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操舊業寫小說上,聶小倩其實早已想過許多。


    到目前為止,她推出的小說一共有五部:《上錯花轎嫁對郎》、《梁祝》、《越女劍》、《笑傲江湖》和《天魔琴》。


    賣的最好,最受歡迎的是《梁祝》,其次是《上錯花轎嫁對郎》,然後是《笑傲江湖》和《越女劍》,《天魔琴》最差。


    至於《風雲第一刀》,還沒寫完就夭折在了地窖裏。


    對於這五部小說,她曾一一分析琢磨過。


    《上錯花轎嫁對郎》賣得好,是因為故事寫得好,這個毫不懷疑,但她以為,還因為這個故事有新意,在一眾才子佳人詞話唱本中鶴立雞群,開一代風氣之先,讓讀者們耳目一新。


    而《梁祝》賣得最好,一方麵與梁山伯與祝英台本就有故事原型關係極大。


    早在她這個小說推出之前,梁祝就已經在民間流傳很廣,影響也是極大,可以說群眾基礎深厚無比。


    當然,最關鍵的是,她改編與演繹得好,並引用了不少後世的詩詞。


    在引用詩詞上,有有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大才子納蘭性德的好些詞作,得了大名士徐慎青眼,被其廣而告之,隨即登入大雅之堂,打入真正的讀書人當中。


    此外,還有大量字詞淺白,不是讀書人也能聽得懂的詩作。


    這些詩作,還有個名堂。叫做唱詞,與後世的流行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通俗易懂,即便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村婦。聽了從說書先生那裏流傳出來的唱詞,興致來了也能哼上那麽幾句。


    陽春白雪固然高雅,但能夠欣賞的人太少了。


    所以她想要最大限度的獲取文氣,下裏巴人才是她的創作方向。


    而下裏巴人當中,那些刀光劍影的武俠小說,在這個時代似乎有點水土不服。


    所以經過考慮之後,她決定先不寫武俠小說了。


    而是沿著《梁祝》這樣一個成功的方向。繼續前進。


    與《梁祝》齊名的民間愛情故事,還有牛郎織女。孟薑女哭長城與白蛇傳。


    這三個故事在後世改編最多的是白蛇傳,然後是牛郎織女,而孟薑女哭長城,可能是年代太過久遠。又或者傳奇與神秘性差了一點,改編的極少。


    因為影視小說的頻繁改編,聶小倩自然而然的便將目光落在了白蛇傳上。


    作為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白蛇傳早在唐代的傳奇裏麵就有了故事原型,叫做《白蛇記》,在《太平廣記》裏麵很容易就能翻閱得到。


    這個《白蛇記》,當然不是漢高祖劉邦斬蛇方起首那個《白蛇記》,而是講的一位姓李的公子,貪圖一個白衣少婦的美色。到白衣少婦家與白衣少婦旦夕歡飲同宿,過了三天,迴家沒多久。就整個人悲劇的化作了一灘血水。


    後來姓李公子的家人發現,原來那白衣少婦是一條蛇妖所變。


    這個說不上曲折,但很是離奇的故事裏,白娘子幻化成美女謀害男人,妖氣衝天,是一活脫脫的蛇妖形象。與後世的白蛇傳相比,除了都是一條白蛇。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在這個對比上,她感覺有點像蒲鬆齡老先生寫的《聶小倩》與後世的電影《倩女幽魂》。


    同樣都有一個聶小倩。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故事。


    《白蛇記》因為情節離奇,出現之後就不斷演變,以以評話、說書、彈詞等多種形式出現,到了南宋說書人的話本裏,才有了後來《白蛇傳》的影子。


    不過這個南宋的版本裏,許仙還不是許仙,而是叫做許宣。


    《白蛇記》裏,白蛇的妖怪氣象,顯露無遺,故事乏善可陳,即便是《白蛇傳》,也主要講的報恩,禮教說教意味較深,太俗了。


    所以聶小倩想要寫的不是這古時曆朝曆代的哪一個版本,而是打算改編後世的電視劇經典《新白娘子傳奇》。


    《新白娘子傳奇》裏麵,白娘子不但冰清玉潔,而且仁慈善良,有著救苦救難菩薩心腸,隻要一想起來,就是曆曆在目。


    她相信,這樣有感染力的白娘子,隻要能將其形象演繹到紙上,是不可能不受歡迎的。


    當然,她要是改編出來了,便不會叫《新白娘子傳奇》,而是直接叫《白娘子傳奇》。


    確定了要寫《白娘子傳奇》,濃墨也是恰恰磨好,聶小倩拈起狼毫,蘸墨揮動,下筆就是一行數十字。


    救苦救難觀世音,峨嵋金頂現金身。


    善男信女來膜拜,慈航普渡有緣人。


    既然要延續《梁祝》的路子,這部《白娘子傳奇》裏麵,詩詞自是少不了。


    詩詞不必有多麽的高妙,隻要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即可。


    聶小倩自身的文才就是極好,又有後世的各種詩詞作參考,所以這抬頭的行文詩,在她的筆下有如行雲流水一般,汩汩流淌而出。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


    勤修苦練來得道,脫胎換骨變成人。


    一心向道無雜念,皈依三寶棄紅塵。


    望求菩薩來點化,渡我素貞出凡塵。


    ……


    胸有成竹的聶小倩寫過行文詩,文不加點,從小白蛇深山修煉,牧童救蛇,白蛇修煉千年,狼毫蘸墨就是一路滑將下去,很快便寫到白娘子藝成出山,到了西湖,與許仙有緣千裏相會。


    不知不覺,月影西移,雄雞曉唱,天邊露出了魚肚白。


    寫了整整一宿,聶小倩擱筆,走出書房。


    她是鬼身,倒沒覺著有什麽累的,就是心生動根,想要出來走走。


    蒙蒙發亮的清晨,院子裏還凝結著晶瑩的露珠的花草,散發著清新的味道。


    聶小倩往外麵走去,腳踩在青石板上,仿佛沾染上了透石而出的濕氣。


    走出後院,到了主殿。


    桕燭檀香,青煙繚繞,置身其間,極是舒服。


    她並未停留,抬腳出了主殿,到了廟門外,便是一片小廣場。


    走到廣場邊上,站在懸崖旁,山風獵獵,衣袂飄飄,青絲隨風而舞,聶小倩舉目眺望,但見遠方高山峻嶺,雲海天浪,雄奇壯闊。


    聶小倩不由被吸引,心胸一時激蕩,豪氣即起。


    “姐姐……”


    正要吟唱點什麽抒發胸臆的聶小倩聽到熟悉的叫聲隱隱約約,從山下傳來。


    低頭去看時,便看見在半山腰處,一個小小的身影牽著一頭牛,迤邐而上。


    要說有什麽人能這麽早,會這麽早到廟裏來,除了平安這個小廟祝,想必不會有誰了。


    平安走的急,終於爬上來後,小臉一臉的紅暈,滿額頭的密汗。


    他上氣不接下氣的拍拍拍拍阿黃的脖子,示意它自個去找吃,便走到聶小倩的跟前來:“姐姐。”


    聶小倩微笑著點點頭,遞給他一張素帕。


    平安擺手說不要,用袖子擦了擦,咧嘴笑道:“娘親讓我來謝謝姐姐,她很喜歡那些蜜餞果子。”


    “嗯,喜歡就好。”聶小倩不置可否,隨即想到時間還早,就問平安吃過飯沒有。


    平安說沒有,就與聶小倩一起往後院裏去。


    不同於聶小倩不食人間煙火,平安年紀雖小,卻是吃貨裏麵的薛仁貴,比苦力勞作的成年人在食量上都不遑多讓。


    後院設有廚房,煮飯家什,柴米油鹽醬醋茶都一應俱全。


    不僅僅是為了方便廟祝在廟裏過日子,還預備著香客上山留宿。


    “做飯這樣的小事,不敢勞煩姐姐。”


    雖然聶小倩就在身旁,但平安並沒有讓她幫忙,所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事實上聶小倩在廚房裏是頗感局促的,因為她發現自己好像是不會做飯的。


    “還好我是不用吃飯的。”


    然後聶小倩很是慶幸的離開了廚房,來一個女鬼遠庖廚。


    隨著炊煙的嫋嫋升起,穀娘廟的人氣慢慢的旺盛了起來。


    今日天晴日朗,和風輕送。


    到穀娘廟來的香客遊客不少,於是沒多久便有人發現後院裏的聶小倩。


    自從昨日從郭北縣迴來,她就沒有再隱過鬼身。


    要寫小說,總不能隱了鬼身,讓一支筆憑空遊弋。


    若是真那樣做了,穀娘廟鬧鬼的傳聞恐怕要轟動整個千燈縣。


    對於穀娘廟突然多出來,這樣一位仿佛畫裏走出來的女香客,眾人自然極是好奇的,很快就打聽到了平安那裏。


    身為廟祝,平安推脫不過,得了聶小倩的叮囑,隻答說:“那是聶姐姐。”


    原來是小廟祝的姐姐,不過這聶姐姐究竟是哪位聶姐姐,芳名如何,芳齡幾何,其他人再要仔細追問,他便得道高人一般,一切盡在不言中的笑而不語了。


    聶小倩不是無名之輩,她的聶大家之名,早已隨那五部小說的傳揚,傳遍了大江南北。


    有一段時間,不知有多少人想要尋找這位聶大家,見識其人,探討學問,都是很正兒八經的理由。


    在一眾香客當中,不可能沒有一兩個讀過她的小說,進而想要認識一下她這個人的。


    要是讓他們或者她們知道了她在這裏,想必不會再得清靜。


    她現在就是想要靜下心來,好好寫出幾部受歡迎的作品,賺取文氣強大起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聶小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國傲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國傲雪並收藏重生之聶小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