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聰四年十一月,正值禽獸最為肥美準備度過漫長冬季的時節,皇太極率眾進行大規模秋冬圍獵。兩員高級將領追逐一隻被射中的麅子,然後,說是皇太極所射中的,將獵物貢獻了上去。皇太極說,這不是我射的,我嚴禁別人強取他人財物,我也不取不是自己的東西。遂將麅子還給了射出那隻箭矢的人。


    有一天,莽古爾泰的奴僕強奪一個士兵獵獲的鹿和野豬。皇太極知道後,嘆息道:“大凡出兵行獵不錯不亂,事業才能成功。一個小卒人困馬乏又能得到多少東西?如此妄行,下麵的人怎麽活?”莽古爾泰遂將鹿退還原主,卻把野豬留下給了皇太極。皇太極說:“這不是讓我犯錯誤嗎?凡事不要以為小,最怕積小成大嗬。”據說,莽古爾泰很羞愧,把野豬也還迴去了。(王先謙《東華錄》,天聰四年十一月。)從許多類似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知道,皇太極是一個能夠設身處地為下屬著想的上司。


    為了推行重用漢官、調和民族矛盾的政策,皇太極採取了極其嚴厲的措施,他將肆意騷擾漢族官民的女真貴族,視同企圖作亂的罪魁禍首,以連同妻子一起殺死相威脅,以此強力製止女真王公貝勒荼毒歸順或投降的漢人。(王先謙《東華錄》,天聰七年六月。)為此,他甚至說出了不少狠話。這些努力導致努爾哈赤之後,後金政權局勢的全麵迅速好轉,以至於許多遼東漢人認為,後金是可以安居樂業的樂土(《清太宗實錄》卷二十三)。


    皇太極:在權力的祭壇上(9)


    皇太極特別注重研討遼、金、元三朝歷史,部分原因是為後金政權尋找歷史和法理上的合法性。為此,他多次特意指出,這些朝代都是“夷”在中國境內建立的政權。言外之意是,屬於哪個民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人民是否有恩德。這樣的見解,就是放在今天也應該足夠精彩。還有另外部分原因是,皇太極顯然在尋找並汲取上述少數民族政權興衰治亂的經驗教訓。


    從民族學和文化人類學的角度講,相對於中原農業文明地區的漢族文化而言,契丹、女真、蒙古文化屬於一種截然不同的遊牧漁獵文明的異質文化。世界文化發展史表明,在兩種文化劇烈碰撞、融合的過程中,不同文化之間的優質或精華部分相互結合後,會孕育出更加燦爛飽滿的文明花朵和果實。同時,另外一種情形也不在少數,即不同文化中劣質或糟粕部分同樣具有異性相吸的強大力量,從而,催生出千奇百怪的惡之花,結出足以令人目瞪口呆的醜陋怪胎。這種情形,在人類發展史上屢見不鮮。歷史事實表明,遼、金、元三個政權,在其建立之初,全部具有似乎可以無敵於天下的力量;然而,在吸納了漢族政治文化傳統之後,這三個曾經生機勃勃的政權,大體都迅速衰變,其墮落的速度之驚人,其腐敗之花樣百出,其朽爛的深重程度,全都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意料。描述這些情形,是另一本書的任務,或在未來進行。


    然而,有證據表明,在皇太極執政之初,這種情形已經在後金政權高層初露端倪。


    努爾哈赤剛剛死去的服喪期間,據說代善和皇太極十分悲慟,在家素衣素食哀悼乃父;莽古爾泰兄弟和妹妹則將歌舞伎召到家裏,大排盛宴,歡歌燕舞。不知是否與努爾哈赤逼死他們的母親有關。


    有一次多爾袞出征,按照慣例,皇太極率領諸貝勒大臣出城送行。多爾袞的親弟弟多鐸以避天花為名,實則很快樂地躲在家裏和歌舞伎廝混在一起。當時,他身著優伶服裝,學習“傅粉”之態。(王先謙《東華錄》,崇德四年五月。)其情形,大約就是塗脂抹粉,男身女態吧。


    戰爭中,前線軍帳裏甚至出現過召歌舞伎和優伶吹彈歌舞之事(《清太宗實錄》卷六十一)。


    翻檢史書,這種情形和元朝末期“以肉陣為軍陣,以酒令為軍令”已經相去不遠。


    這種情形,可能是皇太極吸取歷史經驗,以霹靂手段嚴明執法的重要原因。平心而論,若沒有他的努力,他的後繼者想要入主中原,恐怕遠遠沒有那麽容易。


    在皇太極的諸多作為中,肯定還有一個動機也在發揮著重大作用,那就是盡可能削弱其他大小貝勒們的權勢 、地位與影響,將權力最大限度集中到自己手上,從而形成至高無上的地位。推斷起來,這種動機的形成,應該與下列因素有關:努爾哈赤在世時威厲暴烈、一言九鼎的影響;後金政權整體形勢的發展;建功立業的衝動;威權日重後的心理膨脹;還有一個絕非不重要的因素,即漢族官員們極力、大量的慫恿。


    這個話題敏感而令人頗費躊躇,但卻很有可能是事實。皇太極繼位之後,立即開始重用漢族官員,並通過各種方式大量選拔漢族儒生進入政府機構。他們對於後金政權的國家管理、緩解內部民族矛盾肯定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同時,翻檢史料也會很容易發現,這些漢官發表了數量不小的言論,核心思想在於抨擊八大貝勒共治國政製度,反對四大貝勒並肩而坐,要求皇太極獨坐稱尊。這些漢族官員大聲疾唿,為皇太極“雖有一汗之虛名,實則無異於一旗之貝勒”的情形鳴不平,並對這種狀況表現出了真誠的痛心疾首。並且斷言,憑藉八旗鐵騎,即便拿下中原,也必將在數年之內錯亂不已,終至不可收拾。(《天聰朝臣工奏議》卷上;胡貢明《五進狂瞽奏》。)結論則不言自明:仿效明朝“君權至上”的集權製度,對後金政權進行改革。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政界往事 前清秘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亞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亞平並收藏帝國政界往事 前清秘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