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任為並州刺史之前,據陳翎所知曉的州牧,就是現在自家主公呂布原來侍奉的丁原。


    為尊者諱,丁原之後並州牧就是張揚。


    然後在陳翎的記憶中,若是沒有自己的出現,張揚被袁紹勢滅之後,並州牧的位置就由其幕僚王淩領之。


    王淩字彥雲,太原祁人,司徒王允之侄。這人了不得,先後曾經任職過曹魏的車騎將軍、司空、太尉。


    袁紹與曹操官渡一戰兵敗勢滅之後,並州一直無人打理。


    直至司馬懿這人的出現,勸進曹操占據並州以防異族侵入,曹操遂遣崔林為並州牧。


    崔林就是崔琰從弟,字德儒,清河郡東武城人。


    何進誅宦官之時,何以詔丁原、董卓這兩路兵馬共謀大事?


    不論何進是非對錯,單說西涼、並州這兩地之兵卒。


    緣於並、涼兩州鄰靠匈奴、西羌等蠻夷,這裏的百姓經常處於與這些蠻族的戰鬥當中,甚至婦者也可以“載戟挾矛,弦弓負矢”。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並、涼士兵屬於“天下之權勇”,為“百姓素所畏服”。並州是產生“武勇”之士的地區,也是“武勇”之士得以發揮他們才力的地區。


    這裏的兵卒勇敢善戰,時稱“並涼勁兵”,其中最為矯健者,就是有著溫侯之名的呂布呂奉先。


    並州下轄九郡,這個自然是…之前的劃分。


    上黨部,治所長子,人口一十二萬左右;


    太原郡,治晉陽,人口二十萬左右;


    西河郡,治離石,人口止有二萬餘;


    上郡,治膚施,人口二萬八千;


    雁門郡,治陰館,人口二十五萬左右;


    雲中郡,治雲中,人口二萬六千;


    定襄郡,治善無,人口一萬七千;


    五原郡,治九原,人口二萬三千;


    朔方郡,治臨戎,人口最少止有七千。


    由此可見,在並州百姓最為集中的地方也就隻有靠近翼州的三郡,上黨、太原、雁門。


    並州東邊與翼州相交通的唯一進出口就是壺關,除了這一關隘之外,皆是山體抑或是山體的衍伸,不能自由出入。


    並州的西邊則是黃河,有寬闊的大河阻擋,匈奴、鮮卑兩族的戰馬就是再敏再捷,亦不能強渡過來行劫掠一事。


    原來在東麵還有烏丸,不過在陳翎平定幽州之時,已經被驅往北方,不能成禍患了。


    如此一地,當可以依為根基,與原翼州之主袁紹一爭雌雄,陳翎如此念道著,暗暗唾棄張揚毫無作為的治政能力,完全就已經不記得了張揚本來就是雲中人,現在自己封邑雲中,在搶了張揚攻下鄴城的大功之後,又將張揚的老家劃作自己私有,簡直就彷如是直接在打了張揚一巴掌之後,又給了他一記掏心拳!


    陳翎無視了若沒有翼州作為屏障,就這並州區域中的諸蠻夷也能令境內不得安生,每年討伐征戰所需消耗都不夠,何能借此地立身處世?


    看看現在並州自己所能直領的郡縣,朔方、上郡、五原郡都不在如今的並州區轄內,而是歸為羌胡那邊去了,就能明白在這並州之內並非毫無戰事,反而會因蠻夷在而變得異常的艱難,難以拓展。


    這裏的地理就是如此,蠻夷難以進入,同樣的自己若想打出去,也非易事。


    有關五原郡的一些,王莽時期,改五原為獲降。


    建武五年,盧芳“自稱天子於九原”,建都九原縣,占據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五郡。


    建武十一年,罷朔方刺史部,五原、朔方等郡遂屬並州。


    建武十二年,九原守將隨昱降漢,盧芳亡入匈奴。


    建武二十年,“省五原郡,徙其吏人置河東”。二十六年,南匈奴內附,郡民遷迴五原郡本土。明帝永平中,五原屢遭北匈奴入寇。順帝永和初年,五原郡領十縣:九原、五原、臨沃、文國、河陰、武都、宜梁、曼柏、成宜、西安陽,有四千餘戶,二萬多人。


    匈奴入侵,蔡琰被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兒子。


    這個左賢王就是南匈奴首領封號,匈奴尚左,以左為尊,“其坐,長左而北向”便是明證之一。


    又左賢王不在“二十四萬騎長”之列,與“萬騎長”根本不是一個級別,其所掌兵權決不止“萬騎”。


    匈奴兵製以“萬騎”為單位,左賢王的軍隊也應該是以萬騎為單位,那麽,左賢王有幾個“萬騎長”?


    萬騎長掌控的兵力是“大者萬餘騎,小者數千”,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都是萬騎長。


    “一日,逢左賢王左大將,將二萬騎與漢軍合戰一日,漢軍殺左大將,虜死傷甚眾。”左大將是左賢王最大的萬騎長了,能統領二萬人的部隊,右大當戶是最小的萬騎長,掌兵五千。左賢王下設六個萬騎長,萬騎長下設千長、百長等。


    因此左賢王應該是有掌控最少八萬騎軍隊的權力!


    所以說麽,陳翎若想解救蔡文姬歸漢,並將並州重新恢複成原來的麵貌,就必須要有擊敗八萬騎軍的實力,不然就是妄想,不然就隻能繼續保持如今的現狀,而不能改變什麽。


    稍稍了解了一下並州的局勢之後,陳翎開始琢磨如何分派指正誰去屯兵駐守太原、雁門兩大郡,這三郡就占了並州絕大部分人口,有將近六十萬餘。


    並州總人口才七十萬左右的規模,目前階段,把三郡發展起來,並州就已經可以算是大治了。


    毫無疑問,首先落在陳翎眼中的就是周泰與陳震兩人。


    不過念及張郃亦在此,不能厚此薄彼,故而陳翎命張郃、高覽去了最為險要、也是最為接近外族的雁門,同時指派了陳震去太原,而自己則是留在上黨這一並州治所處。


    太原雖然處在並州中心地帶,但不也不因此而掉以輕心,故而隨同陳震一起前往的還有原黑山軍首領張燕、羅市兩人。


    周泰被陳翎留在上黨作為鎮軍大將一般的存在,辛評、辛毗兩兄弟以及審配,這三人陳翎稍作考慮之後,審配去了樂平,而辛評、辛毗兩人則是去了九原,也就是自己封邑雲中的那一地。


    雖然是帥軍前來並州的,但陳翎還是給出了諸人諸將招募兵馬的權利,其中的心思不難揣摩,陳翎還是想稍作休整之後,攻入匈奴境中去,將蔡文姬給解救迴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一軍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銀色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銀色翎並收藏三國一軍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