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的江南,總是如此熱鬧繁華。
河岸兩邊店鋪林立,簷下燕子雙飛,茶館棋舍酒樓綢莊人來人往,好一處佳麗之地。
有兩個人似正在商議去哪裏消遣,其中一人道:“不如去茶館喝茶吧。”
另一人卻道:“還是去棋舍下棋聽琴吧,聽說今日蘇琴師會來。”
先前那個人道:“哦,真的嗎,那可是一定要去的,難得她會來此啊,我們早些走吧,免得沒了座位。”
有許多人聞聽他們的對話,也都跟著去了,別家棋舍掌櫃的聽罷歎道:“看來今日這生意又要冷清了。”
雅風棋舍內,此刻來了好多人,座位已經坐滿,人山人海的好不熱鬧,正麵一琴台後擺有一座白絹黑字的屏風,上麵龍飛鳳舞的書著幾行字,蒼逸俊秀名家之筆。
等了片刻,一位清麗的女子,懷抱古琴麵圍薄紗,悄然走了出來,把琴放在琴台之上,端坐於屏風前,調了調弦便開始演奏。
棋舍內頓時靜得落針可聞,眾人聽著這儒雅的琴聲,簡直是種無法言喻的享受。
彈得是俞伯牙的‘高山流水’,一曲終了棋盤上還是空無一子,眾人隻顧聽琴卻忘記下棋,隻有棋舍的掌櫃知道這些人本就為聽琴而來,與下棋無關。
眼前這女子看似嬌弱,卻是‘江南第一琴師’蘇憶君是也,她專在茶館棋舍彈琴,流落市井飄泊江湖,技藝精湛江南無雙,隻總以白紗蒙麵,無人見其真貌。
她所在的地方總是會引來不小的轟動,江南各家棋舍都以能夠招攬到她為好,隻要有她在生意無不紅火,隻是她並不在一個地方流連,她的行蹤向來無定,所以人們很難知道她的去向。
若說唯一知道她去向的,也就隻有江南沈家的人了,原因很簡單,江南大部分茶館棋舍都是他們家開的,所以無論她在何處,沈家的人都會知道的一清二楚。
在此濁世,一個孤身女子行走江湖並不容易,那些市井無賴少不得要尋她麻煩,但若是在沈家的地麵上,便無人敢去鬧事,不隻是懼於沈家的勢力,還怕一個人,這個人便是沈家的公子沈放,他與父親沈天齊是江南有名的棋師,下得一手好棋,父親沈天齊曾進宮與皇上下過棋,沈放的棋藝在江南也是屬一屬二的。
沈府沈放的書房裏。
他一身白衣正揮毫作畫,畫上是一位清麗少女,懷抱古琴空靈如仙,畫得正是蘇憶君,快畫好時父親沈天齊進來道:“放兒,你在做什麽呢?”
沈放放下手中的畫筆道:“哦,父親,沒什麽。”沈天齊看到畫中的少女道:“人雖天生麗質卻身份低微,放兒你就不用想了。”
沈放看著畫中少女淡笑道:“怎麽,難道父親以為我對她有意嗎?”
沈天齊道:“難道不是,看你筆法純熟,想來畫了不止這一副了吧。”
沈放道:“父親大可放心,在孩兒心裏家業與棋才是第一位的,我不會因了一個女子而喪誌的。”
沈天齊道:“你能如此說,為父甚為高興,來陪為父殺一盤吧,看看你的棋藝是否有進步。”
沈放道:“好啊。”
百姓宅院前,兩位童子在地上畫了棋盤,正在用石子下棋,正在他們興趣濃時,從旁走過一位觀棋的過路人,此人身材中等,一身藏藍粗布袍子厚底黑鞋,五官端正膚色潔淨,總是麵帶微笑,年紀約在二十三四歲左右。
他笑咪咪的看著兩個童子下棋,偶爾還支幾招,兩個童子來的興致,便要與他同下,他也不推辭竟席地而坐,與這兩位小童下起棋來。
下棋總有輸贏,與小童商議好若他輸了,買給他們兩人一人一串糖葫蘆,結果自是他‘輸了’,依約給兩位小童買了兩串糖葫蘆,見他們吃得高興方才笑著離開。
沈府花廳內,沈天齊父子已下了幾盤,殺了個平手,沈天齊道:“放兒,有些進步啊。”
沈放笑而不語,沈天齊道:“雖然有所進步,但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還須勤練啊。”
沈放點頭道:“孩兒謹記父親教誨。”
他忽憶起在父親書房裏看到的一枚白色棋子,這枚棋子被放在一個檀香木的盒子中,他從未問過父親關於這枚棋子的來曆,但是父親曾跟他提過,這枚棋子是他平生唯一一次敗跡的證明,他父親的棋藝在江南已同蘇憶君的琴一樣無雙,但六年前卻輸給了一位身著藏藍粗布長袍的年青人,他問過父親那少年的年紀,父親隻說他約有十八歲左右,為人沉穩棋藝精湛,自己當年隻一局就敗在了他的手中,就是輸在了這顆白子上,所以他把這顆棋子收藏起來,時刻提醒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他又問父親是否問過那少年的姓名,父親隻道姓楊,具體姓名卻不知曉。
沈放忽想道:卻不知那姓楊的少年如今何在,若得相逢定要與他討教一番。
那剛輸給小童棋局的男子,又閑誑到一家棋舍外,見高朋滿座鴉雀無聲,由棋舍內飄出旋律優美的古琴聲,餘音繞梁仿如天籟。
男子駐足留連,仔細聆聽笑容又起,不覺進入這家棋舍內,看到正在演奏的蘇憶君,平靜如水。
這支曲子彈完,蘇憶君起身抱琴離開,正從這男子身旁走過,隻聽男子輕聲道:“果然好琴。”
蘇憶君轉頭看到他,忽覺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男子並不出眾,隻笑容似是故人般親切溫暖,停了一下還是走了。
某日,另一棋舍內,藍衣男子正在下棋,對麵無人竟在自弈,白子黑子交映棋盤,舍內尚有幾人自顧自閑聊,棋舍外蘇憶君看了看抱琴而入,掌櫃一看是她,忙親自讓到琴台,為她拭去微塵,蘇憶君放下琴開始調弦試音,彈奏起來。
待他下完最後一子,方才從自己的世界出來,看著棋盤搖頭微笑,忽聽有琴聲圍繞,才驚覺蘇憶君的到來,再次相見仔細的聆聽起來。
一曲終了眾人皆鼓掌叫好,男子笑容可掬的看著她,吩咐掌櫃給她上香湯浴手,對於彈者來說浴手解乏尤其重要,待上來香湯時,蘇憶君微訝,看到了那身著藍袍滿麵笑容的男子,他的年紀約在二十三四歲的樣子,然而笑容卻天真如孩童。
蘇憶君對他點頭致謝,浴手過後喝了口茶,才開始彈第二曲,剛剛彈起便見由舍外走進一位氣度不凡的白衣男子,折扇綸巾劍眉星目,好一位俊逸儒雅的公子。
隻見他初一進來便看了蘇憶君幾眼,隨後找了離藍衣男子不遠的座位坐下,掌櫃識得來人的身份,忙差棋童送去茶點,那公子隻看蘇憶君彈琴,當然他也注意到了並不起眼的藍衣男子,因為方才從他身邊經過時,他敏感的覺察到此人非同一般,平凡的外表下隱隱透出非凡之氣。
曲罷掌聲又起,蘇憶君抱琴起身離開,白衣男子卻來到她麵前道:“姑娘便是聞名江南的蘇琴師吧,在下沈放,幸會幸會。”
蘇憶君看了看他,淡然道:“幸會。”
沈放又道:“姑娘的琴藝果然精妙,令在下深為佩服。”
蘇憶君依舊淡聲道:“公子過獎了。”
沈放道:“在下久慕姑娘芳名,想與姑娘交個萍水相逢的朋友,未知意下如何?”
蘇憶君道:“賣藝之女怎與公子結交,實在對不起,請公子見諒。”
沈放並不意外,隻道:“如此那就算了,可惜啊。”
側身讓蘇憶君過去後,看著她離去的背影,心中暗道:蘇憶君,好一個倔強的女子。
藍衣男子在旁並不作聲,正欲再自弈下棋時,沈放卻走過來道:“這位兄台,可否與在下對弈一盤。”
藍衣男子抬首笑道:“好啊,請坐。”
坐好之後,他道:“誰先來?”
沈放道:“兄台請先。”
藍衣男子道:“好,那我就不客氣了。”下第一子並沒有看出什麽異樣,沈放看著他始終笑容可掬的神情,猜測他是否就是那個勝了父親的姓楊的年青人,但是從他的臉上根本看不出任何信息。
最後藍衣男子與他下了個平手,沈放讚道:“兄台果然非同一般,沈某佩服,今日到此為止,我們改日再下。”
臨走時忽對他道:“楊兄,改日去我家做客如何?”
等待藍衣男子的反應,出乎意料的是藍衣男子的反應慢了些,開始並未注意,後來才道:“沈兄與誰說話?”
沈放表情耐人尋味的道:“自是與兄台你了。”
藍衣男子道:“哦,可是不好意思,在下方才並未聽清兄台的話。”
沈放神秘笑道:“我說改日請兄台到在下寒舍做客,未知兄台意下如何?”
他在等待藍衣男子的迴答,如果他答應就證明他就是那勝了父親的少年,他若拒絕也證明他在有意迴避沈家的人。
隻見藍衣男子笑道:“在下閑雲野鶴慣了,恕不能應約。”
沈放笑道:“不礙,告辭。”
藍衣男子笑送他離開,待他遠去笑意微淡,眸中閃過一絲讓人不易覺察的光亮。
河岸兩邊店鋪林立,簷下燕子雙飛,茶館棋舍酒樓綢莊人來人往,好一處佳麗之地。
有兩個人似正在商議去哪裏消遣,其中一人道:“不如去茶館喝茶吧。”
另一人卻道:“還是去棋舍下棋聽琴吧,聽說今日蘇琴師會來。”
先前那個人道:“哦,真的嗎,那可是一定要去的,難得她會來此啊,我們早些走吧,免得沒了座位。”
有許多人聞聽他們的對話,也都跟著去了,別家棋舍掌櫃的聽罷歎道:“看來今日這生意又要冷清了。”
雅風棋舍內,此刻來了好多人,座位已經坐滿,人山人海的好不熱鬧,正麵一琴台後擺有一座白絹黑字的屏風,上麵龍飛鳳舞的書著幾行字,蒼逸俊秀名家之筆。
等了片刻,一位清麗的女子,懷抱古琴麵圍薄紗,悄然走了出來,把琴放在琴台之上,端坐於屏風前,調了調弦便開始演奏。
棋舍內頓時靜得落針可聞,眾人聽著這儒雅的琴聲,簡直是種無法言喻的享受。
彈得是俞伯牙的‘高山流水’,一曲終了棋盤上還是空無一子,眾人隻顧聽琴卻忘記下棋,隻有棋舍的掌櫃知道這些人本就為聽琴而來,與下棋無關。
眼前這女子看似嬌弱,卻是‘江南第一琴師’蘇憶君是也,她專在茶館棋舍彈琴,流落市井飄泊江湖,技藝精湛江南無雙,隻總以白紗蒙麵,無人見其真貌。
她所在的地方總是會引來不小的轟動,江南各家棋舍都以能夠招攬到她為好,隻要有她在生意無不紅火,隻是她並不在一個地方流連,她的行蹤向來無定,所以人們很難知道她的去向。
若說唯一知道她去向的,也就隻有江南沈家的人了,原因很簡單,江南大部分茶館棋舍都是他們家開的,所以無論她在何處,沈家的人都會知道的一清二楚。
在此濁世,一個孤身女子行走江湖並不容易,那些市井無賴少不得要尋她麻煩,但若是在沈家的地麵上,便無人敢去鬧事,不隻是懼於沈家的勢力,還怕一個人,這個人便是沈家的公子沈放,他與父親沈天齊是江南有名的棋師,下得一手好棋,父親沈天齊曾進宮與皇上下過棋,沈放的棋藝在江南也是屬一屬二的。
沈府沈放的書房裏。
他一身白衣正揮毫作畫,畫上是一位清麗少女,懷抱古琴空靈如仙,畫得正是蘇憶君,快畫好時父親沈天齊進來道:“放兒,你在做什麽呢?”
沈放放下手中的畫筆道:“哦,父親,沒什麽。”沈天齊看到畫中的少女道:“人雖天生麗質卻身份低微,放兒你就不用想了。”
沈放看著畫中少女淡笑道:“怎麽,難道父親以為我對她有意嗎?”
沈天齊道:“難道不是,看你筆法純熟,想來畫了不止這一副了吧。”
沈放道:“父親大可放心,在孩兒心裏家業與棋才是第一位的,我不會因了一個女子而喪誌的。”
沈天齊道:“你能如此說,為父甚為高興,來陪為父殺一盤吧,看看你的棋藝是否有進步。”
沈放道:“好啊。”
百姓宅院前,兩位童子在地上畫了棋盤,正在用石子下棋,正在他們興趣濃時,從旁走過一位觀棋的過路人,此人身材中等,一身藏藍粗布袍子厚底黑鞋,五官端正膚色潔淨,總是麵帶微笑,年紀約在二十三四歲左右。
他笑咪咪的看著兩個童子下棋,偶爾還支幾招,兩個童子來的興致,便要與他同下,他也不推辭竟席地而坐,與這兩位小童下起棋來。
下棋總有輸贏,與小童商議好若他輸了,買給他們兩人一人一串糖葫蘆,結果自是他‘輸了’,依約給兩位小童買了兩串糖葫蘆,見他們吃得高興方才笑著離開。
沈府花廳內,沈天齊父子已下了幾盤,殺了個平手,沈天齊道:“放兒,有些進步啊。”
沈放笑而不語,沈天齊道:“雖然有所進步,但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還須勤練啊。”
沈放點頭道:“孩兒謹記父親教誨。”
他忽憶起在父親書房裏看到的一枚白色棋子,這枚棋子被放在一個檀香木的盒子中,他從未問過父親關於這枚棋子的來曆,但是父親曾跟他提過,這枚棋子是他平生唯一一次敗跡的證明,他父親的棋藝在江南已同蘇憶君的琴一樣無雙,但六年前卻輸給了一位身著藏藍粗布長袍的年青人,他問過父親那少年的年紀,父親隻說他約有十八歲左右,為人沉穩棋藝精湛,自己當年隻一局就敗在了他的手中,就是輸在了這顆白子上,所以他把這顆棋子收藏起來,時刻提醒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他又問父親是否問過那少年的姓名,父親隻道姓楊,具體姓名卻不知曉。
沈放忽想道:卻不知那姓楊的少年如今何在,若得相逢定要與他討教一番。
那剛輸給小童棋局的男子,又閑誑到一家棋舍外,見高朋滿座鴉雀無聲,由棋舍內飄出旋律優美的古琴聲,餘音繞梁仿如天籟。
男子駐足留連,仔細聆聽笑容又起,不覺進入這家棋舍內,看到正在演奏的蘇憶君,平靜如水。
這支曲子彈完,蘇憶君起身抱琴離開,正從這男子身旁走過,隻聽男子輕聲道:“果然好琴。”
蘇憶君轉頭看到他,忽覺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男子並不出眾,隻笑容似是故人般親切溫暖,停了一下還是走了。
某日,另一棋舍內,藍衣男子正在下棋,對麵無人竟在自弈,白子黑子交映棋盤,舍內尚有幾人自顧自閑聊,棋舍外蘇憶君看了看抱琴而入,掌櫃一看是她,忙親自讓到琴台,為她拭去微塵,蘇憶君放下琴開始調弦試音,彈奏起來。
待他下完最後一子,方才從自己的世界出來,看著棋盤搖頭微笑,忽聽有琴聲圍繞,才驚覺蘇憶君的到來,再次相見仔細的聆聽起來。
一曲終了眾人皆鼓掌叫好,男子笑容可掬的看著她,吩咐掌櫃給她上香湯浴手,對於彈者來說浴手解乏尤其重要,待上來香湯時,蘇憶君微訝,看到了那身著藍袍滿麵笑容的男子,他的年紀約在二十三四歲的樣子,然而笑容卻天真如孩童。
蘇憶君對他點頭致謝,浴手過後喝了口茶,才開始彈第二曲,剛剛彈起便見由舍外走進一位氣度不凡的白衣男子,折扇綸巾劍眉星目,好一位俊逸儒雅的公子。
隻見他初一進來便看了蘇憶君幾眼,隨後找了離藍衣男子不遠的座位坐下,掌櫃識得來人的身份,忙差棋童送去茶點,那公子隻看蘇憶君彈琴,當然他也注意到了並不起眼的藍衣男子,因為方才從他身邊經過時,他敏感的覺察到此人非同一般,平凡的外表下隱隱透出非凡之氣。
曲罷掌聲又起,蘇憶君抱琴起身離開,白衣男子卻來到她麵前道:“姑娘便是聞名江南的蘇琴師吧,在下沈放,幸會幸會。”
蘇憶君看了看他,淡然道:“幸會。”
沈放又道:“姑娘的琴藝果然精妙,令在下深為佩服。”
蘇憶君依舊淡聲道:“公子過獎了。”
沈放道:“在下久慕姑娘芳名,想與姑娘交個萍水相逢的朋友,未知意下如何?”
蘇憶君道:“賣藝之女怎與公子結交,實在對不起,請公子見諒。”
沈放並不意外,隻道:“如此那就算了,可惜啊。”
側身讓蘇憶君過去後,看著她離去的背影,心中暗道:蘇憶君,好一個倔強的女子。
藍衣男子在旁並不作聲,正欲再自弈下棋時,沈放卻走過來道:“這位兄台,可否與在下對弈一盤。”
藍衣男子抬首笑道:“好啊,請坐。”
坐好之後,他道:“誰先來?”
沈放道:“兄台請先。”
藍衣男子道:“好,那我就不客氣了。”下第一子並沒有看出什麽異樣,沈放看著他始終笑容可掬的神情,猜測他是否就是那個勝了父親的姓楊的年青人,但是從他的臉上根本看不出任何信息。
最後藍衣男子與他下了個平手,沈放讚道:“兄台果然非同一般,沈某佩服,今日到此為止,我們改日再下。”
臨走時忽對他道:“楊兄,改日去我家做客如何?”
等待藍衣男子的反應,出乎意料的是藍衣男子的反應慢了些,開始並未注意,後來才道:“沈兄與誰說話?”
沈放表情耐人尋味的道:“自是與兄台你了。”
藍衣男子道:“哦,可是不好意思,在下方才並未聽清兄台的話。”
沈放神秘笑道:“我說改日請兄台到在下寒舍做客,未知兄台意下如何?”
他在等待藍衣男子的迴答,如果他答應就證明他就是那勝了父親的少年,他若拒絕也證明他在有意迴避沈家的人。
隻見藍衣男子笑道:“在下閑雲野鶴慣了,恕不能應約。”
沈放笑道:“不礙,告辭。”
藍衣男子笑送他離開,待他遠去笑意微淡,眸中閃過一絲讓人不易覺察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