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上的劣勢讓魏延吃盡了虧,而太史慈超人的弓射武勇,更是讓魏延不能擋其鋒。
身邊集聚起約千餘人,魏延不敢在奢望,亦知再拖延下去自己也可能會深陷其中不得脫,最後展望了一眼,魏延麵露戚容,號令全軍向西突襲,想衝出陣去。
兵卒慌亂,戰馬陷地,魏延努力彈壓著,揮舞著大刀砍向敵方兵將。
如同沼泥一般的沙場阻礙著魏延,使得他不能全力突戰,在他身旁的兵卒奮起心底最後一股勇氣,用力推搡著,胡亂斬著蜂擁前進。
魏延突陣出去的軍勢沒有向著自己靠攏過來,讓還據守陣地的雷銅心往下一沉,他暗暗念道,就如此了嗎,這場戰鬥要輸了嗎?
茫然看顧了剩下不多的兵卒,各個臉上都露出氣餒的神色,雷銅轉首過來向著魏延逃遁的方向開口大罵道:“無膽匪類,無恥之徒!”罵完這一句話,雷銅看耀武揚威衝殺過來的太史慈,暗歎一聲,不想降此人的話,自己也應該退兵了。
一勒戰馬,雷銅左右馳騁,向著麾下眾軍喝令道:“太史慈勢大…”
接下來的話還沒有說下去,自戰場的東方突兀過去一支騎軍,在陽光的照耀之下,籠罩在他們身上的光芒閃爍著神聖的輝煌。
愕然間,雷銅覷得對麵的太史慈亦減緩了攻勢,轉首望向這一支騎軍。
戰鬥還在繼續,沒有因這支兵馬的出現而改變,不知是友還是敵,雷銅隻是期望…,想想根本不可能,在廬江、壽春一線,隻有魏延這一支軍勢,除了自己這一方,剩下的也隻會是那太史慈的援軍。
太史慈稍微瞥了一眼這支騎軍之後,便減緩了攻勢,雖然現在還不能見著來軍究竟是何人,但心中早有所意料的太史慈,猜測此一軍應該是黃蓋派過來的援軍。
自己的將卒大戰了半日,有此一軍之後,對麵敵軍不複能遁逃,不如讓這一精銳之師加入進來之後,再全軍突擊。
魏延在脫戰,雷銅亦開始向西方突圍,惟有這支剛剛出現的騎軍不急不慢的行進著。
鐵蹄雷動,長戟如林,騎士英勇,戰馬矯健,在靠近這兩支膠著戰鬥中的軍勢一箭之地時,這支騎軍開始衝擊了。
如火侵略,其徐如林,首先察覺出不妥的太史慈急聲怒喝著道:“是敵軍,是敵襲!快布下軍陣!”太史慈的話語聲中,他麾下的將卒能夠看清楚來軍旗幟的正在聽令行事,而那些茫然四顧皆不能望見來軍究竟是何人的兵卒隻是跟隨著跑動起來。
“騎射!”在一片雷霆中,這一號令聲非常嘹亮,不止這一支騎軍所有的兵卒都能聽見,就算是麵對其鋒的太史慈一軍亦有不少人能夠聽到。
有人在繼續追襲著魏延、雷銅兩人而去,有人在聽令布防,太史慈身側都是自己麾下的兵卒,原先挾兵大進的陣勢,在這一支騎軍出現之後,變的淩亂起來。
太史慈大怒,長槍高高擎起,向四下喝道:“全軍向東,先擋住這一支兵馬之後…”
就在太史慈整列兵卒之時,魏延、雷銅兩人已經發覺到這一支騎軍竟然是自己的援軍,各自大喜過望!
這怎麽可能?!
難道真的是天不絕我等,讓這一軍奇兵天降?
魏延狂喜中,哈哈大笑,他向簇擁著自己的部從喝道:“援軍來了,反敗為勝的機會到了,眾軍隨我上,把這太史慈給斬了!”
各個皆喜形於色,興奮的跟隨著魏延大吼大叫,這一半日的戰鬥實在有憋屈,永遠麵對著數倍的敵軍,就算各個都奮勇殺敵,麵對這無窮的敵卒,是個人都會心力憔悴,而生氣餒之情。
現在可算好了,有援軍抵達了,不管他是何人何將,憑著西方、南方、東方三路兵馬合擊,就算他太史慈再勇,亦不能在這樣的戰鬥中勝出。
眾人跟隨著魏延征戰,不能明白這戰場上的局勢,不清楚就算加上這剛剛到達的一支騎軍,合在一起的兵力也達不到太史慈一軍,隻要太史慈穩住陣腳,最後的勝利到達屬於誰,還是很難說。
可援軍就是援軍,不管來人多少,看那騎軍的氣勢,在兩軍膠著交戰之時能夠衝襲過來,想必定有必勝把握,這樣想了之後,麵對一撥箭雨之時,身在騎軍麵前的太史慈將卒心中起了膽怯之意,向後退縮過去。
有人是為躲避箭雨,有人是不想去擋那鐵蹄踐踏,匆匆聚攏起來的這一陣勢分崩離析,在騎軍衝突進入陣中之時,瓦解了。
太史慈見之驚怒,撥開擋在麵前的兵卒,一路疾馳迎了上來。
果然臨敵變陣是大忌,太史慈不怨麾下的兵卒,在無大將的情況之下,他們這樣的退縮,怨不得任何人。
不等他靠近這一騎軍,自反身為戰的雷銅身後,忽又出現一支軍勢,看那旗幟分明是個“紀”字!
太史慈狂喜,他麾下的眾軍開始大喊大叫起來,“是紀靈,是紀靈將軍的援軍!”太史慈一軍士氣大振,奮力抵擋魏延、雷銅、鮑隆三人三軍的合擊。
期盼著,期待著紀靈能夠一擊潰雷銅一軍之後,再配合自己將當麵之敵盡殲,太史慈心中重重吐了一口惡氣。
這戰事到如今,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中,隻有那支莫名其妙出現的騎軍出乎意料之外,但就算如此,有了紀靈這一軍之後,自己還能將這魏延一軍剿滅!
雷銅眼中帶著寒意,他自然不知道紀靈早已經到達,他望著太史慈,他聽到了敵陣中傳來的陣陣興奮高喊聲,他沒有去望紀靈半眼,他也沒有號令眾軍去抵禦紀靈的來軍。
在他的心目中,紀靈既然能降己方,那麽就不太可能再反複歸到孫策那一方去。
同樣是降將,又紀靈是降過一次的大將,麵對如今的天下,雷銅想不到還有誰能比呂布是更為合適的歸宿。
江東孫策與那曹操,已經無力支撐多久,就算現在戰事皆不利,但將來的勝利還是屬於己方,對此雷銅深信不疑。
有些疑慮,有些不解,雷銅為何不去抵擋紀靈的兵勢?
太史慈心中懷著一絲驚悸,難道說紀靈他…
紀靈率軍經過雷銅之時,他催馬馳騁間向著雷銅一頷首,手中的三尖兩刃刀高高舉起,向著眾軍喝道:“紀靈在此!太史慈可敢一戰?!”
紀靈當然不是太史慈的對手,故而他沒有麵向太史慈,而是朝向他麾下的將校,在表明自己歸屬何方的同時,亦有意鼓舞自己一方的士氣,同時打擊對方的氣勢。
聽得紀靈這般喝道,太史慈心中一沉,仰天長歎,天時不在江東!
由原本的援軍變成敵軍,不止是一次,而是二次!
無論是誰,無論有多少兵馬,這樣的重創之下,太史慈一軍士氣全無,雖然周邊都是自己人,但每個兵卒都人人自危,這樣的戰鬥根本不可能勝出啊!
士氣一挫再挫,陣腳再也壓不住,眾兵卒紛紛退到太史慈的身側,期待著他的號令,到底是進還是退。
他們的舉止已經表明此戰不利,就算有著多於對方的兵卒,但氣勢高下已分,此刻魏延、雷銅、紀靈還有那剛剛加入進來的騎軍一將皆全力殺向自己,太史慈知曉事已不可為,便親自壓後,緩緩向著成德退去。
戰場上一片歡唿聲自身後傳來,太史慈聽聞,心中苦笑,此一戰頗為蹊蹺,黃蓋那裏到底發生了什麽,竟讓這麽一支騎軍穿越過來,還是廬江現在如何了,紀靈怎麽去投了呂布?
這麽多疑惑,太史慈一時不能解,亦不敢深思,這後果實在有些駭然聽聞,若是主公知曉,不知道會如何?
此時的孫策已至壽春城下,望著這座大城,孫策有些感慨,隨即便下令攻城。
自己兵出建業,一路隱藏行跡,行進是慢了一些,但顧忌到另外二軍,若能齊頭並進,比之自己孤身一軍奮戰來的更為強一些,才拖延一直待在成德。
自得聞魏延出兵,孫策便知消息走漏,乃不再小心行事,大軍撥寨而起,揮師齊進。
來至這壽春城下,有程普在側,城中的虛實一望便知,當程普稟報,此城中僅隻有三、四千人馬之時,孫策止不住想笑。
魏延是膽大妄為之輩,若是憑借他二萬兵馬據守城池,自己說不得要為此付出數倍的代價才能攻下此城,如今麽,一鼓就能下罷?
於禁的頭盔有些歪,吳蘭手中的長槍折為兩截,於禁俯看了一會,突兀問道:“怎麽沒有走?”
苦澀的笑了一聲,吳蘭搖頭說道:“怎麽走?走得了嗎?就算能走,是去許昌還是徐州?這兩地都有急使過去了,自己再去除了讓人小瞧之外,我還能落得好?”
於禁聞言含笑點點頭,用力拍拍吳蘭的肩膀言道:“孫策本欲一鼓作氣攻下壽春,不料你我拚死抵擋,折了他銳氣,估摸現在他在大帳中大發雷霆。”
身邊集聚起約千餘人,魏延不敢在奢望,亦知再拖延下去自己也可能會深陷其中不得脫,最後展望了一眼,魏延麵露戚容,號令全軍向西突襲,想衝出陣去。
兵卒慌亂,戰馬陷地,魏延努力彈壓著,揮舞著大刀砍向敵方兵將。
如同沼泥一般的沙場阻礙著魏延,使得他不能全力突戰,在他身旁的兵卒奮起心底最後一股勇氣,用力推搡著,胡亂斬著蜂擁前進。
魏延突陣出去的軍勢沒有向著自己靠攏過來,讓還據守陣地的雷銅心往下一沉,他暗暗念道,就如此了嗎,這場戰鬥要輸了嗎?
茫然看顧了剩下不多的兵卒,各個臉上都露出氣餒的神色,雷銅轉首過來向著魏延逃遁的方向開口大罵道:“無膽匪類,無恥之徒!”罵完這一句話,雷銅看耀武揚威衝殺過來的太史慈,暗歎一聲,不想降此人的話,自己也應該退兵了。
一勒戰馬,雷銅左右馳騁,向著麾下眾軍喝令道:“太史慈勢大…”
接下來的話還沒有說下去,自戰場的東方突兀過去一支騎軍,在陽光的照耀之下,籠罩在他們身上的光芒閃爍著神聖的輝煌。
愕然間,雷銅覷得對麵的太史慈亦減緩了攻勢,轉首望向這一支騎軍。
戰鬥還在繼續,沒有因這支兵馬的出現而改變,不知是友還是敵,雷銅隻是期望…,想想根本不可能,在廬江、壽春一線,隻有魏延這一支軍勢,除了自己這一方,剩下的也隻會是那太史慈的援軍。
太史慈稍微瞥了一眼這支騎軍之後,便減緩了攻勢,雖然現在還不能見著來軍究竟是何人,但心中早有所意料的太史慈,猜測此一軍應該是黃蓋派過來的援軍。
自己的將卒大戰了半日,有此一軍之後,對麵敵軍不複能遁逃,不如讓這一精銳之師加入進來之後,再全軍突擊。
魏延在脫戰,雷銅亦開始向西方突圍,惟有這支剛剛出現的騎軍不急不慢的行進著。
鐵蹄雷動,長戟如林,騎士英勇,戰馬矯健,在靠近這兩支膠著戰鬥中的軍勢一箭之地時,這支騎軍開始衝擊了。
如火侵略,其徐如林,首先察覺出不妥的太史慈急聲怒喝著道:“是敵軍,是敵襲!快布下軍陣!”太史慈的話語聲中,他麾下的將卒能夠看清楚來軍旗幟的正在聽令行事,而那些茫然四顧皆不能望見來軍究竟是何人的兵卒隻是跟隨著跑動起來。
“騎射!”在一片雷霆中,這一號令聲非常嘹亮,不止這一支騎軍所有的兵卒都能聽見,就算是麵對其鋒的太史慈一軍亦有不少人能夠聽到。
有人在繼續追襲著魏延、雷銅兩人而去,有人在聽令布防,太史慈身側都是自己麾下的兵卒,原先挾兵大進的陣勢,在這一支騎軍出現之後,變的淩亂起來。
太史慈大怒,長槍高高擎起,向四下喝道:“全軍向東,先擋住這一支兵馬之後…”
就在太史慈整列兵卒之時,魏延、雷銅兩人已經發覺到這一支騎軍竟然是自己的援軍,各自大喜過望!
這怎麽可能?!
難道真的是天不絕我等,讓這一軍奇兵天降?
魏延狂喜中,哈哈大笑,他向簇擁著自己的部從喝道:“援軍來了,反敗為勝的機會到了,眾軍隨我上,把這太史慈給斬了!”
各個皆喜形於色,興奮的跟隨著魏延大吼大叫,這一半日的戰鬥實在有憋屈,永遠麵對著數倍的敵軍,就算各個都奮勇殺敵,麵對這無窮的敵卒,是個人都會心力憔悴,而生氣餒之情。
現在可算好了,有援軍抵達了,不管他是何人何將,憑著西方、南方、東方三路兵馬合擊,就算他太史慈再勇,亦不能在這樣的戰鬥中勝出。
眾人跟隨著魏延征戰,不能明白這戰場上的局勢,不清楚就算加上這剛剛到達的一支騎軍,合在一起的兵力也達不到太史慈一軍,隻要太史慈穩住陣腳,最後的勝利到達屬於誰,還是很難說。
可援軍就是援軍,不管來人多少,看那騎軍的氣勢,在兩軍膠著交戰之時能夠衝襲過來,想必定有必勝把握,這樣想了之後,麵對一撥箭雨之時,身在騎軍麵前的太史慈將卒心中起了膽怯之意,向後退縮過去。
有人是為躲避箭雨,有人是不想去擋那鐵蹄踐踏,匆匆聚攏起來的這一陣勢分崩離析,在騎軍衝突進入陣中之時,瓦解了。
太史慈見之驚怒,撥開擋在麵前的兵卒,一路疾馳迎了上來。
果然臨敵變陣是大忌,太史慈不怨麾下的兵卒,在無大將的情況之下,他們這樣的退縮,怨不得任何人。
不等他靠近這一騎軍,自反身為戰的雷銅身後,忽又出現一支軍勢,看那旗幟分明是個“紀”字!
太史慈狂喜,他麾下的眾軍開始大喊大叫起來,“是紀靈,是紀靈將軍的援軍!”太史慈一軍士氣大振,奮力抵擋魏延、雷銅、鮑隆三人三軍的合擊。
期盼著,期待著紀靈能夠一擊潰雷銅一軍之後,再配合自己將當麵之敵盡殲,太史慈心中重重吐了一口惡氣。
這戰事到如今,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中,隻有那支莫名其妙出現的騎軍出乎意料之外,但就算如此,有了紀靈這一軍之後,自己還能將這魏延一軍剿滅!
雷銅眼中帶著寒意,他自然不知道紀靈早已經到達,他望著太史慈,他聽到了敵陣中傳來的陣陣興奮高喊聲,他沒有去望紀靈半眼,他也沒有號令眾軍去抵禦紀靈的來軍。
在他的心目中,紀靈既然能降己方,那麽就不太可能再反複歸到孫策那一方去。
同樣是降將,又紀靈是降過一次的大將,麵對如今的天下,雷銅想不到還有誰能比呂布是更為合適的歸宿。
江東孫策與那曹操,已經無力支撐多久,就算現在戰事皆不利,但將來的勝利還是屬於己方,對此雷銅深信不疑。
有些疑慮,有些不解,雷銅為何不去抵擋紀靈的兵勢?
太史慈心中懷著一絲驚悸,難道說紀靈他…
紀靈率軍經過雷銅之時,他催馬馳騁間向著雷銅一頷首,手中的三尖兩刃刀高高舉起,向著眾軍喝道:“紀靈在此!太史慈可敢一戰?!”
紀靈當然不是太史慈的對手,故而他沒有麵向太史慈,而是朝向他麾下的將校,在表明自己歸屬何方的同時,亦有意鼓舞自己一方的士氣,同時打擊對方的氣勢。
聽得紀靈這般喝道,太史慈心中一沉,仰天長歎,天時不在江東!
由原本的援軍變成敵軍,不止是一次,而是二次!
無論是誰,無論有多少兵馬,這樣的重創之下,太史慈一軍士氣全無,雖然周邊都是自己人,但每個兵卒都人人自危,這樣的戰鬥根本不可能勝出啊!
士氣一挫再挫,陣腳再也壓不住,眾兵卒紛紛退到太史慈的身側,期待著他的號令,到底是進還是退。
他們的舉止已經表明此戰不利,就算有著多於對方的兵卒,但氣勢高下已分,此刻魏延、雷銅、紀靈還有那剛剛加入進來的騎軍一將皆全力殺向自己,太史慈知曉事已不可為,便親自壓後,緩緩向著成德退去。
戰場上一片歡唿聲自身後傳來,太史慈聽聞,心中苦笑,此一戰頗為蹊蹺,黃蓋那裏到底發生了什麽,竟讓這麽一支騎軍穿越過來,還是廬江現在如何了,紀靈怎麽去投了呂布?
這麽多疑惑,太史慈一時不能解,亦不敢深思,這後果實在有些駭然聽聞,若是主公知曉,不知道會如何?
此時的孫策已至壽春城下,望著這座大城,孫策有些感慨,隨即便下令攻城。
自己兵出建業,一路隱藏行跡,行進是慢了一些,但顧忌到另外二軍,若能齊頭並進,比之自己孤身一軍奮戰來的更為強一些,才拖延一直待在成德。
自得聞魏延出兵,孫策便知消息走漏,乃不再小心行事,大軍撥寨而起,揮師齊進。
來至這壽春城下,有程普在側,城中的虛實一望便知,當程普稟報,此城中僅隻有三、四千人馬之時,孫策止不住想笑。
魏延是膽大妄為之輩,若是憑借他二萬兵馬據守城池,自己說不得要為此付出數倍的代價才能攻下此城,如今麽,一鼓就能下罷?
於禁的頭盔有些歪,吳蘭手中的長槍折為兩截,於禁俯看了一會,突兀問道:“怎麽沒有走?”
苦澀的笑了一聲,吳蘭搖頭說道:“怎麽走?走得了嗎?就算能走,是去許昌還是徐州?這兩地都有急使過去了,自己再去除了讓人小瞧之外,我還能落得好?”
於禁聞言含笑點點頭,用力拍拍吳蘭的肩膀言道:“孫策本欲一鼓作氣攻下壽春,不料你我拚死抵擋,折了他銳氣,估摸現在他在大帳中大發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