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載也是聰明人,說:“得,您都知道天命了,我還推個啥。”
邵雍曾寫過《閑行吟》一詩,詩中有雲:“買卜稽疑是買疑,病深何藥可能醫。夢中說夢重重妄,床上安床疊疊非”。一個人內心沒有主張,請人占卜決疑,隻能讓自己變得更加猶疑不定。那些動輒求神問卜的人可以此為誡。
雖然自知病深已無藥可醫,但為了安慰朋友,邵雍仍在接受治療,並賦詩雲“湯劑功非淺,膏肓疾已深。然而猶灼艾,用慰友朋心”。
夏六月,病情加重。一日午睡後,邵雍把兒子叫到跟前,對他說:“剛才我夢見有旌旗鶴雁從天而降,引導我行於亂山之中。我與我與司馬君實(司馬光字)、呂晦叔(呂公著字)等諸公在一個驛亭作別,起身迴視山壁間,上麵有四個大字‘千秋萬歲’。看來我的精神已經要離開這個肉體了,請不要再以醫藥相逼,作無謂的治療了!”
七月,邵雍病情轉危。作了近三十年鄰居的程頤來看先生。這位道學先生,板著臉認真地對邵雍說:“先生現在這個樣子,他人都無以為力,隻能您自作主張了。”
人在生死之際,隻能獨來獨往,獨生獨死,全憑個人平時的修為功夫,哪怕是至親至愛,也都愛莫能助了。
邵雍早已看透了生死,說:“我平生學道,豈不知此?嗬嗬,其實也無什麽可主張的。”
不來不去,不生不滅,輪迴涅槃,隻是一味。
程頤在病榻前仍不停地和邵雍抬槓。他的性格就是如此:偏激,認死理,鑽牛角尖,愛與人辯論,
看到程頤叫真的樣子,邵雍不禁莞爾,打趣說:“正叔(程頤字)可謂生薑樹頭生,必是生薑樹頭出也。”估計是說程頤如生薑般老辣吧。
程頤卻始終嚴肅,正色道:“從此就要與先生訣別了,先生還有什麽要交代的嗎?”
這時邵雍氣息已經微弱,隻能舉起兩手,比劃著名示意。
“一定要解放幽雲十六州,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程夫子試著猜測邵雍的意思。
邵雍搖了搖頭,用盡全身的力氣,慢慢的說:“麵前的路徑要放寬。路徑窄了,自己都沒有容身之處,何況讓別人走?”
司馬光、張載、二程兄弟等朋友已經在外廳低聲討論著後事的處理了。他們沒有想到,邵雍全都聽得清清楚楚。當有人提議墓地就選在洛陽城邊時,邵雍叫兒子伯溫進來,叮囑他說:“諸君想葬我於近城之地,但我想還是葬在你爺爺身邊吧。”
停頓了一下,望著淚眼模糊的邵伯溫,邵雍又說道:“我的墓誌銘一定要讓程伯淳(程顥字)來寫!”
七月四日,病危中的邵雍寫下了此生中最後一首詩——《病亟吟》:
“生於太平世,長於太平世。老於太平世,死於太平世。客問年幾何,六十有七歲。俯仰天地間,浩然無所愧!”
第二天晨五更,一代大哲邵雍與世長辭,時為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七月五日癸醜。
邵雍的生前友好和洛陽的父老鄉親們扶著靈柩向伊川神陰原方向緩緩而行。
途經上官店,信孝傑的兒子們在路邊泣奠。不到半年時間,邵先生再次路過此地,但卻已是陰陽兩隔。
人們低聲唱頌著輓歌,歌詞是邵雍的《自作真贊》:
“鬆桂操行,鶯花文才,江山氣度,風月情懷。
借爾麵貌,假爾形骸,弄丸餘暇,閑往閑來。”
宋哲宗元佑年間,朝廷賜諡"康節",從此邵雍又被後人稱為邵康節。到宋徽宗崇寧初年, 邵雍從祀孔子文廟,並被追封新安伯。終生無職無權的一介布衣,身後能與孔老夫子一起吃冷豬肉的,千年來恐怕隻有邵雍一人。
五十年後的丁未年,即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宋徽宗宋欽宗父子被擄至漠北,史稱靖康之恥,北宋亡。
神州淪陷,生靈塗炭。
早邵雍五年去世的歐陽修生前曾在一個記事冊子上題過“丙午年,不入蜀,則入吳”的預言。
丙午年正是宋欽宗靖康元年。北宋滅亡之際,四川因為和尚原戰役的勝利而得以全保,成為亂世中的桃源。吳地卻非最佳選擇。宋高宗南渡之後,金兵“搜山檢海”捉拿趙構,直逼得他乘船逃入大海。江南一帶也慘遭兵燹。
邵伯溫攜親帶友正是入蜀地避的禍。後來有人問他,康節先生知天地之數,是否事前已有安排?
邵伯溫沉默了,他的思緒又迴到了五十多年前的那個場景。氣息奄奄的父親一字一頓地向他交待了最後的遺囑:
“丁未歲子孫可入蜀”
讓我們用朱熹的《康節先生贊》來結束邵雍的故事吧:
“天挺人豪,英邁蓋世。駕風鞭霆,歷覽無際。
手探月窟,足躡天根。閑中今古,醉裏幹坤。”
@陳來有 1043樓
你寫的很好,我看了半天,隻是你寫邵雍死於五更,1077年七月五日癸醜,癸醜是指時嗎五更是寅時。公曆七月五日是辛卯,農曆七月五日是壬子。
-----------------------------
謝謝您的提醒。許多資料都說邵雍病逝於1077年農曆七月初五晨,而根據程顥作《邵雍先生墓誌銘》,“熙寧丁巳孟秋癸醜,堯夫先生疾終於家。”
</br>
邵雍曾寫過《閑行吟》一詩,詩中有雲:“買卜稽疑是買疑,病深何藥可能醫。夢中說夢重重妄,床上安床疊疊非”。一個人內心沒有主張,請人占卜決疑,隻能讓自己變得更加猶疑不定。那些動輒求神問卜的人可以此為誡。
雖然自知病深已無藥可醫,但為了安慰朋友,邵雍仍在接受治療,並賦詩雲“湯劑功非淺,膏肓疾已深。然而猶灼艾,用慰友朋心”。
夏六月,病情加重。一日午睡後,邵雍把兒子叫到跟前,對他說:“剛才我夢見有旌旗鶴雁從天而降,引導我行於亂山之中。我與我與司馬君實(司馬光字)、呂晦叔(呂公著字)等諸公在一個驛亭作別,起身迴視山壁間,上麵有四個大字‘千秋萬歲’。看來我的精神已經要離開這個肉體了,請不要再以醫藥相逼,作無謂的治療了!”
七月,邵雍病情轉危。作了近三十年鄰居的程頤來看先生。這位道學先生,板著臉認真地對邵雍說:“先生現在這個樣子,他人都無以為力,隻能您自作主張了。”
人在生死之際,隻能獨來獨往,獨生獨死,全憑個人平時的修為功夫,哪怕是至親至愛,也都愛莫能助了。
邵雍早已看透了生死,說:“我平生學道,豈不知此?嗬嗬,其實也無什麽可主張的。”
不來不去,不生不滅,輪迴涅槃,隻是一味。
程頤在病榻前仍不停地和邵雍抬槓。他的性格就是如此:偏激,認死理,鑽牛角尖,愛與人辯論,
看到程頤叫真的樣子,邵雍不禁莞爾,打趣說:“正叔(程頤字)可謂生薑樹頭生,必是生薑樹頭出也。”估計是說程頤如生薑般老辣吧。
程頤卻始終嚴肅,正色道:“從此就要與先生訣別了,先生還有什麽要交代的嗎?”
這時邵雍氣息已經微弱,隻能舉起兩手,比劃著名示意。
“一定要解放幽雲十六州,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程夫子試著猜測邵雍的意思。
邵雍搖了搖頭,用盡全身的力氣,慢慢的說:“麵前的路徑要放寬。路徑窄了,自己都沒有容身之處,何況讓別人走?”
司馬光、張載、二程兄弟等朋友已經在外廳低聲討論著後事的處理了。他們沒有想到,邵雍全都聽得清清楚楚。當有人提議墓地就選在洛陽城邊時,邵雍叫兒子伯溫進來,叮囑他說:“諸君想葬我於近城之地,但我想還是葬在你爺爺身邊吧。”
停頓了一下,望著淚眼模糊的邵伯溫,邵雍又說道:“我的墓誌銘一定要讓程伯淳(程顥字)來寫!”
七月四日,病危中的邵雍寫下了此生中最後一首詩——《病亟吟》:
“生於太平世,長於太平世。老於太平世,死於太平世。客問年幾何,六十有七歲。俯仰天地間,浩然無所愧!”
第二天晨五更,一代大哲邵雍與世長辭,時為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七月五日癸醜。
邵雍的生前友好和洛陽的父老鄉親們扶著靈柩向伊川神陰原方向緩緩而行。
途經上官店,信孝傑的兒子們在路邊泣奠。不到半年時間,邵先生再次路過此地,但卻已是陰陽兩隔。
人們低聲唱頌著輓歌,歌詞是邵雍的《自作真贊》:
“鬆桂操行,鶯花文才,江山氣度,風月情懷。
借爾麵貌,假爾形骸,弄丸餘暇,閑往閑來。”
宋哲宗元佑年間,朝廷賜諡"康節",從此邵雍又被後人稱為邵康節。到宋徽宗崇寧初年, 邵雍從祀孔子文廟,並被追封新安伯。終生無職無權的一介布衣,身後能與孔老夫子一起吃冷豬肉的,千年來恐怕隻有邵雍一人。
五十年後的丁未年,即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宋徽宗宋欽宗父子被擄至漠北,史稱靖康之恥,北宋亡。
神州淪陷,生靈塗炭。
早邵雍五年去世的歐陽修生前曾在一個記事冊子上題過“丙午年,不入蜀,則入吳”的預言。
丙午年正是宋欽宗靖康元年。北宋滅亡之際,四川因為和尚原戰役的勝利而得以全保,成為亂世中的桃源。吳地卻非最佳選擇。宋高宗南渡之後,金兵“搜山檢海”捉拿趙構,直逼得他乘船逃入大海。江南一帶也慘遭兵燹。
邵伯溫攜親帶友正是入蜀地避的禍。後來有人問他,康節先生知天地之數,是否事前已有安排?
邵伯溫沉默了,他的思緒又迴到了五十多年前的那個場景。氣息奄奄的父親一字一頓地向他交待了最後的遺囑:
“丁未歲子孫可入蜀”
讓我們用朱熹的《康節先生贊》來結束邵雍的故事吧:
“天挺人豪,英邁蓋世。駕風鞭霆,歷覽無際。
手探月窟,足躡天根。閑中今古,醉裏幹坤。”
@陳來有 1043樓
你寫的很好,我看了半天,隻是你寫邵雍死於五更,1077年七月五日癸醜,癸醜是指時嗎五更是寅時。公曆七月五日是辛卯,農曆七月五日是壬子。
-----------------------------
謝謝您的提醒。許多資料都說邵雍病逝於1077年農曆七月初五晨,而根據程顥作《邵雍先生墓誌銘》,“熙寧丁巳孟秋癸醜,堯夫先生疾終於家。”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