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糊塗了,島主這本小說為什麽要描寫這樣一個女魔頭?”
“喜歡女強人的朋友有福了!”
“不喜歡,不過玉羅刹出場那段看的起一身疙瘩,寫絕了,可見島主創作水平又上漲了。”
《白發魔女傳》前兩迴主要是兩位主角的出場描寫,讀者中評論不一。
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這樣的女主更能討得女性歡迎。
三天後,銷售數據反饋到鍾離手中,《東方》首刊分三次印刷的150萬冊售罄!
編輯部一片輕鬆的氛圍,此時正在討論司馬鳴風那部作品。
“前四部一直刻意模糊了真實朝代,但這一部開篇就交代故事發生在明朝末年的京城,我看這位大家也是受到《龍虎鬥京華》的啟發,準備讓角色都參與到曆史真實事件中去。”武俠主編林遠誌一針見血。
幾位主編都看沈哲,有些擔心,武俠最大的弱點或許就是發展時間太短。
沈哲搖頭道:“林叔叔,不用太在意,隻要不是抄襲,歡迎模仿。”
幾位武俠宗師的作品還怕人模仿?
七月十五日,《東方》第二期發行,急於搞清楚女魔頭真相的讀者在數個行政區掀起搶訂。
由於首期銷售情況良好,又有三家代理商找上門來。
最讓鍾離高興的是,發行兩期雜誌便開始有廣告商聞到味了,隻是主動聯係的客戶產品與雜誌定位不符,和沈哲商量後委婉拒絕,但至少說明新公司已經走上正常軌道。
發行當天下午,沈哲掛在電腦上的說說號就閃爍起來。
現在說文評書論壇因為他的一詩一文,幾乎成了個人展示平台,連文學網粉絲都轉移了陣地。
“沈哥哥,我愛上玉羅刹啦,怎嘛辦?”沈哲口水差點噴到屏幕上。
怎麽又多了個稱唿?
“前兩迴還沒搞明白,原來仙子變魔女是有原因的。”
“唉,我正在俠客協會的群裏聊天呢,裏麵炸鍋了,我看早晚得鬧掰!”
“怎麽個迴事?”
“還不是司馬新書和島主新書鬧的,非要分個優劣。”
“剛開頭,至少情節展開再說吧?”
沈哲把帖子簡單瀏覽一遍,發現讀者對練霓裳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
……
這主要是因為第四迴末背景的交代:【卅年情若夢,石壁留經】
練霓裳遇見天山派始祖霍天都的弟子嶽鳴珂,兩人一番交戰,卻道出一則秘辛,也是一樁孽情。這嶽鳴珂便是《龍虎鬥京華》心如神尼的祖師晦明禪師,兩部作品時間線相互重合。
原來練霓裳也是有師尊的,正是霍天都的妻子淩慕華。
霍淩夫妻二人俱是劍術行家,在峨眉山結廬隱居,做那神仙眷侶。卻不料淩慕華極為好勝,常常不服丈夫。
霍天都費半世心力搜羅各派劍譜,潛心窮研,豁然貫通,獨創一家武功。
隨之,玩笑般向妻子炫耀。
不料淩慕華帶著劍譜不告而別,留下一句話:你能獨創一家,我也能,二十年後比過,看你強還是我強。
夫妻間一句玩笑,釀成偌大悲劇。
霍天都遍尋妻子不到,心灰意冷,不願再迴故居。於是在天山北峰鑽研天山劍法。三年後收得弟子嶽鳴珂,盡傳所學,便是後來的天山派祖師晦明禪師。
此次嶽鳴珂下山,是聽到武林朋友傳言,前來專程尋找練霓裳,探尋師母下落。
此時淩慕華練功走火入魔已逝去,但所創立的劍法卻傳給了練霓裳。
兩門劍法一正一反,俱傳後世。
其實淩慕華早已後悔,午夜夢迴,滴血寫字。
“昨夜群狼餓嗥,餘仗劍出洞,忽聞女孩哭聲,驅散群狼,在狼窟中,發現女孩,身驅赤果,約三四歲,見餘來驚恐萬狀,跳躍如飛,發音咿呀,不可辨識,噫,此女孩乃群狼所哺,豈非異事。”
這便是練霓裳的出身來曆,是被群狼養大的。
淩慕華遂收其為徒,去其野性,培其根元,授其武功,取名練霓裳。
……
“嗚,好可憐,難怪養成那樣的性子……”
這是女性讀者的普遍心聲,加上淩慕華師徒二人要強獨立的個性,真個難以自拔。
沈哲的青春和武俠兩個書迷群體正式合流。
隨著時間推移,網絡討論熱度迅速白熱化,鍾離又在各家晚報放了一撥廣告,雖然花錢不少,但有沈哲這個小財主後麵支持,一切都很值得。
當最終銷售情況傳迴,看著280萬冊的數據,《東方》編輯部一片歡唿。
一家新生的雜誌社,隻靠兩期,便一躍達到中型規模,國內業界寥寥幾家,剩下就靠積累了。
……
孫長卿封筆,不過一直關注著沈哲的動向。
看完四迴連載,哈哈大笑,思考一陣,開始動筆寫評論。
評論隨即在《南方周報》發表,孫長卿盛讚了桃花島主的新作,把以往所有俠客小說,包括他本人的幾十部作品,甚至沈哲的《龍虎鬥京華》在內,統稱為“小學生習作”。
“俠客已死,武俠當立!”
文中引用了沈哲那次訪談中說的一句話,洋洋灑灑數千言,在俠客界引起軒然大波。
這是武俠第一次得到專業人士公開承認,以孫長卿的身份,這篇評論對俠客愛好者的衝擊很強。
第二期發行第四天後,鍾離再次通知印刷廠馬上加印50萬冊。
這位一向極有魄力的總編,最近十天反而被魏主編說了好幾次“過於保守”。
司馬鳴風也不是吃素的,要不然也不會敏銳的發現沈哲第一本武俠受歡迎的原因,立即在自己的新書中驟然改變背景設定。
但是文采和梁師差著幾個等級,單就取每個章節名的水平就沒辦法趕上。
【燈火闌珊,中年心事濃如酒,暗香浮動,少友情懷總是詩】
【月冷京華,卅年一覺江湖夢,秋寒塞外,萬裏西風瀚海沙】
很多原時空讀者知道出處的詩句,華夏人都沒見過,一概歸於桃花島主原創,畢竟有桃花詩墊底。
“小哲,你快開學了吧?”鍾離抽空問道。
“對了,鍾哥,正要和你說這事,最近我就不到編輯部來了,我媽已經有意見了。”
鍾離笑道:“過段時間去燕京,一樣見不到你。”
沈哲無奈:“就是因為這樣,才想讓我呆在家裏,現在雜誌社算是走上軌道了吧?”
鍾離點點頭:“我們這家新雜誌社業內開始爭相討論了,不過想複製這種模式,可找不到第二個島主!”
沈哲笑笑不語,想了一會,說道:“開學還有十幾天,我再趕出一部三十迴左右的武俠,已經完成了十迴,足夠連載半年了……對了,鍾哥,那篇編輯部的文章反響怎麽樣?”
“哈,這事啊,我們幾個也跟著出名了,很多讀者來問怎麽應聘編輯呢。”
沈哲笑道:“這是好事啊,基層編輯缺口很大。”
“除了基層編輯,廣告部也要成立了,還有後勤部門,將來也不能一直雇傭別人。”
沈哲微微頷首:“這些都是鍾哥你的事,我要去做大學生了!”
“你這是偷懶……”
“喜歡女強人的朋友有福了!”
“不喜歡,不過玉羅刹出場那段看的起一身疙瘩,寫絕了,可見島主創作水平又上漲了。”
《白發魔女傳》前兩迴主要是兩位主角的出場描寫,讀者中評論不一。
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這樣的女主更能討得女性歡迎。
三天後,銷售數據反饋到鍾離手中,《東方》首刊分三次印刷的150萬冊售罄!
編輯部一片輕鬆的氛圍,此時正在討論司馬鳴風那部作品。
“前四部一直刻意模糊了真實朝代,但這一部開篇就交代故事發生在明朝末年的京城,我看這位大家也是受到《龍虎鬥京華》的啟發,準備讓角色都參與到曆史真實事件中去。”武俠主編林遠誌一針見血。
幾位主編都看沈哲,有些擔心,武俠最大的弱點或許就是發展時間太短。
沈哲搖頭道:“林叔叔,不用太在意,隻要不是抄襲,歡迎模仿。”
幾位武俠宗師的作品還怕人模仿?
七月十五日,《東方》第二期發行,急於搞清楚女魔頭真相的讀者在數個行政區掀起搶訂。
由於首期銷售情況良好,又有三家代理商找上門來。
最讓鍾離高興的是,發行兩期雜誌便開始有廣告商聞到味了,隻是主動聯係的客戶產品與雜誌定位不符,和沈哲商量後委婉拒絕,但至少說明新公司已經走上正常軌道。
發行當天下午,沈哲掛在電腦上的說說號就閃爍起來。
現在說文評書論壇因為他的一詩一文,幾乎成了個人展示平台,連文學網粉絲都轉移了陣地。
“沈哥哥,我愛上玉羅刹啦,怎嘛辦?”沈哲口水差點噴到屏幕上。
怎麽又多了個稱唿?
“前兩迴還沒搞明白,原來仙子變魔女是有原因的。”
“唉,我正在俠客協會的群裏聊天呢,裏麵炸鍋了,我看早晚得鬧掰!”
“怎麽個迴事?”
“還不是司馬新書和島主新書鬧的,非要分個優劣。”
“剛開頭,至少情節展開再說吧?”
沈哲把帖子簡單瀏覽一遍,發現讀者對練霓裳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
……
這主要是因為第四迴末背景的交代:【卅年情若夢,石壁留經】
練霓裳遇見天山派始祖霍天都的弟子嶽鳴珂,兩人一番交戰,卻道出一則秘辛,也是一樁孽情。這嶽鳴珂便是《龍虎鬥京華》心如神尼的祖師晦明禪師,兩部作品時間線相互重合。
原來練霓裳也是有師尊的,正是霍天都的妻子淩慕華。
霍淩夫妻二人俱是劍術行家,在峨眉山結廬隱居,做那神仙眷侶。卻不料淩慕華極為好勝,常常不服丈夫。
霍天都費半世心力搜羅各派劍譜,潛心窮研,豁然貫通,獨創一家武功。
隨之,玩笑般向妻子炫耀。
不料淩慕華帶著劍譜不告而別,留下一句話:你能獨創一家,我也能,二十年後比過,看你強還是我強。
夫妻間一句玩笑,釀成偌大悲劇。
霍天都遍尋妻子不到,心灰意冷,不願再迴故居。於是在天山北峰鑽研天山劍法。三年後收得弟子嶽鳴珂,盡傳所學,便是後來的天山派祖師晦明禪師。
此次嶽鳴珂下山,是聽到武林朋友傳言,前來專程尋找練霓裳,探尋師母下落。
此時淩慕華練功走火入魔已逝去,但所創立的劍法卻傳給了練霓裳。
兩門劍法一正一反,俱傳後世。
其實淩慕華早已後悔,午夜夢迴,滴血寫字。
“昨夜群狼餓嗥,餘仗劍出洞,忽聞女孩哭聲,驅散群狼,在狼窟中,發現女孩,身驅赤果,約三四歲,見餘來驚恐萬狀,跳躍如飛,發音咿呀,不可辨識,噫,此女孩乃群狼所哺,豈非異事。”
這便是練霓裳的出身來曆,是被群狼養大的。
淩慕華遂收其為徒,去其野性,培其根元,授其武功,取名練霓裳。
……
“嗚,好可憐,難怪養成那樣的性子……”
這是女性讀者的普遍心聲,加上淩慕華師徒二人要強獨立的個性,真個難以自拔。
沈哲的青春和武俠兩個書迷群體正式合流。
隨著時間推移,網絡討論熱度迅速白熱化,鍾離又在各家晚報放了一撥廣告,雖然花錢不少,但有沈哲這個小財主後麵支持,一切都很值得。
當最終銷售情況傳迴,看著280萬冊的數據,《東方》編輯部一片歡唿。
一家新生的雜誌社,隻靠兩期,便一躍達到中型規模,國內業界寥寥幾家,剩下就靠積累了。
……
孫長卿封筆,不過一直關注著沈哲的動向。
看完四迴連載,哈哈大笑,思考一陣,開始動筆寫評論。
評論隨即在《南方周報》發表,孫長卿盛讚了桃花島主的新作,把以往所有俠客小說,包括他本人的幾十部作品,甚至沈哲的《龍虎鬥京華》在內,統稱為“小學生習作”。
“俠客已死,武俠當立!”
文中引用了沈哲那次訪談中說的一句話,洋洋灑灑數千言,在俠客界引起軒然大波。
這是武俠第一次得到專業人士公開承認,以孫長卿的身份,這篇評論對俠客愛好者的衝擊很強。
第二期發行第四天後,鍾離再次通知印刷廠馬上加印50萬冊。
這位一向極有魄力的總編,最近十天反而被魏主編說了好幾次“過於保守”。
司馬鳴風也不是吃素的,要不然也不會敏銳的發現沈哲第一本武俠受歡迎的原因,立即在自己的新書中驟然改變背景設定。
但是文采和梁師差著幾個等級,單就取每個章節名的水平就沒辦法趕上。
【燈火闌珊,中年心事濃如酒,暗香浮動,少友情懷總是詩】
【月冷京華,卅年一覺江湖夢,秋寒塞外,萬裏西風瀚海沙】
很多原時空讀者知道出處的詩句,華夏人都沒見過,一概歸於桃花島主原創,畢竟有桃花詩墊底。
“小哲,你快開學了吧?”鍾離抽空問道。
“對了,鍾哥,正要和你說這事,最近我就不到編輯部來了,我媽已經有意見了。”
鍾離笑道:“過段時間去燕京,一樣見不到你。”
沈哲無奈:“就是因為這樣,才想讓我呆在家裏,現在雜誌社算是走上軌道了吧?”
鍾離點點頭:“我們這家新雜誌社業內開始爭相討論了,不過想複製這種模式,可找不到第二個島主!”
沈哲笑笑不語,想了一會,說道:“開學還有十幾天,我再趕出一部三十迴左右的武俠,已經完成了十迴,足夠連載半年了……對了,鍾哥,那篇編輯部的文章反響怎麽樣?”
“哈,這事啊,我們幾個也跟著出名了,很多讀者來問怎麽應聘編輯呢。”
沈哲笑道:“這是好事啊,基層編輯缺口很大。”
“除了基層編輯,廣告部也要成立了,還有後勤部門,將來也不能一直雇傭別人。”
沈哲微微頷首:“這些都是鍾哥你的事,我要去做大學生了!”
“你這是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