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不知紀靈心思,不過能得紀靈這樣一員大將來投,他是真心喜歡,故在稍作歇息之後,移師向六安行進的同時,令他為後軍,收攏雙方死傷的兵卒,隨後跟著征進。
與紀靈的這一場戰鬥,雖然死傷眾多的乃是紀靈部從,但魏延、雷銅兩人的麾下兵卒亦不在少數。
本來兵出壽春之時,兩人挾近二萬兵勢,但經過一場慘烈的廝殺過後,也就剩下一萬六千餘的兵卒。
就算加上此時紀靈一部,兩者相加亦不過隻有一萬七千的兵勢。
魏延本來欲轉道進入博安,暫避孫策迴軍之師的鋒芒,不過念及壽春岌岌可危,也就顧不得全軍俱是疲憊不堪,亦要在六安再與孫策軍勢大戰一場。
出兵之時,魏延雖然早存下了放棄壽春的想法,但時至如今,魏延真的很難將壽春棄之不顧。
其一,壽春關係著自己的軍心,自己能夠安心帥軍在外,一切的緣由都指向壽春還在自己手中,後路沒有絕斷,隻要自己能夠不斷戰勝敵軍,這些兵卒就算再苦再累,也能支撐的下去。
而當壽春被孫策攻陷下來,大軍在外,前有大軍後有追兵,這樣的日子,人心惶惶,軍心不穩,如何為戰?
其二,壽春是經由陳翎、諸葛亮兩人數年經營之後傳到自己手中的,魏延真的不想當此兩人出現在自己的麵前之時,自己懷著羞愧的心思,然後無顏相對。
魏延不想給世人這樣的印象,從壽春一事上,就能看出自己與陳翎、諸葛亮兩人的區別來,陳翎是攻下壽春的名軍師,諸葛亮是抵禦住孫策侵攻的重臣,而一到自己這裏,壽春便丟了。
高下立判!
這是一件令人頓感恥辱的事情,魏延不想如此。
就在魏延與紀靈大戰之際,稍落後一些的黃蓋帥著二萬軍勢已經攻拔了淮南郡合肥。
說是攻拔有些抬舉了此地的駐軍,黃蓋大軍一到,合肥城門大開,熱臉迎入也算攻拔的話,黃蓋當不複隻是僅為偏將軍。
黃蓋帥軍攻取合肥的目的有二,其一是輔佐孫策主力兵勢,向北上攻略郡內所有城池,配合孫策奪取壽春;
其二就是擋住張遼從堂邑、東城過來的援軍。
極其不湊巧,為張遼所遣的前鋒大將王基,如今就是順著這麽一條道援向壽春。
剛剛攻下合肥,就聞郡內哨探迴報道自東方來了一軍,黃蓋聞之,笑對左右言道:“舟車勞頓,本欲暫居此城歇息一日再複出征,想不到那張遼不給老夫機會啊!”
聽得黃蓋這麽一句話,眾人哄堂大笑,各個皆知老將軍非是真心想歇息,而是戰事一如之前所料,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間,這樣的戰事敗少勝多,老將軍是鎮定自如,不把敵將放在眼裏。
待等哨探仔細打聽清楚,此一軍勢領軍之間竟然是王基之時,黃蓋麵露凝重之色,聚將一一分派任務,欲在東城左近阻擊王基。
王基是難得少年成名之將,黃蓋對此人知之甚深,王基不止有武略,於智略上亦是一不可小覷的敵手。
有誌不在年高,彷如王基這樣的將才,黃蓋隻在當初的周瑜身上見過這樣的資質。
而如今周瑜貴為一勢執掌權柄者,相比之下,王基這樣的少年大才,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當然那是在他能夠逃脫自己此次襲擊之後,方有的前景。
若是不能,此次一戰過後,他隻得一死!
時年王基才一十七歲,往日在鄭玄門下求學的過往讓他知曉,用兵策略,老謀深算才是正道。
攤開豫、徐兩州中有關壽春、廬江、合肥等地的圖冊,王基知道這裏為孫策劃歸為揚州,而在自己一方,則把此數處歸屬在豫、徐兩州之下。
無論是稱為豫州境內的壽春,還是揚州境內的壽春,都還是那一個至關重要的地方。
孫策主力兵勢出現在此地,然後再想了一下其他,王基很難去相信,合肥這一地竟沒有被孫策關注到。
緣於此,王基率著五千兵勢進入淮南郡之後,便一路小心翼翼的行軍,就怕墜入江東大軍的埋伏中去。
前後左右,以大軍為據點中心,方圓十裏範圍之內,盡在王基的耳目中。
於此,當黃蓋派遣著一支支軍勢從左右前後合圍上來之前,王基軍勢突兀一轉,便進入了一處臨近東城與來安兩地的河流平原區域內。
此處一望無際,就算有千軍萬馬過來,王基亦能一目了然的看個清楚,到時候是戰是退,一切都任由己意,不必擔心會墜入埋伏大軍中去。
隨後王基就在此地開始挖掘土壕,設置鹿角,此地是自己所選的決戰之地,當然得相應布置一些對己方有利的工事。
憑著自己手中五千眾,王基確信在張遼帥大軍趕至之前,就算敵將擁有江東一半的軍馬,亦不會在此之前將自己一軍完全消滅。
隻要自己還尚存著一口氣,那麽在張遼麾軍來到之時,敵將將何去何從,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王基臉上洋溢著笑意,仿似看到了那般景象,他親手抬扶著裝載土壤的竹簍,趨步趨走向河邊,為下一步的戰事有條不紊的做著準備。
於禁比孫策先一步抵達壽春,這讓吳蘭深深鬆一口氣的同時,亦不禁不滿起來,完全不顧於禁如今位在其上,他張口就罵聲道:“於禁於文則,你怎的帶了三千眾就趕過來?”
不待於禁這一大將開口辯解,吳蘭口不擇言著說道:“於禁,你可知道那孫策可是有著數十萬的大軍?就憑你我總共不到七千的人馬如何抵達那大軍攻占?”
看著這樣一員驚慌失措的將領,於禁心中原諒了他的失言,畢竟在如今的吳蘭雙眼之中,全是一片恐懼之色,看不到半點鎮定之意。
心中暗歎了一聲,於禁暗暗想到,想不到這川中降將竟然是這麽一個怕死匹夫。
二話不說,於禁喧賓奪主,在吳蘭驚喜莫名的眼光中,於禁竟將此地軍政大權全部歸於己身,然後令吳蘭去看守壽春北門。
守土有責,也就是說,若無於禁此舉,壽春一丟,吳蘭不禁官位難保,最大的可能還會人頭落地!
此時此刻,於禁他站了出來,強奪了自己的兵權,然後派遣自己去最為理想,最有可能從此地逃脫出去的北門把守,於禁所思所想,吳蘭還不明白的話,枉為人也!
與紀靈的這一場戰鬥,雖然死傷眾多的乃是紀靈部從,但魏延、雷銅兩人的麾下兵卒亦不在少數。
本來兵出壽春之時,兩人挾近二萬兵勢,但經過一場慘烈的廝殺過後,也就剩下一萬六千餘的兵卒。
就算加上此時紀靈一部,兩者相加亦不過隻有一萬七千的兵勢。
魏延本來欲轉道進入博安,暫避孫策迴軍之師的鋒芒,不過念及壽春岌岌可危,也就顧不得全軍俱是疲憊不堪,亦要在六安再與孫策軍勢大戰一場。
出兵之時,魏延雖然早存下了放棄壽春的想法,但時至如今,魏延真的很難將壽春棄之不顧。
其一,壽春關係著自己的軍心,自己能夠安心帥軍在外,一切的緣由都指向壽春還在自己手中,後路沒有絕斷,隻要自己能夠不斷戰勝敵軍,這些兵卒就算再苦再累,也能支撐的下去。
而當壽春被孫策攻陷下來,大軍在外,前有大軍後有追兵,這樣的日子,人心惶惶,軍心不穩,如何為戰?
其二,壽春是經由陳翎、諸葛亮兩人數年經營之後傳到自己手中的,魏延真的不想當此兩人出現在自己的麵前之時,自己懷著羞愧的心思,然後無顏相對。
魏延不想給世人這樣的印象,從壽春一事上,就能看出自己與陳翎、諸葛亮兩人的區別來,陳翎是攻下壽春的名軍師,諸葛亮是抵禦住孫策侵攻的重臣,而一到自己這裏,壽春便丟了。
高下立判!
這是一件令人頓感恥辱的事情,魏延不想如此。
就在魏延與紀靈大戰之際,稍落後一些的黃蓋帥著二萬軍勢已經攻拔了淮南郡合肥。
說是攻拔有些抬舉了此地的駐軍,黃蓋大軍一到,合肥城門大開,熱臉迎入也算攻拔的話,黃蓋當不複隻是僅為偏將軍。
黃蓋帥軍攻取合肥的目的有二,其一是輔佐孫策主力兵勢,向北上攻略郡內所有城池,配合孫策奪取壽春;
其二就是擋住張遼從堂邑、東城過來的援軍。
極其不湊巧,為張遼所遣的前鋒大將王基,如今就是順著這麽一條道援向壽春。
剛剛攻下合肥,就聞郡內哨探迴報道自東方來了一軍,黃蓋聞之,笑對左右言道:“舟車勞頓,本欲暫居此城歇息一日再複出征,想不到那張遼不給老夫機會啊!”
聽得黃蓋這麽一句話,眾人哄堂大笑,各個皆知老將軍非是真心想歇息,而是戰事一如之前所料,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間,這樣的戰事敗少勝多,老將軍是鎮定自如,不把敵將放在眼裏。
待等哨探仔細打聽清楚,此一軍勢領軍之間竟然是王基之時,黃蓋麵露凝重之色,聚將一一分派任務,欲在東城左近阻擊王基。
王基是難得少年成名之將,黃蓋對此人知之甚深,王基不止有武略,於智略上亦是一不可小覷的敵手。
有誌不在年高,彷如王基這樣的將才,黃蓋隻在當初的周瑜身上見過這樣的資質。
而如今周瑜貴為一勢執掌權柄者,相比之下,王基這樣的少年大才,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當然那是在他能夠逃脫自己此次襲擊之後,方有的前景。
若是不能,此次一戰過後,他隻得一死!
時年王基才一十七歲,往日在鄭玄門下求學的過往讓他知曉,用兵策略,老謀深算才是正道。
攤開豫、徐兩州中有關壽春、廬江、合肥等地的圖冊,王基知道這裏為孫策劃歸為揚州,而在自己一方,則把此數處歸屬在豫、徐兩州之下。
無論是稱為豫州境內的壽春,還是揚州境內的壽春,都還是那一個至關重要的地方。
孫策主力兵勢出現在此地,然後再想了一下其他,王基很難去相信,合肥這一地竟沒有被孫策關注到。
緣於此,王基率著五千兵勢進入淮南郡之後,便一路小心翼翼的行軍,就怕墜入江東大軍的埋伏中去。
前後左右,以大軍為據點中心,方圓十裏範圍之內,盡在王基的耳目中。
於此,當黃蓋派遣著一支支軍勢從左右前後合圍上來之前,王基軍勢突兀一轉,便進入了一處臨近東城與來安兩地的河流平原區域內。
此處一望無際,就算有千軍萬馬過來,王基亦能一目了然的看個清楚,到時候是戰是退,一切都任由己意,不必擔心會墜入埋伏大軍中去。
隨後王基就在此地開始挖掘土壕,設置鹿角,此地是自己所選的決戰之地,當然得相應布置一些對己方有利的工事。
憑著自己手中五千眾,王基確信在張遼帥大軍趕至之前,就算敵將擁有江東一半的軍馬,亦不會在此之前將自己一軍完全消滅。
隻要自己還尚存著一口氣,那麽在張遼麾軍來到之時,敵將將何去何從,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王基臉上洋溢著笑意,仿似看到了那般景象,他親手抬扶著裝載土壤的竹簍,趨步趨走向河邊,為下一步的戰事有條不紊的做著準備。
於禁比孫策先一步抵達壽春,這讓吳蘭深深鬆一口氣的同時,亦不禁不滿起來,完全不顧於禁如今位在其上,他張口就罵聲道:“於禁於文則,你怎的帶了三千眾就趕過來?”
不待於禁這一大將開口辯解,吳蘭口不擇言著說道:“於禁,你可知道那孫策可是有著數十萬的大軍?就憑你我總共不到七千的人馬如何抵達那大軍攻占?”
看著這樣一員驚慌失措的將領,於禁心中原諒了他的失言,畢竟在如今的吳蘭雙眼之中,全是一片恐懼之色,看不到半點鎮定之意。
心中暗歎了一聲,於禁暗暗想到,想不到這川中降將竟然是這麽一個怕死匹夫。
二話不說,於禁喧賓奪主,在吳蘭驚喜莫名的眼光中,於禁竟將此地軍政大權全部歸於己身,然後令吳蘭去看守壽春北門。
守土有責,也就是說,若無於禁此舉,壽春一丟,吳蘭不禁官位難保,最大的可能還會人頭落地!
此時此刻,於禁他站了出來,強奪了自己的兵權,然後派遣自己去最為理想,最有可能從此地逃脫出去的北門把守,於禁所思所想,吳蘭還不明白的話,枉為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