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鬆瑤書院先前農忙時一番折騰,鬧出來的動靜並不比去年書院考試的動靜小,更因各府後宅女眷心疼兒孫的緣故,連宮中亦是傳遍。
水郅瞧著案前跪坐兩排的兒子們,心緒複雜,雖然打從他聽說方森傑和霍百裏鬧的幺蛾子,這情景他就料想到了,卻沒想到他一直以來最乖的兒子也會摻和進來,歎了口氣,道:“準了。”
一眾皇子壓下心頭喜悅,恭敬行禮,口道謝恩。
“行了,收心去讀書,過兩日朕帶你們去皇莊。”水郅看著跪在最前的兩個偷偷鬆了口氣,彎了唇,一字一字慢慢道,“太子,英郡王,留下。”
難得有一迴皇帝將太子留下不招人嫉恨,幾位皇子迅速離開乾元宮。
水泱麵上鎮定自若,待屋中除了張寧,隻他們父子三人,便直起身,探身斟茶奉上,笑道:“多謝父皇。”
水汜在旁眼觀鼻鼻觀心,隻盼水郅莫要記起邊上還有個他,心中暗歎水泱膽色勝他許多,又憐自己被水泱牽連受累,渾然忘記到底是哪個牽頭要兄弟幾個一齊來求出宮旨意。
水郅不發一言,倒是伸手接過茶盞。
水泱跪坐如鬆,笑道:“父皇,這兩日我與長兄閑看樂譜,略有心得,請父皇指正。”
水汜聞言,不敢明著剜人,隻得在心裏記了人一筆,想了想,又劃了去:先前與水泱同來自有借人情麵的意思,現下被人翻了糗事來彩衣娛親,也算兩清。
水郅憶起先前昭陽殿和琳琅宮兩處的動靜,笑看一旁紅了臉的水汜,道:“說來聽聽。”
待水汜與水泱離開,水郅默然片刻,忽的笑了,好一陣方才止住:水泱往日行事端方,未免有些太過老成,如今也學會了些取巧手段,不錯。
這一年秋老虎厲害,比夏時更悶幾分,水郅本就有意出京鬆散一迴,現下不過提早宣告而已。
想起剛剛水泱尋的借口,水郅憶起舊恨,明明他年紀最長的兩個兒子出生時,他皆撫琴以賀,偏這兩個長大了,一個喜簫,另一個好容易分心於樂律,竟看上了琵琶!雖說樂音皆美,到底意難平,水郅忽的出聲:“張寧,派你徒弟去北靜王府,宣方森傑、霍百裏皇莊隨駕。”
張寧的徒弟張書到了北靜王府的時候,霍百裏正捧著《道德經》考校胤礽,方森傑與胤禔、胤祉、水清隔屏悄聲點評。
眾人聽過口諭,再一想之前胤礽所說水汜之念,忙婉轉探問。
張書知道麵前這幾位怕是比朝上臣子更得聖意,付度此一事並非隱秘,便坦然告知。
胤礽下意識的看了眼胤禔的手,麥芒細碎,胤禔的手紅腫癢痛旬月才消,之後方森傑布置的文章,也是由他代筆書就,想一想水泱那雙執筆撫琴的手,立時有些擔憂。
幸而待胤礽迴府後遣人往張家村處莊子問了一迴,得知他早前叫張地保尋的料子這時候尋得了,兩副手套製出來,正趕上皇帝攜宮眷往皇莊避暑。
瞧著仆從將東西收拾好,胤礽隻覺禮薄,忽的想起水汜學了琵琶的事兒,翻看一迴公中器物單子,叫人去將那把象牙紫檀五弦琵琶取來,如今賈王氏有孕,掌家之權便又迴到賈史氏手中。
賈史氏可是比賈王氏大方許多,但凡胤礽往公中取物,隻要說得出理由,無有不應。胤礽也不曾得寸進尺,兩廂竟有幾分默契。
賈赦看過李平抄來的賈珠的文章,書房枯坐半柱香,晚上同賈邢氏說開了話,放下心事,金石古玩一道又撿了起來,竟越發年輕了些,現聽胤礽叫人去公中取物,便喚了李平吩咐一番。
見是李平親自捧著桐木匣過了來,胤礽很有幾分訝異,問道:“不過一把琵琶,怎的驚動父親了?”
李平見胤礽眉頭皺了起來,忙道:“二爺安心,老爺要小的傳話說花園子邊上的庫房也存了好些樂器,二爺、三爺可去挑選一番。”
花園子邊上的庫房裏頭收的是賈赦祖母留給賈赦的私房,現下叫胤礽去看,那些個‘聰明人’瞧著,不免又去賈邢氏跟前嚼舌頭,擾得賈邢氏拉下臉攆了些人出去才算了,便是後話了。
胤礽之前聽賈赦提過一迴,隻是那時候他惦記著纏磨他父親許他習劍,這話過耳沒入心,現下聽人再次提起,便不再推脫,帶著胤祉隨李平去檢視一迴,挑了青玉、白玉兩管簫,一支鐵木笛,同琵琶、手套一並送去北靜王府。
諸王顯貴隨駕出城,而榮國府早已不在伴駕之列,胤礽隻當自個兒可閑散幾日,睡前特地點了熏香。
不想一覺醒來,卻是在馬車上,身畔有熟悉的暖香,正是他鋪子的商隊從南邊尋來的一味。
胤礽慢吞吞的坐起身,抱著被子看向霍百裏,道:“先生,您下迴有事兒就叫醒我說,別總是拿被一裹拎著就走。”
胤禔上車時正聽著話尾,一笑就沒收住。
胤礽這才算醒了神兒,迴想自己剛剛說的話,竟是一個沒留神把他在賈赦跟前撒嬌耍賴的樣子帶了出來,難得紅了臉。
霍百裏好歹忍住笑,抬手指了束在一邊的簾子,胤礽解開緞帶,將自己藏在簾子後麵,假裝聽不到前頭的笑聲,打開包袱人就是一呆。
胤禔笑夠了,見胤礽在簾子後頭呆了許久,正疑惑間,覷見霍百裏唇邊狡黠笑意,伸出去撩簾子的手又收了迴來,一本正經的向方森傑請教課業。
水汜知道方霍二人被傳喚伴駕,到了皇莊,洗漱更衣後便尋了水泱一同登門求教,一路上將隨駕的兄弟遇了個齊全,唇邊笑意漸冷,被水泱握了手腕方才壓下喉間嘲諷言語。
水泱在旁暗暗歎氣,他長兄處置朝事愈發穩妥,這脾氣卻愈發古怪,瞧著竟是有些受不得委屈,倒還來笑他孩兒氣。
到了方霍二人住的院落,水汜瞧著身著湛藍深衣的霍百裏身後鵝黃色的小小少年,極力忍笑。隨兩位兄長一同前來拜見京華雙傑的三皇子水汶、四皇子水決、五皇子水汨本未將那少年放在眼中,待聽得人自承名姓,方才訝異的將人細細打量。
水泱含笑看著胤礽,賈家這一輩兒都長得好,穿了這顏色輕浮的衣裳,平白小了三歲,難怪人懇請侍從帶話給他,請他賞賜衣料的時候少些淺色。
胤礽在馬車上已被人笑過一路,此時已可泰然應對眾人的眼神,隻是他瞅著水決十分不順眼,悄悄的一步步的挪,見霍百裏不管他,便伸手抓著水泱的袍袖輕輕搖,道:“太子,璉兒想看楓葉。”
方霍二人知胤礽故意做這般小兒情態,乃是不想與其他幾位皇子接觸過多,自家的弟子自家疼,霍百裏開口道:“太子,草民這小弟子最貪新鮮景色,還望太子莫怪。”
水泱順手揉了揉胤礽的頭,笑道:“先生多慮,若先生放心,便讓璉兒隨我去轉轉,晚些時候送他迴來。”
這三人言語隨意,舉止自然,然深知水泱與胤礽平日言行的水汜卻知此景非人本性,眨了眨眼,麵上不動聲色,目送水泱牽著乖巧至極的小小少年離開,決定看在那把琵琶的份兒上不計較那兩個獨個兒溜走的事兒。
水泱與胤礽牽著手慢悠悠的走著,無言卻不尷尬。水泱是有話要說的,此一時卻想靜一靜。胤礽隱約曉得水泱心緒,靜待人傾訴。
事起,卻是中秋宮宴的時候,水汜與霍妍在壽安宮見了一麵。
水泱瞥見他兄長微紅的耳朵,又覺好笑,又替人高興,忍不住頭一迴主動往宮外傳了消息。
水泱傳的消息托得是張寧,水郅自是瞧見了條子上寫的話,笑過之後,又忍不住歎氣,以他的太子的品格,擇一相配女子著實太難。
太後聽過水郅煩惱,並未攬事上身,隻笑了一迴水郅這做父親的隻覺得自個兒兒子好,非得仙女才配得。
這話不知怎麽竟傳了出去,演變流言種種,酸了不知幾處宮殿,歸根究底倒也真實:太子妃難選。
胤礽聽得這傳言,訝異之餘,不免鬱鬱。
這一迴不需胤祉提醒,胤禔也看了出來,卻是不明所以。
兄弟二人再次對坐歎氣,胤禔笑道:“別是保成當真喜歡水泱吧?”
胤祉曉得他大哥言語中的戲謔,然而順著胤禔的話去想,竟可尋得幾分佐證,忙收了心思,歎道:“大哥切莫說笑。”
胤礽在簾外站了站,方才入內,隻當未聞兩人言語。
畢竟是兩輩子活了一個甲子的老妖精,胤礽當真想瞞的時候,沒人能看出他的偽裝。
那晚,夜深人靜的時候,胤礽終於開始思考他到底是如何看待水泱的。那時候他說他喜歡水泱可謂脫口而出,他心裏到底是怎麽想的,實在難以分辨明白。他二人境遇相似,而那細微差異,正與他二人不同性格相應,如今,兩人命運糾纏一處,他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他不會讓人傷害水泱。
他一直以此告知自己,如今迴首看去,方知他所誓言的保護已超脫他對太子繼位的執念和欣賞的喜歡。
且不管這喜歡到底是不是世人鄙夷又隱秘渴望的愛情,他與水泱這一世的糾纏已是必然,至於這情誼究竟如何,分說明白又何必急於一時。
水郅瞧著案前跪坐兩排的兒子們,心緒複雜,雖然打從他聽說方森傑和霍百裏鬧的幺蛾子,這情景他就料想到了,卻沒想到他一直以來最乖的兒子也會摻和進來,歎了口氣,道:“準了。”
一眾皇子壓下心頭喜悅,恭敬行禮,口道謝恩。
“行了,收心去讀書,過兩日朕帶你們去皇莊。”水郅看著跪在最前的兩個偷偷鬆了口氣,彎了唇,一字一字慢慢道,“太子,英郡王,留下。”
難得有一迴皇帝將太子留下不招人嫉恨,幾位皇子迅速離開乾元宮。
水泱麵上鎮定自若,待屋中除了張寧,隻他們父子三人,便直起身,探身斟茶奉上,笑道:“多謝父皇。”
水汜在旁眼觀鼻鼻觀心,隻盼水郅莫要記起邊上還有個他,心中暗歎水泱膽色勝他許多,又憐自己被水泱牽連受累,渾然忘記到底是哪個牽頭要兄弟幾個一齊來求出宮旨意。
水郅不發一言,倒是伸手接過茶盞。
水泱跪坐如鬆,笑道:“父皇,這兩日我與長兄閑看樂譜,略有心得,請父皇指正。”
水汜聞言,不敢明著剜人,隻得在心裏記了人一筆,想了想,又劃了去:先前與水泱同來自有借人情麵的意思,現下被人翻了糗事來彩衣娛親,也算兩清。
水郅憶起先前昭陽殿和琳琅宮兩處的動靜,笑看一旁紅了臉的水汜,道:“說來聽聽。”
待水汜與水泱離開,水郅默然片刻,忽的笑了,好一陣方才止住:水泱往日行事端方,未免有些太過老成,如今也學會了些取巧手段,不錯。
這一年秋老虎厲害,比夏時更悶幾分,水郅本就有意出京鬆散一迴,現下不過提早宣告而已。
想起剛剛水泱尋的借口,水郅憶起舊恨,明明他年紀最長的兩個兒子出生時,他皆撫琴以賀,偏這兩個長大了,一個喜簫,另一個好容易分心於樂律,竟看上了琵琶!雖說樂音皆美,到底意難平,水郅忽的出聲:“張寧,派你徒弟去北靜王府,宣方森傑、霍百裏皇莊隨駕。”
張寧的徒弟張書到了北靜王府的時候,霍百裏正捧著《道德經》考校胤礽,方森傑與胤禔、胤祉、水清隔屏悄聲點評。
眾人聽過口諭,再一想之前胤礽所說水汜之念,忙婉轉探問。
張書知道麵前這幾位怕是比朝上臣子更得聖意,付度此一事並非隱秘,便坦然告知。
胤礽下意識的看了眼胤禔的手,麥芒細碎,胤禔的手紅腫癢痛旬月才消,之後方森傑布置的文章,也是由他代筆書就,想一想水泱那雙執筆撫琴的手,立時有些擔憂。
幸而待胤礽迴府後遣人往張家村處莊子問了一迴,得知他早前叫張地保尋的料子這時候尋得了,兩副手套製出來,正趕上皇帝攜宮眷往皇莊避暑。
瞧著仆從將東西收拾好,胤礽隻覺禮薄,忽的想起水汜學了琵琶的事兒,翻看一迴公中器物單子,叫人去將那把象牙紫檀五弦琵琶取來,如今賈王氏有孕,掌家之權便又迴到賈史氏手中。
賈史氏可是比賈王氏大方許多,但凡胤礽往公中取物,隻要說得出理由,無有不應。胤礽也不曾得寸進尺,兩廂竟有幾分默契。
賈赦看過李平抄來的賈珠的文章,書房枯坐半柱香,晚上同賈邢氏說開了話,放下心事,金石古玩一道又撿了起來,竟越發年輕了些,現聽胤礽叫人去公中取物,便喚了李平吩咐一番。
見是李平親自捧著桐木匣過了來,胤礽很有幾分訝異,問道:“不過一把琵琶,怎的驚動父親了?”
李平見胤礽眉頭皺了起來,忙道:“二爺安心,老爺要小的傳話說花園子邊上的庫房也存了好些樂器,二爺、三爺可去挑選一番。”
花園子邊上的庫房裏頭收的是賈赦祖母留給賈赦的私房,現下叫胤礽去看,那些個‘聰明人’瞧著,不免又去賈邢氏跟前嚼舌頭,擾得賈邢氏拉下臉攆了些人出去才算了,便是後話了。
胤礽之前聽賈赦提過一迴,隻是那時候他惦記著纏磨他父親許他習劍,這話過耳沒入心,現下聽人再次提起,便不再推脫,帶著胤祉隨李平去檢視一迴,挑了青玉、白玉兩管簫,一支鐵木笛,同琵琶、手套一並送去北靜王府。
諸王顯貴隨駕出城,而榮國府早已不在伴駕之列,胤礽隻當自個兒可閑散幾日,睡前特地點了熏香。
不想一覺醒來,卻是在馬車上,身畔有熟悉的暖香,正是他鋪子的商隊從南邊尋來的一味。
胤礽慢吞吞的坐起身,抱著被子看向霍百裏,道:“先生,您下迴有事兒就叫醒我說,別總是拿被一裹拎著就走。”
胤禔上車時正聽著話尾,一笑就沒收住。
胤礽這才算醒了神兒,迴想自己剛剛說的話,竟是一個沒留神把他在賈赦跟前撒嬌耍賴的樣子帶了出來,難得紅了臉。
霍百裏好歹忍住笑,抬手指了束在一邊的簾子,胤礽解開緞帶,將自己藏在簾子後麵,假裝聽不到前頭的笑聲,打開包袱人就是一呆。
胤禔笑夠了,見胤礽在簾子後頭呆了許久,正疑惑間,覷見霍百裏唇邊狡黠笑意,伸出去撩簾子的手又收了迴來,一本正經的向方森傑請教課業。
水汜知道方霍二人被傳喚伴駕,到了皇莊,洗漱更衣後便尋了水泱一同登門求教,一路上將隨駕的兄弟遇了個齊全,唇邊笑意漸冷,被水泱握了手腕方才壓下喉間嘲諷言語。
水泱在旁暗暗歎氣,他長兄處置朝事愈發穩妥,這脾氣卻愈發古怪,瞧著竟是有些受不得委屈,倒還來笑他孩兒氣。
到了方霍二人住的院落,水汜瞧著身著湛藍深衣的霍百裏身後鵝黃色的小小少年,極力忍笑。隨兩位兄長一同前來拜見京華雙傑的三皇子水汶、四皇子水決、五皇子水汨本未將那少年放在眼中,待聽得人自承名姓,方才訝異的將人細細打量。
水泱含笑看著胤礽,賈家這一輩兒都長得好,穿了這顏色輕浮的衣裳,平白小了三歲,難怪人懇請侍從帶話給他,請他賞賜衣料的時候少些淺色。
胤礽在馬車上已被人笑過一路,此時已可泰然應對眾人的眼神,隻是他瞅著水決十分不順眼,悄悄的一步步的挪,見霍百裏不管他,便伸手抓著水泱的袍袖輕輕搖,道:“太子,璉兒想看楓葉。”
方霍二人知胤礽故意做這般小兒情態,乃是不想與其他幾位皇子接觸過多,自家的弟子自家疼,霍百裏開口道:“太子,草民這小弟子最貪新鮮景色,還望太子莫怪。”
水泱順手揉了揉胤礽的頭,笑道:“先生多慮,若先生放心,便讓璉兒隨我去轉轉,晚些時候送他迴來。”
這三人言語隨意,舉止自然,然深知水泱與胤礽平日言行的水汜卻知此景非人本性,眨了眨眼,麵上不動聲色,目送水泱牽著乖巧至極的小小少年離開,決定看在那把琵琶的份兒上不計較那兩個獨個兒溜走的事兒。
水泱與胤礽牽著手慢悠悠的走著,無言卻不尷尬。水泱是有話要說的,此一時卻想靜一靜。胤礽隱約曉得水泱心緒,靜待人傾訴。
事起,卻是中秋宮宴的時候,水汜與霍妍在壽安宮見了一麵。
水泱瞥見他兄長微紅的耳朵,又覺好笑,又替人高興,忍不住頭一迴主動往宮外傳了消息。
水泱傳的消息托得是張寧,水郅自是瞧見了條子上寫的話,笑過之後,又忍不住歎氣,以他的太子的品格,擇一相配女子著實太難。
太後聽過水郅煩惱,並未攬事上身,隻笑了一迴水郅這做父親的隻覺得自個兒兒子好,非得仙女才配得。
這話不知怎麽竟傳了出去,演變流言種種,酸了不知幾處宮殿,歸根究底倒也真實:太子妃難選。
胤礽聽得這傳言,訝異之餘,不免鬱鬱。
這一迴不需胤祉提醒,胤禔也看了出來,卻是不明所以。
兄弟二人再次對坐歎氣,胤禔笑道:“別是保成當真喜歡水泱吧?”
胤祉曉得他大哥言語中的戲謔,然而順著胤禔的話去想,竟可尋得幾分佐證,忙收了心思,歎道:“大哥切莫說笑。”
胤礽在簾外站了站,方才入內,隻當未聞兩人言語。
畢竟是兩輩子活了一個甲子的老妖精,胤礽當真想瞞的時候,沒人能看出他的偽裝。
那晚,夜深人靜的時候,胤礽終於開始思考他到底是如何看待水泱的。那時候他說他喜歡水泱可謂脫口而出,他心裏到底是怎麽想的,實在難以分辨明白。他二人境遇相似,而那細微差異,正與他二人不同性格相應,如今,兩人命運糾纏一處,他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他不會讓人傷害水泱。
他一直以此告知自己,如今迴首看去,方知他所誓言的保護已超脫他對太子繼位的執念和欣賞的喜歡。
且不管這喜歡到底是不是世人鄙夷又隱秘渴望的愛情,他與水泱這一世的糾纏已是必然,至於這情誼究竟如何,分說明白又何必急於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