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皇太極開出的議和條件在軍事上基本以維持現狀為主,在政治上做了較大讓步,在經濟上要求通過互市占些便宜,應該算不上非凡苛刻。非凡是,在給崇禎皇帝的長信中,皇太極態度持平,隱隱暗示出隻要大明誠心誠意講和,自己還可以作些讓步(《清太宗實錄》卷六十一)。  就這樣,雙方實際想法已經十分接近,若就此達成合約,大明將立即從腹背受敵的窘境中解脫出來,得到極其寶貴的喘息時間,後來的中國歷史很有可能將就此改寫。  誰知,就在此前後,大明朝廷內外接連發生了幾件怪事,使這最後喘一口氣的機會也就此喪失——  陳新甲秘密派往瀋陽議和的代表尚未返迴,朝廷中已經開始議論紛紛。最有代表性的意見就是:“堂堂天朝,何至於講和輸款?”果斷反對對清講和。  有一天,一群監察官員在朝房裏見到內閣大學士謝升,大家談起了對清關係。謝升告訴他們:“關於議和的事兒,大家不必多說了。皇帝在奉先殿裏抽籤,請求上天指示,已經下決心了。”說完,又嘆息了一句:“皇帝太喜歡耍小聰明,才導致天下壞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這幫監察官員聽到這個消息,再加上大學士如此誹謗皇帝,立即義憤填膺,紛紛上書彈劾謝升,說他“誹謗君父”,“大不道”等,前後達數十封。致使朱由檢大怒,下令將謝升開除公職。  這邊廂沸沸揚揚尚未平息,陳新甲派去談和的人偏偏趕在此時迴到了北京。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陳新甲竟是如此粗心大意的一位國防部長。他看完來人帶迴的報告後,隨手放到桌子上,就出去辦別的事情。他的僕人以為那是一份朝報,便讓人拿去傳抄。結果,立即引起軒然大波,士大夫們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他們紛紛認為這是誤國、賣國之舉,絡繹不絕地上書彈劾,要求嚴加懲治。  就在這歷史轉折的重大關頭,崇禎皇帝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自己政治才能與個人品性上的雙重重大缺陷,他果斷不肯承認自己曾經密令和談,於是,下嚴旨痛斥陳新甲,命令他悔過自新。陳新甲則認為自己一切按照皇帝的指示行事,何過之有?不但無罪,反而有功。於是,他以與皇帝同樣果斷的態度,拒絕承認錯誤。急怒攻心的朱由檢下令將陳新甲抓進監獄。最後,倒黴透了的國防部長陳新甲,竟然被皇帝以私自議和的罪名,下令處死。(《明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五,陳新甲。)  由於這一番周折,皇太極的議和條件自然沒有了下文。於是,當年十月,他第五次派遣大軍討伐明朝。從此,大明帝國再也沒有機會拯救自己了。  而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勢力,也已經由河南發展到了湖廣一帶的廣大地區,幾乎遍布中原地帶。  麵臨內憂外患,大明帝國和它的崇禎皇帝已經大體沒有了有效的製禦手段。此時,距離朱由檢把自己吊死在景山那棵樹上,還有不到一年半時間。  公元1643年,是為大明崇禎十六年,大清崇德八年。這一年,大清朝發生了許多令歷史無法忘懷的大事——皇太極去世,福臨繼位,多爾袞由輔政王晉為攝政王。大明朝也在焦頭爛額之中迎來了自己最後的時刻。  那位孫傳庭,由於耳聾在監獄裏被關押了三年多。如今,皇帝也顧不得追究他是否真的耳聾了,將他放出來重新起用。最早,先是任命他為陝西三邊總督,這一年五月,命令他兼任總督河南、四川軍務。不久,進兵部尚書,改稱督師,總製應天、鳳陽、安慶、河南、湖廣、四川、貴州軍務,並仍然兼任陝西三邊總督,賜尚方寶劍。就此,至少在理論上,孫傳庭成了有明一代軍權最大的重臣之一。  可惜,此時他的頭銜絕大部分都沒有什麽實質內容,他把握的軍隊隻有陝西一地的秦兵而已。而這些部隊組建的時間並不長,糧草、器械、練習都不充分。因此,從兵部尚書開始,不少人告誡他千萬不可浪戰,不可孤注一擲。


    閱讀


    無奈,此刻的皇帝仿佛已經不是三年前抓他的那個皇帝了似的,一方麵不停地給他加官晉級,另一方麵則不停地逼迫他盡快出擊,以便挽狂瀾於既倒。皇帝似乎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到了他的身上。以至於有人甚至當麵對孫傳庭說:“督師要是再不出兵,錦衣衛的人就該到了。”意思就是他可能會被皇帝再次關進監獄。孫傳庭仰天長嘆,說出了那句和古代名將同樣絕望的話:“怎麽辦?怎麽辦吶?我當然知道這是有去無迴。可我能怎麽辦?男子漢大丈夫難道還要再迴去麵對那些監獄看管嗎?”  當年十月,多爾袞由輔政王成為攝政王的同時,孫傳庭倉促出戰,對李自成取得了一些勝利,隨後,大敗。最後,在當年自己幾乎消滅了李自成的潼關,再一次與李自成決戰。結果,全軍覆滅,孫傳庭本人於激戰之中陣亡。  這一年,帝國內閣首席大學士周延儒被皇帝下令賜死。這是崇禎皇帝繼殺死薛國觀之後,第二次處死首席大學士,由此,朱由檢成為整個大明帝國唯一一位殺死兩個宰相的皇帝。  說起來,薛國觀能夠當上首席大學士和多爾袞還有點關係。公元1638年即大明崇禎十一年、大清崇德三年,多爾袞率軍闖入大明腹心地區達七個月之久,對大明的打擊空前巨大。前麵曾經提到的盧象升、吳阿衡兩總督之死,洪承疇、孫傳庭被調離陝西前線,李自成、張獻忠有了喘息之機等,都是因為這次戰爭所致。當時的首席大學士在此期間舉措失當,從而丟掉了首輔的職位。於是,薛國觀坐上了這個位置。  在帝國製度下,有三種人是輕易得罪不得的,一是皇親國戚,二是太監,三是特務組織東廠與錦衣衛,其道理不言自明。這也是這個國家不配有什麽更好命運的重要原因。誰知,這薛國觀當上首輔之後,卻一舉把這三種人全都得罪得不輕。  有一天,皇帝和薛國觀聊天,談論起如今社會風氣太壞,到處都是貪官汙吏,君臣之間不勝感嘆。薛國觀嘆息說:“假如東廠和錦衣衛能夠恪盡職守的話,貪官汙吏們就不會如此膽大妄為!”此話一出口,站在邊上的提督東廠大太監王德化便嚇出一身冷汗。薛國觀一言不慎,便一舉把太監和東廠特務雙雙得罪。從此,東廠的大小特務們就開始恪盡職守地嚴密監視起內閣首相,並不時把薛國觀收禮受賄的事跡報告給皇帝。  不久,君臣二人為經濟窘迫、軍費沒有著落髮愁。薛國觀便給皇帝獻了一策,他建議皇帝發行“國債”,向大臣和皇親國戚們借錢。這傢夥特意舉出了一個離皇帝很遠的親戚侯爵李國瑞為例,說他拿出四十萬兩白銀應該不難。這李國瑞是崇禎皇帝曾祖母即萬曆皇帝母親李太後的後人,素以有錢著稱。當時,李國瑞正在和弟弟李國臣鬧別扭。李國臣就放出風去,說他父親死時留下了四十萬兩銀子,自己應得二十萬兩,可以全部捐獻給皇帝充作軍費。皇帝一聽大喜,立即下令勛貴們捐資助餉。  李國瑞為了顯示自己沒有錢,把房子拆了,然後,把家裏的破銅爛鐵統統擺到大街上叫賣,說是要換錢幫助國家度過難關。朱由檢聽說後,怒火萬丈,立命奪去李國瑞爵祿,致使李國瑞驚悸而死。另一位重要的皇親國戚周皇後的父親也是到處哭窮,周皇後為了幫助自己的丈夫,也為了幫助自己的父親,靜靜給了父親五千兩銀子,於是,皇後的父親勉強捐出了一萬兩。後來,李自成進北京後,據說,在周皇後的父親家裏,敲剝出的數字是五十三萬兩白銀。  就在皇親國戚們人人肉痛不已時,皇帝的第五個兒子生病了。據說,病中的皇五子看見自己的高祖母李太後,如今是九蓮老母菩薩,她老人家責備崇禎皇帝對外家不好,所以,先降災皇五子,假如皇帝不痛改前非,還要讓所有的皇子都死。過後,這皇五子真的死了。這雖然是太監、宮女、外戚們聯手玩的把戲,卻也是最有效力的把戲。崇禎皇帝大受刺激,立即冊封李國瑞的兒子為侯爵,歸還了所有捐獻錢財,並在心中切齒痛恨薛國觀。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政界往事 前清秘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亞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亞平並收藏帝國政界往事 前清秘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