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著聊著突然大聲訊問道:「你們覺著怎麽樣?「王、江、陳、吳四人被這突如其來的事件弄得心驚肉跳。王士珍壯著膽子問道:「各省及外交部接洽過嗎?「張勳迴答:「外交確有把握,馮國璋、陸榮廷均表贊意,並有電來催。各省督軍也一致擁護。「王士珍等默默無語。
張勳又說:「我誌在必行。你們同意,則立開城門,放我兵馬進來。否則請各歸布置,決一死戰!「王士珍等麵麵相覷,不敢再說什麽。張勳便馬上下令打開城門,5000「辮子兵「全部進城。
接著,又穿上不知道哪裏收羅來的藍紗袍,黃馬褂,戴上紅頂花翎,更多的是他自己珍藏的這種服飾,史書記載張勳一生效忠清室,常對人說:「我在前清受恩深重「。於是就帶領康有為以及王士珍、江朝宗、陳光遠、吳炳湘文武官員,乘車進宮。
7月1日淩晨3時左右,於 1912年2月 12日宣布退位、才12歲的溥儀在瑾、瑜兩太妃和太保世續、師傅陳寶琛等人的護導下,來到養心殿召見張勳等人。張勳看見小皇帝坐上了龍椅,便立即甩開馬蹄袖,領著眾人匍匐在地,向溥儀行三跪九叩首大禮。
接著由張勳奏請復辟說:「五年前隆裕皇太後不忍為了一姓的尊榮,讓百姓遭殃,才下詔辦了共和,誰知辦得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的國情,隻有皇上復位,萬民才能得救……「溥儀按照陳寶琛的指點表示謙讓說:「我年齡太小,無才無德,當不了如此大任。
「張勳立即讚頌:「皇上睿聖,天下皆知,過去聖祖皇帝指康熙也是沖齡踐祚嘛。「溥儀便連忙按照陳寶琛的囑咐說:「既然如此,我就勉為其難吧!「
於是,張勳、康有為等人又跪拜在地上,高唿萬歲,王士珍等人也隻得跪下隨口歡唿。
張勳把12歲的溥儀抬出來宣布復辟,改稱此年為「宣統九年「,通電全國改掛龍旗,自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康有為被封為「弼德院「副院長。史家稱的「張勳復辟「或「丁巳復辟「便拉開了它浩浩蕩蕩的序幕。
淩晨4時,張勳派清室舊臣梁鼎芬等人帶著小皇帝賜封黎元洪一等公的詔書和康有為預先代寫的「黎元洪奏請歸還國政「的奏摺,五更叩開總統府的門,要黎元洪在奏摺上簽字。
黎元洪聽明白了梁鼎芬的來意後,分外驚愕,知道自己上當了,前門才趕走段祺瑞那隻狼,後門卻引來張勳這隻虎,便嚴辭拒絕說:「總統的職位,乃出國民委託,不敢不勉任所難。若復辟一事,乃是張少軒張勳字一人主張,恐中外未必承認,我奈何敢私自允諾呢?「
梁鼎芬恐嚇說:「先朝舊物,理當歸還。公若不肯贊成,恐致後悔。「黎元洪索性閉上眼睛,不予理睬。梁鼎芬無法,隻得悻悻而去。
第二天,黎元洪通電住在南京的副總統馮國璋代任總統職務,逃到東交民巷日本使館區避難。
而這時的北京熱鬧非凡,無數滿清遺老遺少匯集,於是停業五年多的黃龍旗店又重操舊業,但一時供不應求,許多人家隻好用紙糊一麵龍旗應付。
那些早就盼望清室復辟的王公貴族、遺老遺少則彈冠相慶,興沖沖地聚集在皇宮門前等候覲見「皇上「沒有朝服的人就急忙到舊衣鋪去搶購朝服,沒有髮辮的人就到戲裝店定做用馬尾製作的假髮辮,他們穿上長袍馬褂,晃著真真假假的大辮子招搖過市。
張勳復辟集團的倒行逆施立即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復辟當日,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憤然離開北京南下上海。當時在教育部供職的魯迅冒雨到教育部提出辭職以示抗議。
時在上海的孫中山聞訊後極為憤慨,立即發表討逆宣言,全國各地尤其是南方各大省會召開萬人大會,各家報紙發表大量文章,一致聲討張勳。
此時正在直隸慢悠悠剿匪練兵的馮庸聽到這個消息,頓時懵逼了,一時間內心如同江海翻騰著,他百思不得其解,張勳不是說等到馮德麟來了再行大事,為什麽此時就開始他的「復辟」大戲。
其實這樣說來,也有馮德麟的一番功勞在裏麵,本來張勳還在北京城裏假模假意調停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爭」,苦於自己那5000「辮子軍」實力不夠,黎元洪倒也罷了,一隻高腳雞而已,
可段祺瑞就不一樣了,北洋宿老,一唿百應,隻要他張口,原來的北洋軍盡皆把張勳當成眼中釘,立馬就剿滅了他,所以他不敢輕舉妄動。
但是收到馮德麟的來電之後就信心暴漲,一方麵,他對馮德麟的二十八師這兩萬人馬望眼欲穿;另一方麵,他又怕馮德麟反悔,畢竟這兩萬裝備齊全的士兵可不是開玩笑。
心中便升起一個想法,不如立馬「復辟」,一來,馮德麟的二十八師距離京城不遠,加上自己的5000「辮子軍」便可立足不敗之地,二來將生米煮成熟飯,就不怕馮德麟反悔了。
他這倒是開心了,可是卻讓馮德麟和馮庸措手不及,沒辦法,馮庸隻得命令麾下部隊改變原有的剿匪計劃,快馬加鞭趕到京城,再晚會,恐怕湯都喝不到了。
此時的京城段府卻是燈火通明,本來指望著馮德麟的二十八師趕來京城製約張勳的5000「辮子軍」,可誰知道,這張勳不按套路出牌,一眨眼,人家從打著『維護共和』名義調解「府院之爭」的民國衛士變成堅決擁護滿清復辟的扶龍之臣。
</br>
張勳又說:「我誌在必行。你們同意,則立開城門,放我兵馬進來。否則請各歸布置,決一死戰!「王士珍等麵麵相覷,不敢再說什麽。張勳便馬上下令打開城門,5000「辮子兵「全部進城。
接著,又穿上不知道哪裏收羅來的藍紗袍,黃馬褂,戴上紅頂花翎,更多的是他自己珍藏的這種服飾,史書記載張勳一生效忠清室,常對人說:「我在前清受恩深重「。於是就帶領康有為以及王士珍、江朝宗、陳光遠、吳炳湘文武官員,乘車進宮。
7月1日淩晨3時左右,於 1912年2月 12日宣布退位、才12歲的溥儀在瑾、瑜兩太妃和太保世續、師傅陳寶琛等人的護導下,來到養心殿召見張勳等人。張勳看見小皇帝坐上了龍椅,便立即甩開馬蹄袖,領著眾人匍匐在地,向溥儀行三跪九叩首大禮。
接著由張勳奏請復辟說:「五年前隆裕皇太後不忍為了一姓的尊榮,讓百姓遭殃,才下詔辦了共和,誰知辦得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的國情,隻有皇上復位,萬民才能得救……「溥儀按照陳寶琛的指點表示謙讓說:「我年齡太小,無才無德,當不了如此大任。
「張勳立即讚頌:「皇上睿聖,天下皆知,過去聖祖皇帝指康熙也是沖齡踐祚嘛。「溥儀便連忙按照陳寶琛的囑咐說:「既然如此,我就勉為其難吧!「
於是,張勳、康有為等人又跪拜在地上,高唿萬歲,王士珍等人也隻得跪下隨口歡唿。
張勳把12歲的溥儀抬出來宣布復辟,改稱此年為「宣統九年「,通電全國改掛龍旗,自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康有為被封為「弼德院「副院長。史家稱的「張勳復辟「或「丁巳復辟「便拉開了它浩浩蕩蕩的序幕。
淩晨4時,張勳派清室舊臣梁鼎芬等人帶著小皇帝賜封黎元洪一等公的詔書和康有為預先代寫的「黎元洪奏請歸還國政「的奏摺,五更叩開總統府的門,要黎元洪在奏摺上簽字。
黎元洪聽明白了梁鼎芬的來意後,分外驚愕,知道自己上當了,前門才趕走段祺瑞那隻狼,後門卻引來張勳這隻虎,便嚴辭拒絕說:「總統的職位,乃出國民委託,不敢不勉任所難。若復辟一事,乃是張少軒張勳字一人主張,恐中外未必承認,我奈何敢私自允諾呢?「
梁鼎芬恐嚇說:「先朝舊物,理當歸還。公若不肯贊成,恐致後悔。「黎元洪索性閉上眼睛,不予理睬。梁鼎芬無法,隻得悻悻而去。
第二天,黎元洪通電住在南京的副總統馮國璋代任總統職務,逃到東交民巷日本使館區避難。
而這時的北京熱鬧非凡,無數滿清遺老遺少匯集,於是停業五年多的黃龍旗店又重操舊業,但一時供不應求,許多人家隻好用紙糊一麵龍旗應付。
那些早就盼望清室復辟的王公貴族、遺老遺少則彈冠相慶,興沖沖地聚集在皇宮門前等候覲見「皇上「沒有朝服的人就急忙到舊衣鋪去搶購朝服,沒有髮辮的人就到戲裝店定做用馬尾製作的假髮辮,他們穿上長袍馬褂,晃著真真假假的大辮子招搖過市。
張勳復辟集團的倒行逆施立即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復辟當日,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憤然離開北京南下上海。當時在教育部供職的魯迅冒雨到教育部提出辭職以示抗議。
時在上海的孫中山聞訊後極為憤慨,立即發表討逆宣言,全國各地尤其是南方各大省會召開萬人大會,各家報紙發表大量文章,一致聲討張勳。
此時正在直隸慢悠悠剿匪練兵的馮庸聽到這個消息,頓時懵逼了,一時間內心如同江海翻騰著,他百思不得其解,張勳不是說等到馮德麟來了再行大事,為什麽此時就開始他的「復辟」大戲。
其實這樣說來,也有馮德麟的一番功勞在裏麵,本來張勳還在北京城裏假模假意調停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爭」,苦於自己那5000「辮子軍」實力不夠,黎元洪倒也罷了,一隻高腳雞而已,
可段祺瑞就不一樣了,北洋宿老,一唿百應,隻要他張口,原來的北洋軍盡皆把張勳當成眼中釘,立馬就剿滅了他,所以他不敢輕舉妄動。
但是收到馮德麟的來電之後就信心暴漲,一方麵,他對馮德麟的二十八師這兩萬人馬望眼欲穿;另一方麵,他又怕馮德麟反悔,畢竟這兩萬裝備齊全的士兵可不是開玩笑。
心中便升起一個想法,不如立馬「復辟」,一來,馮德麟的二十八師距離京城不遠,加上自己的5000「辮子軍」便可立足不敗之地,二來將生米煮成熟飯,就不怕馮德麟反悔了。
他這倒是開心了,可是卻讓馮德麟和馮庸措手不及,沒辦法,馮庸隻得命令麾下部隊改變原有的剿匪計劃,快馬加鞭趕到京城,再晚會,恐怕湯都喝不到了。
此時的京城段府卻是燈火通明,本來指望著馮德麟的二十八師趕來京城製約張勳的5000「辮子軍」,可誰知道,這張勳不按套路出牌,一眨眼,人家從打著『維護共和』名義調解「府院之爭」的民國衛士變成堅決擁護滿清復辟的扶龍之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