的,下部作品會更好。”


    退出工作群,沈哲思索一會。


    梁師後來也曾借《七劍》,表達過對武俠創作的看法:“文學作品能夠感動讀者,主要因素是人物塑造和內心情感的刻畫,我個人寫小說並不注重故事的情節,合理化而不流於神怪奇詭。”


    這種觀點貫穿梁氏武俠,“文學性”的執念不但沒達成,反而被金庸先生完全超越。


    除了文字差異外,關鍵之處恰在於故事情節安排如何。


    ……


    武俠界的發展也超出了沈哲的預料,《江湖》忽然宣布轉型。


    沈哲驟然崛起,對曾經的俠客雜誌龍頭《江湖》《奇俠故事》造成的衝擊很大,銷量一路下滑。


    前者企圖依靠司馬鳴風挽迴敗局,但麵對風靡的魔女毫無辦法,一脈相承的俠客和武俠,顯然武俠更精彩。而後者因為讀者大量流失,已經在消亡的邊緣。


    司馬鳴風早過了創作高峰期,如果沒有沈哲出現,係列作品也能撐起一家雜誌。


    如今看起來也顯得有心無力。


    俠客協會會員流失四分之三,與此對應的,全國各地開始出現武俠書迷會。


    恰在此時,《江湖》的王總編收到一份投稿,這是一部武俠作品的開篇三迴,大約四萬字。


    王總編讀完大為驚喜。


    “湘江怪俠攜武俠巨作《白蓮群英傳》逐鹿十一月,問江湖浮沉,三天後與大家見麵!”


    《南方周報》悄然出現一則廣告,噱頭很足。


    逐鹿、浮沉、群英vs七劍……


    有讀者看到後,在網絡上四處轉發,武俠界馬上沸騰了。


    “武俠的春天要來了!”


    “不看好,《東方》才是武俠正宗,俠客雜誌大變身已經說明問題……”


    “好事啊,沈大的作品太少,看完根本不過癮,隻要他們內容能讓人讀下去,我就會訂。”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一時間,歡慶者、冷眼旁觀者、質疑者紛紛留言。書商們都知道,不怕寫的差,就怕沒有話題性。


    話題性有了,必然開始期待作品問世。


    “武俠巨作?”


    沈哲有些搖頭,不過他也很想看看,由華夏作者創作的武俠怎麽樣。


    跑了好幾家書店,才買到一本《江湖》雜誌。


    花了二十分鍾仔細讀完,低聲笑道:“還不錯,看來真遇到對手了。”


    能讓他讀著不錯的,那就真不錯。


    從開頭看,湘江怪俠吸收了《龍虎》《白發》不少創作理念,以民間很有市場的白蓮教團體為背景,以後的情節應該是反抗為主題。因為這個團體幹的活就是反抗統治者,宋元明清一水的這麽幹。


    具體怎麽樣,還要看連載情況。


    沈哲並不是太擔心,既然是學習梁師,估計也超不出這個範疇。


    如果突然冒出個金庸似的大師,才可能讓他動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道宗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晨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晨眠並收藏文道宗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