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都由政府牽頭,雖然跟福建建設初期相差不大,但是具體方麵還是需要你們商量著辦,絕對不能有半點馬虎。」
工業是什麽?是國家命脈,哪裏能夠隨隨便便處理呢,就像有些東西是不能出口的,比如特種鋼鐵,要是都像美國一樣,隨便流出,那流入日本這種敵對國家,豈不是資敵?
最好的方法就是政府絕對控製,並且由著商業監視機關配合商檢科進行監督調查,一旦出現什麽紕漏,也能夠馬上反應過來,務必保證政府利益不受到任何形式的損壞。
「是,少帥。」
「少帥!」
卻是交通部長徐名世喊了一句,毫無疑問他看其它部門爭先恐後,所以也為了自己部門爭取權益,畢竟受重視的政府部門比起不受重視的部門來說,那是有天壤之別。
其實就算他不說,交通問題,馮庸也會主動提出來的,這可不單單是徐名世的事情,更是整個東南的大事,關乎軍政兩界。
但是這個時代,最重視的依舊是鐵路建設,因為水泥成本略高,而且性能也遠遠比不上二十一世紀,單純的水泥道路並不適合用做大規模交通設施,造價太貴,使用起來並不完美。
所以馮庸有些糾結,每一種交通方式都有自身的局限性,這是無法避免的,總不可能跟隨大流,隻建設鐵路吧!那未免顯得他這個』先知者『太過沒用了?
第兩百三十九章 金買馬骨
所以,馮庸首先在國內提出了瀝青混凝土鋪麵這個概念,其實這種路在歐美已經盛行,然後興華公司花了不菲的價格從美國引進,並成立東南瀝青公司,所以福建不單單有遍布全省的鐵路,更有能夠通到各鄉鎮的柏油路。
當然,公路的使用還是比不上鐵路,鐵路無論在什麽時候,都是最便宜的交通工具,所以東南依舊以建設鐵路為主,公路為輔。
同時為了鐵路建設,東南政府還特地請了詹天佑先生擔任交通部鐵路局局長,這個時候的他已經聲名大噪,全國沒有一個人不知道詹天佑的,當之無愧的國之大傑。
就在兩湖戰役時,粵漢鐵路遭受了無妄之災,並沒有和已建成的長沙株州段接通,這讓他很是沮喪,但是天不亡絕人之路,冥冥之中出現了一道曙光。
馮庸哪裏會不知道詹天佑這個人,雖說,這個時代的鐵路技術人員不少,但是真正能比得上詹天佑的又有幾個人呢?
要知道詹天佑在後世可是被稱作「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的人。自創的「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更是震驚中外,所以東南自治政府特意派人請他,來擔任自治政府的交通部下屬鐵路局局長。
馮庸向詹天佑陳述了原本的鐵路計劃,前期興修一條聯通湖北武昌、湖南長沙、江西南昌、廣東廣州、廣西南寧、福建福州六省省會的鐵路幹道,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填補,各個市縣鐵路相繼連同,主幹道由東南交通部管理,而分支由政府撥款,下屬市縣道路局派人修建。
這不僅彌補了詹天佑心裏的遺憾,更是出乎他的意料,畢竟他的本意隻是想讓東南支持鐵路建設,然後使本該通車的粵漢鐵路武昌長沙段,按照原有歷程繼續完成。
要知道,這個時代最長的鐵路,應該也才兩個省的距離,可現在人家不是建單條鐵路,而是一個鐵道網,嘖嘖嘖!這才是大手筆。
作為留過洋的人,他心裏最羨慕的就是外國那聯通全國的鐵路網,所以本人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一個軍閥願意耗費這麽大的心血去建設,甚至中央政府都不願意,就連這條鐵路還是死磨硬泡,求爺爺告奶奶才勉強批來的資金,這不禁讓他對國家鐵路建設有點灰心。
所以自然而然的來了東南任職,不管是為了國家,還是為了自己,而且他還帶來了一個工程團隊,這算是意外之喜了!
其實交通的改善,影響最深的仍然是軍事,且不說福建的工業水平已經能夠實現軍隊的摩步化,就算是那些重型火炮的運載也不可能依賴人力畜力吧!
要知道兩匹馬或者騾子才能堪堪拉動一門lefh18 105mm榴彈炮,更別說東南陸軍裝備的155榴彈炮了,現在可沒有多管火箭炮供他們使用,所以就運力這方麵,東南還是有些不足。
前一階段的東南作戰,除了第一次南雄戰爭,使用了一個155榴彈炮團之外,兩個重炮團都丟在福建守土了,歸根究底最大原因就是運輸不便。
更不用說前段時間,福州兵工廠實現了240mm榴彈炮的自產,同時在德國的技術支援下,開始研製280mm火炮。
不得不說,德國佬在義氣方麵做得不錯,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好,基於國與國之間以利益為交往原則而言,德國人雖然作風嚴謹,但是骨子裏帶著的人情味還是夠足的。
相比於英美這種赤條條的商人逐利嘴臉,顯然德國的日耳曼紳士還是略含蓄的,畢竟曾經的他們也是處於下風,被英法壓製得透不過氣來,所以在瓜分殖民地的時候,隻能吃別人剩下的骨頭。
正因為如此,所以它才會連義大利這樣的盟友都結交,甚至全心全意的幫助義大利。
不過這是個損招,到頭來,一腔真心付之流水,毫不留情的證明了,義大利不過是一個白眼狼的事實。
</br>
工業是什麽?是國家命脈,哪裏能夠隨隨便便處理呢,就像有些東西是不能出口的,比如特種鋼鐵,要是都像美國一樣,隨便流出,那流入日本這種敵對國家,豈不是資敵?
最好的方法就是政府絕對控製,並且由著商業監視機關配合商檢科進行監督調查,一旦出現什麽紕漏,也能夠馬上反應過來,務必保證政府利益不受到任何形式的損壞。
「是,少帥。」
「少帥!」
卻是交通部長徐名世喊了一句,毫無疑問他看其它部門爭先恐後,所以也為了自己部門爭取權益,畢竟受重視的政府部門比起不受重視的部門來說,那是有天壤之別。
其實就算他不說,交通問題,馮庸也會主動提出來的,這可不單單是徐名世的事情,更是整個東南的大事,關乎軍政兩界。
但是這個時代,最重視的依舊是鐵路建設,因為水泥成本略高,而且性能也遠遠比不上二十一世紀,單純的水泥道路並不適合用做大規模交通設施,造價太貴,使用起來並不完美。
所以馮庸有些糾結,每一種交通方式都有自身的局限性,這是無法避免的,總不可能跟隨大流,隻建設鐵路吧!那未免顯得他這個』先知者『太過沒用了?
第兩百三十九章 金買馬骨
所以,馮庸首先在國內提出了瀝青混凝土鋪麵這個概念,其實這種路在歐美已經盛行,然後興華公司花了不菲的價格從美國引進,並成立東南瀝青公司,所以福建不單單有遍布全省的鐵路,更有能夠通到各鄉鎮的柏油路。
當然,公路的使用還是比不上鐵路,鐵路無論在什麽時候,都是最便宜的交通工具,所以東南依舊以建設鐵路為主,公路為輔。
同時為了鐵路建設,東南政府還特地請了詹天佑先生擔任交通部鐵路局局長,這個時候的他已經聲名大噪,全國沒有一個人不知道詹天佑的,當之無愧的國之大傑。
就在兩湖戰役時,粵漢鐵路遭受了無妄之災,並沒有和已建成的長沙株州段接通,這讓他很是沮喪,但是天不亡絕人之路,冥冥之中出現了一道曙光。
馮庸哪裏會不知道詹天佑這個人,雖說,這個時代的鐵路技術人員不少,但是真正能比得上詹天佑的又有幾個人呢?
要知道詹天佑在後世可是被稱作「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的人。自創的「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更是震驚中外,所以東南自治政府特意派人請他,來擔任自治政府的交通部下屬鐵路局局長。
馮庸向詹天佑陳述了原本的鐵路計劃,前期興修一條聯通湖北武昌、湖南長沙、江西南昌、廣東廣州、廣西南寧、福建福州六省省會的鐵路幹道,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填補,各個市縣鐵路相繼連同,主幹道由東南交通部管理,而分支由政府撥款,下屬市縣道路局派人修建。
這不僅彌補了詹天佑心裏的遺憾,更是出乎他的意料,畢竟他的本意隻是想讓東南支持鐵路建設,然後使本該通車的粵漢鐵路武昌長沙段,按照原有歷程繼續完成。
要知道,這個時代最長的鐵路,應該也才兩個省的距離,可現在人家不是建單條鐵路,而是一個鐵道網,嘖嘖嘖!這才是大手筆。
作為留過洋的人,他心裏最羨慕的就是外國那聯通全國的鐵路網,所以本人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一個軍閥願意耗費這麽大的心血去建設,甚至中央政府都不願意,就連這條鐵路還是死磨硬泡,求爺爺告奶奶才勉強批來的資金,這不禁讓他對國家鐵路建設有點灰心。
所以自然而然的來了東南任職,不管是為了國家,還是為了自己,而且他還帶來了一個工程團隊,這算是意外之喜了!
其實交通的改善,影響最深的仍然是軍事,且不說福建的工業水平已經能夠實現軍隊的摩步化,就算是那些重型火炮的運載也不可能依賴人力畜力吧!
要知道兩匹馬或者騾子才能堪堪拉動一門lefh18 105mm榴彈炮,更別說東南陸軍裝備的155榴彈炮了,現在可沒有多管火箭炮供他們使用,所以就運力這方麵,東南還是有些不足。
前一階段的東南作戰,除了第一次南雄戰爭,使用了一個155榴彈炮團之外,兩個重炮團都丟在福建守土了,歸根究底最大原因就是運輸不便。
更不用說前段時間,福州兵工廠實現了240mm榴彈炮的自產,同時在德國的技術支援下,開始研製280mm火炮。
不得不說,德國佬在義氣方麵做得不錯,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好,基於國與國之間以利益為交往原則而言,德國人雖然作風嚴謹,但是骨子裏帶著的人情味還是夠足的。
相比於英美這種赤條條的商人逐利嘴臉,顯然德國的日耳曼紳士還是略含蓄的,畢竟曾經的他們也是處於下風,被英法壓製得透不過氣來,所以在瓜分殖民地的時候,隻能吃別人剩下的骨頭。
正因為如此,所以它才會連義大利這樣的盟友都結交,甚至全心全意的幫助義大利。
不過這是個損招,到頭來,一腔真心付之流水,毫不留情的證明了,義大利不過是一個白眼狼的事實。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