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震至徐州,方知張遼、顏良、王基等大將都移師去了廣陵,此地僅有一自倭國迴轉的於禁,以及他三千部從。
於禁亦非毫無交集,在他駐倭國之時,多與陳震有書信往來,探討治理東夷一事,故而聽得此一句話後,陳震頓足苦惱言道:“文長如此,文遠將軍亦是這般,難道他們不知比之據守大城,出外野戰更為兇險嗎?”
聽得陳震的話,於禁不以為然,嗬嗬一笑,暗自道著,孫策又非勢大不能敵,據守城池太過示弱,若非自己剛剛從倭國迴轉,此次駐守在後的不會是我於文則。
不過聽陳震說起孫策主力軍勢去了壽春,而魏延預欲出城邀戰孫策,於禁這才著急起來,沉聲言道:“孝起,事不宜遲,本將即可提兵前往壽春。”說完這句話,有著與魏延一般的心思,於禁又接著說道:“我此次去往壽春之後,徐州再無駐兵,有勞孝起往青州一行,請鎮國大將軍速遣援軍至徐州。”
鎮國大將軍就是高順,如今他雖然跟隨呂布出征在外,但在青州還留有駐軍,於禁非是為求援而求援,實則想把陳震安置到安全的地方去。
孫策既然主力兵勢在壽春,那麽在江都方向必然是一偏師,所謂偏師就是兵少將寡,張遼一鼓就能潰之,待陳震去往青州的同時,自己向文遠送出消息,想必會帥軍轉向壽春,以截斷孫策後路。
抑或是分兵出來,一軍迴徐州駐守,一軍前往壽春,畢竟那個時候自己已經到了壽春,徐州這個門戶不能無兵啊,嗬嗬…
如此想了之後,於禁盡提下邳城中所有兵馬,在陳震急急向青州去的同時,留下五百老弱兵卒把守城池外,全軍急速向壽春而去。
孫策的三路兵馬,其中兵出蕪湖攻向廣陵的一路乃是以孫輔為主,魯肅為佐的二萬軍勢。在出兵之後,為迷惑張遼,孫策的這三路軍勢都是以孫策帥旗為主旗,一路招搖而過,好像孫策真的在軍中一般。
待得進軍至江都左近,孫輔在魯肅的進諫之下,虛紮無數大營,故布疑陣,以待張遼來觀。
初時,張遼信以為真,乃軍列以前,預與孫策做決死大戰,不過一直未見孫策出,彼陣中將校看似無數,但皆是些陌生之人,張遼心中不禁起疑。
等過了二、三日,小將王基反複窺探之後,向張遼言明說道:“將軍,我觀敵陣僅有二萬餘兵卒,並無其他新麵孔出現。”
王基的話很是明了,但誰會這麽無聊,從敵陣中兵卒身形臉上一一辨識過去?
張遼心中其實信了一半,不過本著提攜後進的念頭,有意打壓一下,省得少年盛氣,以後仕途不暢,乃開口言道:“伯輿,你看清楚了?”
王基笑了笑,提起手中的單筒望遠鏡向張遼展示了一下,正色點了點迴道:“這兩日,敵我雙方都在為大戰準備,我閑著無聊便想窺探一下敵將麵貌,省得將來…”王基說到這裏,覺得有些羞愧,張遼、顏良兩員猛將都在麵前,就算要斬殺孫策帳下大將,一時間也輪不到自己啊。
張遼頷首,瞬而沉思了片刻,再抬起頭來之時,他的臉上已經布滿了凝重之色,在他的心中想道,王基的話應該不錯,但若真的這樣的話,那孫策的主力軍勢應該去了…
張遼正想到這裏,忽帳外有急使求見,張遼心中一驚,暗道一聲,莫非真是如此了?
召使進帳,此人一臉汗水,是於禁的近侍,他如今全身濕透,應該是一路馬不停蹄疾馳而來,張遼問道:“下邳可安好?”
“下邳無事,但壽春…”此人隨即將前事一一說來,張遼聽罷,怒形於色,拍案而起喝道:“好個孫伯符!竟敢佯攻江都,實擊壽春!”
在帳中反複度著步,張遼在眾將官的目光中暗暗思慮著,眼前既然是一支偏師,那麽就毋需自己在此統領全軍作戰。
畢竟戰事一開,就算己方有著巨大的兵力優勢,但若想在短短數日內結束這場戰事,也非是一時三刻就能辦到。
何況,彼軍既然是來奉命來拖延自己,那麽必有相應的對策。
我帥軍大進,他退迴江上,我拿他無可奈何,一來二去,短短數日內,他便能將自己牢牢的拖在此地。
而與此同時,緣由魏延輕敵犯險,壽春事急,若真那孫策攻取了此城池,自己有何麵目迴朝見聖上?
陳翎遠在江夏,不能掌控局勢,此地的實際統帥便是自己,此前還暗暗感激他,但如今看來,沒有了他鎮守壽春,豫州、徐州兩臨近江東的大州,就成了獨木難支之相。
想到這裏,張遼當機立斷令道:“王基何在?”
此時張遼的口吻是點將的喝令聲,王基不敢怠慢,挺身而出,抱拳應道:“末將在!”
看著眼前這一員小將,張遼心中欣慰,令道:“吾命你帥五千兵馬沿堂邑、東城一線,趕赴壽春,以擊孫策側翼,你敢接令否?”
王基聞之大喜,心中暗道,在此與當麵之敵廝殺如何能與親自去戰那孫策來得爽快?
王基乃沉聲迴稟言道:“謹尊將軍號令,不敢有所懈怠!”
張遼頷首,轉首過來望向張南、高幹、臧霸、孫觀等人,一指就在自己左手列的顏良,說道:“我欲親自提兵去那壽春,此地汝等諸將就以顏將軍為尊,明白否?”
顏良是有名的大將,而且投在呂布麾下的時日比之在列諸位都久,張遼用之為此地主帥,在眾人意料之中,臧霸、孫觀等人相互看了一眼後,各個向著張遼、顏良兩人一一抱拳答“諾!”。
安排好這一切,張遼心憂顏良猛是猛矣,但戰場廝殺不僅單依靠武力,若是敵方出奇謀,顏良或許會中計,乃暗使臧霸為參軍,在顏良失措之際,代其為主帥。
留下三萬軍馬,在王基先行一日之後,張遼亦提兵前往壽春,同時派了一小將迴那徐州駐守。
張遼一走,臧霸與顏良便起了矛盾。
緣由在於文醜一事,昔日文醜、逢紀為孫權、陸遜兩人給設計謀害,顏良一直記憶在心,在此之前,他位在張遼之下,就算有為文醜複仇的念頭,亦隻得壓抑在心,不能得償所願。
時至如今,張遼在王基尚年幼,不能服眾,遣他為前鋒去往壽春,留自己為此地主帥之時,顏良自覺得機會來了。
就如張遼所想的那般,在顏良的心中,亦是想到此地的敵軍不可能太多,而應該比之自己為少。
如此,張遼僅走了一日後,顏良便聚將號令向對麵敵軍攻擊過來,準備一鼓作氣將他們趕下江去,然後或尋找戰船繼續驅軍過江,或兵向壽春,以待戰事結局如何,再做打算。
顏良此一號令出,臧霸首先就不滿,若無張遼的暗命,他亦隻得聽得顏良的號令行事,不過現在麽,臧霸自覺得昔日自己曾經與當今聖上一同戰鬥過,更兼有了暗命,臧霸便勸諫顏良說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此一戰事本來就是孫策欲圖我徐、豫兩州之地,才發兵前來攻打。”
“我等在無大將軍在此的情況之下,莫如據守不動,以待來軍攻襲如何?”臧霸侃侃而談,顏良聽得惱怒非常。
“且江東多有奇謀之士,若是將軍在此中計戰敗,將來如何向文遠將軍交令?”臧霸的話是好的,不過有些保守而已,眾人有附言者,亦有反對者。
“哈哈…”聽到最後,顏良不怒反笑,狠狠盯了臧霸一眼後,喝令道:“來人!給本將把此人關起來!”此時顏良是一軍主帥,餘者衛從不敢不聽,且顏良隻不過是想把臧霸給關押起來,省得再有其他之人出言冒犯於他,遂聽令行事,強拖著臧霸向帳外而去。
臧霸本是一員大將,區區數名衛卒如何能製得了他?
不過此時此刻,不同於平常,臧霸臉上泛著一陣陣冷笑,向近旁撲上前來的孫觀示意,稍安勿躁,便順從的被推了出去。
來到外麵,臧霸仰天哈哈大笑一聲,接著哼了一聲,唾了一口,便負手迴了自己的營帳。
顏良說將他關押起來,那隻不過是當堂號令,眾人不敢不尊,待來至外麵之後,一將的餘威就能震懾住這些衛卒不敢對他放肆,是故臧霸非常自覺的迴他營帳,自我約束起來。
在臧霸的心中其實並無針對顏良之意,若真那心思,早把張遼留給他的憑證拿出來,遍視眾人了,不過在他的心中,真的覺得顏良沒有那個必要,非要在此時此刻與那對麵的敵軍廝殺一場。
隨著孫策主力兵勢的浮現,如今決定這場戰事的關鍵在壽春,而非是這裏,顏良沒有看清楚,臧霸則是一目了然。
不然張遼也不會放棄這麽一場大勝的機會,迅速的提兵去援壽春。
壽春關係著豫、徐兩州的安危,不能、亦不得不救!
於禁亦非毫無交集,在他駐倭國之時,多與陳震有書信往來,探討治理東夷一事,故而聽得此一句話後,陳震頓足苦惱言道:“文長如此,文遠將軍亦是這般,難道他們不知比之據守大城,出外野戰更為兇險嗎?”
聽得陳震的話,於禁不以為然,嗬嗬一笑,暗自道著,孫策又非勢大不能敵,據守城池太過示弱,若非自己剛剛從倭國迴轉,此次駐守在後的不會是我於文則。
不過聽陳震說起孫策主力軍勢去了壽春,而魏延預欲出城邀戰孫策,於禁這才著急起來,沉聲言道:“孝起,事不宜遲,本將即可提兵前往壽春。”說完這句話,有著與魏延一般的心思,於禁又接著說道:“我此次去往壽春之後,徐州再無駐兵,有勞孝起往青州一行,請鎮國大將軍速遣援軍至徐州。”
鎮國大將軍就是高順,如今他雖然跟隨呂布出征在外,但在青州還留有駐軍,於禁非是為求援而求援,實則想把陳震安置到安全的地方去。
孫策既然主力兵勢在壽春,那麽在江都方向必然是一偏師,所謂偏師就是兵少將寡,張遼一鼓就能潰之,待陳震去往青州的同時,自己向文遠送出消息,想必會帥軍轉向壽春,以截斷孫策後路。
抑或是分兵出來,一軍迴徐州駐守,一軍前往壽春,畢竟那個時候自己已經到了壽春,徐州這個門戶不能無兵啊,嗬嗬…
如此想了之後,於禁盡提下邳城中所有兵馬,在陳震急急向青州去的同時,留下五百老弱兵卒把守城池外,全軍急速向壽春而去。
孫策的三路兵馬,其中兵出蕪湖攻向廣陵的一路乃是以孫輔為主,魯肅為佐的二萬軍勢。在出兵之後,為迷惑張遼,孫策的這三路軍勢都是以孫策帥旗為主旗,一路招搖而過,好像孫策真的在軍中一般。
待得進軍至江都左近,孫輔在魯肅的進諫之下,虛紮無數大營,故布疑陣,以待張遼來觀。
初時,張遼信以為真,乃軍列以前,預與孫策做決死大戰,不過一直未見孫策出,彼陣中將校看似無數,但皆是些陌生之人,張遼心中不禁起疑。
等過了二、三日,小將王基反複窺探之後,向張遼言明說道:“將軍,我觀敵陣僅有二萬餘兵卒,並無其他新麵孔出現。”
王基的話很是明了,但誰會這麽無聊,從敵陣中兵卒身形臉上一一辨識過去?
張遼心中其實信了一半,不過本著提攜後進的念頭,有意打壓一下,省得少年盛氣,以後仕途不暢,乃開口言道:“伯輿,你看清楚了?”
王基笑了笑,提起手中的單筒望遠鏡向張遼展示了一下,正色點了點迴道:“這兩日,敵我雙方都在為大戰準備,我閑著無聊便想窺探一下敵將麵貌,省得將來…”王基說到這裏,覺得有些羞愧,張遼、顏良兩員猛將都在麵前,就算要斬殺孫策帳下大將,一時間也輪不到自己啊。
張遼頷首,瞬而沉思了片刻,再抬起頭來之時,他的臉上已經布滿了凝重之色,在他的心中想道,王基的話應該不錯,但若真的這樣的話,那孫策的主力軍勢應該去了…
張遼正想到這裏,忽帳外有急使求見,張遼心中一驚,暗道一聲,莫非真是如此了?
召使進帳,此人一臉汗水,是於禁的近侍,他如今全身濕透,應該是一路馬不停蹄疾馳而來,張遼問道:“下邳可安好?”
“下邳無事,但壽春…”此人隨即將前事一一說來,張遼聽罷,怒形於色,拍案而起喝道:“好個孫伯符!竟敢佯攻江都,實擊壽春!”
在帳中反複度著步,張遼在眾將官的目光中暗暗思慮著,眼前既然是一支偏師,那麽就毋需自己在此統領全軍作戰。
畢竟戰事一開,就算己方有著巨大的兵力優勢,但若想在短短數日內結束這場戰事,也非是一時三刻就能辦到。
何況,彼軍既然是來奉命來拖延自己,那麽必有相應的對策。
我帥軍大進,他退迴江上,我拿他無可奈何,一來二去,短短數日內,他便能將自己牢牢的拖在此地。
而與此同時,緣由魏延輕敵犯險,壽春事急,若真那孫策攻取了此城池,自己有何麵目迴朝見聖上?
陳翎遠在江夏,不能掌控局勢,此地的實際統帥便是自己,此前還暗暗感激他,但如今看來,沒有了他鎮守壽春,豫州、徐州兩臨近江東的大州,就成了獨木難支之相。
想到這裏,張遼當機立斷令道:“王基何在?”
此時張遼的口吻是點將的喝令聲,王基不敢怠慢,挺身而出,抱拳應道:“末將在!”
看著眼前這一員小將,張遼心中欣慰,令道:“吾命你帥五千兵馬沿堂邑、東城一線,趕赴壽春,以擊孫策側翼,你敢接令否?”
王基聞之大喜,心中暗道,在此與當麵之敵廝殺如何能與親自去戰那孫策來得爽快?
王基乃沉聲迴稟言道:“謹尊將軍號令,不敢有所懈怠!”
張遼頷首,轉首過來望向張南、高幹、臧霸、孫觀等人,一指就在自己左手列的顏良,說道:“我欲親自提兵去那壽春,此地汝等諸將就以顏將軍為尊,明白否?”
顏良是有名的大將,而且投在呂布麾下的時日比之在列諸位都久,張遼用之為此地主帥,在眾人意料之中,臧霸、孫觀等人相互看了一眼後,各個向著張遼、顏良兩人一一抱拳答“諾!”。
安排好這一切,張遼心憂顏良猛是猛矣,但戰場廝殺不僅單依靠武力,若是敵方出奇謀,顏良或許會中計,乃暗使臧霸為參軍,在顏良失措之際,代其為主帥。
留下三萬軍馬,在王基先行一日之後,張遼亦提兵前往壽春,同時派了一小將迴那徐州駐守。
張遼一走,臧霸與顏良便起了矛盾。
緣由在於文醜一事,昔日文醜、逢紀為孫權、陸遜兩人給設計謀害,顏良一直記憶在心,在此之前,他位在張遼之下,就算有為文醜複仇的念頭,亦隻得壓抑在心,不能得償所願。
時至如今,張遼在王基尚年幼,不能服眾,遣他為前鋒去往壽春,留自己為此地主帥之時,顏良自覺得機會來了。
就如張遼所想的那般,在顏良的心中,亦是想到此地的敵軍不可能太多,而應該比之自己為少。
如此,張遼僅走了一日後,顏良便聚將號令向對麵敵軍攻擊過來,準備一鼓作氣將他們趕下江去,然後或尋找戰船繼續驅軍過江,或兵向壽春,以待戰事結局如何,再做打算。
顏良此一號令出,臧霸首先就不滿,若無張遼的暗命,他亦隻得聽得顏良的號令行事,不過現在麽,臧霸自覺得昔日自己曾經與當今聖上一同戰鬥過,更兼有了暗命,臧霸便勸諫顏良說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此一戰事本來就是孫策欲圖我徐、豫兩州之地,才發兵前來攻打。”
“我等在無大將軍在此的情況之下,莫如據守不動,以待來軍攻襲如何?”臧霸侃侃而談,顏良聽得惱怒非常。
“且江東多有奇謀之士,若是將軍在此中計戰敗,將來如何向文遠將軍交令?”臧霸的話是好的,不過有些保守而已,眾人有附言者,亦有反對者。
“哈哈…”聽到最後,顏良不怒反笑,狠狠盯了臧霸一眼後,喝令道:“來人!給本將把此人關起來!”此時顏良是一軍主帥,餘者衛從不敢不聽,且顏良隻不過是想把臧霸給關押起來,省得再有其他之人出言冒犯於他,遂聽令行事,強拖著臧霸向帳外而去。
臧霸本是一員大將,區區數名衛卒如何能製得了他?
不過此時此刻,不同於平常,臧霸臉上泛著一陣陣冷笑,向近旁撲上前來的孫觀示意,稍安勿躁,便順從的被推了出去。
來到外麵,臧霸仰天哈哈大笑一聲,接著哼了一聲,唾了一口,便負手迴了自己的營帳。
顏良說將他關押起來,那隻不過是當堂號令,眾人不敢不尊,待來至外麵之後,一將的餘威就能震懾住這些衛卒不敢對他放肆,是故臧霸非常自覺的迴他營帳,自我約束起來。
在臧霸的心中其實並無針對顏良之意,若真那心思,早把張遼留給他的憑證拿出來,遍視眾人了,不過在他的心中,真的覺得顏良沒有那個必要,非要在此時此刻與那對麵的敵軍廝殺一場。
隨著孫策主力兵勢的浮現,如今決定這場戰事的關鍵在壽春,而非是這裏,顏良沒有看清楚,臧霸則是一目了然。
不然張遼也不會放棄這麽一場大勝的機會,迅速的提兵去援壽春。
壽春關係著豫、徐兩州的安危,不能、亦不得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