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還是開元年間,李隆基巡幸東都洛陽,與一行共登天宮寺閣。眺望良久,李隆基悽然長嘆數聲,對一行說:“不知終我此生,能不能無有大患,全太平天子之令名?”


    在外人看來,李隆基是風光無限的天下至尊,可此時袒露出的是他內心的脆弱與不安。


    李唐自開國以來,父子、母子、兄弟相殘不斷。大肆營建東都的武則天,就是在神龍政變中被其子李顯的擁立者趕下台。而李隆基更是靠兩次宮廷政變上台:一次誅殺伯母韋後,扶父親李旦稱帝;一次逼太上皇李旦交權,賜死姑姑太平公主。誰又能保證,將來有一天他不會被兒子奪權最終軟禁而死呢。


    一行對曰:“陛下行幸萬裏,聖祚無疆!”


    這似乎隻是一句普通的恭維話。講到萬裏之行,李隆基開元天寶年間往來長安洛陽兩京間的裏程也庶盈此數。時至今日,李隆基才真正明白一行的密意。


    念及一行,李隆基又陷入悔恨中: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行禪師圓寂前,曾上遺表:“他時慎勿以宗子(皇族)為相,蕃臣為將”。但李隆基並未對此在意,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拜皇族李林甫為相,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封胡人安祿山為平盧軍節度使,終於釀成此“安史之亂”的大禍。


    忽然間,李隆基又露出了多日不見的笑容,他對高力士說:“一行天師圓寂前曾遺物一封,讓弟子進獻給我,將軍還記得否?”


    高力士點點頭說,“那裏麵裝的是蜀當歸一枚。”


    李隆基說:“如今我們已至蜀地,豈非指日當歸?!”


    5.一行02:出家


    一行俗名張遂,其祖上張公謹是唐初元勛,曾參與玄武門之變,在唐太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列居第十八位。


    少年張遂聰敏好學,博覽經史,尤其精通曆象和陰陽五行之學。他聽說道士尹崇家裏三墳五典的古籍特多,於是向他借了本揚雄《太玄》迴來。


    這本書的內容正如其名——實在是太玄。當年揚雄向同事劉歆展示這本學術大作時,劉歆翻了翻說:這本書不錯,挺厚,蓋醬缸正好。劉歆與其父劉向同是西漢圖書目錄學家,負責整理皇家圖書,閱得無數秘典,也精通術數。他這樣說實在是因為此書艱深晦澀,恐怕後世少有人能看懂。


    不幾日,張遂便來還書。


    尹崇笑眯眯地說:“這書是深了點,我研究這麽些年都還沒摸著門道呢。所以你也別灰心,輕言放棄,再研究研究吧,不急,不急。”


    張遂很輕鬆地說:“這書我已經研究明白了”。


    見尹崇似乎不信,張遂便拿出了自己的讀書筆記《大衍玄圖》及《太玄義決》。


    (嘿,你看人家的學習方法,讀一本書,順便把研究論文也做好了!)


    尹崇一見大驚,再一談,才知道後生可畏,敢情人家是真是把這本書吃透了。於是逢人便誇,說“張遂小朋友簡直就是顏迴再世啊”。


    雖然張愛玲曾說過“出名要趁早呀”,但過早成名對張遂而言卻未必是件好事。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聽說了張遂,有意與其結交。而張遂卻明白此時政局的雲譎波詭,諸武與李氏勢不兩立,稍有不慎便會惹來殺身之禍。他又感慨無常迅速,死生事大,便到嵩山出了家,法號一行。這一年他二十一歲。


    一行的師父是普寂大和尚,而普寂的師父就是大名鼎鼎的神秀。


    神秀、慧能同是禪宗五祖弘忍大師的弟子。神秀曾做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而慧能認為此偈並不究竟,於是口誦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後世更加推崇慧能的南宗。不但慧能被奉為禪宗六祖,其法脈也“一花開五葉”,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甚至極大地影響了東亞的哲學。而神秀的北宗雖然日後日漸式微,但在普寂的時代還稱得上是主流,影響巨大。普寂曾代神秀接受武則天的召見。神秀圓寂後,普寂更成為佛教領袖,《舊唐書》稱“天下好釋氏者鹹師事之”。


    一件偶然的小事,打破了一行平靜的修學生活。


    原來普寂舉辦了一場供齋法會,附近數百裏的僧人都如期而至,共千餘人恭逢其盛。這“千僧齋”辦得盛況空前,普寂便請好友盧鴻作文紀念。


    盧鴻是隱居嵩山的學者、書法家,學問大,名氣也不小,跟隨他的弟子最多時也有五百多人。盧鴻自然不是浪得虛名,洋洋灑灑數千字,一揮而就。於是便得意洋洋地跑到寺裏來了。


    看完盧鴻的大作,普寂將其放在幾案上,命鳴鍾召集僧眾。


    盧鴻不無得意地說:“這篇文章有不少生僻字,語言也有些難懂,您一定要選一位才學出眾、聰明伶俐的師傅,我親自傳講給他。”


    普寂點點頭,吩咐侍者:“叫一行來。”


    一行至後,展開文卷,掃視一遍,微微一笑,又將其放迴幾案上。


    盧鴻有點兒不高興了,不但想像中的叫苦連天、歡喜讚嘆都沒有出現,而且隻是隨便瞄一眼就放下了,實在太不把他當迴事兒了。


    此時僧眾已經聚集到了堂前。一行清了清嗓子,忽然開始大聲背誦起此文來。數千字,一字不差,一字不漏,連個磕兒都不打。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代的預測大師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秦夢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秦夢麟並收藏古代的預測大師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