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妍那一番話本是在屋中同自家人說的私密話,傳了出來自是有人刻意為之。
霍五公子書容同霍二公子書寧同為南安王霍思側妃紀氏所出,霍書容向來不喜霍妍,今次更覺其言語駁了他兄長的顏麵,雖有霍書寧勸解過,仍是氣不過,領著侍從逛出院子,在人不多也不少的‘僻靜處’說了一二含糊之言,留了侍從待好奇之人打探時將霍妍的話原原本本的告知。
待霍書安聽說此事,顧不上教訓那禍害自家人的蠢物,忙去告知南安太妃。
南安太妃捏著佛珠,很有些灰心,正想將霍書容叫來訓斥一迴,卻見霍妍進了屋來。
霍青離開時隻帶了兩個貼身侍從,餘下侍從留下護衛女眷,待聽聞流言,留一人去告知霍書安,餘下人等便開始追根溯源,將散布流言的侍從捆縛妥當,便提了人去尋霍妍。
霍妍最信她的父親和嫡親兄長,常聽人言說邊境事及當今聖上雄心,倒不似旁人心惶惶,勸慰過南安王妃,便往南安太妃處安撫。
南安王妃責問過事由經過,令侍衛去將罪仆交代的仆從皆拿了,提著人去見南安太妃。
南安太妃瞧見南安王妃來了並不意外,抬手阻了人說話,指了身邊位子讓人坐。
南安王妃深吸口氣壓住心火,在旁落坐,隻待看南安太妃如何處置此事。
不多會兒霍家幾位公子皆至,南安太妃定定看了她傾心教養的少年片刻,沉沉一歎,轉眼將諸人一一看過,肅聲道:“近日家事紛雜,我很覺身子不爽,待明日郡主生辰宴過,府中便諸事皆由王妃和郡主處置。今日我再處置一事。此行既是來祈福,總要做些實事,我城外莊子管事報說莊戶兒女因供不起束脩不得識字,你們幾個哥兒身邊的長隨多能識文斷墨,便去給人做幾年先生,也是曆練。”
眾人的貼身侍從都是心腹,這說是送去莊子教書,能不能被接迴來實是未知之事,不僅是眾侍從心下驚懼,幾個少爺也不願就這麽莫名其妙的折了好容易養熟的人手,霍四公子性情最為急躁,當下出聲欲求情:“祖母——”
隻是,他剛喚了一聲,南安太妃又有話說:“他們去曆練做善事,也是為你們這些主子積福。這事兒就這麽定了。叫世子帶來的侍衛將人送去,早去早迴。”南安太妃言語堅定,半點兒寬裕都不許。
霍書宇上前躬身道:“孫兒謝祖母美意。隻是,此時怕是不好遣人往城外去,再者,孫兒們身邊的侍從雖有規矩,卻還是該由大管家等人再規整一迴,也好顯出府中氣度。”
“祖母,大哥說的有道理。隻是大管家事忙,您身邊的陳嬤嬤教掌規矩多年,不知可是能勞動她老人家一迴?”霍書安笑著接話,全不顧霍書守和霍書容戳在他身上的冷眼。
“老七說的有理。陳嬤嬤,這幾個小子你暫且管束兩日。”南安太妃暗歎一聲,一語定音。
六位公子退出屋去,霍書容正欲出言,被他二哥書寧一把攥住手腕,隻得忿忿咬牙。
霍書寧看著霍書宇,笑道:“今日多謝大哥出言指點,弟弟銘記在心,日後定有迴報!”
“二弟客氣了,教導弟弟,本就是做兄長的職責。”霍書宇笑容和煦,好一副君子坦蕩模樣。
“大哥當真辛苦,可要好生保養身子,弟弟和書榮先告退了。”霍書寧麵色誠懇,仿佛說著肺腑之言,欠身一禮,便領了霍書容離開。
霍書守用淩厲的眼神狠狠從那兄弟身上刮過,抬手扶了霍書宇欲走,卻聽霍書安低聲道:“書安希望大哥所言乃是真心,一家兄弟人,互相守望。”
霍書宇看了一眼瞳中仿佛跳著火的霍書安,哂笑道:“我自是真心,可是盼著看老七你似錦前程呢。”
待那兄弟二人離開,一直在旁默不出聲的六公子霍書宏移步到霍書安身邊,輕聲道:“本就是那些人的爭端,你又何苦摻和?快迴去歇著,等迴府必又是一場忙亂。”
“多謝六哥。”霍書安目送霍書宏離開,默立片刻方才抬步迴房。
除了外裳,濕巾淨麵,臥在床上,霍書安迴思這一日事,忽的想到不久前霍青同他說的話:“你我身上有一半相同的血脈,就衝著你從未做過惡事,我就會扶持一把。”他如何不曉得在三足鼎立的爭鬥局麵中保持中立,乃是保一世安康的最好法子,隻是,他聽到了那句的輕飄的續言——“……不過,我挺喜歡有個弟弟可以疼,可以跟人顯擺。”
霍書安無聲哂笑:他這人就是放不開,總想找個人能哄他兩句。所以,傻就傻吧。
卻說騎馬歸京的三人。
霍青被山風一吹,倒是鎮定了幾分,他才不信他父親會讓西疆此時起了戰禍。且不說南安王世代在西疆練兵,他猶記得霍思往西疆前夜,同他交代過府中諸事,曾道要他同胤禔和穆誠多親近,在他詢問歸期時,更是笑言待北疆平定,亦是其從西疆歸日。
霍思走時許他用其書房看書,他在書房中的兵書上見過幾筆不同字跡辯說細論,再加上早先的些微線索串聯,想必當今東南西北四王與京華雙傑曾為知交好友,緣何今日這般疏遠,怕是與當年致使定國侯陳成隕身疆場一戰背後種種謀局相關。
想必他身邊這二人同是被糾葛其中。雖說當年此二人尚是懵懂嬰孩,可這糾葛怕是因其身份,自其出生就糾纏上了。
一行人入了城,此時街上行人甚少,水汜讓馬兒緩下步子,對水泱道:“太子,且讓南安王世子先與我到工部,點過新製兵器,再由他將錄冊送去給你。”
水泱頷首,應道:“英郡王所慮甚是,就依大哥所言。張總管,”水泱轉頭看向張寧,道,“不知父皇可還有什麽話要您傳達?”
“迴太子的話,皇上說太子和英郡王隻管帶人守著兵部和工部,待皇上定計,自有明旨。”張寧躬身迴道。
水泱和水汜對視一眼,頷首應下。
待最後送了太子入兵部,張寧隻帶了一二羽衛迴宮複命。
皇城宮禁森嚴,乾元宮禦書房中氣氛倒還輕鬆,張寧入內隻見一人被捆縛於地,邊上跪了烏壓壓的一地人,而旁側安坐著靖王、肅王和西寧王皆麵色安然,再抬頭看上首坐著的皇帝,隻見人麵上竟還有幾分笑意。
張寧鬆了口氣,躬身奏道:“皇上,太子已奉旨入了兵部,英郡王和南安王世子現在工部查點兵器薄冊。”
“好。”水郅合上手中折本,對張寧道,“你叫人去看看那吏部尚書怎的這般難請。”
“是。”
張寧正要退出殿門,就有黃門入內通報:“皇上,吏部尚書韓世清、禮部何宇大人求見。”
“宣。”
何宇原為右相,如今被派入禮部修大齊待屬國之規,卻是沒個正經名頭,官職確不比六部尚書之職,與吏部尚書韓世清一同入殿,便落後半步。而韓世清正是不惑之齡,意氣風發之時,倒也不相讓,入殿站定後俯身叩拜:“臣韓世清見過陛下。”
何宇瞥見邊上被縛跪地之人身形眼熟,心頭緊張,竟是愣了一愣方才行叩拜之禮。
“免禮。”水郅轉眼看向已跪地多時的眾兵部官員,喚了一人起身,“劉尚書,朕曉得你性情直爽,定不會做欺瞞之事,隻是,你既居此位,便該思慮周密,下一迴著人辦差,三人同行最好。這一迴他們能瞞報了兵冊,下一迴,也不知會不會有人膽大到截下軍報!”
聞言,兵部尚書劉淩峰再度伏地叩首,陳罪失職,心下對那助何岑瞞報名冊之人恨極。
水郅歎一聲道:“念你此迴乃是初犯,朕便罰你一年俸祿,起來吧。”
“臣劉淩峰謝皇上隆恩,日後辦差定多思多慮,以報皇恩!”劉淩峰再行叩首大禮,方才起身。
水郅又點了一人,道:“楚奇,你身為兵部右侍郎,身有輔助周全之職,失察之罪確比劉愛卿更重,你跪這一炷香便是訓誡,也罰你一年俸祿。朕記得你膝上有傷,且先起來迴話。”
“謝皇上隆安,臣知罪。”楚奇叩首謝恩,起身立在劉淩峰身後。
此時,韓世清容色已是慘白,他已看清那地上跪者何人,而兵部兵冊雖不必他吏部過問,何岑何少秋卻是從四品宣威將軍,若有調動,可是要在吏部記檔的!
霍五公子書容同霍二公子書寧同為南安王霍思側妃紀氏所出,霍書容向來不喜霍妍,今次更覺其言語駁了他兄長的顏麵,雖有霍書寧勸解過,仍是氣不過,領著侍從逛出院子,在人不多也不少的‘僻靜處’說了一二含糊之言,留了侍從待好奇之人打探時將霍妍的話原原本本的告知。
待霍書安聽說此事,顧不上教訓那禍害自家人的蠢物,忙去告知南安太妃。
南安太妃捏著佛珠,很有些灰心,正想將霍書容叫來訓斥一迴,卻見霍妍進了屋來。
霍青離開時隻帶了兩個貼身侍從,餘下侍從留下護衛女眷,待聽聞流言,留一人去告知霍書安,餘下人等便開始追根溯源,將散布流言的侍從捆縛妥當,便提了人去尋霍妍。
霍妍最信她的父親和嫡親兄長,常聽人言說邊境事及當今聖上雄心,倒不似旁人心惶惶,勸慰過南安王妃,便往南安太妃處安撫。
南安王妃責問過事由經過,令侍衛去將罪仆交代的仆從皆拿了,提著人去見南安太妃。
南安太妃瞧見南安王妃來了並不意外,抬手阻了人說話,指了身邊位子讓人坐。
南安王妃深吸口氣壓住心火,在旁落坐,隻待看南安太妃如何處置此事。
不多會兒霍家幾位公子皆至,南安太妃定定看了她傾心教養的少年片刻,沉沉一歎,轉眼將諸人一一看過,肅聲道:“近日家事紛雜,我很覺身子不爽,待明日郡主生辰宴過,府中便諸事皆由王妃和郡主處置。今日我再處置一事。此行既是來祈福,總要做些實事,我城外莊子管事報說莊戶兒女因供不起束脩不得識字,你們幾個哥兒身邊的長隨多能識文斷墨,便去給人做幾年先生,也是曆練。”
眾人的貼身侍從都是心腹,這說是送去莊子教書,能不能被接迴來實是未知之事,不僅是眾侍從心下驚懼,幾個少爺也不願就這麽莫名其妙的折了好容易養熟的人手,霍四公子性情最為急躁,當下出聲欲求情:“祖母——”
隻是,他剛喚了一聲,南安太妃又有話說:“他們去曆練做善事,也是為你們這些主子積福。這事兒就這麽定了。叫世子帶來的侍衛將人送去,早去早迴。”南安太妃言語堅定,半點兒寬裕都不許。
霍書宇上前躬身道:“孫兒謝祖母美意。隻是,此時怕是不好遣人往城外去,再者,孫兒們身邊的侍從雖有規矩,卻還是該由大管家等人再規整一迴,也好顯出府中氣度。”
“祖母,大哥說的有道理。隻是大管家事忙,您身邊的陳嬤嬤教掌規矩多年,不知可是能勞動她老人家一迴?”霍書安笑著接話,全不顧霍書守和霍書容戳在他身上的冷眼。
“老七說的有理。陳嬤嬤,這幾個小子你暫且管束兩日。”南安太妃暗歎一聲,一語定音。
六位公子退出屋去,霍書容正欲出言,被他二哥書寧一把攥住手腕,隻得忿忿咬牙。
霍書寧看著霍書宇,笑道:“今日多謝大哥出言指點,弟弟銘記在心,日後定有迴報!”
“二弟客氣了,教導弟弟,本就是做兄長的職責。”霍書宇笑容和煦,好一副君子坦蕩模樣。
“大哥當真辛苦,可要好生保養身子,弟弟和書榮先告退了。”霍書寧麵色誠懇,仿佛說著肺腑之言,欠身一禮,便領了霍書容離開。
霍書守用淩厲的眼神狠狠從那兄弟身上刮過,抬手扶了霍書宇欲走,卻聽霍書安低聲道:“書安希望大哥所言乃是真心,一家兄弟人,互相守望。”
霍書宇看了一眼瞳中仿佛跳著火的霍書安,哂笑道:“我自是真心,可是盼著看老七你似錦前程呢。”
待那兄弟二人離開,一直在旁默不出聲的六公子霍書宏移步到霍書安身邊,輕聲道:“本就是那些人的爭端,你又何苦摻和?快迴去歇著,等迴府必又是一場忙亂。”
“多謝六哥。”霍書安目送霍書宏離開,默立片刻方才抬步迴房。
除了外裳,濕巾淨麵,臥在床上,霍書安迴思這一日事,忽的想到不久前霍青同他說的話:“你我身上有一半相同的血脈,就衝著你從未做過惡事,我就會扶持一把。”他如何不曉得在三足鼎立的爭鬥局麵中保持中立,乃是保一世安康的最好法子,隻是,他聽到了那句的輕飄的續言——“……不過,我挺喜歡有個弟弟可以疼,可以跟人顯擺。”
霍書安無聲哂笑:他這人就是放不開,總想找個人能哄他兩句。所以,傻就傻吧。
卻說騎馬歸京的三人。
霍青被山風一吹,倒是鎮定了幾分,他才不信他父親會讓西疆此時起了戰禍。且不說南安王世代在西疆練兵,他猶記得霍思往西疆前夜,同他交代過府中諸事,曾道要他同胤禔和穆誠多親近,在他詢問歸期時,更是笑言待北疆平定,亦是其從西疆歸日。
霍思走時許他用其書房看書,他在書房中的兵書上見過幾筆不同字跡辯說細論,再加上早先的些微線索串聯,想必當今東南西北四王與京華雙傑曾為知交好友,緣何今日這般疏遠,怕是與當年致使定國侯陳成隕身疆場一戰背後種種謀局相關。
想必他身邊這二人同是被糾葛其中。雖說當年此二人尚是懵懂嬰孩,可這糾葛怕是因其身份,自其出生就糾纏上了。
一行人入了城,此時街上行人甚少,水汜讓馬兒緩下步子,對水泱道:“太子,且讓南安王世子先與我到工部,點過新製兵器,再由他將錄冊送去給你。”
水泱頷首,應道:“英郡王所慮甚是,就依大哥所言。張總管,”水泱轉頭看向張寧,道,“不知父皇可還有什麽話要您傳達?”
“迴太子的話,皇上說太子和英郡王隻管帶人守著兵部和工部,待皇上定計,自有明旨。”張寧躬身迴道。
水泱和水汜對視一眼,頷首應下。
待最後送了太子入兵部,張寧隻帶了一二羽衛迴宮複命。
皇城宮禁森嚴,乾元宮禦書房中氣氛倒還輕鬆,張寧入內隻見一人被捆縛於地,邊上跪了烏壓壓的一地人,而旁側安坐著靖王、肅王和西寧王皆麵色安然,再抬頭看上首坐著的皇帝,隻見人麵上竟還有幾分笑意。
張寧鬆了口氣,躬身奏道:“皇上,太子已奉旨入了兵部,英郡王和南安王世子現在工部查點兵器薄冊。”
“好。”水郅合上手中折本,對張寧道,“你叫人去看看那吏部尚書怎的這般難請。”
“是。”
張寧正要退出殿門,就有黃門入內通報:“皇上,吏部尚書韓世清、禮部何宇大人求見。”
“宣。”
何宇原為右相,如今被派入禮部修大齊待屬國之規,卻是沒個正經名頭,官職確不比六部尚書之職,與吏部尚書韓世清一同入殿,便落後半步。而韓世清正是不惑之齡,意氣風發之時,倒也不相讓,入殿站定後俯身叩拜:“臣韓世清見過陛下。”
何宇瞥見邊上被縛跪地之人身形眼熟,心頭緊張,竟是愣了一愣方才行叩拜之禮。
“免禮。”水郅轉眼看向已跪地多時的眾兵部官員,喚了一人起身,“劉尚書,朕曉得你性情直爽,定不會做欺瞞之事,隻是,你既居此位,便該思慮周密,下一迴著人辦差,三人同行最好。這一迴他們能瞞報了兵冊,下一迴,也不知會不會有人膽大到截下軍報!”
聞言,兵部尚書劉淩峰再度伏地叩首,陳罪失職,心下對那助何岑瞞報名冊之人恨極。
水郅歎一聲道:“念你此迴乃是初犯,朕便罰你一年俸祿,起來吧。”
“臣劉淩峰謝皇上隆恩,日後辦差定多思多慮,以報皇恩!”劉淩峰再行叩首大禮,方才起身。
水郅又點了一人,道:“楚奇,你身為兵部右侍郎,身有輔助周全之職,失察之罪確比劉愛卿更重,你跪這一炷香便是訓誡,也罰你一年俸祿。朕記得你膝上有傷,且先起來迴話。”
“謝皇上隆安,臣知罪。”楚奇叩首謝恩,起身立在劉淩峰身後。
此時,韓世清容色已是慘白,他已看清那地上跪者何人,而兵部兵冊雖不必他吏部過問,何岑何少秋卻是從四品宣威將軍,若有調動,可是要在吏部記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