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帶著一線緋紅照耀在魏延臉上,地平線那頭逐漸出現的整列兵卒,表明孫策所遣過來的猛將大軍即將到達。


    大刀向左向右一擺,他身後的軍勢次第展開,弓弩手在後,步盾手在前,長槍長戟手居中間,緩緩移動著。


    並排騎乘在戰馬上的雷銅看著對麵無窮無盡的兵力,臉上露出憂慮之色對著魏延說道:“將軍,敵軍兵力遠在我軍之上,此戰…”


    雷銅所言不錯,太史那兩個大字已經隨著大將到來,展現在魏延的眼中,他的兵力應該是己兩倍之多,若無意外,自己當在此兵敗。


    不過魏延本非是拘泥小節之人,聽著雷銅的話語,慨然說道:“大丈夫豈能因敵眾而避戰?!”


    不等雷銅開口勸阻,魏延接著轉換口氣說道:“我等經由一夜大戰不曾歇息,體力消耗殆盡,看似疲弱,然太史慈一路趕來,亦非是養精蓄銳,以逸待勞之勢。”


    “如此,”魏延眉頭飛揚笑道:“敵我雙方士氣半斤八兩,並不能以此來論輸贏。”


    “更何況,雷銅你看敵軍中少有騎卒,軍陣多以步卒為主。”說著這樣的話,魏延的雙目炯炯有神看向雷銅言道:“這般,我意雷將軍聚集軍中所有戰馬自成一伍,在我與那太史慈大戰之際,從側翼殺出,破了他的軍陣。”


    聽魏延的話,雷銅知他心意已決,不敢再勸,乃接令而去,準備接下來的戰事。


    看著對麵排列陣勢中的太史慈,魏延自雷銅抱拳接令下去之後,便緊皺起了眉頭,這戰事並不像自己所言的那般順暢,自己若想勝過那太史慈,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原來布置下的埋伏經有紀靈一事,已經不能用了。


    而時至如今,在壽春這一郡縣中,隻有自己一支兵馬在抵禦著孫策大軍侵攻,若是一敗,也就意味著孫策打破了中原的屏障,可以任憑他意願自由出入攻占周邊郡縣。


    自己在這裏的這一戰必須勝,而要勝過太史慈這樣的名將,就不能正麵與他廝殺,不然敗走這樣的下場避免不了。


    向著東方望了一眼,魏延不知道張遼的軍勢究竟是在江都附近,還是已經準備支援過來,隻是暗暗期待著有奇跡出現。


    大刀舉起,魏延緩緩向前驅馬行進,靠近太史慈的軍勢。


    在他的身後,眾將卒亦隨同而上,沒有太多的助威聲,隻有數麵戰鼓發出單調的“咚咚”之聲。


    在魏延的對麵,太史慈有些驚訝魏延這般急促就攻了過來,原本在他的心中,應該是由自己攻向魏延,而魏延應該竭力防禦,…


    畢竟魏延的兵馬比己為少,想不清楚魏延這是為何,但太史慈巋然無懼,提起長槍,帥著大軍亦向前移動。


    王基靈動的雙眼看著黃蓋,在他的臉上浮現出一絲得意之色,少年意氣,不能喜怒不形於色,有些把持不住自是難免。


    黃蓋輕哼了一聲,躊躇片刻,望著這裏的地勢,心底衡量著到底應該不應該攻上去?


    王基的左右身後都是河流,無意中就成了背水一戰之勢,然而同時也徹底將黃蓋四麵合圍上去的打算給破解了。


    看著王基身後不遠處被堆累起來的岸提,上遊積滿了水量,而在他背後則是慢慢正在露出河床,看著這樣的局勢,黃蓋雖然藐視王基之年輕,但對他的才能亦不禁讚歎起來。


    戰事順利,不妨他王基他繼續與自己征鬥,然若是戰事不利,通過那條泥濘的河床,他便能率著殘兵從自己的麵前走脫。


    若是自己麾軍掩殺過去,定然會被他決提放水衝走!


    如此,自己在與他廝殺之際,應該去爭奪河提,這樣才能防止他王基逃脫,亦能在過河之際,放水衝走他的殘部。


    這樣想了之後,黃蓋無視在那堤壩前無數的壕溝,擂鼓驅軍殺向王基的軍勢。


    真的來了?


    王基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目光,黃蓋心中想的什麽,王基有些把握,隻不過想不到的是他黃蓋真的敢麾軍殺過來。


    大笑一聲,王基縱情大喝道:“放箭!給本將射死那老賊!”


    鋪天蓋地的箭雨從陣後弓弩手拋射出去,籠罩在黃蓋前軍撲進的兵卒頭上。


    一輪一輪,又一輪,無數的兵卒在此數輪的箭雨中倒下了,他們或許有強甲防身,或有大盾護身,但還是避免不了為王基弓弩手射斃的下場。


    這一切都緣由張遼對王基的賞識,不論軍中有任何最新武備,第一個被裝備起來的就是王基一軍。


    王基這一支軍勢看似隻有區區五千人,但其中的老兵勁卒是張遼麾下其他諸將不能比的,幾乎達到了的一半。


    像顏良這樣的大將,南征北戰,生死大戰不計其數,但能夠活下來成為精銳,成為他親衛部從的不多,約也就近千,而王基這一個少年將軍的帳下擁有這樣的兵卒人數就達二千五百。


    反觀黃蓋,他也是孫氏老臣、老將,緣由孫堅的戰死,孫策重新崛起江東,幾經波折,能夠成為與之相同類似精兵的不多,也就數百而已。


    而如今這樣一場戰事,黃蓋自然不會先遣自己的這些親兵衝首陣,派了一些強卒在他的心目中就已經覺得夠了。


    這樣一來,黃蓋雖然兵多,但在沒有地利的情況之下,首戰不利也在情理之中。


    眼前平原地麵上橫陳著數百軍卒的屍身,黃蓋有些心疼,在稀稀落落的箭矢中,鐵鞭用力一並,黃蓋怒聲喝道:“眾軍努力,今日不斬殺這豎子誓不還營。”說完這句話,黃蓋就欲翻身上馬親自來衝陣。


    所幸此際有呂範在側,急扯住黃蓋的袍甲,力諫言道:“將帥當指揮若定,不能親身犯險。”


    在黃蓋怒視中,呂範接著說道:“老將軍是江東二代將臣,豈不知為帥之道?”


    聽著呂範的話語,黃蓋強自按捺住自己怒氣,隻是一臉的不忿,俱露在身後眾將校的眼內。


    戰事還在繼續,這時一將突從黃蓋身後出,抱拳沉聲言道:“老將軍毋庸憂慮,隻須遣我出馬,必能斬那王基於眼前!”


    王基的箭矢還沒有放盡,此刻自己一方雖然也在還擊挽弓開射,但緣由眾所知周的事實,諸將麾下的弓弩手一直小心翼翼的靠近,以免為連弩一撥射來,全部送了性命。


    就在這樣戰事膠著之際,忽聽得有人這般說道,眾人心中好奇,皆迴首過來看何人敢出此大言?


    此人身長八尺,麵紅發黃,濃眉短髯,竟是會稽人董襲,董元代。


    董襲亦是一員猛將,此前隨孫策討伐山陰宿賊黃龍羅、周勃等,策自出討,襲身斬羅、勃首,遷揚武都尉。


    見是此人,黃蓋麵露喜色,開懷言道:“若是元代出馬,確能破了王基這黃口小兒的軍陣。”


    董襲聽聞黃蓋稱讚,亦麵顯悅容,抱拳再一次沉聲請戰言道:“借我三千兵馬,請老將軍看末將破此當麵之敵!”董襲說完此一句話,雙目直直看向黃蓋。


    “好!”黃蓋拍案而起,向左右一顧,接著說道:“為將者,當如董襲董元代!”說完這一句話,黃蓋令董襲為前軍大將,率五千兵勢強攻王基一陣。


    董襲提刀躍馬而出,眾軍跟隨而上,王基見敵陣中有大將現身,速遣連弩手瞄準專射此人。


    冒著潑雨一般的箭矢,董襲仗刀猛進,直驅進到王基軍陣中。


    王基見之,心中感慨江東卻是人傑地靈,這麽一員默默無聞的將領既然也如此悍勇,感歎完畢,王基持槍而出,來迎戰董襲。


    此刻還不到放棄第一陣的時候,隻要將此人斬殺,必然令江東眾軍震凜,不敢再行強攻。


    如此想了之後,王基遂親自來戰董襲。


    兩將相對而馳,各自身後的弓矢逐漸消失不見,這不是沒有箭矢了,而是擔心會誤傷到自己一方的大將。


    戰鼓擂起,王基聽得自己一方有些低微的聲響,眉頭暗暗一皺,援軍過來走得急,沒來得及帶上太多的戰鼓,在如今就顯得氣勢不如人家了。


    接著馬力,長槍自手中疾速刺向敵方大將,不等對方有任何反應,王基撥轉馬首,身形急急一轉,在敵將還未反應過來之前,長槍又一次搠向對方。


    董襲是猛將,不過他從未見過王基這樣的戰法,哪能虛晃了一槍後,便迅速轉首再出一槍?


    前麵的一槍,董襲還在考慮著是否遞刀擋一下,手臂剛一用力,他就撤迴了攻來的長槍,隨即又來一槍?


    快,很快,非常快!


    王基槍法虛虛實實間,就與董襲交手十合。


    十合一過,王基勒住坐騎,看著喘氣不定的董襲,恥笑說道:“就你這樣的下將,也想在這樣的戰場與我廝殺?”


    聽得王基的話,董襲大怒!


    王基的槍術不錯,且他的力道也差,比之自己不遑多讓,經由這十合,讓董襲去了先前的自大之意,但王基用這樣言論說道自己,是個人都會動怒的。


    自己亦不例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一軍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銀色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銀色翎並收藏三國一軍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