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仁愛
1.帶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禮。仁者,所謂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是也。待弁兵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發達,望其成立,則人知恩矣。禮者,所謂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泰而不驕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臨之以莊,無形無聲之際,常有凜然難犯之象,則人知威矣。守斯二者,雖蠻貊之邦行矣,何兵之不可治哉!
2.吾輩帶兵,如父兄之帶子弟一般。無銀錢,無保舉,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之因擾民而壞品行,因嫖賭、洋菸而壞身體。個個學好,人人成材,則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亦感恩矣。
3.愛民為治兵第一要義。須日日三令五申,視為性命根本之事,毋視為要結粉飾之文。(以上曾語)
4.大將以救大局為主,並以救他人為主。須有嘉善而矜不能之氣度,乃可包容一切,覺得勝仗無可驕人,敗仗無可尤人。即他人不肯救我,而我必當救人。
5.必須諄囑將弁,約束兵丁,愛惜百姓,並隨時訪查,隨時董戒,使營團皆行所無事,不擾不驚,戢暴安良,斯為美備。
6.愛人當以大德,不以私惠。
7.軍行之處,必須秋毫無犯,固結民心。
8.長官之於屬僚,須揚善公庭,規過私室。
9.聖賢、仙佛、英雄、豪傑,無不以濟人濟物為本,無不以損己利人為正道。
10.愛人之道,以嚴為主。寬則心馳而氣浮。
11.自來義士忠臣,於曾經受恩之人,必終身奉事惟謹。韓信為王,而不忘漂母一飯之恩;張蒼作相,而退朝即奉事王陵及王陵之妻如父母,終身不改。此其存心正大仁厚,可師可法。(以上胡語) 蔡按:帶兵如父兄之帶子弟一語,最為慈仁貼切。能以此存心,則古今帶兵格言,幹言萬語,皆可付之一炬。父兄之待子弟,慮其愚蒙無知也,則教之誨之;慮其饑寒苦痛也,則愛之護之;慮其放蕩無行也,則懲戒之;慮其不克發達也,則培養之。無論為寬為嚴,為愛為憎,為好為惡,為賞為罰,均出之以至誠無偽,行之以至公無私。如此則弁兵愛戴長上,亦必如子弟之愛其父兄矣。 軍人以軍營為第二家庭,此言殊親切有味。然實而按之,此第二家庭較之固有之家庭,其關係之密切,殆將過之。何以故?長上之教育部下也,如師友,其約束督責愛護之也,如父兄。部下之對長上也,其恪恭將事,與子弟之對於師友父兄,殆無以異耳。及其同征戰役也,同患難,共死生,休戚無不相關,利害靡不與共。且一經從戎,由常備而續備,由續備而後備,其間年月正長,不能脫軍籍之關係。一有戰事,即須荷戈以出,為國宣勞。此以情言之耳。國為家之集合體,衛國亦所以衛家,軍人為衛國團體之中堅,則應視此第二家庭為重。此以義言之耳。 古今名將用兵,莫不以安民、愛民為本。蓋用兵原為安民,若擾之害之,是悖用兵之本旨也。兵者民之所出,餉亦出之自民。索本探源,何忍加以擾害?行師地方,仰給於民者豈止一端;休養軍隊,採辦糧秣,徵發夫役,探訪敵情,帶引道路,何一非借重民力!若修怨於民而招其反抗,是自困也。 至於興師外國,亦不可以無端之禍亂,加之無辜之民,致上幹天和,下招怨懟,仁師義旅,決不出此。此海陸戰條約所以嚴擄掠之禁也。
第九章 勤勞
1.練兵之道,必須官弁晝夜從事,乃可漸幾於熟。如雞伏卵,如爐煉丹,未可須臾稍離。
2.天下事,未由不由艱苦中得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3.百種弊端,皆由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趨功不敏。一處弛,則百處懶矣。
4.治軍之道,以勤字為先。身勤則強,逸則病。家勤則興,懶則衰。國勤則治,怠則亂。軍勤則勝,惰則敗。惰者,暮氣也,當常常提其朝氣。
5.治軍以勤字為先,由閱歷而知其不可易。未有平日不早起,而臨敵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習勞,麵臨敵忽能習勞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飢耐寒,而臨敵忽能忍飢耐寒者。
6.每日應辦之事積擱過多,當於清早單開本日應了之件,日內了之,如農家早起,分派本日之事,無本日不了者,庶幾積壓較少。 7。養生之道,莫大於懲忿窒欲,多動少食。(以上曾語)
8.軍旅之事,非以身先之勞之,事必無補。古今名將,不僅才略異眾,亦且精力過人。
9.將不理事,則無不驕縱者;驕縱之兵,無不怯弱者。
10.凡兵之氣,不見仗則弱,常見仗則強。久逸則終無用處,異日則必不可臨敵。
11.兵事如學生功課,不進則退,不戰則並不能守。敬薑之言曰:勞則思,逸則淫。設以數萬人屯兵境上,無論古今無此辦法,且久逸則筋脈皆弛,心膽亦怯,不僅難戰,亦必難守。
12.淫佚酒色,取敗之媒;徵逐嬉娛,治兵所戒。金陵圍師之潰,皆由將驕兵惰,終日酣嬉,不以賊匪為念。或樂桑中之嬉,或戀室家之私,或群與縱酒酣歌,或日在賭場煙館,淫心蕩誌,樂極忘疲,以致兵氣不揚,禦侮無備,全軍覆沒,皆自宣淫縱慾中來也。夫兵猶火也,不戰則焚;兵猶水也,不流則腐。治軍之道,必以苦其心誌、勞其筋骨為典法。(以上胡語) 蔡按:戰爭之事,或跋涉冰天雪窟之間,或馳驅酷暑惡瘴之鄉,或趁雨雪露營,或晝夜趲程行軍;寒不得衣,飢不得食,渴不得水。槍林彈雨之中,血肉橫飛,極人世所不見之慘,受恆人所不經之苦。其精神、其體力,非於平時養之有素,練之有恆,豈能堪此?練兵之主旨,以能效命於疆場為歸宿。欲其效命於疆場,尤宜於平時竭盡手段以修養其精神,鍛鍊其體魄,嫻熟其技藝,臨事之際,乃能有恃以不恐。故習勞忍苦,為治軍之第一要義。而馭兵之道,亦以使之勞苦為不二法門。蓋人性似猴,喜動不喜靜,宜勞不宜逸。勞則思,逸則淫。閑居無所事事,則為不善。此常人恆態。聚數百千血氣方剛之少年於一團,苟無所以範其心誌、勞其體膚,其不踰閑盪檢、潰出堤外者,烏可得耶?
</br>
1.帶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禮。仁者,所謂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是也。待弁兵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發達,望其成立,則人知恩矣。禮者,所謂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泰而不驕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臨之以莊,無形無聲之際,常有凜然難犯之象,則人知威矣。守斯二者,雖蠻貊之邦行矣,何兵之不可治哉!
2.吾輩帶兵,如父兄之帶子弟一般。無銀錢,無保舉,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之因擾民而壞品行,因嫖賭、洋菸而壞身體。個個學好,人人成材,則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亦感恩矣。
3.愛民為治兵第一要義。須日日三令五申,視為性命根本之事,毋視為要結粉飾之文。(以上曾語)
4.大將以救大局為主,並以救他人為主。須有嘉善而矜不能之氣度,乃可包容一切,覺得勝仗無可驕人,敗仗無可尤人。即他人不肯救我,而我必當救人。
5.必須諄囑將弁,約束兵丁,愛惜百姓,並隨時訪查,隨時董戒,使營團皆行所無事,不擾不驚,戢暴安良,斯為美備。
6.愛人當以大德,不以私惠。
7.軍行之處,必須秋毫無犯,固結民心。
8.長官之於屬僚,須揚善公庭,規過私室。
9.聖賢、仙佛、英雄、豪傑,無不以濟人濟物為本,無不以損己利人為正道。
10.愛人之道,以嚴為主。寬則心馳而氣浮。
11.自來義士忠臣,於曾經受恩之人,必終身奉事惟謹。韓信為王,而不忘漂母一飯之恩;張蒼作相,而退朝即奉事王陵及王陵之妻如父母,終身不改。此其存心正大仁厚,可師可法。(以上胡語) 蔡按:帶兵如父兄之帶子弟一語,最為慈仁貼切。能以此存心,則古今帶兵格言,幹言萬語,皆可付之一炬。父兄之待子弟,慮其愚蒙無知也,則教之誨之;慮其饑寒苦痛也,則愛之護之;慮其放蕩無行也,則懲戒之;慮其不克發達也,則培養之。無論為寬為嚴,為愛為憎,為好為惡,為賞為罰,均出之以至誠無偽,行之以至公無私。如此則弁兵愛戴長上,亦必如子弟之愛其父兄矣。 軍人以軍營為第二家庭,此言殊親切有味。然實而按之,此第二家庭較之固有之家庭,其關係之密切,殆將過之。何以故?長上之教育部下也,如師友,其約束督責愛護之也,如父兄。部下之對長上也,其恪恭將事,與子弟之對於師友父兄,殆無以異耳。及其同征戰役也,同患難,共死生,休戚無不相關,利害靡不與共。且一經從戎,由常備而續備,由續備而後備,其間年月正長,不能脫軍籍之關係。一有戰事,即須荷戈以出,為國宣勞。此以情言之耳。國為家之集合體,衛國亦所以衛家,軍人為衛國團體之中堅,則應視此第二家庭為重。此以義言之耳。 古今名將用兵,莫不以安民、愛民為本。蓋用兵原為安民,若擾之害之,是悖用兵之本旨也。兵者民之所出,餉亦出之自民。索本探源,何忍加以擾害?行師地方,仰給於民者豈止一端;休養軍隊,採辦糧秣,徵發夫役,探訪敵情,帶引道路,何一非借重民力!若修怨於民而招其反抗,是自困也。 至於興師外國,亦不可以無端之禍亂,加之無辜之民,致上幹天和,下招怨懟,仁師義旅,決不出此。此海陸戰條約所以嚴擄掠之禁也。
第九章 勤勞
1.練兵之道,必須官弁晝夜從事,乃可漸幾於熟。如雞伏卵,如爐煉丹,未可須臾稍離。
2.天下事,未由不由艱苦中得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3.百種弊端,皆由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趨功不敏。一處弛,則百處懶矣。
4.治軍之道,以勤字為先。身勤則強,逸則病。家勤則興,懶則衰。國勤則治,怠則亂。軍勤則勝,惰則敗。惰者,暮氣也,當常常提其朝氣。
5.治軍以勤字為先,由閱歷而知其不可易。未有平日不早起,而臨敵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習勞,麵臨敵忽能習勞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飢耐寒,而臨敵忽能忍飢耐寒者。
6.每日應辦之事積擱過多,當於清早單開本日應了之件,日內了之,如農家早起,分派本日之事,無本日不了者,庶幾積壓較少。 7。養生之道,莫大於懲忿窒欲,多動少食。(以上曾語)
8.軍旅之事,非以身先之勞之,事必無補。古今名將,不僅才略異眾,亦且精力過人。
9.將不理事,則無不驕縱者;驕縱之兵,無不怯弱者。
10.凡兵之氣,不見仗則弱,常見仗則強。久逸則終無用處,異日則必不可臨敵。
11.兵事如學生功課,不進則退,不戰則並不能守。敬薑之言曰:勞則思,逸則淫。設以數萬人屯兵境上,無論古今無此辦法,且久逸則筋脈皆弛,心膽亦怯,不僅難戰,亦必難守。
12.淫佚酒色,取敗之媒;徵逐嬉娛,治兵所戒。金陵圍師之潰,皆由將驕兵惰,終日酣嬉,不以賊匪為念。或樂桑中之嬉,或戀室家之私,或群與縱酒酣歌,或日在賭場煙館,淫心蕩誌,樂極忘疲,以致兵氣不揚,禦侮無備,全軍覆沒,皆自宣淫縱慾中來也。夫兵猶火也,不戰則焚;兵猶水也,不流則腐。治軍之道,必以苦其心誌、勞其筋骨為典法。(以上胡語) 蔡按:戰爭之事,或跋涉冰天雪窟之間,或馳驅酷暑惡瘴之鄉,或趁雨雪露營,或晝夜趲程行軍;寒不得衣,飢不得食,渴不得水。槍林彈雨之中,血肉橫飛,極人世所不見之慘,受恆人所不經之苦。其精神、其體力,非於平時養之有素,練之有恆,豈能堪此?練兵之主旨,以能效命於疆場為歸宿。欲其效命於疆場,尤宜於平時竭盡手段以修養其精神,鍛鍊其體魄,嫻熟其技藝,臨事之際,乃能有恃以不恐。故習勞忍苦,為治軍之第一要義。而馭兵之道,亦以使之勞苦為不二法門。蓋人性似猴,喜動不喜靜,宜勞不宜逸。勞則思,逸則淫。閑居無所事事,則為不善。此常人恆態。聚數百千血氣方剛之少年於一團,苟無所以範其心誌、勞其體膚,其不踰閑盪檢、潰出堤外者,烏可得耶?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