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為了避免以後反被笑話,薑餘打算先查一下這個“變態”的具體資料。


    他從未想過,世間居然有如此恐怖的天才學生。


    估計他的班主任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班上冒出了一個大boss。


    不過那個360的分數,的確令他有些好奇。


    難道是想在高考上演360度反轉嗎?


    估計很難,因為這家夥的外語成績爛的一塌糊塗。


    跟薑餘去年高考之前一個樣。


    按照他的成績,就算是數理化滿分,也就剛剛好本科生而已。


    總算沒白來一趟,被他抓到兩隻天才。


    電話裏麵很難說清楚,薑餘打算派兩個人去這兩個地方實地查看。


    如果確實如此,那肯定要帶迴來的。


    高考,那隻是針對普通人設置的。


    天才,是不需要通過那種繁瑣的選拔過程。


    這樣的天才一旦錯過,那真是要被天打雷劈了。


    密碼學、微波工程、遙感、衛星導航等對數學要求都是比較高的。


    京都理工在這些方麵還是比較薄弱的。


    薑餘不想自己的表現太過於驚世駭俗,沒有在數學這方麵投入太多的精力。


    他也不願意楊校長放下麵子去求京大和華清。


    現在出現的這兩個妖孽,如果特訓一段時間,完全可以把京都理工的高等數學、物理再提升一個等級。


    薑餘相信,人口眾多的樺國絕對不止這兩個妖孽。


    有些人因為高考失利,而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


    有些人則因為家庭貧困,無法負擔學費而自動退出。


    也有些人則是因為國內不合理的升遷選拔製度,而走出國門投奔西方。


    ………


    薑餘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必須要大家意識到讀書的真正好處。


    尤其是那些天才,絕對不能放過。


    當然,科大的那種天才教育模式,他很是不認可。


    坊間有個順口溜:窮華清,富京大,不要命的上科大。


    說的就是科大學子這種“玩兒命”學的狀態,少年班更不是例外。


    把那些高智商學生當做“硬盤”狠命灌輸知識,似乎太殘酷了。


    一切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選擇。


    ……


    迴到麒麟苑,薑餘仰躺在搖椅上,怔怔地望著星空。


    他覺得有必要重新塑造樺國年輕一代人世界觀和價值觀。


    真不希望這些人被之前的社會影響到士氣。


    他準備在《巨匠》的基礎上搞一個《神匠風雲榜》。


    薑餘希望華夏民族的後世子孫們,能夠認識到華夏5000年的那些古人對社會文明發展的貢獻。


    樺國人必須要重新樹立起民族的自信心,必須要從近代幾百年的奴性狀態中解脫出來。


    華夏自明末以來,經曆過異族統治,經曆過無數戰爭,甚至被多國聯軍攻破京都。


    華夏民族那種屹立於全球之巔的傲骨已經被打磨的差不多了。


    曾幾何時,甚至還出現了搖尾乞憐的可悲狀。


    這已經不僅僅是恥辱,更是打斷了華夏民族幾千年來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和膝蓋。


    直至現代,樺國人在遇到外國人的時候,不自信表現尤其突出。


    那種不自信,那種畏懼,那種羨慕,完全與唐漢時期,甚至明末時期的老百姓對待異族人的態度截然相反。


    那時候的老百姓們雖然貧苦,但是麵對異族人,他們從來都不慫,隻會狠狠的鄙視。


    他們都會不由自主泛起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是那一種純粹血統上的高貴感。


    就如現在,西方世界的白人看待有色民族一樣。


    薑餘準備那些為國、為民族默默奉獻,卻又不為人知的科研學者也列入榜單。


    他要在全國所有的學校,所有的黨政機關內都有這樣一份這樣的榜單。


    他要讓大部分學子們都以此為榮。


    要讓大部分的教育部門意識到科研精英能夠為他們當地帶著現實的利益。


    《神匠風雲榜》內出現過的科學家(建國後)都會有一個特殊待遇。


    薑餘會以科學家的名義捐贈中小學,捐贈圖書館。


    比如陸加羲,在他生前工作最久的地方,生活最愉悅的地方—包頭。


    薑餘會以陸加羲名義在包頭當地建立一個助學基金,也或者捐資建立幾所中、小學校。


    他現在有錢,是真的不在乎。


    他要讓所有的人都不要忘記那些曾經為國做過貢獻的偉人們。


    這樣一來,不管當地政府,還是那些埋頭苦讀的學生們心中都會有一個小目標……


    ……


    《巨匠》在國內開始運營至今也有三四個月了,反響還是很不錯的。


    尤其是在國內的學術界,基本上是人人都喜聞樂見,交口稱譽。


    特別是那些上了年紀,又在國內缺乏聲望的那些知識分子,特鍾情於《巨匠》。


    那些隱藏的大牛終於現身了。


    在此之前,他們根本不屑於用英文去發表論文,當然也有可能是外語水平一塌糊塗,不好意思出來獻醜。


    現在條件好了,他們把以前的那些論文翻找出來,稍稍修改了一番,重新投遞到《巨匠》編輯組。


    有些論文確實也很牛逼,很快就通過了編輯組的審核。


    就算有些瑕疵的部分內容,也可以通過電話互相溝通後,完美的解決。


    像雜交之父袁老,就非常喜歡這樣的一個平台。


    平常沒事的時候,就寫些之前未發表的實驗成果,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


    他把這些都交給徒弟們,讓他們投遞到《巨匠》,讓更多的同行們能夠共同展開研究。


    因為有太多的論文要發表,所以在過年後,《巨匠》以及旗下的專業期刊,都已經改為半月刊了。


    現如今,樺國已經越來越多高質量的科學論文隻發表在《巨匠》期刊裏。


    sci組織也隻好把這全世界唯一純漢語期刊列入樺國sci期刊目入。


    而且把這本期刊的sci因子調整為最高等級。


    化學領域因為有薑餘提供的基礎學科資料,發展速度驚人。


    玄武研究院有很多化工領域的科研工作者。


    他們把自己實驗得來的結果和材料特性以論文的形式在《巨匠》發表。


    (事先都已經注冊好專利)


    而這些科研成果,在國際上的化學領域大多數算得上是諾獎級別的論文。


    如果沒有把《巨匠》列入sci期刊目錄,反而會讓世人覺得有失公允,有種族主義之嫌。


    也正因為如此,國內眾多的高等學府的學子、教授們已經把《巨匠》視為論文投遞的第一選擇。


    漢語言翻譯係統的成功上市,更是把外語的重要性降低了。


    英語學習的必要性再一次遭到質疑。


    有些技術學院,甚至已經打算今年下半年取消英語必修,改為選修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挖到一艘宇宙戰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勇老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勇老哥並收藏挖到一艘宇宙戰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