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帝國政界往事 前清秘史 作者:李亞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閱讀
與此同時,該書的同名電視專題片與書同時推出。該大型人文歷史專題片由聞名導演尤小剛全力打造,並一舉摘得了“2007年薩拉托夫全俄影視聯歡節紀錄片獎”、“彼得堡第二屆國際電影節《知識世界》人文紀錄片獎”、“編導獎”、“第十屆歐亞電視節傑出貢獻大獎”四項國際殊榮。 與滿學清史專家的權威觀點大相逕庭 李亞平全新解讀明末清初歷史大變局 《帝國政界往事:前清秘史》震撼推出 被譽為“比小說還出色,比虛構更傳奇”的《帝國政界往事》係列圖書日前再添新品,聞名學者李亞平先生的力作——《帝國政界往事:前清秘史》已由北京出版社隆重出版。該書是李亞平《帝國政界往事》係列的第三部,前兩部《帝國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和《帝國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紀事》出版後,讀者反響熱烈,被戲稱為是“左右各派都喊好”的作品,並長時間居於各種圖書排行榜上。 與前兩部書一樣,作者在《帝國政界往事:前清秘史》中,繼續用他布滿現代情懷與人文精神且極度個性化的解讀方式,從“人”的角度去詮釋至高無上的帝王,詮釋那些權重位高的王公大臣,並透過他們去詮釋歷史上那些大時代、大變局,就此展現給讀者一幅幅生動、鮮活、起伏跌宕、盪氣迴腸,讀罷讓人掩卷唏噓的歷史畫卷,從而使人“無法拒絕閱讀的快感和誘惑”。不過,與前兩部書不同的是,這本書分為《前清秘史——入主中原之路》和《前清秘史——在歷史的拐角處》兩部姊妹篇。 《帝國政界往事:前清秘史》講述了明末清初,即從所謂努爾哈赤“十三副遺甲起兵”,到雍正王朝近一百五十年間起伏跌宕的歷史風雲,展現了努爾哈來、皇太極、袁崇煥、洪承疇、多爾袞、孝莊、康熙、吳三桂等眾多歷史人物的悲喜人生。歷史還是這段歷史,人物還是那些人物,所引用的史料也基本大同小異,但是,通過自己深入的分析、獨特的解讀,李亞平呈現給我們的結論,卻與當前權威專家的觀點大相逕庭,甚至截然相反。譬如,北京滿學會會長、著有《正說清朝十二帝》、《努爾哈赤傳》、《明亡清興六十年》等書的聞名學者閻崇年先生就對努爾哈赤推崇備至,認為努爾哈赤是“中華歷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民族英雄”,是堪與“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和明太祖朱元璋”比肩的“偉大的君主”。對於皇太極繼續汗位,閻崇年基本持“陰謀奪位”之說,認為皇太極曾“施一箭雙鵰之計”,“離間了努爾哈赤與代善的父子之情,為他後來奪取汗位預備了重要條件”。 而李亞平在列舉了大量史實、展現了努爾哈赤一生的所作所為後指出,努爾哈赤不是什麽“雄才大略”的偉人,他隻是一個“嗜血成性的軍事搶劫集團的首領”,與開創了新王朝的劉邦、朱元璋等相比遠為遜色,“假如一定要找出努爾哈赤究竟有什麽優點的話,大約隻能說,他很幸運,因為他有兩個不錯、或者說是優秀的兒子——皇太極和多爾袞”。因此,李亞平認為努爾哈赤“至死也沒有完成從一個部落酋長到一位政治家的轉變。更遑論偉大的政治家了”。反之,李亞平對皇太極卻評價極高,認為其文治武功不輸於歷史上任何一位傑出的帝王,其繼續汗位是遊牧漁獵部落貴族共和製下的必然選擇,“陰謀奪位”說過於牽強,所以才會有後世史書對其“聖矣哉”的評價,這個“聖”字,是後一個朝代學者發自內心的讚嘆,與康熙皇帝被他兒子加封“聖祖”的諡號,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李亞平創作的《帝國政界往事》係列,最大的與眾不同在於,作者在其著述中運用了大量歷史心理學的分析方法,結合文化人類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成果,從人性與文化的層麵分析歷史人物的背景、心態和文化傳承,從而揭示歷史事件的可能形態。譬如對於孝莊皇後下嫁多爾袞和勸降洪承疇的傳聞,傳統史學和權威專家對此或諱莫如深,或不屑一提。李亞平通過他的研究認為,在實行一夫一妻,一夫多妻,多夫一妻,外婚製,對偶製,嫂婚製等多種婚姻形態的遊牧漁獵部族中,父親死後,兒子娶沒有血緣關係的庶母,哥哥死後,弟弟娶嫂子,弟弟死後,哥哥娶弟妹為妻的現象十分正常,也是富有人性化的製度設計。同樣,在這些布滿生氣與活力的部族中,假如一位女性能夠把一個英雄收服過來的話,不但不會受到族人的鄙視,相反,她也會像英雄一樣受到大家的愛戴與尊敬。因此,在孝莊與多爾袞、洪承疇的關係中,並沒有什麽齷齪和見不得人的地方。倒是被孔孟之道的綱常倫理強力閹割過的漢族士大夫們對此完全無法想像,隻能極盡掩飾和篡改之能事,從而使歷史變得七扭八歪、迷霧重重。李亞平的這種分析或解讀入情入理,入絲入扣,加上他那通俗、生動的敘述語言,使他的書讀來既趣味盎然,又讓人對歷史的種種弔詭之處一唱三嘆,掩卷不能釋懷。
閱讀
非凡值得一提的是,李亞平在創作《帝國政界往事:前清秘史》的同時,推出了一部同樣名叫《前清秘史》的24集大型電視紀錄片,該片由聞名導演尤小剛執導,目前已完成全部拍攝工作。在日前舉行的看片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對該片從形式到內容都給予了極高評價。該片尚未在國內播出,已連在俄羅斯等地獲四項國際大獎。此次圖書和電視片同步發行和播出,相信會起到相互唿應乃至交相輝映的作用。 前清秘史 內容摘要 三十六年之後,努爾哈赤就是這麽做的。 平心而論,帝國為努爾哈赤失去親人的悲慟付出的代價稱得上是高昂了。假如再加上本人的才華與能力,幾乎囊括了努爾哈赤實現雄心大誌所需要的一切條件。最後剩下的似乎隻有一樣東西,那就是幹一番大事業所必需的運氣。 後來發生的事情證實,努爾哈赤的運氣太好了。尤其是來自大明帝國晚期政治上的腐爛,使努爾哈赤在差不多完全不受打攪的情況下,做完了他想做的一切。使他能夠在隻有十三副盔甲、一二十個人的情形下順利開始自己的事業,並長達三十多年。 人們傳說,努爾哈赤非凡喜歡《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可能是真實的。他突出地喜歡使用偷襲、長途奔襲、疑兵與埋伏、裏應外合等戰法,看上去相當出色,既很像那些古代故事,似乎又有點兒李成梁的影子。這種軍事練習使他在統一女真的漫長歲月中,受益不小。有一種說法甚至認為:努爾哈赤身經百戰,除了最後一仗敗給袁崇煥之外,一生沒有打過敗仗。是否如此,姑且存疑。 有證據顯示,與那些生理心理正常、自我感覺良好的男士一樣,努爾哈赤對於漂亮的異性沒有表現出非凡的克製。他可能是十幾位妻子的丈夫——至今沒有人能夠準確說出他究竟有多少個妻妾妃嬪,他是十六個兒子和八個女兒的父親,他還是四個弟弟的哥哥。 他可能是一位感情熱烈而奔放的男人,有時這種感情會表現得偏激而暴烈。與他同時代的一位觀察家指出:“酋長努爾哈赤為人多疑、獰厲、威重、暴烈,那些素來親近昵愛的人,比如妻妾、子女等,一旦稍有忤逆,即加殺害,所以沒有人不畏懼他”(李民寏《建州聞見錄》第34頁)。從這樣的角度觀察,他顯然是一個高度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甚至達到了非凡偏執的程度。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會有機會看到:他眾多的妻子、兒子、弟弟中都有人死在他的手下。一再證實,做這種人的親人是一件很不好玩的事情。 他具有典型的多重性格,在不同的方向上,都會表達得十分突出:陷入感情糾葛時,他獰厲暴烈,十分可怕;一旦感情與他從事的工作發生衝撞時,他會立即表現得冷靜而理性,同樣很可怕。對於這位好漢來說,父子、兄弟的骨肉手足親情,朋友、同事、戰友的友愛之情,夫妻、男女、情人之間的愛戀之情等等,都是次要的,必須服從他所要做的事情。這時,在他身上,便完全沒有了感性和理想化的色彩,他變成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極端現實主義者。在這種時刻,他所表現出來的東西與甚少考慮人性因素的中國政治文化傳統,便嚴絲合縫地吻合到了一起,構成了以冷酷和暴虐為主的多重性格。當他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同胞弟弟、兩個侄子,對於遼東漢人實行種族滅絕式屠殺,鼓勵親生兒子殺死自己母親,臨死時留下遺言殺死自己最喜愛的女人時,為這種冷酷和暴虐提供了很難辯駁的例證,令我們對於中國政治文化傳統中的天性兇殘,不必抱有幻想。 在晚明前清時代的女真部族中,東哥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她對當時女真各部族之間的風雲變幻,發生過重大影響,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女性。 東哥的遭遇很輕易讓人聯想起古希臘美女海倫的故事。不同的是,海倫是王後,由於被帕裏斯王子拐走,導致古希臘人民同仇敵愾;東哥則是女真葉赫部酋長的女兒。據說,這是一位風華絕代的女子,用中國古代文人最喜歡的說法形容,大約有羞花閉月之貌、沉魚落雁之容,號稱葉赫第一美女或女真第一美女。與那位西方美女比較起來,東哥的命運要悲慘得多。原因是,海倫雖然導致了血流成河的特洛伊大戰,但究竟享受到了真摯深切的情愛。而東哥則在他父親和哥哥兩代葉赫酋長手裏,大體成了一個政治籌碼,在不斷挑起女真部族間的攻伐仇殺中,蹉跎了容貌漂亮、情感豐富的青春歲月。
</br>
與此同時,該書的同名電視專題片與書同時推出。該大型人文歷史專題片由聞名導演尤小剛全力打造,並一舉摘得了“2007年薩拉托夫全俄影視聯歡節紀錄片獎”、“彼得堡第二屆國際電影節《知識世界》人文紀錄片獎”、“編導獎”、“第十屆歐亞電視節傑出貢獻大獎”四項國際殊榮。 與滿學清史專家的權威觀點大相逕庭 李亞平全新解讀明末清初歷史大變局 《帝國政界往事:前清秘史》震撼推出 被譽為“比小說還出色,比虛構更傳奇”的《帝國政界往事》係列圖書日前再添新品,聞名學者李亞平先生的力作——《帝國政界往事:前清秘史》已由北京出版社隆重出版。該書是李亞平《帝國政界往事》係列的第三部,前兩部《帝國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實錄》和《帝國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紀事》出版後,讀者反響熱烈,被戲稱為是“左右各派都喊好”的作品,並長時間居於各種圖書排行榜上。 與前兩部書一樣,作者在《帝國政界往事:前清秘史》中,繼續用他布滿現代情懷與人文精神且極度個性化的解讀方式,從“人”的角度去詮釋至高無上的帝王,詮釋那些權重位高的王公大臣,並透過他們去詮釋歷史上那些大時代、大變局,就此展現給讀者一幅幅生動、鮮活、起伏跌宕、盪氣迴腸,讀罷讓人掩卷唏噓的歷史畫卷,從而使人“無法拒絕閱讀的快感和誘惑”。不過,與前兩部書不同的是,這本書分為《前清秘史——入主中原之路》和《前清秘史——在歷史的拐角處》兩部姊妹篇。 《帝國政界往事:前清秘史》講述了明末清初,即從所謂努爾哈赤“十三副遺甲起兵”,到雍正王朝近一百五十年間起伏跌宕的歷史風雲,展現了努爾哈來、皇太極、袁崇煥、洪承疇、多爾袞、孝莊、康熙、吳三桂等眾多歷史人物的悲喜人生。歷史還是這段歷史,人物還是那些人物,所引用的史料也基本大同小異,但是,通過自己深入的分析、獨特的解讀,李亞平呈現給我們的結論,卻與當前權威專家的觀點大相逕庭,甚至截然相反。譬如,北京滿學會會長、著有《正說清朝十二帝》、《努爾哈赤傳》、《明亡清興六十年》等書的聞名學者閻崇年先生就對努爾哈赤推崇備至,認為努爾哈赤是“中華歷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民族英雄”,是堪與“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和明太祖朱元璋”比肩的“偉大的君主”。對於皇太極繼續汗位,閻崇年基本持“陰謀奪位”之說,認為皇太極曾“施一箭雙鵰之計”,“離間了努爾哈赤與代善的父子之情,為他後來奪取汗位預備了重要條件”。 而李亞平在列舉了大量史實、展現了努爾哈赤一生的所作所為後指出,努爾哈赤不是什麽“雄才大略”的偉人,他隻是一個“嗜血成性的軍事搶劫集團的首領”,與開創了新王朝的劉邦、朱元璋等相比遠為遜色,“假如一定要找出努爾哈赤究竟有什麽優點的話,大約隻能說,他很幸運,因為他有兩個不錯、或者說是優秀的兒子——皇太極和多爾袞”。因此,李亞平認為努爾哈赤“至死也沒有完成從一個部落酋長到一位政治家的轉變。更遑論偉大的政治家了”。反之,李亞平對皇太極卻評價極高,認為其文治武功不輸於歷史上任何一位傑出的帝王,其繼續汗位是遊牧漁獵部落貴族共和製下的必然選擇,“陰謀奪位”說過於牽強,所以才會有後世史書對其“聖矣哉”的評價,這個“聖”字,是後一個朝代學者發自內心的讚嘆,與康熙皇帝被他兒子加封“聖祖”的諡號,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李亞平創作的《帝國政界往事》係列,最大的與眾不同在於,作者在其著述中運用了大量歷史心理學的分析方法,結合文化人類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成果,從人性與文化的層麵分析歷史人物的背景、心態和文化傳承,從而揭示歷史事件的可能形態。譬如對於孝莊皇後下嫁多爾袞和勸降洪承疇的傳聞,傳統史學和權威專家對此或諱莫如深,或不屑一提。李亞平通過他的研究認為,在實行一夫一妻,一夫多妻,多夫一妻,外婚製,對偶製,嫂婚製等多種婚姻形態的遊牧漁獵部族中,父親死後,兒子娶沒有血緣關係的庶母,哥哥死後,弟弟娶嫂子,弟弟死後,哥哥娶弟妹為妻的現象十分正常,也是富有人性化的製度設計。同樣,在這些布滿生氣與活力的部族中,假如一位女性能夠把一個英雄收服過來的話,不但不會受到族人的鄙視,相反,她也會像英雄一樣受到大家的愛戴與尊敬。因此,在孝莊與多爾袞、洪承疇的關係中,並沒有什麽齷齪和見不得人的地方。倒是被孔孟之道的綱常倫理強力閹割過的漢族士大夫們對此完全無法想像,隻能極盡掩飾和篡改之能事,從而使歷史變得七扭八歪、迷霧重重。李亞平的這種分析或解讀入情入理,入絲入扣,加上他那通俗、生動的敘述語言,使他的書讀來既趣味盎然,又讓人對歷史的種種弔詭之處一唱三嘆,掩卷不能釋懷。
閱讀
非凡值得一提的是,李亞平在創作《帝國政界往事:前清秘史》的同時,推出了一部同樣名叫《前清秘史》的24集大型電視紀錄片,該片由聞名導演尤小剛執導,目前已完成全部拍攝工作。在日前舉行的看片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對該片從形式到內容都給予了極高評價。該片尚未在國內播出,已連在俄羅斯等地獲四項國際大獎。此次圖書和電視片同步發行和播出,相信會起到相互唿應乃至交相輝映的作用。 前清秘史 內容摘要 三十六年之後,努爾哈赤就是這麽做的。 平心而論,帝國為努爾哈赤失去親人的悲慟付出的代價稱得上是高昂了。假如再加上本人的才華與能力,幾乎囊括了努爾哈赤實現雄心大誌所需要的一切條件。最後剩下的似乎隻有一樣東西,那就是幹一番大事業所必需的運氣。 後來發生的事情證實,努爾哈赤的運氣太好了。尤其是來自大明帝國晚期政治上的腐爛,使努爾哈赤在差不多完全不受打攪的情況下,做完了他想做的一切。使他能夠在隻有十三副盔甲、一二十個人的情形下順利開始自己的事業,並長達三十多年。 人們傳說,努爾哈赤非凡喜歡《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可能是真實的。他突出地喜歡使用偷襲、長途奔襲、疑兵與埋伏、裏應外合等戰法,看上去相當出色,既很像那些古代故事,似乎又有點兒李成梁的影子。這種軍事練習使他在統一女真的漫長歲月中,受益不小。有一種說法甚至認為:努爾哈赤身經百戰,除了最後一仗敗給袁崇煥之外,一生沒有打過敗仗。是否如此,姑且存疑。 有證據顯示,與那些生理心理正常、自我感覺良好的男士一樣,努爾哈赤對於漂亮的異性沒有表現出非凡的克製。他可能是十幾位妻子的丈夫——至今沒有人能夠準確說出他究竟有多少個妻妾妃嬪,他是十六個兒子和八個女兒的父親,他還是四個弟弟的哥哥。 他可能是一位感情熱烈而奔放的男人,有時這種感情會表現得偏激而暴烈。與他同時代的一位觀察家指出:“酋長努爾哈赤為人多疑、獰厲、威重、暴烈,那些素來親近昵愛的人,比如妻妾、子女等,一旦稍有忤逆,即加殺害,所以沒有人不畏懼他”(李民寏《建州聞見錄》第34頁)。從這樣的角度觀察,他顯然是一個高度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甚至達到了非凡偏執的程度。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會有機會看到:他眾多的妻子、兒子、弟弟中都有人死在他的手下。一再證實,做這種人的親人是一件很不好玩的事情。 他具有典型的多重性格,在不同的方向上,都會表達得十分突出:陷入感情糾葛時,他獰厲暴烈,十分可怕;一旦感情與他從事的工作發生衝撞時,他會立即表現得冷靜而理性,同樣很可怕。對於這位好漢來說,父子、兄弟的骨肉手足親情,朋友、同事、戰友的友愛之情,夫妻、男女、情人之間的愛戀之情等等,都是次要的,必須服從他所要做的事情。這時,在他身上,便完全沒有了感性和理想化的色彩,他變成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極端現實主義者。在這種時刻,他所表現出來的東西與甚少考慮人性因素的中國政治文化傳統,便嚴絲合縫地吻合到了一起,構成了以冷酷和暴虐為主的多重性格。當他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同胞弟弟、兩個侄子,對於遼東漢人實行種族滅絕式屠殺,鼓勵親生兒子殺死自己母親,臨死時留下遺言殺死自己最喜愛的女人時,為這種冷酷和暴虐提供了很難辯駁的例證,令我們對於中國政治文化傳統中的天性兇殘,不必抱有幻想。 在晚明前清時代的女真部族中,東哥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她對當時女真各部族之間的風雲變幻,發生過重大影響,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女性。 東哥的遭遇很輕易讓人聯想起古希臘美女海倫的故事。不同的是,海倫是王後,由於被帕裏斯王子拐走,導致古希臘人民同仇敵愾;東哥則是女真葉赫部酋長的女兒。據說,這是一位風華絕代的女子,用中國古代文人最喜歡的說法形容,大約有羞花閉月之貌、沉魚落雁之容,號稱葉赫第一美女或女真第一美女。與那位西方美女比較起來,東哥的命運要悲慘得多。原因是,海倫雖然導致了血流成河的特洛伊大戰,但究竟享受到了真摯深切的情愛。而東哥則在他父親和哥哥兩代葉赫酋長手裏,大體成了一個政治籌碼,在不斷挑起女真部族間的攻伐仇殺中,蹉跎了容貌漂亮、情感豐富的青春歲月。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