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呐喊著衝殺過來,張遼突入其中,破天戈揮起,殘影中,右邊的馬延槍勢被阻,左邊的韓猛刀勢進擊不能。
韓猛、馬延兩人大駭,張遼破天戈背身一掄,疾刺出一擊直取韓猛。
同時間,左手接住馬延長槍,往後順勢一扯。
馬延乘坐不穩,幾欲掉下馬來;韓猛用刀擋住張遼的破天戈,雙手用力,想壓製過來。
張遼急迴破天戈,撥馬轉首,馬背對向韓猛,手中的破天戈直襲馬延胸膛。
馬延還在搖晃中,握槍不順,張遼的破天戈擊斷槍杆,直透胸而過。
此時,韓猛的大刀正揮劈過來,張遼將馬延挑起,大喝一聲道:“韓猛,你同伴已死,還不下馬就降?”
說時遲那是快,還在破天戈上掙紮著的馬延被張遼甩向韓猛,韓猛下意識的躲了一下,就此讓張遼避過大刀來勢。
張遼趁機縱馬上前,破天戈一勾一帶,把韓猛帶下馬來,以破天戈直擊其心髒。
韓猛翻落下馬,一時無從是處,張遼的破天戈已至,直抵著自己胸膛,韓猛臉色慘白,心知此刻若不乞求投降,張遼便會直接刺擊下來,自己隻有一死而已。
韓猛憋悶了一會,垂頭喪氣著道:“我願降!”
韓猛所說的“我願降”,可是真正的降向呂布,而不是什麽假意投降。
韓猛在下這個決定的時候,同時便宣判了自己家人、族人的死刑,全都得死,一個都不可能活著。
還有一種可能便是袁紹得聞之後,先把韓猛的家人、族人先行收監關押,然後放出消息,讓韓猛不能夠盡心盡力著的為溫侯呂布效命。
袁紹沒有曹操、劉備的氣量,黃權降魏,劉備送出家人,並沒有為難他;於禁降蜀、降吳,雖然後來被曹丕氣死,但至少表麵上,沒有虧待過他的家人、族人。
田豐、沮授兩人,田豐是袁紹下令殺的;沮授,所獻策略無不乃是中肯可行的計謀,可就隻為疑忌沮授權威太盛,難於控製,袁紹便將兵權分於郭圖、淳於瓊兩人,成三典軍。
數合間,張遼刺死馬延,招降韓猛,令文醜吃驚不已。
士卒鼓噪間,韓猛脫離了張遼破天戈刺擊範圍,站起身來,望向文醜這一邊。
但見虎背熊腰的文醜怒意滿麵,手中的大刀似乎在陣陣作響。
韓猛不敢在望,在張遼的看覷下,來至城門口,然後由左右數十人看護著向城中而去。
此戰與韓猛再無關係,除非文醜能攻陷城池,將韓猛從軟禁中救出來,然後砍下他的腦袋!
比起部將投敵,報上一則部將戰死沙場的消息,更令人鼓舞,更令人欣慰。
看著張遼撥馬轉身,迴至陣前,文醜心知,此時不出,那麽今日一戰,便是無謂之舉了。
看看那些張望的士卒,他們原本高昂的士氣,現在已經沒有了,在他們眼中剩下的隻有疑惑,對此戰能否勝利的質疑,敵將如此厲害,我等是否能夠攻入城中去?
看著許攸哂笑的表情,文醜心中惱怒,恨不得此刻一刀斬下去,以泄積鬱之氣。
文醜起刀,緩馬前行,陣列分裂開來,如同波浪中走出來的怪獸,氣勢逼人,令人畏懼。
文醜大吼一聲道:“張遼,某文醜前來戰汝!”
張遼迴首,見文醜一人單騎上前,便撥轉馬頭,向著兩軍陣中而去。
策馬來到文醜麵前,張遼嗬嗬一笑,說道:“文醜,汝軍膽氣已喪,還不快快迴去,以待明日再戰?”
文醜大刀一掄,全身鼓起勁來,左右一分,停刀佇馬,霎時間,氣勁已經全部聚起,那刀紋絲不動,蓄勢待發中。
張遼見此,收起輕視之意,穩住手中的破天戈,盯向文醜。
文醜沒有迴答自己所問話,而是直接集勢欲戰,這說明他同樣將自己視為可堪一戰的對手,若非如此,直接馳馬過來,掄起大刀砍就行了。
相隔不遠,文醜先動,他那胯下馬揚起前蹄嘶鳴一聲後,便撒蹄衝著張遼而來。
文醜手提大刀,雙目盯緊了張遼,他的身體前傾,盔甲上的紅纓順風伏曲著,他的大氅獵獵作響。
張遼輕壓破天戈,鬆開韁繩,驅動馬匹相對著突去。
兩匹戰馬怒嘶著,一白一黃,塵土飛揚,如同兩支箭矢激射出去,相抵著將要對撞。
時至半程,張遼破天戈橫摜;文醜手中的大刀則是拖地滑行著。
三十步、二十步、十步…
就在眼前,張遼大喝一聲,雙手持破天戈朝天掄起,向著文醜斬下!
文醜的大刀此刻為他雙手緊握,並力由下而上,迎向張遼的破天戈!
“滄啷”一聲,巨大的聲響,餘勁鼓起了塵土,逼迫向外翻滾出去。
張遼虎口出血,文醜稍好一些,但也不好受,陣陣的麻痹感覺,令他有種把握不住大刀的遲疑感。
兩將相視著對麵而過,此刻誰也沒有趁機攻擊刺殺對方。
心有餘力不足矣!
兩人心中都浮起這樣的感觸,一箭之地後,兩將撥馬轉迴,重新縱馬相對而戰。
張遼臉上全是汗水,剛才一擊,令他手掌受了傷,雖然不嚴重,但在此時此刻,對陣文醜這樣的名將,卻是很危險的。
狠狠撕下一副衣襟,纏繞著手掌處,浸滲而出血液,令張遼興奮起來,唿吸著帶泥土青草味的氣息,張遼持破天戈在手,準備再與文醜戰上一合。
看著張遼動作,文醜心中寬慰起來,張遼僅止於此!感受著手掌傳來的沉重感,文醜知道自己不必為剛才一擊所顧慮,隻要竭盡全力斬殺張遼之後,此地再無戰事,不必在意受傷與否。
兩騎接近了,文醜覷得很準,雙手將大刀舞起,翻滾著橫斬向張遼腰間,直欲將張遼一刀斬為兩段。
張遼見此,破天戈前擊,無畏無懼,擋向文醜來勢。
“嗞嗞”的聲音,攪得兩人耳鳴不已,張遼的破天戈確實擋住了文醜的大刀,但在這之後,文醜眼中露出一絲戲謔神色,被張遼所見,心中警惕不已。
果然在這之後,兩馬交錯而過的時候,文醜背後一刀斬來,若是張遼沒有準備之下,定然會被文醜此一擊,斬成重傷。
張遼側顧間,手中破天戈急掄,拆解著攻勢。
兩人此刻都是向後動刀動戈,身形別扭著。
瞬息間,兩人已經過了三式,此時兩將胯下的馬被撥轉過來,相互團團繞著奮蹄嘶鳴。
兩人就在兩軍中間廝殺著,不一會的時間,便已經交手二十合。
此刻戰鼓聲大作,眼中文醜大顯神威,將剛才數合便斬殺馬延、招降韓猛的張遼戰住,袁紹士卒士氣重振,威勢一時無二。
剛才張遼的勇武,張遼的麾下都看在眼中,此刻見張遼陷入苦戰,拚命鼓噪起來,擂鼓聲大作。
旌旗招展,槍戟起伏,無數的軍士此刻恨不得化身成為此時還在交戰中的兩將,一擊就將對方殺死。
徐盛已經看了一會,剛才張遼斬殺馬延、招降韓猛一事,他看在眼裏,心中不由道了聲好,對張遼更加佩服了。
之前,張遼位居眾將之首,徐盛心中的想法是張遼畢竟是呂布舊部大將,任職牙門將軍,不出自己意料之外。雖然是如此,但徐盛心中挺不服氣的,直至與張遼一戰之後,方才明白,果然這個世界上,人上還有人呐,敦是不能輕視之。
此時,徐盛見張遼單搦文醜,第一合之後,張遼手掌受傷,他看在眼中,暗忖河北名將文醜果然非浪得虛名之輩,文遠處弱勢不能久戰。
當下,徐盛率眾逼近袁紹一軍中的攻城器械,便想趁機搗毀之。
徐盛出現在側翼,許攸已見著,此刻主將文醜正與敵方大將張遼廝殺,許攸便接過令旗,揮舞著指示眾軍備戰。
徐盛出現的時機剛剛好,此時張遼已有力竭之感,身前身後兩軍不顧兩將廝殺,開始相互衝陣之下,張遼便與文醜再戰了幾合之後,就分開戰鬥起來。
張遼轉身就走,文醜心中既想追殺上去,又想指揮著大軍掩殺衝進城去。
一時間,文醜陷入兩難之境。
仗著剛才那股斬將氣勢,張遼迴軍陣處,此時前軍已經衝了過去,中軍還在自己身旁。
看著文醜仗刀揮砍著自己的部屬,張遼心中有些歉意,現在隻能這樣了,自己武力對上文醜,稍嫌不足。
轉首過來,張遼臉上已經收斂起那一絲憾意,冷峻的臉上全是威嚴。
左右兩軍在他的指揮下,向著對方衝擊過去。
看著眼前的陣勢,張遼暗忖著,以自己一軍之勢,還不能擋住文醜主力,不過此戰的目的不在此,而是那些攻城器械啊。
徐盛已經快接近了,這些攻城器械,一部分被推了出去,現在緩緩在向城池靠近,還有更大一部分則被留在後方,徐盛的目標就是這裏。
馳馬踹翻了幾個小卒,徐盛一躍而下,率著眾軍卒向裏麵衝殺了過去。
此地馬匹不得進,惟有步戰方能入。
箭矢飛來,磕飛。
麵前有阻擋之物,搬開或直接砍開。
長戟、長矛刺擊過來,徐盛團身劈砍,血流一地。
麵前的袁軍士卒不能擋徐盛,退後數步之後,結陣來戰徐盛。
而在這些士卒的後麵,慢慢集攏起不少的弓弩手,準備上弦射向徐盛。
徐盛大急,陣勢一時不破,那些弓箭手不停的射擊,幹擾著自己作戰,如此下來,怎麽能夠搗毀著些攻城器械?
在張遼這一邊,對上文醜主力的軍陣,開始慢慢在消褪。
張遼的前軍是刀盾手組成的防禦陣勢,這本來是用來應付弓箭射擊之用的,現在衝上前去之後,對上了文醜的騎軍。二、三千的騎軍啊,就算張遼治軍再嚴,就是張遼治軍再能,也不能僅以手中的刀盾去對付騎軍的揮劈啊。
這不是張遼的失策,而是剛才在張遼與文醜搦戰時候,整個軍勢按照前後左右中軍這樣列著陣的,最先上去的時候,對陣的還是同樣手持著斬馬刀的袁紹軍卒。
隨著戰鬥的進行,文醜醒悟過來之後,便馬上率著騎軍衝擊起張遼的前軍來。
陷在前方的前軍,在左右兩軍的掩護下,本來還能抵禦住來自文醜的攻擊,可當許攸著令全軍壓前的時候,左右兩軍便隻能各自對付起敵軍來,而不能再次掩護前軍了。
張遼見此,隨即親率中軍上前支援作戰。
前軍不能退,一退其餘軍士會以為是敗了,再者就是後退之後,會阻擋自己的進軍之勢。
那麽,此刻的張遼隻能狠狠心,舍棄掉前軍,準備以中軍戰文醜的騎軍。
張遼的中軍都是些手持著長矛的勁卒,來至戰鬥最中央後,便向前抵地,以禦騎兵突擊。
文醜衝擊了一次,眼見不能突入,便另外尋找戰機去了。
此時再與張遼搦戰,已經是沒有意義了。
士卒相互砍殺中,張遼劈翻一人之後,向整個戰場瞭望起來,此時在城池之下,有著三萬餘的士卒在拚殺,無一處不在嘶吼著,無一處不在搏命著,…
徐盛眼見不能入,遂果斷放棄此處,率軍殺向戰場最中央,那裏張遼已陷入苦戰。
徐盛翻身上馬,恨恨盯了柵欄裏麵的攻城器械一眼,招唿著眾士卒呈陣型移向文醜中軍之處。
文醜既出,那他本陣肯定空虛,雖說現在文醜為主將,奪了他將旗,似乎對袁紹軍勢的士氣不算很大的打擊,但中軍畢竟是中軍,將旗畢竟是將旗,若是能奪取,想必也能稍解文遠困境。
剛才的廝殺,徐盛所部死傷不少,但現在還有數千人馬,麾軍之下,擋在前麵的袁紹軍卒一時不能擋。
紛紛後退、紛紛避讓,袁紹軍卒沒有畏戰之意,隻是此時自己一方人數少了一些,待過會聚攏更多一點,再上前作戰不遲。
如此一來,徐盛驅軍大進,似乎優勢明顯。
但就如眼前小卒所想的那般,袁紹軍卒越來越多,袁紹軍卒後退越來越遲緩,直至再也沒有後撤一步。
兩軍對峙戰鬥著,徐盛縱馬揮劈間,無數的袁紹士卒一一被他所殺。可就算如此,無邊無際的軍卒,仿佛永遠殺不盡,斬不竭一般,倒下一人,馬上就過來一個,眾敵人海中,徐盛心中有種在大海上飄蕩的感受。
徐盛危險,身陷重圍的他此刻沒有驚慌失措,身前身後皆是袁紹士卒,他們不顧生死的向著徐盛一批又一批圍堵上來。
大刀在手中緊緊握著,騎在馬上,張望著努力砍翻了又好幾個袁紹士卒。徐盛身旁的親衛在逐漸減少,五十、三十、二十…
在這同時,徐盛發現不止是他被重重包圍著,張遼此刻的處境同樣艱難。
自己還能肆意狂殺,可張遼不行,他得指揮戰陣戰鬥,他的前軍已經沒有,他的中軍已殘,他的左右兩軍現在僅僅剩下不到一半的人,人數越來越少。
就在戰場之上,徐盛與張遼兩人皆心感力不能至,袁紹所攜帶來的攻城器械,毀壞不能,隻能退迴城中,再另做打算。
是役,張遼、徐盛兩將以一萬四千兵卒戰文醜二萬人馬,文醜麾下有五千士卒死於著縣城池下,而張遼、徐盛兩人帥軍卒迴到城中,計數得失後,也有四千餘的死傷。
由於是城下大戰,城池無損,可保安全,但因為文醜所攜而來的攻城器械實在過於具有壓迫力,張遼、徐盛遂不顧疲憊,收斂陣亡兵卒屍首之後,便開始為此做出相應準備,以待來日再戰。此次隻能防禦作戰,兩人麾下傷亡慘重,得安撫、補充,方能鼓起戰意,再行戰鬥。
張遼、徐盛兩人得勝歸來,城內士氣大振,黎民百姓知可保平安,乃齊心協力幫助兩將開始準備防守作戰器械。
守城器械主要有拋石機、床弩。
拋石機,多人一同拉下杠杆的一邊拋射另一邊的石彈。
拋石機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是純利用人力的人力拋石機,是用人力在遠離投石器的地方一齊牽拉連在橫杆上的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繩索栓住容納石彈的皮套,另一端係以許多條繩索讓人力拉拽而將石彈拋出。
床弩,一般都是依靠弓弦的彈力來拋射,除了發射大型箭也可以發射石彈。
張遼一戰,斬馬延、收韓猛,此乃是好事,遂作捷報向曆城、北海報去,隨同前往的有韓猛。
韓猛不能留在前方戰爭城池中,他是降將,若是用之,不能付其於大任,擔心他會反複;不用之,則可能冷了韓猛的投誠之意。
投降與投誠是兩種意思,投降是被逼、被迫的,投誠是自願的,待遇上絕對是不盡相同。
不過既然已經是同僚了,怎麽著,也得為韓猛粉刷一、二。
這不僅是為了安撫韓猛的需要,更是為宣傳呂布軍勢能夠戰勝袁紹一軍所造的勢,袁紹的部將都能投誠溫侯呂布,那還有什麽事情會不可能發生呢?
本書來自 品&書
韓猛、馬延兩人大駭,張遼破天戈背身一掄,疾刺出一擊直取韓猛。
同時間,左手接住馬延長槍,往後順勢一扯。
馬延乘坐不穩,幾欲掉下馬來;韓猛用刀擋住張遼的破天戈,雙手用力,想壓製過來。
張遼急迴破天戈,撥馬轉首,馬背對向韓猛,手中的破天戈直襲馬延胸膛。
馬延還在搖晃中,握槍不順,張遼的破天戈擊斷槍杆,直透胸而過。
此時,韓猛的大刀正揮劈過來,張遼將馬延挑起,大喝一聲道:“韓猛,你同伴已死,還不下馬就降?”
說時遲那是快,還在破天戈上掙紮著的馬延被張遼甩向韓猛,韓猛下意識的躲了一下,就此讓張遼避過大刀來勢。
張遼趁機縱馬上前,破天戈一勾一帶,把韓猛帶下馬來,以破天戈直擊其心髒。
韓猛翻落下馬,一時無從是處,張遼的破天戈已至,直抵著自己胸膛,韓猛臉色慘白,心知此刻若不乞求投降,張遼便會直接刺擊下來,自己隻有一死而已。
韓猛憋悶了一會,垂頭喪氣著道:“我願降!”
韓猛所說的“我願降”,可是真正的降向呂布,而不是什麽假意投降。
韓猛在下這個決定的時候,同時便宣判了自己家人、族人的死刑,全都得死,一個都不可能活著。
還有一種可能便是袁紹得聞之後,先把韓猛的家人、族人先行收監關押,然後放出消息,讓韓猛不能夠盡心盡力著的為溫侯呂布效命。
袁紹沒有曹操、劉備的氣量,黃權降魏,劉備送出家人,並沒有為難他;於禁降蜀、降吳,雖然後來被曹丕氣死,但至少表麵上,沒有虧待過他的家人、族人。
田豐、沮授兩人,田豐是袁紹下令殺的;沮授,所獻策略無不乃是中肯可行的計謀,可就隻為疑忌沮授權威太盛,難於控製,袁紹便將兵權分於郭圖、淳於瓊兩人,成三典軍。
數合間,張遼刺死馬延,招降韓猛,令文醜吃驚不已。
士卒鼓噪間,韓猛脫離了張遼破天戈刺擊範圍,站起身來,望向文醜這一邊。
但見虎背熊腰的文醜怒意滿麵,手中的大刀似乎在陣陣作響。
韓猛不敢在望,在張遼的看覷下,來至城門口,然後由左右數十人看護著向城中而去。
此戰與韓猛再無關係,除非文醜能攻陷城池,將韓猛從軟禁中救出來,然後砍下他的腦袋!
比起部將投敵,報上一則部將戰死沙場的消息,更令人鼓舞,更令人欣慰。
看著張遼撥馬轉身,迴至陣前,文醜心知,此時不出,那麽今日一戰,便是無謂之舉了。
看看那些張望的士卒,他們原本高昂的士氣,現在已經沒有了,在他們眼中剩下的隻有疑惑,對此戰能否勝利的質疑,敵將如此厲害,我等是否能夠攻入城中去?
看著許攸哂笑的表情,文醜心中惱怒,恨不得此刻一刀斬下去,以泄積鬱之氣。
文醜起刀,緩馬前行,陣列分裂開來,如同波浪中走出來的怪獸,氣勢逼人,令人畏懼。
文醜大吼一聲道:“張遼,某文醜前來戰汝!”
張遼迴首,見文醜一人單騎上前,便撥轉馬頭,向著兩軍陣中而去。
策馬來到文醜麵前,張遼嗬嗬一笑,說道:“文醜,汝軍膽氣已喪,還不快快迴去,以待明日再戰?”
文醜大刀一掄,全身鼓起勁來,左右一分,停刀佇馬,霎時間,氣勁已經全部聚起,那刀紋絲不動,蓄勢待發中。
張遼見此,收起輕視之意,穩住手中的破天戈,盯向文醜。
文醜沒有迴答自己所問話,而是直接集勢欲戰,這說明他同樣將自己視為可堪一戰的對手,若非如此,直接馳馬過來,掄起大刀砍就行了。
相隔不遠,文醜先動,他那胯下馬揚起前蹄嘶鳴一聲後,便撒蹄衝著張遼而來。
文醜手提大刀,雙目盯緊了張遼,他的身體前傾,盔甲上的紅纓順風伏曲著,他的大氅獵獵作響。
張遼輕壓破天戈,鬆開韁繩,驅動馬匹相對著突去。
兩匹戰馬怒嘶著,一白一黃,塵土飛揚,如同兩支箭矢激射出去,相抵著將要對撞。
時至半程,張遼破天戈橫摜;文醜手中的大刀則是拖地滑行著。
三十步、二十步、十步…
就在眼前,張遼大喝一聲,雙手持破天戈朝天掄起,向著文醜斬下!
文醜的大刀此刻為他雙手緊握,並力由下而上,迎向張遼的破天戈!
“滄啷”一聲,巨大的聲響,餘勁鼓起了塵土,逼迫向外翻滾出去。
張遼虎口出血,文醜稍好一些,但也不好受,陣陣的麻痹感覺,令他有種把握不住大刀的遲疑感。
兩將相視著對麵而過,此刻誰也沒有趁機攻擊刺殺對方。
心有餘力不足矣!
兩人心中都浮起這樣的感觸,一箭之地後,兩將撥馬轉迴,重新縱馬相對而戰。
張遼臉上全是汗水,剛才一擊,令他手掌受了傷,雖然不嚴重,但在此時此刻,對陣文醜這樣的名將,卻是很危險的。
狠狠撕下一副衣襟,纏繞著手掌處,浸滲而出血液,令張遼興奮起來,唿吸著帶泥土青草味的氣息,張遼持破天戈在手,準備再與文醜戰上一合。
看著張遼動作,文醜心中寬慰起來,張遼僅止於此!感受著手掌傳來的沉重感,文醜知道自己不必為剛才一擊所顧慮,隻要竭盡全力斬殺張遼之後,此地再無戰事,不必在意受傷與否。
兩騎接近了,文醜覷得很準,雙手將大刀舞起,翻滾著橫斬向張遼腰間,直欲將張遼一刀斬為兩段。
張遼見此,破天戈前擊,無畏無懼,擋向文醜來勢。
“嗞嗞”的聲音,攪得兩人耳鳴不已,張遼的破天戈確實擋住了文醜的大刀,但在這之後,文醜眼中露出一絲戲謔神色,被張遼所見,心中警惕不已。
果然在這之後,兩馬交錯而過的時候,文醜背後一刀斬來,若是張遼沒有準備之下,定然會被文醜此一擊,斬成重傷。
張遼側顧間,手中破天戈急掄,拆解著攻勢。
兩人此刻都是向後動刀動戈,身形別扭著。
瞬息間,兩人已經過了三式,此時兩將胯下的馬被撥轉過來,相互團團繞著奮蹄嘶鳴。
兩人就在兩軍中間廝殺著,不一會的時間,便已經交手二十合。
此刻戰鼓聲大作,眼中文醜大顯神威,將剛才數合便斬殺馬延、招降韓猛的張遼戰住,袁紹士卒士氣重振,威勢一時無二。
剛才張遼的勇武,張遼的麾下都看在眼中,此刻見張遼陷入苦戰,拚命鼓噪起來,擂鼓聲大作。
旌旗招展,槍戟起伏,無數的軍士此刻恨不得化身成為此時還在交戰中的兩將,一擊就將對方殺死。
徐盛已經看了一會,剛才張遼斬殺馬延、招降韓猛一事,他看在眼裏,心中不由道了聲好,對張遼更加佩服了。
之前,張遼位居眾將之首,徐盛心中的想法是張遼畢竟是呂布舊部大將,任職牙門將軍,不出自己意料之外。雖然是如此,但徐盛心中挺不服氣的,直至與張遼一戰之後,方才明白,果然這個世界上,人上還有人呐,敦是不能輕視之。
此時,徐盛見張遼單搦文醜,第一合之後,張遼手掌受傷,他看在眼中,暗忖河北名將文醜果然非浪得虛名之輩,文遠處弱勢不能久戰。
當下,徐盛率眾逼近袁紹一軍中的攻城器械,便想趁機搗毀之。
徐盛出現在側翼,許攸已見著,此刻主將文醜正與敵方大將張遼廝殺,許攸便接過令旗,揮舞著指示眾軍備戰。
徐盛出現的時機剛剛好,此時張遼已有力竭之感,身前身後兩軍不顧兩將廝殺,開始相互衝陣之下,張遼便與文醜再戰了幾合之後,就分開戰鬥起來。
張遼轉身就走,文醜心中既想追殺上去,又想指揮著大軍掩殺衝進城去。
一時間,文醜陷入兩難之境。
仗著剛才那股斬將氣勢,張遼迴軍陣處,此時前軍已經衝了過去,中軍還在自己身旁。
看著文醜仗刀揮砍著自己的部屬,張遼心中有些歉意,現在隻能這樣了,自己武力對上文醜,稍嫌不足。
轉首過來,張遼臉上已經收斂起那一絲憾意,冷峻的臉上全是威嚴。
左右兩軍在他的指揮下,向著對方衝擊過去。
看著眼前的陣勢,張遼暗忖著,以自己一軍之勢,還不能擋住文醜主力,不過此戰的目的不在此,而是那些攻城器械啊。
徐盛已經快接近了,這些攻城器械,一部分被推了出去,現在緩緩在向城池靠近,還有更大一部分則被留在後方,徐盛的目標就是這裏。
馳馬踹翻了幾個小卒,徐盛一躍而下,率著眾軍卒向裏麵衝殺了過去。
此地馬匹不得進,惟有步戰方能入。
箭矢飛來,磕飛。
麵前有阻擋之物,搬開或直接砍開。
長戟、長矛刺擊過來,徐盛團身劈砍,血流一地。
麵前的袁軍士卒不能擋徐盛,退後數步之後,結陣來戰徐盛。
而在這些士卒的後麵,慢慢集攏起不少的弓弩手,準備上弦射向徐盛。
徐盛大急,陣勢一時不破,那些弓箭手不停的射擊,幹擾著自己作戰,如此下來,怎麽能夠搗毀著些攻城器械?
在張遼這一邊,對上文醜主力的軍陣,開始慢慢在消褪。
張遼的前軍是刀盾手組成的防禦陣勢,這本來是用來應付弓箭射擊之用的,現在衝上前去之後,對上了文醜的騎軍。二、三千的騎軍啊,就算張遼治軍再嚴,就是張遼治軍再能,也不能僅以手中的刀盾去對付騎軍的揮劈啊。
這不是張遼的失策,而是剛才在張遼與文醜搦戰時候,整個軍勢按照前後左右中軍這樣列著陣的,最先上去的時候,對陣的還是同樣手持著斬馬刀的袁紹軍卒。
隨著戰鬥的進行,文醜醒悟過來之後,便馬上率著騎軍衝擊起張遼的前軍來。
陷在前方的前軍,在左右兩軍的掩護下,本來還能抵禦住來自文醜的攻擊,可當許攸著令全軍壓前的時候,左右兩軍便隻能各自對付起敵軍來,而不能再次掩護前軍了。
張遼見此,隨即親率中軍上前支援作戰。
前軍不能退,一退其餘軍士會以為是敗了,再者就是後退之後,會阻擋自己的進軍之勢。
那麽,此刻的張遼隻能狠狠心,舍棄掉前軍,準備以中軍戰文醜的騎軍。
張遼的中軍都是些手持著長矛的勁卒,來至戰鬥最中央後,便向前抵地,以禦騎兵突擊。
文醜衝擊了一次,眼見不能突入,便另外尋找戰機去了。
此時再與張遼搦戰,已經是沒有意義了。
士卒相互砍殺中,張遼劈翻一人之後,向整個戰場瞭望起來,此時在城池之下,有著三萬餘的士卒在拚殺,無一處不在嘶吼著,無一處不在搏命著,…
徐盛眼見不能入,遂果斷放棄此處,率軍殺向戰場最中央,那裏張遼已陷入苦戰。
徐盛翻身上馬,恨恨盯了柵欄裏麵的攻城器械一眼,招唿著眾士卒呈陣型移向文醜中軍之處。
文醜既出,那他本陣肯定空虛,雖說現在文醜為主將,奪了他將旗,似乎對袁紹軍勢的士氣不算很大的打擊,但中軍畢竟是中軍,將旗畢竟是將旗,若是能奪取,想必也能稍解文遠困境。
剛才的廝殺,徐盛所部死傷不少,但現在還有數千人馬,麾軍之下,擋在前麵的袁紹軍卒一時不能擋。
紛紛後退、紛紛避讓,袁紹軍卒沒有畏戰之意,隻是此時自己一方人數少了一些,待過會聚攏更多一點,再上前作戰不遲。
如此一來,徐盛驅軍大進,似乎優勢明顯。
但就如眼前小卒所想的那般,袁紹軍卒越來越多,袁紹軍卒後退越來越遲緩,直至再也沒有後撤一步。
兩軍對峙戰鬥著,徐盛縱馬揮劈間,無數的袁紹士卒一一被他所殺。可就算如此,無邊無際的軍卒,仿佛永遠殺不盡,斬不竭一般,倒下一人,馬上就過來一個,眾敵人海中,徐盛心中有種在大海上飄蕩的感受。
徐盛危險,身陷重圍的他此刻沒有驚慌失措,身前身後皆是袁紹士卒,他們不顧生死的向著徐盛一批又一批圍堵上來。
大刀在手中緊緊握著,騎在馬上,張望著努力砍翻了又好幾個袁紹士卒。徐盛身旁的親衛在逐漸減少,五十、三十、二十…
在這同時,徐盛發現不止是他被重重包圍著,張遼此刻的處境同樣艱難。
自己還能肆意狂殺,可張遼不行,他得指揮戰陣戰鬥,他的前軍已經沒有,他的中軍已殘,他的左右兩軍現在僅僅剩下不到一半的人,人數越來越少。
就在戰場之上,徐盛與張遼兩人皆心感力不能至,袁紹所攜帶來的攻城器械,毀壞不能,隻能退迴城中,再另做打算。
是役,張遼、徐盛兩將以一萬四千兵卒戰文醜二萬人馬,文醜麾下有五千士卒死於著縣城池下,而張遼、徐盛兩人帥軍卒迴到城中,計數得失後,也有四千餘的死傷。
由於是城下大戰,城池無損,可保安全,但因為文醜所攜而來的攻城器械實在過於具有壓迫力,張遼、徐盛遂不顧疲憊,收斂陣亡兵卒屍首之後,便開始為此做出相應準備,以待來日再戰。此次隻能防禦作戰,兩人麾下傷亡慘重,得安撫、補充,方能鼓起戰意,再行戰鬥。
張遼、徐盛兩人得勝歸來,城內士氣大振,黎民百姓知可保平安,乃齊心協力幫助兩將開始準備防守作戰器械。
守城器械主要有拋石機、床弩。
拋石機,多人一同拉下杠杆的一邊拋射另一邊的石彈。
拋石機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是純利用人力的人力拋石機,是用人力在遠離投石器的地方一齊牽拉連在橫杆上的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繩索栓住容納石彈的皮套,另一端係以許多條繩索讓人力拉拽而將石彈拋出。
床弩,一般都是依靠弓弦的彈力來拋射,除了發射大型箭也可以發射石彈。
張遼一戰,斬馬延、收韓猛,此乃是好事,遂作捷報向曆城、北海報去,隨同前往的有韓猛。
韓猛不能留在前方戰爭城池中,他是降將,若是用之,不能付其於大任,擔心他會反複;不用之,則可能冷了韓猛的投誠之意。
投降與投誠是兩種意思,投降是被逼、被迫的,投誠是自願的,待遇上絕對是不盡相同。
不過既然已經是同僚了,怎麽著,也得為韓猛粉刷一、二。
這不僅是為了安撫韓猛的需要,更是為宣傳呂布軍勢能夠戰勝袁紹一軍所造的勢,袁紹的部將都能投誠溫侯呂布,那還有什麽事情會不可能發生呢?
本書來自 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