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時至今日,他們也不可能擁有北非、中東、西亞廣大地區的宗教統治權,在遠東、南亞次大陸更是影響深遠,單單是中華就有數以百萬計的教徒。
至於印國,那就更多了,孟加拉地區、西部地區,至少上千萬教徒,這還是保守估計,他們在長達數百年的爭鬥中,一次次失利,被打壓,被欺侮。
可以說,積攢了不知道多少怒火,和種族製結合在一起的印國教是整個地區最大的宗教,所以伊斯蘭根本沒有反抗的力量,更何況日不落在後麵支持。
可沒想到,在中華的支持下,武裝起來上百萬的伊斯蘭教徒,他們將心中那團火釋放出來,燃燒了整個印國,甚至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國家,那就是巴國。
這些被欺壓久了的人,戰鬥力絕對沒話說,一度將印國人打得丟盔棄甲,如果不是日不落及時支援,恐怕南亞次大陸所謂的印國就會消失不見了。
這還不是最可氣的,最可氣的是,不知道中華給德意誌餵了什麽藥,居然讓德意誌的百萬軍人組成了一個團體,推翻了戰敗結論。
結果,協約國除了得到戰爭所謂的勝利宣言,其它的東西半點沒有,在法德中間,橫著一隻中華軍隊,就像一根攪屎棍,十幾萬人將兩個世仇分開,為後麵留下了一個大伏筆
第七百零六章 物是人非
當然,這絕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誰也沒想到一個東亞弱者的崛起,也會帶動一個西亞弱者。
或許是惡趣味,但在中華的支持下,奧斯曼帝國變了,由那個打贏了戰爭的凱末爾做主,雖然英法美都插手,試圖改變這一結果,但無濟於事。
誰能想得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中華沒有直接幫忙,反而讓德意誌幫忙,將那些用不上的武器裝備大部分都送給了凱末爾。
好傢夥!要知道戰爭結束前,德意誌足足四五百萬軍隊,還有那些正在兵工廠生產的武器裝備,那得有多少東西呀!放著也是浪費。
中華給他們介紹了一條財路,做個中間商,將這些東西賣給了那些小國或者弱國,例如墨西哥、智利、暹羅、巴國等等,就連唉塞俄比亞那些非洲地區勢力都得到了不少。
這讓整個世界都處於動盪中,特別是中華有計劃的把東西要麽賣給英國對頭,要麽給美國對手,要麽就是法國地盤威脅者,簡直讓他們恨的牙牙癢。
.......
1927年8月15日,這是一個值得所有人紀念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德國調動四大方麵軍發起了對法國首都巴黎的殲滅戰,同為盟友的土耳其也不甘落後,在英美援軍還沒有全部抵達的時候,趁勢在象牙海岸發起了總攻,裝甲部隊不到半天時間就突破了聯軍前線陣地,對阿比讓的英美援軍進行突襲,援軍死傷慘重。
不得不說,這兩場戰場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因為當今世界最主要的帝國主義強國都集中在歐洲,而大英、法蘭西、德意誌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的戰爭雖然沒有席捲整個歐洲,但是卻決定著歐洲未來的主宰。
可以說,完全與歐洲各國息息相關的,跟歷史上有所不同的是,盡管德意誌沒有對蘇俄出手,但是它依舊拉攏了捷克、奧地利,成為其大後方,至於準備要分出來的波蘭卻胎死腹中,大半地區在德意誌的控製中,剩下的都被俄羅斯帝國掌控著。
也正是因為這樣,俄羅斯帝國才在蘇俄西部建立了一塊根據地,包括後世半個波蘭、烏克蘭、立陶宛、拉脫維亞、白俄羅斯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成了它的領土,提供了不遜色於蘇俄的戰略縱深。
最重要的是,俄羅斯帝國大半領土都跟德意誌接壤,雙方修建了一條德俄鐵路,西至柏林,冬至伏爾加格勒,中間貫穿了波茲南、華沙、布列斯特、基輔。
達到了德俄兩國之間的共同有無,從俄羅斯帝國高加索山脈出產的石油源源不斷運往德意誌,而德意誌生產的武器彈藥源源不斷運往俄羅斯帝國。
至於原本與俄羅斯帝國接壤的土耳其,早在1920年就建設了土俄鐵路,北至伏爾加格勒,南抵大馬士革,不管是物資也好,武器也罷,都能夠和俄羅斯進行往來,特別是土俄鐵路完全可以同德俄鐵路接上,三國在戰備上達成了一致。
這樣的好處是肯定的,至少哪個國家兵力不足,都可以得到盟國的有力支援,現在這個鐵路線又加上了中華,中華在占據中亞之後,鋪設了一條中亞大鐵路,從新疆伊犁可直抵德黑蘭,實現了物資的互通有無。
它們的對手更是重要,英法兩國在世界上占據了三分之二的殖民地,特別是大英帝國,控製著包括英屬馬來西亞、英屬澳洲、英屬加拿大自治領在內的廣大地區,而法蘭西則占據了除去南美地區外的廣大非洲地區。
這要是不被打,那就沒天理,兩個擁有世界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口的國家壟斷了世界二分之一資源,誰人不眼紅呢!
當然,中華雖然也眼紅,但是事實上跟它也沒多大關係了,因為什麽呢?英法在遠東的殖民地差不多全軍覆沒了,中南半島控製住了,英屬馬來亞也在掌控中,僅剩下的一塊英屬馬來亞基本上不妨礙什麽的。
最讓中華看重的莫過於荷蘭,這個曾經的海上馬車夫可算是拉了好大一波存在感,雖然是列強中的一員,但是這個戰五的菜雞恐怕連暹羅都打不贏。
</br>
至於印國,那就更多了,孟加拉地區、西部地區,至少上千萬教徒,這還是保守估計,他們在長達數百年的爭鬥中,一次次失利,被打壓,被欺侮。
可以說,積攢了不知道多少怒火,和種族製結合在一起的印國教是整個地區最大的宗教,所以伊斯蘭根本沒有反抗的力量,更何況日不落在後麵支持。
可沒想到,在中華的支持下,武裝起來上百萬的伊斯蘭教徒,他們將心中那團火釋放出來,燃燒了整個印國,甚至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國家,那就是巴國。
這些被欺壓久了的人,戰鬥力絕對沒話說,一度將印國人打得丟盔棄甲,如果不是日不落及時支援,恐怕南亞次大陸所謂的印國就會消失不見了。
這還不是最可氣的,最可氣的是,不知道中華給德意誌餵了什麽藥,居然讓德意誌的百萬軍人組成了一個團體,推翻了戰敗結論。
結果,協約國除了得到戰爭所謂的勝利宣言,其它的東西半點沒有,在法德中間,橫著一隻中華軍隊,就像一根攪屎棍,十幾萬人將兩個世仇分開,為後麵留下了一個大伏筆
第七百零六章 物是人非
當然,這絕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誰也沒想到一個東亞弱者的崛起,也會帶動一個西亞弱者。
或許是惡趣味,但在中華的支持下,奧斯曼帝國變了,由那個打贏了戰爭的凱末爾做主,雖然英法美都插手,試圖改變這一結果,但無濟於事。
誰能想得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中華沒有直接幫忙,反而讓德意誌幫忙,將那些用不上的武器裝備大部分都送給了凱末爾。
好傢夥!要知道戰爭結束前,德意誌足足四五百萬軍隊,還有那些正在兵工廠生產的武器裝備,那得有多少東西呀!放著也是浪費。
中華給他們介紹了一條財路,做個中間商,將這些東西賣給了那些小國或者弱國,例如墨西哥、智利、暹羅、巴國等等,就連唉塞俄比亞那些非洲地區勢力都得到了不少。
這讓整個世界都處於動盪中,特別是中華有計劃的把東西要麽賣給英國對頭,要麽給美國對手,要麽就是法國地盤威脅者,簡直讓他們恨的牙牙癢。
.......
1927年8月15日,這是一個值得所有人紀念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德國調動四大方麵軍發起了對法國首都巴黎的殲滅戰,同為盟友的土耳其也不甘落後,在英美援軍還沒有全部抵達的時候,趁勢在象牙海岸發起了總攻,裝甲部隊不到半天時間就突破了聯軍前線陣地,對阿比讓的英美援軍進行突襲,援軍死傷慘重。
不得不說,這兩場戰場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因為當今世界最主要的帝國主義強國都集中在歐洲,而大英、法蘭西、德意誌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的戰爭雖然沒有席捲整個歐洲,但是卻決定著歐洲未來的主宰。
可以說,完全與歐洲各國息息相關的,跟歷史上有所不同的是,盡管德意誌沒有對蘇俄出手,但是它依舊拉攏了捷克、奧地利,成為其大後方,至於準備要分出來的波蘭卻胎死腹中,大半地區在德意誌的控製中,剩下的都被俄羅斯帝國掌控著。
也正是因為這樣,俄羅斯帝國才在蘇俄西部建立了一塊根據地,包括後世半個波蘭、烏克蘭、立陶宛、拉脫維亞、白俄羅斯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成了它的領土,提供了不遜色於蘇俄的戰略縱深。
最重要的是,俄羅斯帝國大半領土都跟德意誌接壤,雙方修建了一條德俄鐵路,西至柏林,冬至伏爾加格勒,中間貫穿了波茲南、華沙、布列斯特、基輔。
達到了德俄兩國之間的共同有無,從俄羅斯帝國高加索山脈出產的石油源源不斷運往德意誌,而德意誌生產的武器彈藥源源不斷運往俄羅斯帝國。
至於原本與俄羅斯帝國接壤的土耳其,早在1920年就建設了土俄鐵路,北至伏爾加格勒,南抵大馬士革,不管是物資也好,武器也罷,都能夠和俄羅斯進行往來,特別是土俄鐵路完全可以同德俄鐵路接上,三國在戰備上達成了一致。
這樣的好處是肯定的,至少哪個國家兵力不足,都可以得到盟國的有力支援,現在這個鐵路線又加上了中華,中華在占據中亞之後,鋪設了一條中亞大鐵路,從新疆伊犁可直抵德黑蘭,實現了物資的互通有無。
它們的對手更是重要,英法兩國在世界上占據了三分之二的殖民地,特別是大英帝國,控製著包括英屬馬來西亞、英屬澳洲、英屬加拿大自治領在內的廣大地區,而法蘭西則占據了除去南美地區外的廣大非洲地區。
這要是不被打,那就沒天理,兩個擁有世界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口的國家壟斷了世界二分之一資源,誰人不眼紅呢!
當然,中華雖然也眼紅,但是事實上跟它也沒多大關係了,因為什麽呢?英法在遠東的殖民地差不多全軍覆沒了,中南半島控製住了,英屬馬來亞也在掌控中,僅剩下的一塊英屬馬來亞基本上不妨礙什麽的。
最讓中華看重的莫過於荷蘭,這個曾經的海上馬車夫可算是拉了好大一波存在感,雖然是列強中的一員,但是這個戰五的菜雞恐怕連暹羅都打不贏。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