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在同東方的建交計劃裏,德國奉行的更像是友好結盟,而不像歐美的暴力幹涉。
這其實對於我國來說,十分有力,因為交好德國,就意味著不必吊死在英美這一顆歪脖子樹上,可以左右權衡,獲得最大利益,可惜段祺瑞沒有這麽敏銳的眼光,白白把機會讓給了日本。
「首先,我們要修建一條從福州到南昌,再到武漢,聯通長沙,然後南寧,最後廣州的東南鐵路。然後,慢慢的修通各個市縣的小型鐵路以及公路。」
明眼人都知道,馮國璋對於兩湖的失去耿耿於懷,無時無刻不在找機會奪迴來,所以這條鐵路的建設是勢在必行,未雨綢繆可是勝利的先行條件。
隻是這有點駭人,在場所有人都對此感到很震驚,雖然有些人先知道這個計劃,可是再一次聽說,還是難以淡定,這可不是小打小鬧,而是實實在在的金錢投入。
就造價而言,足夠馮家再武裝起一隻東南軍了,這可不是假話,要知道東南五十萬陸軍的投入也才一億,其它多數的投入還是對福建基礎工業的建設,畢竟整個福建的工業基礎基本為零,就連生產步槍的護木都不行,可想而知。
況且馮家就算富裕也不可能富裕到這個地步吧!或許聯通各個縣鐵路的話,恐怕隻有歐美能做到吧!
「從戰略需求的層麵講,無論是直係、還是陝西的皖係,又或者西北、中原那些軍閥一直都對我們具備好感,恨不得將我們吞了,我們在他們眼裏就是一塊肥的流油的肥肉,可想而知!
無論是兩湖也好,兩廣也罷,都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統治區域,絕對是不能夠讓別人從我們手中拿下,那不僅是對東南陸軍的屈辱,也是對整個東南政府的蔑視。
如果連通各省的鐵路能夠修通的話,加上各省的公路,一旦湖廣前線有事,我們的軍隊就能夠迅速的調往前線。「
第兩百四十章 把控先手
「修築這條鐵路最大的好處就是調軍,且不說防禦,就說,我們本來就對西南、西北、乃至全國虎視眈眈,又豈有不預先布局的道理」馮庸說道。
「從政務方麵來講,無論是我們東南各省需要建設的各種各樣的工廠,五一不需要各省資源的相互利用,就比如,山西購進的煤礦是各個省都需要的。
如果沒有便捷的交通,光是到湖北就半個月,等分到各省不得好幾個月呀!甚至都被湖北用完了,那其它省還建設啥?
而且江西的稀有金屬也是各省急需的,何況我們的公路雖然建設快,但是沒有合適的運輸工具能夠大批量的運輸礦石這種重量級的物品,所以建設這樣一個便捷的鐵路交通網絡是必要的。」
東南六省的地盤雖然比不上北方平地、草原遼闊無邊,但是同樣的交通條件也很落後。
而且東南丘陵密布,比起北方更不好建設鐵路、公路,這使得建設難度很高,盡管如此,但我們還要迎難而上。
為了我們的士兵,就說此次東南大戰,交通條件何其簡陋,所以行軍非常的困難,除了腳丫子就沒更好的辦法,後勤兵的壓力更是繁重,靠人力畜力將大批物資翻山越嶺,可想而知。
這次可以,那是因為我們每次動用的都是幾個師的小部隊,所以壓力更沒有那麽重。
但是現在東南可用兵力數十萬,每一次動作都不可能隻是為了發動那種小級別的戰役,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為了接下來的大戰,我們必須無條件的支持這項措施,這不是請求,而是命令。」
大家都不傻,能做到政府高官的人又豈會連這點都看不明白,隻是這讓他們難以接收。
東南的情況相對整個是中國來說,是比較複雜的,而且現在,到處都需要進行城市設施建設,就是資金充足,可也得有足夠的技術人員、勞動力去建設吧!
沒人敢打保票,畢竟,這可是貫穿整個東南所有縣的鐵路,開玩笑,要是那麽簡單就能解決,那當年的京張鐵路也就不會困難重重了。
「少帥!我一定會全力以赴!」作為交通部長的徐名世當即表態。
「這個鐵路網的耗費,就算走我們馮家的私帳,也在所不惜,但是要加快速度!」
他的時間很緊,如果歷史的車輪沒有太大變動,那麽今年11月份歐戰必將結束,而在明年就會大張旗鼓的召開瓜分利益會議。
在這之前,他必須保證自己能夠坐擁半個中國,而長江以北恰恰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因為那會讓東南政府投入大量兵力,這不利於接下來的山東戰略、以及台灣、香港、澳門戰略。
盡管東南有五十萬兵力,但是能用的僅僅三十五萬,剩下的都需要鎮守地盤,而這點兵力遠遠不夠,想要在半年內拿下北方,無疑是癡人說夢。
光是段祺瑞那個參戰軍都不是好應付的,明著叫參戰軍,其實就是用來鎮壓國內的,不得不說這個老段,也是好手段,忽悠著小日本不得不拿出錢、武器裝備來給他建軍隊。
當然這不是無償的,自日俄戰爭那場慘勝,日本人看到了鯨吞我大華夏的曙光,試問就連列強之一的沙俄大帝國都拜倒在他們所謂的小矮子天皇底下,那他們所謂的支那又豈能阻擋大日本皇軍的腳步。
嗬嗬!如果不是他們國內有一些穩健派在安撫激進派,恐怕這些自大的東亞小矮子就敢拿著他們那可憐的三八式步槍踏上征服華夏的道路了。
</br>
這其實對於我國來說,十分有力,因為交好德國,就意味著不必吊死在英美這一顆歪脖子樹上,可以左右權衡,獲得最大利益,可惜段祺瑞沒有這麽敏銳的眼光,白白把機會讓給了日本。
「首先,我們要修建一條從福州到南昌,再到武漢,聯通長沙,然後南寧,最後廣州的東南鐵路。然後,慢慢的修通各個市縣的小型鐵路以及公路。」
明眼人都知道,馮國璋對於兩湖的失去耿耿於懷,無時無刻不在找機會奪迴來,所以這條鐵路的建設是勢在必行,未雨綢繆可是勝利的先行條件。
隻是這有點駭人,在場所有人都對此感到很震驚,雖然有些人先知道這個計劃,可是再一次聽說,還是難以淡定,這可不是小打小鬧,而是實實在在的金錢投入。
就造價而言,足夠馮家再武裝起一隻東南軍了,這可不是假話,要知道東南五十萬陸軍的投入也才一億,其它多數的投入還是對福建基礎工業的建設,畢竟整個福建的工業基礎基本為零,就連生產步槍的護木都不行,可想而知。
況且馮家就算富裕也不可能富裕到這個地步吧!或許聯通各個縣鐵路的話,恐怕隻有歐美能做到吧!
「從戰略需求的層麵講,無論是直係、還是陝西的皖係,又或者西北、中原那些軍閥一直都對我們具備好感,恨不得將我們吞了,我們在他們眼裏就是一塊肥的流油的肥肉,可想而知!
無論是兩湖也好,兩廣也罷,都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統治區域,絕對是不能夠讓別人從我們手中拿下,那不僅是對東南陸軍的屈辱,也是對整個東南政府的蔑視。
如果連通各省的鐵路能夠修通的話,加上各省的公路,一旦湖廣前線有事,我們的軍隊就能夠迅速的調往前線。「
第兩百四十章 把控先手
「修築這條鐵路最大的好處就是調軍,且不說防禦,就說,我們本來就對西南、西北、乃至全國虎視眈眈,又豈有不預先布局的道理」馮庸說道。
「從政務方麵來講,無論是我們東南各省需要建設的各種各樣的工廠,五一不需要各省資源的相互利用,就比如,山西購進的煤礦是各個省都需要的。
如果沒有便捷的交通,光是到湖北就半個月,等分到各省不得好幾個月呀!甚至都被湖北用完了,那其它省還建設啥?
而且江西的稀有金屬也是各省急需的,何況我們的公路雖然建設快,但是沒有合適的運輸工具能夠大批量的運輸礦石這種重量級的物品,所以建設這樣一個便捷的鐵路交通網絡是必要的。」
東南六省的地盤雖然比不上北方平地、草原遼闊無邊,但是同樣的交通條件也很落後。
而且東南丘陵密布,比起北方更不好建設鐵路、公路,這使得建設難度很高,盡管如此,但我們還要迎難而上。
為了我們的士兵,就說此次東南大戰,交通條件何其簡陋,所以行軍非常的困難,除了腳丫子就沒更好的辦法,後勤兵的壓力更是繁重,靠人力畜力將大批物資翻山越嶺,可想而知。
這次可以,那是因為我們每次動用的都是幾個師的小部隊,所以壓力更沒有那麽重。
但是現在東南可用兵力數十萬,每一次動作都不可能隻是為了發動那種小級別的戰役,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為了接下來的大戰,我們必須無條件的支持這項措施,這不是請求,而是命令。」
大家都不傻,能做到政府高官的人又豈會連這點都看不明白,隻是這讓他們難以接收。
東南的情況相對整個是中國來說,是比較複雜的,而且現在,到處都需要進行城市設施建設,就是資金充足,可也得有足夠的技術人員、勞動力去建設吧!
沒人敢打保票,畢竟,這可是貫穿整個東南所有縣的鐵路,開玩笑,要是那麽簡單就能解決,那當年的京張鐵路也就不會困難重重了。
「少帥!我一定會全力以赴!」作為交通部長的徐名世當即表態。
「這個鐵路網的耗費,就算走我們馮家的私帳,也在所不惜,但是要加快速度!」
他的時間很緊,如果歷史的車輪沒有太大變動,那麽今年11月份歐戰必將結束,而在明年就會大張旗鼓的召開瓜分利益會議。
在這之前,他必須保證自己能夠坐擁半個中國,而長江以北恰恰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因為那會讓東南政府投入大量兵力,這不利於接下來的山東戰略、以及台灣、香港、澳門戰略。
盡管東南有五十萬兵力,但是能用的僅僅三十五萬,剩下的都需要鎮守地盤,而這點兵力遠遠不夠,想要在半年內拿下北方,無疑是癡人說夢。
光是段祺瑞那個參戰軍都不是好應付的,明著叫參戰軍,其實就是用來鎮壓國內的,不得不說這個老段,也是好手段,忽悠著小日本不得不拿出錢、武器裝備來給他建軍隊。
當然這不是無償的,自日俄戰爭那場慘勝,日本人看到了鯨吞我大華夏的曙光,試問就連列強之一的沙俄大帝國都拜倒在他們所謂的小矮子天皇底下,那他們所謂的支那又豈能阻擋大日本皇軍的腳步。
嗬嗬!如果不是他們國內有一些穩健派在安撫激進派,恐怕這些自大的東亞小矮子就敢拿著他們那可憐的三八式步槍踏上征服華夏的道路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