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北海城府衙中,孔融氣憤填膺對著王修說道:“呂布,反複小人,虓猛狠毒,想不到能一戰降黃巾,得酋首管賊之助,並力向吾!”
王修、武安國一群文武麵麵相覷,太史慈與張遼一戰後,便不知去向,現在城中無大將,可府君此刻還在氣憤黃巾賊首投順其帳下,豈是為君之道?
王修忍不住上前進諫道:“府君,此時呂布兵臨城下,是戰是和,主公意下如何?”
孔融頹然而坐,王修言下之意他明白,此時若是不戰而降,求得一條活路還能得。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呂布無端攻占青州,自己並無失德之處,任憑他呂布在戰場廝殺如何厲害,也不能就此斬殺自己。而是隻會囚禁自己,以待朝廷來使決之。
若不是如此為之,他呂布何以能坐穩這青州刺史之職?
天下人將會如何看待他?
不說他呂布,本來聲望就欠佳,如此作為後,與圖謀造反之輩何異?
斬殺朝廷欽賜大員,奪其地,擅殺臣僚,匪類才會如此行事。他,堂堂大漢封爵溫侯的呂布,不會這樣做的。
可若是誓死衛戰,籠城而戰下,自己是死是生,就得看呂布為人如何了。
戰亂中,枉送性命,有千百條理由可供呂布來選擇,事後為自己辦個風光葬禮之後,他便可安心上任青州刺史了。
呂布為人如何,且看丁原、董卓的下場,孔融一陣哆嗦,死不可怕,就怕死的不明不白。
衡量、斟酌,最後孔融誓言道:“吾,孔門子弟,先賢先聖十九世玄孫,不能不戰而降!”狠狠咬了下牙關,對著武安國莊重道:“安國將軍,一切拜托於汝!”說完,孔融深深一禮,朝著武安國拜了下去。
武安國見之大驚,急忙拜倒在地,惶恐道:“府君不當如此,豈有君上拜臣下的道理?”
孔融慘然道:“是吾累及諸位,吾就此拜上一場又何妨?”孔融說著,向殿下眾臣子拜伏下去。
王修等文武齊齊跪倒在地,齊泣聲喊道:“府君,不可如此!君憂臣辱,君辱臣死,皆是吾等臣下無能,連累主公至此,罪該萬死!”
霎時間,殿內再無一人能站立無動於衷,哭聲一片,像極了喪禮在提前辦理。
武安國見此,長歎一聲,站起身來,向還拜伏在地的孔融抱拳喝道:“府君,末將此去,再無生見之時。呂布!他想攻下北海,除非某不在!”一展袍甲,武安國威風凜凜提槍而出。
武安國心存決死之意,上得城樓之後,遙望城下,便見無數旌旗飄展,戟槍林立,一隊一伍行進過來。
馬嘶聲中,一騎突前,看覷此將,正是昔日虎牢關下之溫侯,呂布呂奉先!
呂布乜視了武安國一眼,同樣他也認出了此人正是武安國。呂布心中奇怪,文遠不是說太史慈在軍中,怎麽不見此人。
從武安國身側張望過去,並無一大將跟隨武安國左右,呂布少了搦戰的**,撥赤兔而迴。
從城下向著中軍而去,兩翼原來的黃巾軍正在鋪設開來。
他們武具不足,僅有衣袍覆體,手中握緊著粗製的木器,呂布心中歎了聲,現在隻能如此,等將來,將來會好起來的。
雲梯抬前,管亥在指揮著,巢車也在推進中,十幾個粗壯漢子,喝著號子齊心協力努力,憋著力氣向前方推去。
巢車,是在一種底框安有八輪的車上,樹立一根長竿,“竿上安轆轤,以繩挽板屋止竿首,以窺城中。板屋方四尺,高五尺,有十二孔,四方別布,車可進退,環城而行。”因高竿上吊懸的板屋“如鳥之巢”,故有其名。
三萬大軍,密密麻麻,呂布沒有圍城,陳宮曾諫言,孔融若是自己跑,就讓他跑了罷。
不錯,呂布自思孔融若是能逃掉,就讓他逃掉,這樣能省自己很大麻煩,這不是你死我活的決死戰,而隻是奪城、爭州戰。能夠將青州置於自己轄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都是次要的。
中軍華蓋之下是陳宮,許褚也在,徐盛、廖化兩將率著各自的軍卒待在陣後,隨時準備接替管亥的攻城戰鬥。
呂布馳近,成廉、魏越兩將興奮的迎上來,一人挽住赤兔的韁繩,一人將呂布手中的畫戟接出去,持著隨後跟進。
呂布步入中軍帷帳,跪坐下來,背後轉出一將來,隻聽得她言道:“父親!…”
呂布沉聲道:“軍中並無父女之分,隻有主帥與部將的差別,玲綺,汝謹記!”
呂玲綺抱拳肅然道:“諾!”
呂玲綺頓了下,接著說道:“父帥,兒臣願上前搦戰武安國,以振軍勢!”綜是父女,呂玲綺不可能以末將來稱唿自己,也不可能直言將軍閣下來稱唿父親。而現在這樣的相稱正合適,呂布聽得微笑頷首,便向呂玲綺教導起戰場廝殺之道來,說道:“玲綺,汝現在觀武安國此人如何?”
呂玲綺雖然早已看清,但在呂布之言下,還是再一次遠遠眺望了一眼,迴道:“武安國麵色如何,孩兒看得不甚仔細,不過此刻,他身披重甲,左右侍衛僅有數名傳令小校。”
呂布讚道:“不錯,武安國此人如何,某不細說,但身為守城主將,身側應以重盾圍護,乃是為將之根本,不然以為父弓射之能,開弓引箭,便能擊殺此人!”
呂布怡然自得,說道:“然非為父不能射,實則城中眾誌成城,射殺武安國,不能據此喪敵氣,反而會激起彼死戰之意!”
呂玲綺奇道:“為首大將一亡,眾人無首,豈不是攻城良機,何謂會激起死戰之意?”
陳宮聽得呂布父女一問一答,甚是有趣,接過話題解釋道:“武安國本已存死誌,主公射殺之後,群龍無首,士氣低糜,其中必有瘋癲狂亂者,無人可製下,縱火焚燒城池或抑不一,主公圖謀的北海城,非止一城矣,其中的糧食也是必得。”
陳宮言下之意是,敵方在如此局勢下,武安國喪命,反正要死了,不如多拉幾人墊背,混戰中,城中並非隻有武安國一將,還有其他人等,雖稍遜之,但也能領軍據守。武安國沒死,還有幾分勝利的希望,武安國一亡,北海再無希望可盼,心中絕望之下,什麽事情都能幹出來。
老子曰:“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前賢之言在陳宮心中迴蕩,暗忖著,哀兵必勝,還是有幾分道理的,困於死角的鬥獸尚且能奮起搏命,何況萬餘青州北海守卒?
而不射殺武安國,那麽除了武安國這個主將之外,其他人心底還存在一絲幻想,攻戰城中,不管是膽怯還是有意放縱,對於呂布攻戰士卒來說,都是是有利的。
武安國並非不能殺,要殺也是在勢窮之時,待主公帳下大將登上城樓,破開城門之後,大勢已去,必然有潰兵出現,此刻武安國是死是活,就無關重要了。
呂玲綺有些懵懂,重新退迴呂布身後,持戟站立。
若是此時換成另外一將如此站立,呂布肯定有芒刺在背的兇險感,但女兒呂玲綺的話,他甚感安心,甚至自忖著,此時若是有人殺將近前,自己可護佑她的周全。
所以說,主帥大將背後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站的,那得看是誰。
管亥排兵臨陣完畢,騎馬迴首中軍。
看著三萬軍勢直平鋪開,陳宮苦笑一聲向呂布諫道:“此戰後,提管亥為中護軍罷,其麾下部屬當分而治之。”
中護軍,六品將軍位,掌管選拔下級武官,因此具有相當重的職權,故擔任此職位者有時存在濫用公權謀取私利之事。漢初陳平為護軍中尉時,就有人上讒言說:“平受諸將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
而在此時,諸侯爭奪天下,中護軍一職非受君上絕對信任者不能擔當,乃是君主親近之人才能任而為之,如東吳的周瑜,蜀漢的李嚴都曾經任過此職。
陳宮此次同意提管亥為中護軍,一是因管亥所部太眾,若不能分化治之,早晚會出事;二是借此重職牽絆住管亥之心,令其不在掌重兵在手。
若是換成其人君主,如曹操、劉備等人話,陳宮還得考慮主公的安危。可溫侯呂布,隻有他斬殺別人的份,沒有被別人砍傷的機會,陳宮藉此才會如此進言。
呂布心中對陳宮之言甚覺有理,早先時候,他還想令管亥為牙門將軍來的,現在陳宮能鬆下口來,自言加管亥為中護軍,已經是相當好的結果了,呂布遂輕哼一聲,是基本同意了陳宮進諫。
不知自己已經中護軍在肩的管亥此刻見主公呂布與軍師陳宮兩人一陣私語之後,便開始令擂鼓。
管亥喜之,轉過頭來,環視眾軍,大聲喊道:“眾位兄弟,主公在看著,努力奮戰,為吾等黃巾正名之刻到了,給我衝上城牆去!”
喊完管亥大手一揮,掩軍廝殺過去。
三萬大軍齊動,氣勢駭然,站在城樓上觀戰的武安國,雖然早在虎牢關前,已經見過更加人多軍勢,可那時是十八路諸侯討董,幾十萬軍卒匯合在一起,直抵關下挑戰溫侯呂布,與現在溫侯呂布正坐觀看攻城戰是不同一番景象。
那時呂布年輕氣盛,勇力當在現在之上,可自己並不畏懼,自己身後有幾十萬大軍,自己有著大義名分,呂布是國賊爪牙,氣勢不盡相同。
現在呢,府君孔融待在議事殿內如同婦人一般垂淚,世上再無如此窘迫之境了。
外有大軍攻城,內有怯懦主君,武安國恨不得此時跳將下去,再與溫侯呂布決一勝負!
可是不行啊!
府君將全體文武的身家性命壓在自己臂上,怎是一個重字了得?
生死已經無關自己,隻能將此殘軀獻予君上,以表自己忠心無二!
念道如此,武安國沉聲令道:“舉弓!”
隨著武安國的話語聲,城樓上弓弩手挽弓瞄準城下之敵。
二百步,一百八十步,…
弓弩手的射程,占著地利,可在一百二十步射出箭矢,武安國覷得很準。
管亥同樣也在計數著,第一批上去的士卒都是些老弱病殘,沒辦法,北海護城河不算寬,但也需要人命去填!
相較之下,管亥隻能將這些人為前驅,軍中並不是沒有器械,可踏著器械與踩著屍首累積而成的“浮橋”過去攻城,自然是後者比較來的更為踏實。
一百六十、一百四十、一百二十…
管亥抬頭仰望城樓,便見武安國用力揮下自己的獨臂。
管亥臉色一慘,心中暗道,不知會有多少同袍會死在這裏。
箭矢如織,波狀般的射襲而下。
奔跑中的士卒中箭跌倒,有人幸運的避過了,可當第二批箭雨下來的時候,他沒有再得神靈的護佑,胸膛直接被一箭穿透而過,釘在身後一士卒的肩膀上。
那士卒嘶喊著,疼痛劇烈,鮮血流淌著,用手扶持住。忽然,隻見他突兀一震,一箭矢射中他的臉麵,本來呆愣眼中閃爍著求生的光芒,逐漸熄滅。
在他即將摔下地麵的時候,身後一人將他扶正,接著又上來一人,拉開他的臂膀,遮掩在身前,兩人就這樣默契的將他當做是擋箭牌舉在麵前向前進。
管亥狠狠盯了城上武安國一眼,開戰才半刻,可死傷在城下的士卒已有近千人,都是為箭矢所傷。黃巾軍中沒有弓弩手,弓手若無訓練,隻有那些天生神射手才能持箭還擊,可這樣的人實在太少,在黃巾軍中僅有十數人而已。
戰鼓聲中,雲梯被抬至城下,搭上城牆後,士卒開始蟻附作戰。
口銜刀身,攀登如飛的沒有,隻有那些任由頭頂上,居高臨下拋灑下滾木、沸湯的步卒,慘叫、還是慘叫,無窮無盡的慘叫聲。
打滾、哀嚎,被大石壓到底下抽搐的身軀,鮮血從沒停止流過。
管亥越發冷靜,心中恨意滔天!
武安國,某必取你性命,如若不能,某,管亥自戕於城下!
本書來自 品&書
王修、武安國一群文武麵麵相覷,太史慈與張遼一戰後,便不知去向,現在城中無大將,可府君此刻還在氣憤黃巾賊首投順其帳下,豈是為君之道?
王修忍不住上前進諫道:“府君,此時呂布兵臨城下,是戰是和,主公意下如何?”
孔融頹然而坐,王修言下之意他明白,此時若是不戰而降,求得一條活路還能得。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呂布無端攻占青州,自己並無失德之處,任憑他呂布在戰場廝殺如何厲害,也不能就此斬殺自己。而是隻會囚禁自己,以待朝廷來使決之。
若不是如此為之,他呂布何以能坐穩這青州刺史之職?
天下人將會如何看待他?
不說他呂布,本來聲望就欠佳,如此作為後,與圖謀造反之輩何異?
斬殺朝廷欽賜大員,奪其地,擅殺臣僚,匪類才會如此行事。他,堂堂大漢封爵溫侯的呂布,不會這樣做的。
可若是誓死衛戰,籠城而戰下,自己是死是生,就得看呂布為人如何了。
戰亂中,枉送性命,有千百條理由可供呂布來選擇,事後為自己辦個風光葬禮之後,他便可安心上任青州刺史了。
呂布為人如何,且看丁原、董卓的下場,孔融一陣哆嗦,死不可怕,就怕死的不明不白。
衡量、斟酌,最後孔融誓言道:“吾,孔門子弟,先賢先聖十九世玄孫,不能不戰而降!”狠狠咬了下牙關,對著武安國莊重道:“安國將軍,一切拜托於汝!”說完,孔融深深一禮,朝著武安國拜了下去。
武安國見之大驚,急忙拜倒在地,惶恐道:“府君不當如此,豈有君上拜臣下的道理?”
孔融慘然道:“是吾累及諸位,吾就此拜上一場又何妨?”孔融說著,向殿下眾臣子拜伏下去。
王修等文武齊齊跪倒在地,齊泣聲喊道:“府君,不可如此!君憂臣辱,君辱臣死,皆是吾等臣下無能,連累主公至此,罪該萬死!”
霎時間,殿內再無一人能站立無動於衷,哭聲一片,像極了喪禮在提前辦理。
武安國見此,長歎一聲,站起身來,向還拜伏在地的孔融抱拳喝道:“府君,末將此去,再無生見之時。呂布!他想攻下北海,除非某不在!”一展袍甲,武安國威風凜凜提槍而出。
武安國心存決死之意,上得城樓之後,遙望城下,便見無數旌旗飄展,戟槍林立,一隊一伍行進過來。
馬嘶聲中,一騎突前,看覷此將,正是昔日虎牢關下之溫侯,呂布呂奉先!
呂布乜視了武安國一眼,同樣他也認出了此人正是武安國。呂布心中奇怪,文遠不是說太史慈在軍中,怎麽不見此人。
從武安國身側張望過去,並無一大將跟隨武安國左右,呂布少了搦戰的**,撥赤兔而迴。
從城下向著中軍而去,兩翼原來的黃巾軍正在鋪設開來。
他們武具不足,僅有衣袍覆體,手中握緊著粗製的木器,呂布心中歎了聲,現在隻能如此,等將來,將來會好起來的。
雲梯抬前,管亥在指揮著,巢車也在推進中,十幾個粗壯漢子,喝著號子齊心協力努力,憋著力氣向前方推去。
巢車,是在一種底框安有八輪的車上,樹立一根長竿,“竿上安轆轤,以繩挽板屋止竿首,以窺城中。板屋方四尺,高五尺,有十二孔,四方別布,車可進退,環城而行。”因高竿上吊懸的板屋“如鳥之巢”,故有其名。
三萬大軍,密密麻麻,呂布沒有圍城,陳宮曾諫言,孔融若是自己跑,就讓他跑了罷。
不錯,呂布自思孔融若是能逃掉,就讓他逃掉,這樣能省自己很大麻煩,這不是你死我活的決死戰,而隻是奪城、爭州戰。能夠將青州置於自己轄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都是次要的。
中軍華蓋之下是陳宮,許褚也在,徐盛、廖化兩將率著各自的軍卒待在陣後,隨時準備接替管亥的攻城戰鬥。
呂布馳近,成廉、魏越兩將興奮的迎上來,一人挽住赤兔的韁繩,一人將呂布手中的畫戟接出去,持著隨後跟進。
呂布步入中軍帷帳,跪坐下來,背後轉出一將來,隻聽得她言道:“父親!…”
呂布沉聲道:“軍中並無父女之分,隻有主帥與部將的差別,玲綺,汝謹記!”
呂玲綺抱拳肅然道:“諾!”
呂玲綺頓了下,接著說道:“父帥,兒臣願上前搦戰武安國,以振軍勢!”綜是父女,呂玲綺不可能以末將來稱唿自己,也不可能直言將軍閣下來稱唿父親。而現在這樣的相稱正合適,呂布聽得微笑頷首,便向呂玲綺教導起戰場廝殺之道來,說道:“玲綺,汝現在觀武安國此人如何?”
呂玲綺雖然早已看清,但在呂布之言下,還是再一次遠遠眺望了一眼,迴道:“武安國麵色如何,孩兒看得不甚仔細,不過此刻,他身披重甲,左右侍衛僅有數名傳令小校。”
呂布讚道:“不錯,武安國此人如何,某不細說,但身為守城主將,身側應以重盾圍護,乃是為將之根本,不然以為父弓射之能,開弓引箭,便能擊殺此人!”
呂布怡然自得,說道:“然非為父不能射,實則城中眾誌成城,射殺武安國,不能據此喪敵氣,反而會激起彼死戰之意!”
呂玲綺奇道:“為首大將一亡,眾人無首,豈不是攻城良機,何謂會激起死戰之意?”
陳宮聽得呂布父女一問一答,甚是有趣,接過話題解釋道:“武安國本已存死誌,主公射殺之後,群龍無首,士氣低糜,其中必有瘋癲狂亂者,無人可製下,縱火焚燒城池或抑不一,主公圖謀的北海城,非止一城矣,其中的糧食也是必得。”
陳宮言下之意是,敵方在如此局勢下,武安國喪命,反正要死了,不如多拉幾人墊背,混戰中,城中並非隻有武安國一將,還有其他人等,雖稍遜之,但也能領軍據守。武安國沒死,還有幾分勝利的希望,武安國一亡,北海再無希望可盼,心中絕望之下,什麽事情都能幹出來。
老子曰:“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前賢之言在陳宮心中迴蕩,暗忖著,哀兵必勝,還是有幾分道理的,困於死角的鬥獸尚且能奮起搏命,何況萬餘青州北海守卒?
而不射殺武安國,那麽除了武安國這個主將之外,其他人心底還存在一絲幻想,攻戰城中,不管是膽怯還是有意放縱,對於呂布攻戰士卒來說,都是是有利的。
武安國並非不能殺,要殺也是在勢窮之時,待主公帳下大將登上城樓,破開城門之後,大勢已去,必然有潰兵出現,此刻武安國是死是活,就無關重要了。
呂玲綺有些懵懂,重新退迴呂布身後,持戟站立。
若是此時換成另外一將如此站立,呂布肯定有芒刺在背的兇險感,但女兒呂玲綺的話,他甚感安心,甚至自忖著,此時若是有人殺將近前,自己可護佑她的周全。
所以說,主帥大將背後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站的,那得看是誰。
管亥排兵臨陣完畢,騎馬迴首中軍。
看著三萬軍勢直平鋪開,陳宮苦笑一聲向呂布諫道:“此戰後,提管亥為中護軍罷,其麾下部屬當分而治之。”
中護軍,六品將軍位,掌管選拔下級武官,因此具有相當重的職權,故擔任此職位者有時存在濫用公權謀取私利之事。漢初陳平為護軍中尉時,就有人上讒言說:“平受諸將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
而在此時,諸侯爭奪天下,中護軍一職非受君上絕對信任者不能擔當,乃是君主親近之人才能任而為之,如東吳的周瑜,蜀漢的李嚴都曾經任過此職。
陳宮此次同意提管亥為中護軍,一是因管亥所部太眾,若不能分化治之,早晚會出事;二是借此重職牽絆住管亥之心,令其不在掌重兵在手。
若是換成其人君主,如曹操、劉備等人話,陳宮還得考慮主公的安危。可溫侯呂布,隻有他斬殺別人的份,沒有被別人砍傷的機會,陳宮藉此才會如此進言。
呂布心中對陳宮之言甚覺有理,早先時候,他還想令管亥為牙門將軍來的,現在陳宮能鬆下口來,自言加管亥為中護軍,已經是相當好的結果了,呂布遂輕哼一聲,是基本同意了陳宮進諫。
不知自己已經中護軍在肩的管亥此刻見主公呂布與軍師陳宮兩人一陣私語之後,便開始令擂鼓。
管亥喜之,轉過頭來,環視眾軍,大聲喊道:“眾位兄弟,主公在看著,努力奮戰,為吾等黃巾正名之刻到了,給我衝上城牆去!”
喊完管亥大手一揮,掩軍廝殺過去。
三萬大軍齊動,氣勢駭然,站在城樓上觀戰的武安國,雖然早在虎牢關前,已經見過更加人多軍勢,可那時是十八路諸侯討董,幾十萬軍卒匯合在一起,直抵關下挑戰溫侯呂布,與現在溫侯呂布正坐觀看攻城戰是不同一番景象。
那時呂布年輕氣盛,勇力當在現在之上,可自己並不畏懼,自己身後有幾十萬大軍,自己有著大義名分,呂布是國賊爪牙,氣勢不盡相同。
現在呢,府君孔融待在議事殿內如同婦人一般垂淚,世上再無如此窘迫之境了。
外有大軍攻城,內有怯懦主君,武安國恨不得此時跳將下去,再與溫侯呂布決一勝負!
可是不行啊!
府君將全體文武的身家性命壓在自己臂上,怎是一個重字了得?
生死已經無關自己,隻能將此殘軀獻予君上,以表自己忠心無二!
念道如此,武安國沉聲令道:“舉弓!”
隨著武安國的話語聲,城樓上弓弩手挽弓瞄準城下之敵。
二百步,一百八十步,…
弓弩手的射程,占著地利,可在一百二十步射出箭矢,武安國覷得很準。
管亥同樣也在計數著,第一批上去的士卒都是些老弱病殘,沒辦法,北海護城河不算寬,但也需要人命去填!
相較之下,管亥隻能將這些人為前驅,軍中並不是沒有器械,可踏著器械與踩著屍首累積而成的“浮橋”過去攻城,自然是後者比較來的更為踏實。
一百六十、一百四十、一百二十…
管亥抬頭仰望城樓,便見武安國用力揮下自己的獨臂。
管亥臉色一慘,心中暗道,不知會有多少同袍會死在這裏。
箭矢如織,波狀般的射襲而下。
奔跑中的士卒中箭跌倒,有人幸運的避過了,可當第二批箭雨下來的時候,他沒有再得神靈的護佑,胸膛直接被一箭穿透而過,釘在身後一士卒的肩膀上。
那士卒嘶喊著,疼痛劇烈,鮮血流淌著,用手扶持住。忽然,隻見他突兀一震,一箭矢射中他的臉麵,本來呆愣眼中閃爍著求生的光芒,逐漸熄滅。
在他即將摔下地麵的時候,身後一人將他扶正,接著又上來一人,拉開他的臂膀,遮掩在身前,兩人就這樣默契的將他當做是擋箭牌舉在麵前向前進。
管亥狠狠盯了城上武安國一眼,開戰才半刻,可死傷在城下的士卒已有近千人,都是為箭矢所傷。黃巾軍中沒有弓弩手,弓手若無訓練,隻有那些天生神射手才能持箭還擊,可這樣的人實在太少,在黃巾軍中僅有十數人而已。
戰鼓聲中,雲梯被抬至城下,搭上城牆後,士卒開始蟻附作戰。
口銜刀身,攀登如飛的沒有,隻有那些任由頭頂上,居高臨下拋灑下滾木、沸湯的步卒,慘叫、還是慘叫,無窮無盡的慘叫聲。
打滾、哀嚎,被大石壓到底下抽搐的身軀,鮮血從沒停止流過。
管亥越發冷靜,心中恨意滔天!
武安國,某必取你性命,如若不能,某,管亥自戕於城下!
本書來自 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