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在這六個選擇中,第一與第二兩條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無論是北方草原還是青海新疆都比關中更加貧乏,而且語言不通也是很大的困難;第四、第五、第六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因為無論是漢中還是四川都遠比陝西富庶,而且當地明軍的力量要遠比陝西弱小。但在劉成看來,最大的可能性是第三種,即渡過黃河進入山西,因為第四、五、六都至少要通過數百裏的險要山路,很容易遭到敵軍的伏擊而全軍覆沒。而分隔山西與陝西之間的隻有一條黃河,即使沒有舟船,也不難用羊皮筏、木排等簡易渡河器械渡過河去,在冬季封凍之時就更簡單了。
劉成選擇占據朝邑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對於他來說,相比起原先的鄜州來說,這裏是一個更加出色的基地。作為一個穿越者,劉成來到這個時代以來所做的所有事情可以歸結為一個——弄到錢給手下的軍隊發餉。很多現代人認為在明末隻要弄到足夠的糧食就夠了,因為在漢唐乃至明朝的中前期都是用糧食和布匹給士兵發餉的,當然明末也不是沒有人這麽想,比如當崇禎元年冬天錦州軍隊嘩變要求發餉的時候,當時身為禮部右侍郎的周延儒就說山海關那邊不缺糧食,隻是缺銀子,為何不用糧食發餉?分明是武官煽動士兵鬧事要挾上司罷了,有很多現代人認為周延儒說的有理,武將們為了更方便克扣軍餉而喜歡白銀而非糧食。但那些人卻忘記了一個問題,人除了吃飯以外還要穿衣、吃茶等等其他方麵的消費,這些是沒法用糧食的,漢唐之所以可以用糧食給士兵發餉,那是因為糧食在當時就是國家承認的貨幣,國家接受老百姓用糧食繳納賦稅,即使暫時用不著糧食的人也願意接受用糧食作為支付手段;但明末就不同了,國家是接受白銀而非糧食作為賦稅,因此除了極少數情況下(比如說圍城之中)。白銀比糧食在市場上要更受歡迎,也更容易換到所需要的貨物。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可以證明這一點,日本德川幕府剛剛建立的時候,采用的是石髙製。即用大米作為貨幣單位,武士們也是用白米來發放薪水的;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金銀幣逐漸代替白米在商品流通中的地位,無形之中武士們的經濟地位也越來越低下了,因為他們必須以低價出售糧食換取貨幣來購買說需要的商品。很快社會中的財富就集聚到了商人手中。明朝的士兵雖然不懂得經濟學,但他們也知道用白銀而非糧食來支付薪餉對自己更有利。
那麽如何才能得到穩定的財源呢?最簡單的辦法是收人頭稅和財產稅,劉成在鄜州與宜川所幹的事情就是。但這兩種辦法都是臨時性的,而且極為拉仇恨,尤其是後者,與搶劫也就是一線之隔,而且按照明朝的政治製度,武官是沒有權力插手民政的,更不要說直接征收人頭稅或者財產稅了。劉成敢於這麽做不過是因為當時陝西特殊的形勢罷了,而且在政治上也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如果說劉成現在手頭上隻有一營之兵還好說,隨著軍隊的擴大,就必須尋找一個新的餉源了。
第二個辦法就是收流通稅,打個通俗的比方就是攔路設卡收費,這個法子比前者要好一些,畢竟對於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來說,這稅收不到他們頭上,而且稅收成本也低,用不著滅掉幾家豪強殺雞給猴看,隻需要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派一小隊的士卒幾個書吏即可。往來的商人也有足夠的現金支付稅款,實在不行也能用貨物抵稅,不會收來一堆雞零狗碎的玩意還不好變現。無疑,控製著蒲津渡口的朝邑比鄜州能收到更多的稅金。
還有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劉成的基業主要包括兩塊:與塞外蒙古的長途貿易和以水力為動力源的紡織、鍛造、軍工。對於前者來說,最大的成本是沿途的關卡賦稅和人員、牲畜與時間成本,而對於後者來說,穩定充沛的水源則是盈利的保障。而相比起鄜州,朝邑無疑占據了絕對的優勢:與蒙古的商隊可在河套地區改走水路,沿黃河而下。運抵朝邑,即無需擔心沿途關卡,又節約了大量的運輸成本;在水力資源方麵,地處黃河岸邊的朝邑也遠遠勝過鄜州;最後,無論是紡織還是軍工,都需要輸入大筆原料,輸出大量產品,地處秦晉交通咽喉,又可以通過黃河將產品輸出到中原地區的朝邑,其地理位置更絕非鄜州可以比擬的。
但有一個新的問題擺在劉成麵前,無論是設卡收稅、購買土地、為水力機械修建堤壩,都必須得到當地官員的支持,至少是不反對。很難想象,劉成在鄜州與宜川的成功能夠脫離呂伯奇與曲端兩人的合作,但呂伯奇與曲端兩人一個懦弱,另外一個貪婪,性格上都有可以利用的弱點,加之機緣巧合,劉成才能促成其事,但現在同州與朝邑的地方官員就沒那麽好對付了,想到這裏,劉成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大人,外間有人求見!“門外傳來了杜固的通傳聲。
“不見!”被打攪了思緒的劉成隨口應道。但稍微過了一會兒,杜固重新出現在門口:“大人,是趙文德趙大人!“
“趙大人?“劉成聞言一愣,趕忙問道:”他在哪裏?快請他進來!“
“就在後門。“杜固低聲道:”就穿了一件灰色直綴,牽了頭驢子,身邊連個仆人都沒有,看上去好像老了十歲還不止,要不是他叫我的名字,我都認不出來了。“
劉成停住了腳步,他猶豫了一會道:“這裏人多眼雜,你去給趙大人在外麵安排個住的地方,要清靜點,幹淨點的,等天黑了我再去見他,明白了嗎?“
杜固會意的點了點頭,笑道:“您放心,南門邊上有個陳寡婦,二十四五就守著個孩兒,全靠瓦片錢過活。那寡婦最是愛潔,我去那邊號間屋子,將趙大人安置那兒便是了。”
“吃瓦片錢的?”劉成皺起了眉頭:“那會不會客來客往的,閑人太多。”
“不會!”杜固笑道:“那邊住的都是往來的客商。眼下兵荒馬亂的,屋子都空著呢,哪來的人。”
“那好!”劉成點了點頭,重新迴到地圖前,忙著工廠與碼頭的規劃。直到月上三杆,方才換了身衣服,帶著幾個親兵出門往南門去了。
劉成一行人剛到南門,便看到杜固迎了上來,領著劉成拐進了一條巷子,在一個院子前輕輕敲了兩下,院門便開了。劉成走進院門,隻見青磚鋪地,打掃的十分幹淨,左側種著兩株梅樹。樹下擺著一張石桌,兩隻石幾,那梅花已經開了一小半,清風徐來,暗香浮動,劉成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了一口氣,一日的辛苦不知不覺間已經去了一半。
“想不到這朝邑城中竟然有這麽一個清靜的所在。”劉成歎了口氣:“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夠偷得半日閑空,在這裏吃吃點心,曬曬太陽,想必愜意的很。
杜固聞言笑道:“趙大人進院子。便站在這樹下站了半響,隻是死死的盯著這樹,倒像是發癡了,幾個弟兄們都說這樹莫不是成了精怪。把趙大人迷住了。”
“天底下哪有什麽精怪?“劉成笑了起來:”杜固你休得胡言,快帶我去見趙大人!”
“大人請隨在下來!“杜固一邊在前麵領路,一邊笑道:”大人還真別說,城裏人都說這屋裏的陳寡婦就是精怪變得,娃兒都有七八歲了,做娘的還跟十五六的小姑娘一般俏。”
“休得胡言!”劉成趕忙製止住杜固。這時兩人已經穿過一條走廊,到了一間廂房門前。杜固趕忙上前敲了兩下門,低聲道:“趙先生,我家主人來了!”
過了好一會兒,劉成還以為屋內有什麽變故,裏邊傳出一個聲音:“進來吧,門是虛掩的!“
劉成伸手推開房門,隻見屋中沒有點燈,一個身著灰色直綴的漢子正背朝著自己,麵窗而立,月光照在他的身上,看背影正是趙文德,趕忙拱手笑道:“趙大人,有失遠迎怠慢之處還請海涵!“
“哪裏還有什麽趙大人!“趙文德轉過身來,苦笑道:“這裏隻有玄慈和尚,已經沒有什麽趙大人了!”說話間,一縷月光照在他的臉上,隻見其麵容消瘦,兩腮凹陷,滿臉皺紋,渾似老了十幾歲一般,趙文德伸手取下頭上的帽子,露出一顆光溜溜的腦袋來,竟然是已經剃度為僧了。
劉成不由得目瞪口呆:“趙,趙,文德兄,您這是怎麽了?“
“怎麽了?“趙文德兩腮肌肉微微抽動了兩下,臉上滿是說不出的苦澀:”我也不知道是怎麽了,楊大人一心為了國家社稷、為了朝廷、為了陝西的士紳。可卻落得個打入詔獄,論罪問死的結果。“
“什麽?打入詔獄,論罪問死?“劉成不由得目瞪口呆,他雖然預料到了楊鶴去職,但畢竟明軍在陝西沒有打過什麽敗仗,就連在遼東輸的一塌糊塗的都未必論死,何況楊鶴在陝西應該說還是取得了一定成就的,萬曆四十七年打輸了薩爾滸之戰的楊鎬在崇禎二年才被處決,啥時候大明朝廷變得這麽雷厲風行了。
“不錯。”趙文德冷笑道:“省臣劾他恇怯玩寇,科臣奏其撫賊欺飾,天子恨他貽誤西事,朝廷上下都要楊大人死,他又怎麽能不死?又怎麽會不死呢?”
“趙兄!”劉成有些不安的看著趙文德,顯然對方有些過於激動了,他低聲安慰道:“世間愚鈍者多,而明智者少,這些事情時日一久自然就真相大白了,楊大人自然能夠沉冤昭雪。“
“是嗎?“趙文德冷笑道:”我看這世間不是愚鈍者多,而是聰明人多,太多了。大夥都顧著自己的那一點好處,揣著明白當糊塗,你說是不是呀,劉大人?“
“這個——“劉成也不是傻子,自然能聽出趙文德話裏有刺,說的便是自己從賀人龍那兒得到了其受朝中人指使殺了神一魁與不沾泥,重新引發陝西民變的信箋,卻拒絕交給楊鶴,留作自己保命之用的行為。在劉成自己看來,楊鶴就算有了這封信也解決不了陝西的問題,早晚都是要完,還不如留作自己保命用;而在趙文德看來劉成的行為分明是出賣恩主以求自保,尤其是剛剛的升遷更成為了他這個猜測的最好憑證。這兩種看法隻不過是立場不同,並沒有什麽對錯之分,所以劉成也覺得無從分辨,索性閉口不言。
趙文德看到劉成並不分辨,臉上的激憤也漸漸消去,最後隻剩下一片慘然:“罷了,劉大人,你雖然顧著自己,卻也怪不了你,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人埋,這世間本就是如此的。“
“趙兄!接下來你有什麽打算呢?“
“打算?“趙文德苦笑道:”一心為國的,卻落得個這種下場,我還能有什麽打算?青燈古佛,苟活於世,隻為了看看這幫家夥最後落得個什麽樣的下場!“
“趙兄!”劉成歎了口氣道:“你又何必如此呢?楊大人恐怕也不希望你這個樣子吧。”
劉成的這句話打破了趙文德的精神防線,他扭過頭去,但借助月光劉成還是可以看到淚水沿著他的臉頰滑落下來。劉成正想說幾句寬慰對方的話,外間卻傳來兩聲輕輕的敲門聲。劉成走到門邊,右手本能的握住了腰間的刀柄,問道:“什麽人?”
“二位老爺,妾身是送宵夜來的!“
門外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劉成鬆開了刀柄走到桌旁坐下,房門被推開了,走進一個婷婷嫋嫋的身影來,手中捧了一個托盤,上麵擺放著四五個碗碟,想必便是她說的宵夜了。那女子站在暗處,劉成縱然瞪大眼睛也看不清長得什麽模樣,隻見其一雙手宛如托盤上的瓷碗碟一般,白淨潤澤。這女子向兩人福了一福,便走到桌子旁,將碗碟一一擺放好。(未完待續。)
ps:多謝投月票的書友,很給力,韋伯這裏謝過了,如果可以,以後也多給力點,其他方麵的成績爛,這本書總的有點出頭的地方吧。
在這六個選擇中,第一與第二兩條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無論是北方草原還是青海新疆都比關中更加貧乏,而且語言不通也是很大的困難;第四、第五、第六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因為無論是漢中還是四川都遠比陝西富庶,而且當地明軍的力量要遠比陝西弱小。但在劉成看來,最大的可能性是第三種,即渡過黃河進入山西,因為第四、五、六都至少要通過數百裏的險要山路,很容易遭到敵軍的伏擊而全軍覆沒。而分隔山西與陝西之間的隻有一條黃河,即使沒有舟船,也不難用羊皮筏、木排等簡易渡河器械渡過河去,在冬季封凍之時就更簡單了。
劉成選擇占據朝邑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對於他來說,相比起原先的鄜州來說,這裏是一個更加出色的基地。作為一個穿越者,劉成來到這個時代以來所做的所有事情可以歸結為一個——弄到錢給手下的軍隊發餉。很多現代人認為在明末隻要弄到足夠的糧食就夠了,因為在漢唐乃至明朝的中前期都是用糧食和布匹給士兵發餉的,當然明末也不是沒有人這麽想,比如當崇禎元年冬天錦州軍隊嘩變要求發餉的時候,當時身為禮部右侍郎的周延儒就說山海關那邊不缺糧食,隻是缺銀子,為何不用糧食發餉?分明是武官煽動士兵鬧事要挾上司罷了,有很多現代人認為周延儒說的有理,武將們為了更方便克扣軍餉而喜歡白銀而非糧食。但那些人卻忘記了一個問題,人除了吃飯以外還要穿衣、吃茶等等其他方麵的消費,這些是沒法用糧食的,漢唐之所以可以用糧食給士兵發餉,那是因為糧食在當時就是國家承認的貨幣,國家接受老百姓用糧食繳納賦稅,即使暫時用不著糧食的人也願意接受用糧食作為支付手段;但明末就不同了,國家是接受白銀而非糧食作為賦稅,因此除了極少數情況下(比如說圍城之中)。白銀比糧食在市場上要更受歡迎,也更容易換到所需要的貨物。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可以證明這一點,日本德川幕府剛剛建立的時候,采用的是石髙製。即用大米作為貨幣單位,武士們也是用白米來發放薪水的;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金銀幣逐漸代替白米在商品流通中的地位,無形之中武士們的經濟地位也越來越低下了,因為他們必須以低價出售糧食換取貨幣來購買說需要的商品。很快社會中的財富就集聚到了商人手中。明朝的士兵雖然不懂得經濟學,但他們也知道用白銀而非糧食來支付薪餉對自己更有利。
那麽如何才能得到穩定的財源呢?最簡單的辦法是收人頭稅和財產稅,劉成在鄜州與宜川所幹的事情就是。但這兩種辦法都是臨時性的,而且極為拉仇恨,尤其是後者,與搶劫也就是一線之隔,而且按照明朝的政治製度,武官是沒有權力插手民政的,更不要說直接征收人頭稅或者財產稅了。劉成敢於這麽做不過是因為當時陝西特殊的形勢罷了,而且在政治上也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如果說劉成現在手頭上隻有一營之兵還好說,隨著軍隊的擴大,就必須尋找一個新的餉源了。
第二個辦法就是收流通稅,打個通俗的比方就是攔路設卡收費,這個法子比前者要好一些,畢竟對於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來說,這稅收不到他們頭上,而且稅收成本也低,用不著滅掉幾家豪強殺雞給猴看,隻需要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派一小隊的士卒幾個書吏即可。往來的商人也有足夠的現金支付稅款,實在不行也能用貨物抵稅,不會收來一堆雞零狗碎的玩意還不好變現。無疑,控製著蒲津渡口的朝邑比鄜州能收到更多的稅金。
還有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劉成的基業主要包括兩塊:與塞外蒙古的長途貿易和以水力為動力源的紡織、鍛造、軍工。對於前者來說,最大的成本是沿途的關卡賦稅和人員、牲畜與時間成本,而對於後者來說,穩定充沛的水源則是盈利的保障。而相比起鄜州,朝邑無疑占據了絕對的優勢:與蒙古的商隊可在河套地區改走水路,沿黃河而下。運抵朝邑,即無需擔心沿途關卡,又節約了大量的運輸成本;在水力資源方麵,地處黃河岸邊的朝邑也遠遠勝過鄜州;最後,無論是紡織還是軍工,都需要輸入大筆原料,輸出大量產品,地處秦晉交通咽喉,又可以通過黃河將產品輸出到中原地區的朝邑,其地理位置更絕非鄜州可以比擬的。
但有一個新的問題擺在劉成麵前,無論是設卡收稅、購買土地、為水力機械修建堤壩,都必須得到當地官員的支持,至少是不反對。很難想象,劉成在鄜州與宜川的成功能夠脫離呂伯奇與曲端兩人的合作,但呂伯奇與曲端兩人一個懦弱,另外一個貪婪,性格上都有可以利用的弱點,加之機緣巧合,劉成才能促成其事,但現在同州與朝邑的地方官員就沒那麽好對付了,想到這裏,劉成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大人,外間有人求見!“門外傳來了杜固的通傳聲。
“不見!”被打攪了思緒的劉成隨口應道。但稍微過了一會兒,杜固重新出現在門口:“大人,是趙文德趙大人!“
“趙大人?“劉成聞言一愣,趕忙問道:”他在哪裏?快請他進來!“
“就在後門。“杜固低聲道:”就穿了一件灰色直綴,牽了頭驢子,身邊連個仆人都沒有,看上去好像老了十歲還不止,要不是他叫我的名字,我都認不出來了。“
劉成停住了腳步,他猶豫了一會道:“這裏人多眼雜,你去給趙大人在外麵安排個住的地方,要清靜點,幹淨點的,等天黑了我再去見他,明白了嗎?“
杜固會意的點了點頭,笑道:“您放心,南門邊上有個陳寡婦,二十四五就守著個孩兒,全靠瓦片錢過活。那寡婦最是愛潔,我去那邊號間屋子,將趙大人安置那兒便是了。”
“吃瓦片錢的?”劉成皺起了眉頭:“那會不會客來客往的,閑人太多。”
“不會!”杜固笑道:“那邊住的都是往來的客商。眼下兵荒馬亂的,屋子都空著呢,哪來的人。”
“那好!”劉成點了點頭,重新迴到地圖前,忙著工廠與碼頭的規劃。直到月上三杆,方才換了身衣服,帶著幾個親兵出門往南門去了。
劉成一行人剛到南門,便看到杜固迎了上來,領著劉成拐進了一條巷子,在一個院子前輕輕敲了兩下,院門便開了。劉成走進院門,隻見青磚鋪地,打掃的十分幹淨,左側種著兩株梅樹。樹下擺著一張石桌,兩隻石幾,那梅花已經開了一小半,清風徐來,暗香浮動,劉成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了一口氣,一日的辛苦不知不覺間已經去了一半。
“想不到這朝邑城中竟然有這麽一個清靜的所在。”劉成歎了口氣:“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夠偷得半日閑空,在這裏吃吃點心,曬曬太陽,想必愜意的很。
杜固聞言笑道:“趙大人進院子。便站在這樹下站了半響,隻是死死的盯著這樹,倒像是發癡了,幾個弟兄們都說這樹莫不是成了精怪。把趙大人迷住了。”
“天底下哪有什麽精怪?“劉成笑了起來:”杜固你休得胡言,快帶我去見趙大人!”
“大人請隨在下來!“杜固一邊在前麵領路,一邊笑道:”大人還真別說,城裏人都說這屋裏的陳寡婦就是精怪變得,娃兒都有七八歲了,做娘的還跟十五六的小姑娘一般俏。”
“休得胡言!”劉成趕忙製止住杜固。這時兩人已經穿過一條走廊,到了一間廂房門前。杜固趕忙上前敲了兩下門,低聲道:“趙先生,我家主人來了!”
過了好一會兒,劉成還以為屋內有什麽變故,裏邊傳出一個聲音:“進來吧,門是虛掩的!“
劉成伸手推開房門,隻見屋中沒有點燈,一個身著灰色直綴的漢子正背朝著自己,麵窗而立,月光照在他的身上,看背影正是趙文德,趕忙拱手笑道:“趙大人,有失遠迎怠慢之處還請海涵!“
“哪裏還有什麽趙大人!“趙文德轉過身來,苦笑道:“這裏隻有玄慈和尚,已經沒有什麽趙大人了!”說話間,一縷月光照在他的臉上,隻見其麵容消瘦,兩腮凹陷,滿臉皺紋,渾似老了十幾歲一般,趙文德伸手取下頭上的帽子,露出一顆光溜溜的腦袋來,竟然是已經剃度為僧了。
劉成不由得目瞪口呆:“趙,趙,文德兄,您這是怎麽了?“
“怎麽了?“趙文德兩腮肌肉微微抽動了兩下,臉上滿是說不出的苦澀:”我也不知道是怎麽了,楊大人一心為了國家社稷、為了朝廷、為了陝西的士紳。可卻落得個打入詔獄,論罪問死的結果。“
“什麽?打入詔獄,論罪問死?“劉成不由得目瞪口呆,他雖然預料到了楊鶴去職,但畢竟明軍在陝西沒有打過什麽敗仗,就連在遼東輸的一塌糊塗的都未必論死,何況楊鶴在陝西應該說還是取得了一定成就的,萬曆四十七年打輸了薩爾滸之戰的楊鎬在崇禎二年才被處決,啥時候大明朝廷變得這麽雷厲風行了。
“不錯。”趙文德冷笑道:“省臣劾他恇怯玩寇,科臣奏其撫賊欺飾,天子恨他貽誤西事,朝廷上下都要楊大人死,他又怎麽能不死?又怎麽會不死呢?”
“趙兄!”劉成有些不安的看著趙文德,顯然對方有些過於激動了,他低聲安慰道:“世間愚鈍者多,而明智者少,這些事情時日一久自然就真相大白了,楊大人自然能夠沉冤昭雪。“
“是嗎?“趙文德冷笑道:”我看這世間不是愚鈍者多,而是聰明人多,太多了。大夥都顧著自己的那一點好處,揣著明白當糊塗,你說是不是呀,劉大人?“
“這個——“劉成也不是傻子,自然能聽出趙文德話裏有刺,說的便是自己從賀人龍那兒得到了其受朝中人指使殺了神一魁與不沾泥,重新引發陝西民變的信箋,卻拒絕交給楊鶴,留作自己保命之用的行為。在劉成自己看來,楊鶴就算有了這封信也解決不了陝西的問題,早晚都是要完,還不如留作自己保命用;而在趙文德看來劉成的行為分明是出賣恩主以求自保,尤其是剛剛的升遷更成為了他這個猜測的最好憑證。這兩種看法隻不過是立場不同,並沒有什麽對錯之分,所以劉成也覺得無從分辨,索性閉口不言。
趙文德看到劉成並不分辨,臉上的激憤也漸漸消去,最後隻剩下一片慘然:“罷了,劉大人,你雖然顧著自己,卻也怪不了你,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人埋,這世間本就是如此的。“
“趙兄!接下來你有什麽打算呢?“
“打算?“趙文德苦笑道:”一心為國的,卻落得個這種下場,我還能有什麽打算?青燈古佛,苟活於世,隻為了看看這幫家夥最後落得個什麽樣的下場!“
“趙兄!”劉成歎了口氣道:“你又何必如此呢?楊大人恐怕也不希望你這個樣子吧。”
劉成的這句話打破了趙文德的精神防線,他扭過頭去,但借助月光劉成還是可以看到淚水沿著他的臉頰滑落下來。劉成正想說幾句寬慰對方的話,外間卻傳來兩聲輕輕的敲門聲。劉成走到門邊,右手本能的握住了腰間的刀柄,問道:“什麽人?”
“二位老爺,妾身是送宵夜來的!“
門外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劉成鬆開了刀柄走到桌旁坐下,房門被推開了,走進一個婷婷嫋嫋的身影來,手中捧了一個托盤,上麵擺放著四五個碗碟,想必便是她說的宵夜了。那女子站在暗處,劉成縱然瞪大眼睛也看不清長得什麽模樣,隻見其一雙手宛如托盤上的瓷碗碟一般,白淨潤澤。這女子向兩人福了一福,便走到桌子旁,將碗碟一一擺放好。(未完待續。)
ps:多謝投月票的書友,很給力,韋伯這裏謝過了,如果可以,以後也多給力點,其他方麵的成績爛,這本書總的有點出頭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