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五月初四才是水泱的正經生日,然眾人體察著至尊父子的心情,每一年都會托以種種借口提早將賀太子生辰之禮送上。所幸太子壽辰賀禮者無非後宮諸女並一眾皇嗣、及皇城之外與水姓走得近的皇家貴戚,人情往來算不得紛擾。
早年,水郅為教導水泱識人之術並些世姓士族間前塵舊事,少不得拿了禮單與人說教一迴,誰人進上何物自然都得在水郅跟前走上一遭,及至當前,昭陽殿庫房中的物件兒仍是由乾元宮總管張寧理好了單子,奉上禦覽後再謄寫一份交給昭陽殿的總管何良;而水泱每每得了什麽,都會先拿去同水郅品鑒,過後方才入庫,最初實乃十分的小兒獻寶心思,時至如今,卻是旁的緣故占了大半,這大半原因又可歸結為二,即免去猜疑和可能的陷害。
水泱行事這些個心思水郅心中自然也清楚,他並不介意,倒是喜歡水泱這般陽謀,他也曾暗示水泱自掌庫房,被人婉拒後,笑一迴小兒疲懶,便再不提此事,隻待水泱娶妻後再將諸多事務一並移交。如此,倒是成就今迴胤礽與水泱打賭的契機。
而所謂的太子生辰賀禮到底是進奉給何人,眾皇親國戚心中也似明鏡一般:太子水泱雖早早入昭陽殿獨居,可丁點兒大的孩子又沒有母親照拂,庫房誰人整頓不言而喻。隻是隨著太子年紀漸長,皇家子嗣愈發繁盛,原本這讓諸人多了一樁同宮中光明正大的往來機會的好由頭,已日漸成了極易兩麵不討好的耗心費神的差事,實不知其中利弊誰多。
所幸這一年舉國皆為戰,擇了助戰之物進上總是沒錯。
因皇長子親率工匠重造昔日神兵連弓弩助戰北疆,皇長子並工部諸人連得皇帝嘉許,坊間構思精巧之物一時風靡,待榮國府那愚鈍的大老爺因其進奉一件古物而得皇長子青眼之事傳開後,那一朝的古物之價更是扶搖而上,很是熱鬧了一陣。
今迴眾人送上之物多是精巧器物,間或一二與造器相關的古舊書籍,其中紮眼的紫檀屏風自然被水郅一眼瞧見,難得親自翻了禮單去找物件兒後綴的名頭。
瞧見上書‘榮國府’三字,水郅興味頓起,先前他可是聽人說如今寧榮兩府外出交際遞上的帖子都是以賈氏開的頭,今日這扣上了榮國府的名頭,賈赦那個寶貝兒子是又想坑誰?
命人將屏風取來,水郅瞧見那紫檀便曉得怕是自己這迴想多了:這樣質地的紫檀木不是如今榮光不在的榮國府能求得的。再看展開的屏風上鏤空描畫蘭草、荷花、海棠、牡丹四種花卉之筆法技藝,極似前朝物件兒,想來此物該是從榮國府老庫中尋出的舊物修繕而成,實不可見贈物之人用了幾分心意。不過,之前四月時,胤礽曾贈予水泱一架百駿木雕,雕琢之技不過精致,構架成圖之心思實乃精妙至極,此時又送了此物來,怕是榮國府中又一場博弈的結果。
榮國府中為星點銀錢而起之波瀾,水郅對此不甚關心:若是方霍二人的弟子被那老婦愚生鬥倒,此人不用也罷。隻是依那賈家璉兒不肯吃虧的秉性,做此妥協,定是從旁處討了不少好處迴來。不過,那孩子素來不是小氣人兒,也不曾自欺欺人的不許人算計,細究起來也有一笑泯恩仇的心胸,倒是他為帝多年,自覺曾經韜光養晦隱忍太久,如今胸懷未必比得過那小兒。他終是不喜海棠。水郅的目光在那鏤空蓮圖上停了一停,喚了人來將這屏風用布蒙了放到昭陽殿庫房角落。
水泱庫房中許多物什都是元後的嫁妝,垂簾帷帳屏風很是不少,多了架小巧的紫檀屏風並不招眼。
五月初四這日,後宮諸女少有的老實安分,便是太後也並未對這清淨微詞暗諷,畢竟,有皇帝的雷霆手段在前,諸人惶恐收斂自是當然。當初,皇後薨逝之後,不過三年,當時的宮妃除了一向畫地自娛、有子萬事足的王淑妃之外,再無一人存活在這世上,而那些宮妃出身的人家如今頂著丁點兒的官職掙紮在京城一隅,恐怕是永世再難翻身。
皇後之死是皇帝的禁忌。太後不會用情深不壽這種俗豔話本裏的詞兒去道說她的兒媳,她雖然沒來由的不喜歡皇後陳氏,卻也不討厭陳氏,更不曾刻意刁難,她曉得陳氏很好,自其去後,她在宮中也再挑不出個誰堪登鳳位,水郅莫不是以為每年明示暗示再立新後的人隻上折子那麽些?
看了眼身側幾案上被香色綢緞襯得愈發莊重的佛珠,太後歎了口氣,閉目養神。她當初對陳氏的淡漠並非是為著那場大戰過後論功封賞之際,同帳為將的陳成得封定北侯之爵,而何家兒郎隻得賞黃白器物,憑良心說那場勝仗實乃陳氏家族傾盡其多年在邊疆的積累所換來的,不過列侯的封賞,便是得賜王爵,那陳家也當得!更何況,她跟在先皇身邊那麽多年,家國天下事多少懂得些,如何會為了出身家族去苛刻自己的兒子。她,隻是不高興,她的兒子如今更加信重陳氏,再不若兒時一般同她無話不談;她,隻是傷心,她何曾對水郅的需求幹涉推拒過,何以隻為曆朝曆代外戚之弊端而淡薄了母子情分!
因此,她方才任由宮妃暗地裏行齷齪事,方才會在那時候為何家不孝兒孫口出狂言怨懟時遮掩一二,她以為不過都是些沒章程的孩子小打小鬧、爭些口頭之利,不曾想竟有人舌燦蓮花的擎了雞毛令箭行了那等惡事!她在宮中玩兒了一輩子的平衡手,手上沒沾染半點血腥晉身太後至尊,端坐高位之後卻濺了一身兒媳的血,更是背了一門忠烈的闔家血債!
太後長歎口氣,聞聽腳步聲漸近,出聲問道:“何事?”口上問話,心卻安定幾分:這時辰,宮妃不該來此,清華齋裏讀書的皇嗣又尚未散學,皇帝忙著恩科瑣事,來者何人不做他想。
宮婢恭謹迴道:“迴太後的話,太子和皇長子來給您請安了。”
太後蹙了下眉,睜開眼,坐起身來,吩咐道:“宣。”又對帶著宮婢上前侍奉的女官吩咐,“去取了庫中琉璃玲瓏尊來。”
整衣斂容,太後搭著宮婢的手緩步行至前堂,落座後,就見水汜和水泱上前拜禮:“水汜/水泱給太後請安。”
眼前兩個少年身著藏藍朝服,有別於平日裏青色的皇子常服,莊重的服飾襯得少年銳氣愈發耀眼,一神采飛揚張揚耀目,一溫文爾雅清俊出塵,俱是舉世無雙的華彩風流,著實讓人直羨青春好,又妒其獨攬天賜八鬥才。
雖是日日得見,太後倒是頭迴著意將兩人仔細打量一番,禁不住暗歎一聲好風采,再想養在她身邊的兩個皇子,隻覺心口鬱氣愈發盛了:她曾經想著自己總是不缺孫兒的,王家女不爭不搶卻十分寶貝其好不容易得來的皇長子水汜,她也無心去做讓人母子分離的惡人;而對水泱……
“免禮。”太後心情複雜的看著麵前唇角彎彎的少年,當初病貓似的嬰孩誰人都不敢斷言能不能長大成人,論理,皇後薨逝,太子將養在她身邊最好,隻是,皇後之死若說同她沒關係她自個兒都不信,且其時,她鬢發未白,心氣兒卻搓耗大半,自知沒心力去照看個嬰兒,更兼皇帝紅著眼將那小小繈褓抱在懷中,幽幽詔令:若太子有礙,六宮同罪。倒是這孩子也爭氣,不枉皇帝將人當成眼珠子捧著,有這樣一集蘊天地華彩之珠玉在前,她那拗性得向來隻認最好的兒子哪裏還會瞧得上她旁的孫兒!卻也不知是福是禍。
祖孫三人本來便不甚親近,又不願同對方敷衍,言說幾句便幾乎無話可說。
室內靜默半晌,太後盯著麵上無半點尷尬之色的水泱看了好一會兒,暗暗歎口氣,出聲道:“過幾日我將往大業寺上香,你二人若無事便同行。”
“謝太後恩典。”水泱起身應答。
水汜亦起身,待水泱語畢,方才出聲:“謝太後恩典。水汜駑鈍,經年修習方於為臣之道略有小成,往年不得奉太後禮佛,著實慚愧,今迴定隨侍太後左右。”
太後聞言,細細打量水汜一迴,不置一詞,隻笑道:“你有心就好。”頓了頓,方才續道,“你們兄弟二人如今都已入朝當差,再過一二年便要娶妻,再不可鬧小孩子脾氣。”
水汜、水泱二人容色不動,行禮迴道:“太後教誨,水汜/水泱謹記在心。”
待水汜、水泱二人踏出壽安宮,時辰已不早,不過眼下暮春時節,白晝漸長,宮中上燈時辰隨之略有延後,重重宮牆隔去霞光,甬道間暗色蔓延,讓人難得放鬆繃緊的心神。
水泱隻覺腕上蜜蠟珠串灼燙著手腕,一股火氣躥起,燎燎灼心:果然就沒人喜歡瞧見他和他大哥要好!卻又掉頭去苛責他不知孝悌!
水汜與水泱並肩而行,略一轉頭就見人神色不愉,心下直歎氣:先前他厭惡閑言碎語道說逾規不敬,與水泱往來時處處恪守君臣之禮,以為這太子是碧濤亭畔那捧靜水,不想隻如今這般、咳、正經的做了兩日兄弟,就發現這人實乃大河冬海,水下礁石遍布,暗流渦旋不休,一眼看去卻是波瀾淺淺,極是穩重模樣,也不知這人怎的在這般年紀就練就了這等不遜於兵部那幫慣會做戲之人的麵上功夫。
這人明明隻比他小兩歲而已!水汜憶起今日他從工部早歸,往兵部接水泱迴宮時所見,心下不免酸溜溜:那兵部右侍郎可是在他入兵部半年、謄寫過十年軍報之後,方才對他露出點笑模樣,竟被他這弟弟一日收服!難怪他舅舅們早先同他說外甥肖舅,水泱同當年定國侯一般知情曉趣,喜觀局,善謀略。
……隻是不知他兩位舅舅言語中有多少自嘲。
水汜在心裏頭偷偷揶揄了舅舅們一迴,又去想水泱——他現在倒是覺得琢磨人挺有意思的。
雖說如今可評說太平盛世,奈何我心向善,旁人竟視之可欺!大齊邊疆零星戰事仍是不斷,立國功勳人家子嗣從軍者眾,兵部諸人多有過邊疆領兵的經曆,再不濟也是押送過糧草往邊境,紙上談兵者幾無,這也導致但凡說起兵部諸人,不管人家是世家子還是憑功而起之人,皆免不了被人背地裏評說“莽夫”二字,誠然如今兵部諸人平日裏行事也仿佛印證諷言不虛——不光是疆場見過血的將尉如此,從隨軍使節變成兵部侍郎之人亦是如此,便如那右侍郎楚奇。隻是,兵書有雲:兵,詭道也。誰又能說諸將不是在依眾人所望而行事?以油滑之姿態待人,讓人不予深究掩下的真心,與廟堂上逐權臣工並無不同。而這些極擅隱藏了心思的將軍,今日竟以其最真的平和模樣待水泱,也不知人是如何做到的,或許當真是紫微之威?
水汜思量間二人已行至昭陽殿前,瞧著這座被賦予種種意義的宮室,水汜是真的不想進去,更何況他今日幾乎是魔障了似的自個兒送上門去任人算計,正琢磨著如何將人拐去自己居處,就接了水泱笑盈盈的眼神,想起昨日他母親同他說水泱今日怕是不甚好過,軟了心腸,無奈的踏階入殿。
然,待宮侍轉身引他去更衣時,掐準了無人關注時刻,水汜飛快的抬手揉了下水泱的後腦,如願以償的瞧見了水泱愣愣的模樣,心滿意足的隨人去了。
待人走遠了,水泱這才緩迴神,抬手想撫平亂發,奈何他今日戴冠束發,手指意欲理順卻與發絲糾纏,不免牽痛幾處,更是愈弄愈亂,倒還有心去想水汜這弄亂束發卻不牽痛的手法著實本事。
眼見掩飾無法,水泱掃了眼周遭麵色不動的侍從,長長的歎口氣:這幾人都是在昭陽殿當差許久的老人,按說該有泰山崩於前而巍然不動之能,怎的沒管住眉毛?
水泱動了動唇,終是覺得遷怒宮侍有失風度,隻得又暗罵一迴他兄弟二人今日都蠢極,轉身快步往寢室而去。
被扭曲的眉毛暴露了將剛剛的前因後果都收入眼中的幾人對視一眼,默契的垂眸徑自暗笑:他們幾人雖與旁人一般身後各有立場,不過今日這情景卻是他們的主子都樂見的。
由定國侯親選進宮侍奉過皇後的何良將被皇帝、王淑妃、幾家王府塞進這昭陽殿的宮侍容色收入眼底,心神大定,轉身抬腳去尋水泱,心情實在好極,忍不住落在後麵偷偷笑了好一會兒,方才整肅了容色,疾步追上。
待這水氏兄弟二人淨麵更衣,在水泱南書房隔案對坐,已是晚膳時辰。
瞧見案中細瓷大碗盛的鮮湯寬麵,水汜忍不住暗歎一聲:他生辰時一日所用膳食皆為他母親親自下廚所製,他的表兄弟們雖然平日裏沒少嫌棄他不聽自家人的話,這一日也會待他寬和許多;而水泱,卻是一人隻得借皇後家鄉小食聊以慰藉。如此一想,水汜心中那點兒被王家兄弟念叨出來的為人兄長的責任感蹭蹭上漲,擺手揮退布膳的宮侍,親自動手為兩人盛麵添湯。
水泱雙手接過青花薄瓷,瞧著隔案對坐的人稍顯笨拙的擺布湯匙,垂下眼,抿一匙鮮湯,唇角繃不住笑出極淺的弧度:他著實要好好謝過霍青。
瞧著對麵乖巧用膳的人,水汜迴想今日他兄弟二人在壽安宮同太後言語交鋒的默契,覺得過幾日待他大舅家在兵部任職的大表兄押送糧草歸來,他很可以同人好好炫耀他太子弟弟的乖巧多才,鮮湯暖胃,拾箸夾菜,掃過桌案,動作不由一頓,擺在他左右手邊的菜式都是他喜歡的,心下更是熨帖,倒是想起助他兄弟二人冰釋前嫌的人來:嗯,霍青說的不錯,做兄長是個挺開心的事兒,好像過幾日是霍青嫡親妹妹生辰,待他同他母親商議送些精巧物件兒算作謝儀。
被皇家兄弟二人念著要謝的霍青,現下正肅整了容色盯著他的嫡親妹妹霍妍描字讀書。
早年,水郅為教導水泱識人之術並些世姓士族間前塵舊事,少不得拿了禮單與人說教一迴,誰人進上何物自然都得在水郅跟前走上一遭,及至當前,昭陽殿庫房中的物件兒仍是由乾元宮總管張寧理好了單子,奉上禦覽後再謄寫一份交給昭陽殿的總管何良;而水泱每每得了什麽,都會先拿去同水郅品鑒,過後方才入庫,最初實乃十分的小兒獻寶心思,時至如今,卻是旁的緣故占了大半,這大半原因又可歸結為二,即免去猜疑和可能的陷害。
水泱行事這些個心思水郅心中自然也清楚,他並不介意,倒是喜歡水泱這般陽謀,他也曾暗示水泱自掌庫房,被人婉拒後,笑一迴小兒疲懶,便再不提此事,隻待水泱娶妻後再將諸多事務一並移交。如此,倒是成就今迴胤礽與水泱打賭的契機。
而所謂的太子生辰賀禮到底是進奉給何人,眾皇親國戚心中也似明鏡一般:太子水泱雖早早入昭陽殿獨居,可丁點兒大的孩子又沒有母親照拂,庫房誰人整頓不言而喻。隻是隨著太子年紀漸長,皇家子嗣愈發繁盛,原本這讓諸人多了一樁同宮中光明正大的往來機會的好由頭,已日漸成了極易兩麵不討好的耗心費神的差事,實不知其中利弊誰多。
所幸這一年舉國皆為戰,擇了助戰之物進上總是沒錯。
因皇長子親率工匠重造昔日神兵連弓弩助戰北疆,皇長子並工部諸人連得皇帝嘉許,坊間構思精巧之物一時風靡,待榮國府那愚鈍的大老爺因其進奉一件古物而得皇長子青眼之事傳開後,那一朝的古物之價更是扶搖而上,很是熱鬧了一陣。
今迴眾人送上之物多是精巧器物,間或一二與造器相關的古舊書籍,其中紮眼的紫檀屏風自然被水郅一眼瞧見,難得親自翻了禮單去找物件兒後綴的名頭。
瞧見上書‘榮國府’三字,水郅興味頓起,先前他可是聽人說如今寧榮兩府外出交際遞上的帖子都是以賈氏開的頭,今日這扣上了榮國府的名頭,賈赦那個寶貝兒子是又想坑誰?
命人將屏風取來,水郅瞧見那紫檀便曉得怕是自己這迴想多了:這樣質地的紫檀木不是如今榮光不在的榮國府能求得的。再看展開的屏風上鏤空描畫蘭草、荷花、海棠、牡丹四種花卉之筆法技藝,極似前朝物件兒,想來此物該是從榮國府老庫中尋出的舊物修繕而成,實不可見贈物之人用了幾分心意。不過,之前四月時,胤礽曾贈予水泱一架百駿木雕,雕琢之技不過精致,構架成圖之心思實乃精妙至極,此時又送了此物來,怕是榮國府中又一場博弈的結果。
榮國府中為星點銀錢而起之波瀾,水郅對此不甚關心:若是方霍二人的弟子被那老婦愚生鬥倒,此人不用也罷。隻是依那賈家璉兒不肯吃虧的秉性,做此妥協,定是從旁處討了不少好處迴來。不過,那孩子素來不是小氣人兒,也不曾自欺欺人的不許人算計,細究起來也有一笑泯恩仇的心胸,倒是他為帝多年,自覺曾經韜光養晦隱忍太久,如今胸懷未必比得過那小兒。他終是不喜海棠。水郅的目光在那鏤空蓮圖上停了一停,喚了人來將這屏風用布蒙了放到昭陽殿庫房角落。
水泱庫房中許多物什都是元後的嫁妝,垂簾帷帳屏風很是不少,多了架小巧的紫檀屏風並不招眼。
五月初四這日,後宮諸女少有的老實安分,便是太後也並未對這清淨微詞暗諷,畢竟,有皇帝的雷霆手段在前,諸人惶恐收斂自是當然。當初,皇後薨逝之後,不過三年,當時的宮妃除了一向畫地自娛、有子萬事足的王淑妃之外,再無一人存活在這世上,而那些宮妃出身的人家如今頂著丁點兒的官職掙紮在京城一隅,恐怕是永世再難翻身。
皇後之死是皇帝的禁忌。太後不會用情深不壽這種俗豔話本裏的詞兒去道說她的兒媳,她雖然沒來由的不喜歡皇後陳氏,卻也不討厭陳氏,更不曾刻意刁難,她曉得陳氏很好,自其去後,她在宮中也再挑不出個誰堪登鳳位,水郅莫不是以為每年明示暗示再立新後的人隻上折子那麽些?
看了眼身側幾案上被香色綢緞襯得愈發莊重的佛珠,太後歎了口氣,閉目養神。她當初對陳氏的淡漠並非是為著那場大戰過後論功封賞之際,同帳為將的陳成得封定北侯之爵,而何家兒郎隻得賞黃白器物,憑良心說那場勝仗實乃陳氏家族傾盡其多年在邊疆的積累所換來的,不過列侯的封賞,便是得賜王爵,那陳家也當得!更何況,她跟在先皇身邊那麽多年,家國天下事多少懂得些,如何會為了出身家族去苛刻自己的兒子。她,隻是不高興,她的兒子如今更加信重陳氏,再不若兒時一般同她無話不談;她,隻是傷心,她何曾對水郅的需求幹涉推拒過,何以隻為曆朝曆代外戚之弊端而淡薄了母子情分!
因此,她方才任由宮妃暗地裏行齷齪事,方才會在那時候為何家不孝兒孫口出狂言怨懟時遮掩一二,她以為不過都是些沒章程的孩子小打小鬧、爭些口頭之利,不曾想竟有人舌燦蓮花的擎了雞毛令箭行了那等惡事!她在宮中玩兒了一輩子的平衡手,手上沒沾染半點血腥晉身太後至尊,端坐高位之後卻濺了一身兒媳的血,更是背了一門忠烈的闔家血債!
太後長歎口氣,聞聽腳步聲漸近,出聲問道:“何事?”口上問話,心卻安定幾分:這時辰,宮妃不該來此,清華齋裏讀書的皇嗣又尚未散學,皇帝忙著恩科瑣事,來者何人不做他想。
宮婢恭謹迴道:“迴太後的話,太子和皇長子來給您請安了。”
太後蹙了下眉,睜開眼,坐起身來,吩咐道:“宣。”又對帶著宮婢上前侍奉的女官吩咐,“去取了庫中琉璃玲瓏尊來。”
整衣斂容,太後搭著宮婢的手緩步行至前堂,落座後,就見水汜和水泱上前拜禮:“水汜/水泱給太後請安。”
眼前兩個少年身著藏藍朝服,有別於平日裏青色的皇子常服,莊重的服飾襯得少年銳氣愈發耀眼,一神采飛揚張揚耀目,一溫文爾雅清俊出塵,俱是舉世無雙的華彩風流,著實讓人直羨青春好,又妒其獨攬天賜八鬥才。
雖是日日得見,太後倒是頭迴著意將兩人仔細打量一番,禁不住暗歎一聲好風采,再想養在她身邊的兩個皇子,隻覺心口鬱氣愈發盛了:她曾經想著自己總是不缺孫兒的,王家女不爭不搶卻十分寶貝其好不容易得來的皇長子水汜,她也無心去做讓人母子分離的惡人;而對水泱……
“免禮。”太後心情複雜的看著麵前唇角彎彎的少年,當初病貓似的嬰孩誰人都不敢斷言能不能長大成人,論理,皇後薨逝,太子將養在她身邊最好,隻是,皇後之死若說同她沒關係她自個兒都不信,且其時,她鬢發未白,心氣兒卻搓耗大半,自知沒心力去照看個嬰兒,更兼皇帝紅著眼將那小小繈褓抱在懷中,幽幽詔令:若太子有礙,六宮同罪。倒是這孩子也爭氣,不枉皇帝將人當成眼珠子捧著,有這樣一集蘊天地華彩之珠玉在前,她那拗性得向來隻認最好的兒子哪裏還會瞧得上她旁的孫兒!卻也不知是福是禍。
祖孫三人本來便不甚親近,又不願同對方敷衍,言說幾句便幾乎無話可說。
室內靜默半晌,太後盯著麵上無半點尷尬之色的水泱看了好一會兒,暗暗歎口氣,出聲道:“過幾日我將往大業寺上香,你二人若無事便同行。”
“謝太後恩典。”水泱起身應答。
水汜亦起身,待水泱語畢,方才出聲:“謝太後恩典。水汜駑鈍,經年修習方於為臣之道略有小成,往年不得奉太後禮佛,著實慚愧,今迴定隨侍太後左右。”
太後聞言,細細打量水汜一迴,不置一詞,隻笑道:“你有心就好。”頓了頓,方才續道,“你們兄弟二人如今都已入朝當差,再過一二年便要娶妻,再不可鬧小孩子脾氣。”
水汜、水泱二人容色不動,行禮迴道:“太後教誨,水汜/水泱謹記在心。”
待水汜、水泱二人踏出壽安宮,時辰已不早,不過眼下暮春時節,白晝漸長,宮中上燈時辰隨之略有延後,重重宮牆隔去霞光,甬道間暗色蔓延,讓人難得放鬆繃緊的心神。
水泱隻覺腕上蜜蠟珠串灼燙著手腕,一股火氣躥起,燎燎灼心:果然就沒人喜歡瞧見他和他大哥要好!卻又掉頭去苛責他不知孝悌!
水汜與水泱並肩而行,略一轉頭就見人神色不愉,心下直歎氣:先前他厭惡閑言碎語道說逾規不敬,與水泱往來時處處恪守君臣之禮,以為這太子是碧濤亭畔那捧靜水,不想隻如今這般、咳、正經的做了兩日兄弟,就發現這人實乃大河冬海,水下礁石遍布,暗流渦旋不休,一眼看去卻是波瀾淺淺,極是穩重模樣,也不知這人怎的在這般年紀就練就了這等不遜於兵部那幫慣會做戲之人的麵上功夫。
這人明明隻比他小兩歲而已!水汜憶起今日他從工部早歸,往兵部接水泱迴宮時所見,心下不免酸溜溜:那兵部右侍郎可是在他入兵部半年、謄寫過十年軍報之後,方才對他露出點笑模樣,竟被他這弟弟一日收服!難怪他舅舅們早先同他說外甥肖舅,水泱同當年定國侯一般知情曉趣,喜觀局,善謀略。
……隻是不知他兩位舅舅言語中有多少自嘲。
水汜在心裏頭偷偷揶揄了舅舅們一迴,又去想水泱——他現在倒是覺得琢磨人挺有意思的。
雖說如今可評說太平盛世,奈何我心向善,旁人竟視之可欺!大齊邊疆零星戰事仍是不斷,立國功勳人家子嗣從軍者眾,兵部諸人多有過邊疆領兵的經曆,再不濟也是押送過糧草往邊境,紙上談兵者幾無,這也導致但凡說起兵部諸人,不管人家是世家子還是憑功而起之人,皆免不了被人背地裏評說“莽夫”二字,誠然如今兵部諸人平日裏行事也仿佛印證諷言不虛——不光是疆場見過血的將尉如此,從隨軍使節變成兵部侍郎之人亦是如此,便如那右侍郎楚奇。隻是,兵書有雲:兵,詭道也。誰又能說諸將不是在依眾人所望而行事?以油滑之姿態待人,讓人不予深究掩下的真心,與廟堂上逐權臣工並無不同。而這些極擅隱藏了心思的將軍,今日竟以其最真的平和模樣待水泱,也不知人是如何做到的,或許當真是紫微之威?
水汜思量間二人已行至昭陽殿前,瞧著這座被賦予種種意義的宮室,水汜是真的不想進去,更何況他今日幾乎是魔障了似的自個兒送上門去任人算計,正琢磨著如何將人拐去自己居處,就接了水泱笑盈盈的眼神,想起昨日他母親同他說水泱今日怕是不甚好過,軟了心腸,無奈的踏階入殿。
然,待宮侍轉身引他去更衣時,掐準了無人關注時刻,水汜飛快的抬手揉了下水泱的後腦,如願以償的瞧見了水泱愣愣的模樣,心滿意足的隨人去了。
待人走遠了,水泱這才緩迴神,抬手想撫平亂發,奈何他今日戴冠束發,手指意欲理順卻與發絲糾纏,不免牽痛幾處,更是愈弄愈亂,倒還有心去想水汜這弄亂束發卻不牽痛的手法著實本事。
眼見掩飾無法,水泱掃了眼周遭麵色不動的侍從,長長的歎口氣:這幾人都是在昭陽殿當差許久的老人,按說該有泰山崩於前而巍然不動之能,怎的沒管住眉毛?
水泱動了動唇,終是覺得遷怒宮侍有失風度,隻得又暗罵一迴他兄弟二人今日都蠢極,轉身快步往寢室而去。
被扭曲的眉毛暴露了將剛剛的前因後果都收入眼中的幾人對視一眼,默契的垂眸徑自暗笑:他們幾人雖與旁人一般身後各有立場,不過今日這情景卻是他們的主子都樂見的。
由定國侯親選進宮侍奉過皇後的何良將被皇帝、王淑妃、幾家王府塞進這昭陽殿的宮侍容色收入眼底,心神大定,轉身抬腳去尋水泱,心情實在好極,忍不住落在後麵偷偷笑了好一會兒,方才整肅了容色,疾步追上。
待這水氏兄弟二人淨麵更衣,在水泱南書房隔案對坐,已是晚膳時辰。
瞧見案中細瓷大碗盛的鮮湯寬麵,水汜忍不住暗歎一聲:他生辰時一日所用膳食皆為他母親親自下廚所製,他的表兄弟們雖然平日裏沒少嫌棄他不聽自家人的話,這一日也會待他寬和許多;而水泱,卻是一人隻得借皇後家鄉小食聊以慰藉。如此一想,水汜心中那點兒被王家兄弟念叨出來的為人兄長的責任感蹭蹭上漲,擺手揮退布膳的宮侍,親自動手為兩人盛麵添湯。
水泱雙手接過青花薄瓷,瞧著隔案對坐的人稍顯笨拙的擺布湯匙,垂下眼,抿一匙鮮湯,唇角繃不住笑出極淺的弧度:他著實要好好謝過霍青。
瞧著對麵乖巧用膳的人,水汜迴想今日他兄弟二人在壽安宮同太後言語交鋒的默契,覺得過幾日待他大舅家在兵部任職的大表兄押送糧草歸來,他很可以同人好好炫耀他太子弟弟的乖巧多才,鮮湯暖胃,拾箸夾菜,掃過桌案,動作不由一頓,擺在他左右手邊的菜式都是他喜歡的,心下更是熨帖,倒是想起助他兄弟二人冰釋前嫌的人來:嗯,霍青說的不錯,做兄長是個挺開心的事兒,好像過幾日是霍青嫡親妹妹生辰,待他同他母親商議送些精巧物件兒算作謝儀。
被皇家兄弟二人念著要謝的霍青,現下正肅整了容色盯著他的嫡親妹妹霍妍描字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