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三年,父親通過姑姑與四十三兵工廠廠長夫人偶而相識之機會,介紹父親由湖南公路局修車總廠轉至廣西桂林四十三兵工廠,當時轉廠桂林,並非因為“桂林山水甲天下”(當時生活在湖南一小縣城的我們,根本不知此情),而是因為我們已是一八口之家,兄弟姐妹六人,吃飯已成我家之主要矛盾,而當時兵工廠的福利很好,家屬的柴米油鹽工廠均可配給,每人每月兩鬥米(30斤)、一斤油,對於我們這多人口之家庭,就省了一大筆,而父當年已是一名有十年從事機械技術工作的人,兵工廠正缺之,一經介紹,很快成行,即至到了四十三兵工廠,方知我們的生活環境,是那樣的令人心醉、迷人。
當時,我家住在廣西桂林離城大約十裏之遙的一個地方,名字叫做“甲山村”。它的四周是群山環抱,山巒起伏。在太陽光的曲折反映下,其色彩是那樣豐富,近的蘭得透明;遠一點的灰得發黑;再過去便依次由深灰、淺灰,以至於隻剩下一淡淡青影。中間是一塊方園十多平方公裏左右的盆地,平地上拔起幾座小的山峰,似倒立著的竹筍,一個個瘦骨嶙嶙,卻又那樣別致玲瓏,百態千種。那映在水田裏的倒影,使你覺得山連著水,水連著山,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附近不遠處有一個很深的山洞,現時叫溶洞,就是後來被開發出來,聞名於全國的“蘆笛岩”。那裏還有一條小河,河很窄,隻有十多丈寬,河裏沒有行船,甚至連捕魚的小劃子也沒有,也許應該叫她小溪,更適合她的身型,可是她又不象小溪那麽水淺,所以我還是偏愛把她稱之為河。她盤繞紐曲,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鱗波閃閃,似一條百轉千迴的絲帶。河上有一座橋,它沒有名,因為是鐵木結構,所以我把它叫做“鐵木橋”。橋很寬,可以通行汽車。
“甲山村”的範圍很大,“村”內還有廣闊的田野,一個大型工廠——四十三兵工廠就傍山建在這裏,一條公路縱貫其中,鐵路則從西端南北方向橫穿而過,使一個現代工廠與田園風光有機的融合在一起。越過東南角的一個山口不遠,就是李宗仁、白崇禧的別墅所在地。可見此處環境是多麽優美,風景是多麽迷人。
人說:
“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說:
“甲山村山水甲桂林。”(注:五十年代尚未開發陽朔風景)
當時我家的住所是離小河不遠,傍山的一棟磚瓦結構小平房,要走幾級台階上到一個小平台,經過這四~五尺寬的平台,才能進到房間,房內鋪有地板,連同廚房一共四間,這是工廠為員工準備的宿舍,房間陳設雖然簡單,但卻布置得別致宜人,每個房間都有一盞帶白色荷葉邊燈罩的白熾電燈,這對四十年代初期的人們,就算是很不錯的環境。
從靠屋的後山流下來的山泉水,清甜清甜,積蓄在一個大池子裏,比起我們以前食用河水,是既方便又幹淨。
那時,我父親已是四十三兵工廠工作了一年多的技術員,一個八口之家:父親、母親、二妹(九歲)、三妹(七歲)、四妹(五歲)、五弟(三歲)、六弟(一歲半)和我(十一歲),靠父親一人的薪水,再加上家屬糧油配給,生活還算過得去,此外,工廠還辦有員工子弟學校,讀書不花錢,這就為家庭又省出了一大筆開支。
當時,我正就讀小學四年級。每天清晨早早起來,洗漱完畢,隨同父親,一個去上學,一個去辦公。父子倆走在這鄉村的公路上,沐浴著晨曦的陽光,欣賞著那美麗的田園風景,別有一番情趣。每天從家到上學和上班地方,大約要步行6-7裏,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晨練,中午就在父親工廠食堂寄餐,生活是那麽安定和平靜。傍晚,一同迴家的路上,又常常能欣賞到“甲山村”那美麗動人的晚霞。當太陽滑向西方,越過最後一道峰屏巒嶂,進入那彩雲之中,使得西邊的天空一片桔紅。從那鑲著金邊的雲中,又射出一束束巨大的光柱,轉動著、變幻著,灑向那千山萬丘之中。那景色、那氣勢,壯觀而又心醉於人。
迷人的“甲山村”月夜,也常吸引我們到河畔邊、田埂上、樹林裏而流連忘返。月亮穿過雲霧,把透明的光輝灑在河麵上,使小河似用銀子鋪成的一條長帶。在積水的稻田裏,又映出了閃動的月影,好像天空和地上有無數個月亮。月光透過那稀疏的小樹林,更顯得那樣朦朧輕盈。
好一個神奇美妙,心醉迷人的世界。
一個八口之家,在這個世界裏,正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但誰知,到了一九四四年中,一個曆時半年,由戰爭帶來的災難,卻偷偷的向這一家降臨。我清楚的記得,在一個明月皎潔的晚上,我和父親,以及父親的一位同事劉叔叔,坐在小河邊聊天,劉叔叔告訴我們。
“日本鬼子已經打過了長沙,正在向衡陽方向推進,沿鐵路很快就會到達桂林。日本鬼子所到之處,奸、淫、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少停片刻,他又感慨的說:
“我們這裏美好的山河,也將會遭到日本鬼子的踐踏和蹂躪;這裏的工廠以及我們的住房,都會變成一片瓦礫和廢墟,我們的祖國又將遭受一場深重的災難,我們的家庭可能會遭到各種不測的厄運。”
頓時,那擔心、憂傷、恐懼、痛恨等百感交集的心情籠罩著我們。
當時,我家住在廣西桂林離城大約十裏之遙的一個地方,名字叫做“甲山村”。它的四周是群山環抱,山巒起伏。在太陽光的曲折反映下,其色彩是那樣豐富,近的蘭得透明;遠一點的灰得發黑;再過去便依次由深灰、淺灰,以至於隻剩下一淡淡青影。中間是一塊方園十多平方公裏左右的盆地,平地上拔起幾座小的山峰,似倒立著的竹筍,一個個瘦骨嶙嶙,卻又那樣別致玲瓏,百態千種。那映在水田裏的倒影,使你覺得山連著水,水連著山,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附近不遠處有一個很深的山洞,現時叫溶洞,就是後來被開發出來,聞名於全國的“蘆笛岩”。那裏還有一條小河,河很窄,隻有十多丈寬,河裏沒有行船,甚至連捕魚的小劃子也沒有,也許應該叫她小溪,更適合她的身型,可是她又不象小溪那麽水淺,所以我還是偏愛把她稱之為河。她盤繞紐曲,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鱗波閃閃,似一條百轉千迴的絲帶。河上有一座橋,它沒有名,因為是鐵木結構,所以我把它叫做“鐵木橋”。橋很寬,可以通行汽車。
“甲山村”的範圍很大,“村”內還有廣闊的田野,一個大型工廠——四十三兵工廠就傍山建在這裏,一條公路縱貫其中,鐵路則從西端南北方向橫穿而過,使一個現代工廠與田園風光有機的融合在一起。越過東南角的一個山口不遠,就是李宗仁、白崇禧的別墅所在地。可見此處環境是多麽優美,風景是多麽迷人。
人說:
“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說:
“甲山村山水甲桂林。”(注:五十年代尚未開發陽朔風景)
當時我家的住所是離小河不遠,傍山的一棟磚瓦結構小平房,要走幾級台階上到一個小平台,經過這四~五尺寬的平台,才能進到房間,房內鋪有地板,連同廚房一共四間,這是工廠為員工準備的宿舍,房間陳設雖然簡單,但卻布置得別致宜人,每個房間都有一盞帶白色荷葉邊燈罩的白熾電燈,這對四十年代初期的人們,就算是很不錯的環境。
從靠屋的後山流下來的山泉水,清甜清甜,積蓄在一個大池子裏,比起我們以前食用河水,是既方便又幹淨。
那時,我父親已是四十三兵工廠工作了一年多的技術員,一個八口之家:父親、母親、二妹(九歲)、三妹(七歲)、四妹(五歲)、五弟(三歲)、六弟(一歲半)和我(十一歲),靠父親一人的薪水,再加上家屬糧油配給,生活還算過得去,此外,工廠還辦有員工子弟學校,讀書不花錢,這就為家庭又省出了一大筆開支。
當時,我正就讀小學四年級。每天清晨早早起來,洗漱完畢,隨同父親,一個去上學,一個去辦公。父子倆走在這鄉村的公路上,沐浴著晨曦的陽光,欣賞著那美麗的田園風景,別有一番情趣。每天從家到上學和上班地方,大約要步行6-7裏,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晨練,中午就在父親工廠食堂寄餐,生活是那麽安定和平靜。傍晚,一同迴家的路上,又常常能欣賞到“甲山村”那美麗動人的晚霞。當太陽滑向西方,越過最後一道峰屏巒嶂,進入那彩雲之中,使得西邊的天空一片桔紅。從那鑲著金邊的雲中,又射出一束束巨大的光柱,轉動著、變幻著,灑向那千山萬丘之中。那景色、那氣勢,壯觀而又心醉於人。
迷人的“甲山村”月夜,也常吸引我們到河畔邊、田埂上、樹林裏而流連忘返。月亮穿過雲霧,把透明的光輝灑在河麵上,使小河似用銀子鋪成的一條長帶。在積水的稻田裏,又映出了閃動的月影,好像天空和地上有無數個月亮。月光透過那稀疏的小樹林,更顯得那樣朦朧輕盈。
好一個神奇美妙,心醉迷人的世界。
一個八口之家,在這個世界裏,正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但誰知,到了一九四四年中,一個曆時半年,由戰爭帶來的災難,卻偷偷的向這一家降臨。我清楚的記得,在一個明月皎潔的晚上,我和父親,以及父親的一位同事劉叔叔,坐在小河邊聊天,劉叔叔告訴我們。
“日本鬼子已經打過了長沙,正在向衡陽方向推進,沿鐵路很快就會到達桂林。日本鬼子所到之處,奸、淫、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少停片刻,他又感慨的說:
“我們這裏美好的山河,也將會遭到日本鬼子的踐踏和蹂躪;這裏的工廠以及我們的住房,都會變成一片瓦礫和廢墟,我們的祖國又將遭受一場深重的災難,我們的家庭可能會遭到各種不測的厄運。”
頓時,那擔心、憂傷、恐懼、痛恨等百感交集的心情籠罩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