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帝國政界往事 前清秘史 作者:李亞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一月二十七日,袁崇煥率寧錦鐵騎與八旗鐵騎激戰於廣渠門外,袁崇煥數次受傷,隻因身穿重甲方才免於戰死。據說,如果不是他的一個助手拚死格鬥,一個八旗騎兵的大刀就砍到他的頭頸上了。激戰中,京營官兵據城觀望,並不救援。而危急之中,那已經占了上風的八旗鐵騎居然離奇地撤離了戰陣。幾天之內,在北京城下,這種情形已經是第二次發生,而且都是發生在八旗軍與袁崇煥所部交手之際。這時,袁崇煥就是渾身是嘴,也說不清這其中的奧妙了。
當時,還發生了幾件事,證實袁崇煥已經受到北京軍民深重的懷疑。
袁崇煥的主要助手祖大壽和袁崇煥一起率軍馳援北京。在北京城下,他帶來的部隊和袁崇煥其他部下一樣,被拒絕進城休整。而且,城頭上的守城軍民痛罵他們是賊,紛紛拋石塊襲擊,結果砸死了幾個戰士。祖大壽派遣巡邏的士兵,也被守城軍民當成間諜殺死。他手下的將士後來曾經痛哭流涕地訴說自己的委屈:“在北京城下駐紮時,城上軍民一度用大炮轟擊,炸死了不少戰友。”
袁崇煥危矣。
公元1629年即大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深夜,激烈廝殺了一天的北京城下,硝煙尚未完全散去。城頭上刁鬥聲聲,城外八旗兵營裏,除了巡邏兵和偶爾傳來的戰馬嘶鳴,一片沉寂。沉沉黑夜,似乎在醞釀著更大的廝殺與陰謀。
兩個明朝太監,一個叫楊春,就是在許多史書上反覆提到的楊太監,另一個叫王成德。他們本來在北京永定門外南海子皇家遊樂場裏工作,前幾天被八旗兵俘虜,如今由漢軍將領高鴻中、鮑承先、寧完我負責看押。此時,看押他們的將領出去了,兩個俘虜在恐懼中難以入睡。突然,外麵傳來腳步聲,他們趕快裝出熟睡的樣子。高鴻中、鮑承先走進軍帳後,警惕地來到太監身邊,仔細觀察他們是否睡熟。隨後,二人壓低嗓音議論說:剛才,汗王單獨一個人走向敵營,和他們營裏出來的兩個人說了很長時間的話,現在才知道白天撤退是汗王的大計。看來,和袁崇煥的合約成功了,咱們馬上可以進北京了。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8)
兩天後,十一月二十九日夜裏,楊春與王成德趁敵人看守鬆懈,逃迴北京。他們狂奔迴皇宮,聲稱有重大機密要立即求見皇上。崇禎皇帝聽完二人講述後,認為與自己對袁崇煥的懷疑完全吻合。遂下定處理袁崇煥的決心。從而,揭開了整個晚明前清歷史上至為慘烈的一幕。(《明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七,袁崇煥。)
十二月一日,崇禎皇帝朱由檢以議餉之名再次召見袁崇煥等一幹文武。會議開始後,崇禎皇帝朱由檢劈頭責問袁崇煥:為什麽要殺毛文龍?為什麽援兵逗留不進?為什麽和皇太極幾乎同時到達北京城下?為什麽一再要求進入北京?為什麽在袁崇煥的兵營裏有皇太極的使者?袁崇煥事出突然,一時瞠目結舌,竟不知該如何迴答。皇帝隨即下令捆綁袁崇煥,交錦衣衛鎮撫司監禁。一位大學士看到皇帝竟然如此處置袁崇煥,頗為不安,叩頭請求皇帝慎重,皇帝迴答道:“慎重就是因循姑息,有什麽用?”
袁崇煥被捕的消息傳出後,史書記載,隨袁崇煥、祖大壽馳援京師的遼東三軍將士,在北京城下放聲大哭。
八個月以後,公元1630年即大明崇禎三年、後金汗國天聰四年八月十六日,袁崇煥被淩遲處死,他的妻子兄弟被流放到了邊遠地區。在皇帝為此下達的聖諭中,歷數袁崇煥的罪惡,說他陰謀叛逆,欺騙皇帝,危害國家,為了獲得敵人的信任而殺死大軍統帥,導引大敵入犯京師,屯兵觀望,暗藏敵人使者,堅請入城,居心叵測,是一個不齒於人類的萬惡之徒雲雲。(談遷《國榷》,卷九十一。)
袁崇煥從受到崇高而廣泛讚譽、奉皇帝召喚出來重新工作,到他被捕入獄,時間不到一年半,到他被淩遲處死的時刻,剛滿兩年時間。時年四十八歲。他的家人受到了同樣野蠻而嚴厲的處置,十六歲以上者全部被殺死,十五歲以下者,發配給功臣為奴。朱由檢作出上述判決後,群臣頓首稱謝。朱由檢問他們還有什麽可說的,所有臣僚都認為,袁崇煥實在是罪不可赦。包括一年前那些給予了他崇高讚譽的人們。由此,我們大體可以知道,這是一個多麽不可理喻、多麽可怕的官僚機器。
從袁崇煥被捕入獄到被處死的八個月中,幾乎沒有什麽人認為他是冤枉的,沒有什麽人試圖幫助他擺脫困境。從皇帝,到滿朝文武,再到士紳民眾,幾乎所有的人都對他切齒痛恨,認為他罪該萬死,萬死不足以蔽其辜。直到後來改朝換代之後,在敵人的文件中知道了他的冤枉為止。
袁崇煥被殺前三十年,公元1600年,一個名叫布魯諾的義大利人被燒死在羅馬百花廣場。據說,當他被綁在火刑柱上時,羅馬人民紛紛向他投擲石塊並向柴堆上添加木柴,大火燃燒起來後,這位人類科學的殉道者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神聖的愚昧。”史書記載說,袁崇煥是在歷時半天、被剮了三千多刀之後才死去的。帝國首都居民“爭食其肉,皮骨已盡,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而止,所謂活剮者也”。行刑的劊子手神情慘澹地告訴別人,從來沒有聽到過被殺的人心肺間能夠發出那種聲音。一位目睹者迴憶說:“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啖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五,逮袁崇煥。)在一個缺少理性、寬容和智慧的政治文化環境與民族中,那些民族優秀的兒女如嶽飛、於謙、熊廷弼、袁崇煥們,似乎隻能有這樣的命運。
</br>
當時,還發生了幾件事,證實袁崇煥已經受到北京軍民深重的懷疑。
袁崇煥的主要助手祖大壽和袁崇煥一起率軍馳援北京。在北京城下,他帶來的部隊和袁崇煥其他部下一樣,被拒絕進城休整。而且,城頭上的守城軍民痛罵他們是賊,紛紛拋石塊襲擊,結果砸死了幾個戰士。祖大壽派遣巡邏的士兵,也被守城軍民當成間諜殺死。他手下的將士後來曾經痛哭流涕地訴說自己的委屈:“在北京城下駐紮時,城上軍民一度用大炮轟擊,炸死了不少戰友。”
袁崇煥危矣。
公元1629年即大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深夜,激烈廝殺了一天的北京城下,硝煙尚未完全散去。城頭上刁鬥聲聲,城外八旗兵營裏,除了巡邏兵和偶爾傳來的戰馬嘶鳴,一片沉寂。沉沉黑夜,似乎在醞釀著更大的廝殺與陰謀。
兩個明朝太監,一個叫楊春,就是在許多史書上反覆提到的楊太監,另一個叫王成德。他們本來在北京永定門外南海子皇家遊樂場裏工作,前幾天被八旗兵俘虜,如今由漢軍將領高鴻中、鮑承先、寧完我負責看押。此時,看押他們的將領出去了,兩個俘虜在恐懼中難以入睡。突然,外麵傳來腳步聲,他們趕快裝出熟睡的樣子。高鴻中、鮑承先走進軍帳後,警惕地來到太監身邊,仔細觀察他們是否睡熟。隨後,二人壓低嗓音議論說:剛才,汗王單獨一個人走向敵營,和他們營裏出來的兩個人說了很長時間的話,現在才知道白天撤退是汗王的大計。看來,和袁崇煥的合約成功了,咱們馬上可以進北京了。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8)
兩天後,十一月二十九日夜裏,楊春與王成德趁敵人看守鬆懈,逃迴北京。他們狂奔迴皇宮,聲稱有重大機密要立即求見皇上。崇禎皇帝聽完二人講述後,認為與自己對袁崇煥的懷疑完全吻合。遂下定處理袁崇煥的決心。從而,揭開了整個晚明前清歷史上至為慘烈的一幕。(《明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七,袁崇煥。)
十二月一日,崇禎皇帝朱由檢以議餉之名再次召見袁崇煥等一幹文武。會議開始後,崇禎皇帝朱由檢劈頭責問袁崇煥:為什麽要殺毛文龍?為什麽援兵逗留不進?為什麽和皇太極幾乎同時到達北京城下?為什麽一再要求進入北京?為什麽在袁崇煥的兵營裏有皇太極的使者?袁崇煥事出突然,一時瞠目結舌,竟不知該如何迴答。皇帝隨即下令捆綁袁崇煥,交錦衣衛鎮撫司監禁。一位大學士看到皇帝竟然如此處置袁崇煥,頗為不安,叩頭請求皇帝慎重,皇帝迴答道:“慎重就是因循姑息,有什麽用?”
袁崇煥被捕的消息傳出後,史書記載,隨袁崇煥、祖大壽馳援京師的遼東三軍將士,在北京城下放聲大哭。
八個月以後,公元1630年即大明崇禎三年、後金汗國天聰四年八月十六日,袁崇煥被淩遲處死,他的妻子兄弟被流放到了邊遠地區。在皇帝為此下達的聖諭中,歷數袁崇煥的罪惡,說他陰謀叛逆,欺騙皇帝,危害國家,為了獲得敵人的信任而殺死大軍統帥,導引大敵入犯京師,屯兵觀望,暗藏敵人使者,堅請入城,居心叵測,是一個不齒於人類的萬惡之徒雲雲。(談遷《國榷》,卷九十一。)
袁崇煥從受到崇高而廣泛讚譽、奉皇帝召喚出來重新工作,到他被捕入獄,時間不到一年半,到他被淩遲處死的時刻,剛滿兩年時間。時年四十八歲。他的家人受到了同樣野蠻而嚴厲的處置,十六歲以上者全部被殺死,十五歲以下者,發配給功臣為奴。朱由檢作出上述判決後,群臣頓首稱謝。朱由檢問他們還有什麽可說的,所有臣僚都認為,袁崇煥實在是罪不可赦。包括一年前那些給予了他崇高讚譽的人們。由此,我們大體可以知道,這是一個多麽不可理喻、多麽可怕的官僚機器。
從袁崇煥被捕入獄到被處死的八個月中,幾乎沒有什麽人認為他是冤枉的,沒有什麽人試圖幫助他擺脫困境。從皇帝,到滿朝文武,再到士紳民眾,幾乎所有的人都對他切齒痛恨,認為他罪該萬死,萬死不足以蔽其辜。直到後來改朝換代之後,在敵人的文件中知道了他的冤枉為止。
袁崇煥被殺前三十年,公元1600年,一個名叫布魯諾的義大利人被燒死在羅馬百花廣場。據說,當他被綁在火刑柱上時,羅馬人民紛紛向他投擲石塊並向柴堆上添加木柴,大火燃燒起來後,這位人類科學的殉道者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神聖的愚昧。”史書記載說,袁崇煥是在歷時半天、被剮了三千多刀之後才死去的。帝國首都居民“爭食其肉,皮骨已盡,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而止,所謂活剮者也”。行刑的劊子手神情慘澹地告訴別人,從來沒有聽到過被殺的人心肺間能夠發出那種聲音。一位目睹者迴憶說:“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啖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五,逮袁崇煥。)在一個缺少理性、寬容和智慧的政治文化環境與民族中,那些民族優秀的兒女如嶽飛、於謙、熊廷弼、袁崇煥們,似乎隻能有這樣的命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