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是2000年夏天。
如今的華夏,雙腳踩著新世紀的門檻。
其它行業暫且不論,文學的發展和原時空相比,還要再落後十數年。
近年,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讀起來依然帶著大變革時代的氣息。而娛樂文學和大眾文學更是難得一見,言情小說還停留在曆史背景下的妻妾爭寵,舊派武俠當道,也就是俠客小說,金古梁未現。
網絡時代剛剛興起,以網絡為載體的文學尚未露出尖尖角。
原時空披荊斬棘,開創網絡文學局麵的那一票人,還不知道在哪個旮旯裏蹲著。
尤其是二十年前,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開放後,文學作品的匱乏,使得華夏人漸漸把目光投向西方。
但這個時空對版權的保護好得多,哪怕是西方文學作品,盜版也不多見。
沈哲曾經不止一次見過,有人為了借閱一本德國名人傳記,向朋友苦苦糾纏。大多數人找不到足夠的娛樂性消遣讀物,隻好訂閱各種雜誌、報刊,尋找不多的閱讀樂趣。
這種情況對於沈哲,足夠讓他偷笑了。
……
客廳響起電視的聲音。
父親沈明誠下班迴來了,翹著二郎腿,坐在沙發上看新聞。
“七月七日,華夏首輔範守信在紫光閣會見了米國總統威廉·泰勒。”
“雙方就全球貿易協定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深入交談,彼此交換了意見。”
“這是範首輔自五月中旬當選以來,首次以國家首腦的身份會見國外政要,需要交流的是當今全球經濟發展問題,從會見的地點也可以看出內閣對此次外事活動的重視。”
“九人內閣有半數參加了此次活動。”
聽到動靜,沈哲推開椅子,活動活動手腕,從電腦前起身前去客廳。
曾經作為一個以文字為生的人,他從沒認為自己是作家,頂多算是一個碼字工,體力勞動者。
如今手握海量資源,那些作品的原作者都沒有在這個時空出現,但他也不可能原文照抄。內容必須和如今社會現實相符合,有些就需要改動背景什麽的,一下午才碼出兩萬來字。
“爸——”
沈哲坐到沙發上,叫了一聲。
沈明誠看了兒子一眼,“嗯”了一下,繼續看電視。
等到首輔大人會見外賓的新聞過去,畫麵轉向教育部門領導視察校園的報道。
沈明誠歎口氣,點上一支煙。
“爸,怎麽了?”
“唉,以後工作估計不好做了,國家政策要變,不知道工資會不會下調……”
“你說什麽!”沈哲還沒說話,母親楊欣就從廚房探出身子。
沈哲大驚小怪:“哇,媽,你監聽我們。”
“去!”楊欣有點不好意思,拿著鏟子走出來,在圍裙上擦擦手斥道:“說的那麽難聽,你們爺倆在我麵前還存著秘密?什麽事我不知道,用的著監聽?”
轉頭瞅著沈明誠:“你剛才說什麽?”
忽然看到丈夫指間的煙卷,皺眉道:“把煙掐了!”
沈明誠被妻子看的一陣發毛,連忙把煙摁滅,狐疑道:“沒說什麽啊……”
“你說工資下調?”
沈哲一旁幫腔:“媽,您這不聽的很清楚麽?”
楊欣舉起鏟子作勢要拍,沈哲舉手投降。
“嗨!”沈明誠恍然道:“我還以為犯什麽大事了,這不剛才新聞說的嗎。華夏可能要簽署全球貿易協定,經濟發展的重心肯定會轉移,鋼鐵企業員工沒以前吃香了……”
楊欣臉色發急:“員工降工資,你不是車間頭頭麽,也降?”
“你不要聽風就是雨好不好,沒說降!”
“沒降就好。”楊欣鬆了口氣,左右瞅瞅沙發上等著伺候晚飯的爺倆,很不滿意說道:“沒心沒肺的,家裏就一個人拿工資,還不到兩萬塊……”
“一萬二!”沈明誠插嘴道。
沈哲聽著好笑,母親對外人說父親的工作,都是“他呀,沒多少,不到兩萬”。
楊欣揮舞著鏟子,頗有些指點江山的味道:“你也知道少不是,這個月電費都要八十多……”
“嗬,”沈哲笑了,“媽,那還有一萬一千多呢?”
“嘿,你和我較勁是不是?”楊欣氣道。
“不敢!”
“哼,你也不想想,你明年就讀大學了,學費大幾千,生活費大幾千。如果再談個女朋友,那花起錢更是沒個數,你爸工資再降,將來一家人怎麽辦?”
“媽您等會,讓我捋捋……”沈哲找抽。
“啪!”這迴沒躲掉,背上挨了一下狠的,馬上老實。
教訓完兒子,楊欣趕去廚房,丟下一句話:“洗手,準備吃飯!”
一家三口每次一起聊天,整一個三國演義。
這個時空也沒有《三國演義》這部書,對那段曆史,華夏人隻知道比較混亂。
四大名著缺了兩部,《水滸傳》也不見了。
所以華夏粉絲最多的就是《紅樓夢》,對作者老曹簡直頂禮膜拜,尊為一聖,地位比原來時空高出幾個層次。
對其中的橋段,每個人似乎都能說上兩句。
新聞裏的全球貿易協定,和原時空的世貿組織差不多。和平與發展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一體化,華夏內閣的決策重心必然會發生轉移。給人一種狼來了的感覺,沈哲卻知道,父親的擔心有些杞人憂天。
其實,應該害怕的反而是西方國家,勤勞的華夏人從來不用怵任何人。
沈哲也沒有向父親解釋,隻有經曆過才明白,再說,這種轉變對他來說也算是好事吧。
經濟越發展,生活越多姿多彩,對文化產品越渴求。
……
吃完飯,沈哲迴到書房。
看了一下文檔顯示的字數,這兩天差不多碼出三萬多字。
從頭到尾又讀了一遍,更正錯別字和標點符號,單對碼字來說,他有些強迫症和完美主義。
接下來就是選擇投稿的雜誌社了。
文章太長,報紙肯定不行,再說麵對的讀者對象也不同,沈哲準備選一家青春文學類的雜誌。
最好還是中海市本地的。
上網搜索一下,發現有點眼花。
輸入“中海”“雜誌”“青春”幾個關鍵詞,結果一下子出來七八十家雜誌社。
後麵都注明了平均發行量,五千到數百萬不等,太少的pass掉,按發行量排序,從上往下看。
《華夏文藝》,全國性雜誌,月刊,平均發行量840萬冊。
《青年人》,全國性雜誌,周刊,平均發行量420萬冊。
《華夏青年》,全國性雜誌,周刊,平均發行量280萬冊。
……
《東方俠客》,地方性雜誌,月刊,平均發行量12000冊。
沈哲笑了笑,想起對門的小丫頭林語菡,《東方俠客》雜誌社就是她的父親林遠誌所在的單位。不得不說是一家很小的單類型雜誌,讀者群固定,但人數不多。
難怪林叔叔工資不高,黃阿姨也參加工作,隱隱是一家之主。
林語菡是沈哲內定的媳婦兒,不過剛成年,年紀還小,暫時得忍著。
林遠誌很容易就能搞定,投其所好嘛,他不是喜歡俠客小說嗎,有愛好就行。一個愛好就是一條縫,斷腿的蒼蠅也能叮一下,金古梁附體,搞不定他才怪。
黃阿姨有點認錢,這個將來再說。
沈哲的目光仿佛穿過幾道牆壁,落在302那個小小的房間。
說雜誌社的事情。
越大的雜誌社越好,能讓作品更大範圍流傳,稿費也比較大方。
《華夏文藝》不合適,這是全國第二的雜誌,但比較嚴肅,稿件審查也嚴格。
那就《青年人》吧,麵向華夏年輕人的讀物。
從雜誌官網上找到投稿郵箱,沈哲把準備好的前三萬字發過去。
關上電腦,練習了一會書法。
困,覺。
如今的華夏,雙腳踩著新世紀的門檻。
其它行業暫且不論,文學的發展和原時空相比,還要再落後十數年。
近年,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讀起來依然帶著大變革時代的氣息。而娛樂文學和大眾文學更是難得一見,言情小說還停留在曆史背景下的妻妾爭寵,舊派武俠當道,也就是俠客小說,金古梁未現。
網絡時代剛剛興起,以網絡為載體的文學尚未露出尖尖角。
原時空披荊斬棘,開創網絡文學局麵的那一票人,還不知道在哪個旮旯裏蹲著。
尤其是二十年前,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開放後,文學作品的匱乏,使得華夏人漸漸把目光投向西方。
但這個時空對版權的保護好得多,哪怕是西方文學作品,盜版也不多見。
沈哲曾經不止一次見過,有人為了借閱一本德國名人傳記,向朋友苦苦糾纏。大多數人找不到足夠的娛樂性消遣讀物,隻好訂閱各種雜誌、報刊,尋找不多的閱讀樂趣。
這種情況對於沈哲,足夠讓他偷笑了。
……
客廳響起電視的聲音。
父親沈明誠下班迴來了,翹著二郎腿,坐在沙發上看新聞。
“七月七日,華夏首輔範守信在紫光閣會見了米國總統威廉·泰勒。”
“雙方就全球貿易協定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深入交談,彼此交換了意見。”
“這是範首輔自五月中旬當選以來,首次以國家首腦的身份會見國外政要,需要交流的是當今全球經濟發展問題,從會見的地點也可以看出內閣對此次外事活動的重視。”
“九人內閣有半數參加了此次活動。”
聽到動靜,沈哲推開椅子,活動活動手腕,從電腦前起身前去客廳。
曾經作為一個以文字為生的人,他從沒認為自己是作家,頂多算是一個碼字工,體力勞動者。
如今手握海量資源,那些作品的原作者都沒有在這個時空出現,但他也不可能原文照抄。內容必須和如今社會現實相符合,有些就需要改動背景什麽的,一下午才碼出兩萬來字。
“爸——”
沈哲坐到沙發上,叫了一聲。
沈明誠看了兒子一眼,“嗯”了一下,繼續看電視。
等到首輔大人會見外賓的新聞過去,畫麵轉向教育部門領導視察校園的報道。
沈明誠歎口氣,點上一支煙。
“爸,怎麽了?”
“唉,以後工作估計不好做了,國家政策要變,不知道工資會不會下調……”
“你說什麽!”沈哲還沒說話,母親楊欣就從廚房探出身子。
沈哲大驚小怪:“哇,媽,你監聽我們。”
“去!”楊欣有點不好意思,拿著鏟子走出來,在圍裙上擦擦手斥道:“說的那麽難聽,你們爺倆在我麵前還存著秘密?什麽事我不知道,用的著監聽?”
轉頭瞅著沈明誠:“你剛才說什麽?”
忽然看到丈夫指間的煙卷,皺眉道:“把煙掐了!”
沈明誠被妻子看的一陣發毛,連忙把煙摁滅,狐疑道:“沒說什麽啊……”
“你說工資下調?”
沈哲一旁幫腔:“媽,您這不聽的很清楚麽?”
楊欣舉起鏟子作勢要拍,沈哲舉手投降。
“嗨!”沈明誠恍然道:“我還以為犯什麽大事了,這不剛才新聞說的嗎。華夏可能要簽署全球貿易協定,經濟發展的重心肯定會轉移,鋼鐵企業員工沒以前吃香了……”
楊欣臉色發急:“員工降工資,你不是車間頭頭麽,也降?”
“你不要聽風就是雨好不好,沒說降!”
“沒降就好。”楊欣鬆了口氣,左右瞅瞅沙發上等著伺候晚飯的爺倆,很不滿意說道:“沒心沒肺的,家裏就一個人拿工資,還不到兩萬塊……”
“一萬二!”沈明誠插嘴道。
沈哲聽著好笑,母親對外人說父親的工作,都是“他呀,沒多少,不到兩萬”。
楊欣揮舞著鏟子,頗有些指點江山的味道:“你也知道少不是,這個月電費都要八十多……”
“嗬,”沈哲笑了,“媽,那還有一萬一千多呢?”
“嘿,你和我較勁是不是?”楊欣氣道。
“不敢!”
“哼,你也不想想,你明年就讀大學了,學費大幾千,生活費大幾千。如果再談個女朋友,那花起錢更是沒個數,你爸工資再降,將來一家人怎麽辦?”
“媽您等會,讓我捋捋……”沈哲找抽。
“啪!”這迴沒躲掉,背上挨了一下狠的,馬上老實。
教訓完兒子,楊欣趕去廚房,丟下一句話:“洗手,準備吃飯!”
一家三口每次一起聊天,整一個三國演義。
這個時空也沒有《三國演義》這部書,對那段曆史,華夏人隻知道比較混亂。
四大名著缺了兩部,《水滸傳》也不見了。
所以華夏粉絲最多的就是《紅樓夢》,對作者老曹簡直頂禮膜拜,尊為一聖,地位比原來時空高出幾個層次。
對其中的橋段,每個人似乎都能說上兩句。
新聞裏的全球貿易協定,和原時空的世貿組織差不多。和平與發展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一體化,華夏內閣的決策重心必然會發生轉移。給人一種狼來了的感覺,沈哲卻知道,父親的擔心有些杞人憂天。
其實,應該害怕的反而是西方國家,勤勞的華夏人從來不用怵任何人。
沈哲也沒有向父親解釋,隻有經曆過才明白,再說,這種轉變對他來說也算是好事吧。
經濟越發展,生活越多姿多彩,對文化產品越渴求。
……
吃完飯,沈哲迴到書房。
看了一下文檔顯示的字數,這兩天差不多碼出三萬多字。
從頭到尾又讀了一遍,更正錯別字和標點符號,單對碼字來說,他有些強迫症和完美主義。
接下來就是選擇投稿的雜誌社了。
文章太長,報紙肯定不行,再說麵對的讀者對象也不同,沈哲準備選一家青春文學類的雜誌。
最好還是中海市本地的。
上網搜索一下,發現有點眼花。
輸入“中海”“雜誌”“青春”幾個關鍵詞,結果一下子出來七八十家雜誌社。
後麵都注明了平均發行量,五千到數百萬不等,太少的pass掉,按發行量排序,從上往下看。
《華夏文藝》,全國性雜誌,月刊,平均發行量840萬冊。
《青年人》,全國性雜誌,周刊,平均發行量420萬冊。
《華夏青年》,全國性雜誌,周刊,平均發行量280萬冊。
……
《東方俠客》,地方性雜誌,月刊,平均發行量12000冊。
沈哲笑了笑,想起對門的小丫頭林語菡,《東方俠客》雜誌社就是她的父親林遠誌所在的單位。不得不說是一家很小的單類型雜誌,讀者群固定,但人數不多。
難怪林叔叔工資不高,黃阿姨也參加工作,隱隱是一家之主。
林語菡是沈哲內定的媳婦兒,不過剛成年,年紀還小,暫時得忍著。
林遠誌很容易就能搞定,投其所好嘛,他不是喜歡俠客小說嗎,有愛好就行。一個愛好就是一條縫,斷腿的蒼蠅也能叮一下,金古梁附體,搞不定他才怪。
黃阿姨有點認錢,這個將來再說。
沈哲的目光仿佛穿過幾道牆壁,落在302那個小小的房間。
說雜誌社的事情。
越大的雜誌社越好,能讓作品更大範圍流傳,稿費也比較大方。
《華夏文藝》不合適,這是全國第二的雜誌,但比較嚴肅,稿件審查也嚴格。
那就《青年人》吧,麵向華夏年輕人的讀物。
從雜誌官網上找到投稿郵箱,沈哲把準備好的前三萬字發過去。
關上電腦,練習了一會書法。
困,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