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過往遭受的一切不公,一切悲哀,一切苦痛都要在此時從敵人那裏徹底討迴來。模仿太原模式,在恆州、定州、滄州等地都先後舉行了公審大會,漢奸豪強被綁上來的時候一個個都尿了褲子。

    何誌也對這樣的新聞簡直樂此不疲,前兩天,他聽從元好問的建議,簽署命令分割各地的報社,在全機關邸報的基礎上,新設立了山東新聞,河北新聞,河東新聞,陝西新聞四大社。

    各新聞社都有編製內的采訪報道力量,能對中央發稿文件及時處理,也能獨立完成新聞采集區內的新聞創作。最可喜的是,第一代新聞人已經逐步產生,這年頭本就是讀書人窮至下九流的時代,百無一用是窮酸,現如今能夠在邸報社賺取一份養家費,就算是風雨勞頓那又能如何?

    一方麵,在何誌也得親自主持下,山東根據地像河北前線軍隊輸送了120萬斤糧食,另一方麵,也向河北剛解放的地區捐獻了55萬斤應急糧食以及大量的耕牛種子。山東方麵共計抽調了四百多名北上幹部,協助河北地區完成生產的恢複。

    河北太窮了,眼下真是太窮了,何誌也在恆州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就聽到了三起駭人聽聞的食人事件,大多是由於饑餓。55萬斤糧食雖然不多,但也足以應急,讓大家度過最饑餓的時光,一年之計在於春,解放區的春季農業生產已經全麵鋪開,其他工作都暫時後退。

    工商業的恢複比農業要更早,鄭迎完成談判之後,何誌也又安排流泉院繼續與河北各地商人進行反複協商,確定日後河北商業發展的藍圖路徑,隻要商業能夠發展,就有足夠的糧食需求,流動人口遷入也會帶來勞動力的富餘,慢慢的河北經濟總是會有所發展。

    運河疏浚工程的開展比何誌也想象的更宏偉,山東方麵的科研人員也在努力,胡客他們在嚐試打磨玻璃之後,又先後建立了數個實驗小組來改進生產工藝,其中有的小組甚至獨立的發現了浮力定律,讓大家又驚又喜。現如今,作為全世界最早的工業實驗室,這群人合力重新設計了內河船隻方案,為了適應運河久經淤塞,泥沙量大,河床低淺的情況,新船隻采取了特殊的船型設計,每艘小船可以帶火炮六門整齊排放,亦或者也可以帶炮彈九十發。

    這樣的小船每艘需纖夫四人,行動速度不慢,根據地已經火速製造了四十艘,目前已經裝載完畢,開始沿大河緩緩開進。河北的民眾疏通一段,船隻就向前行進一段,按照眼下這個速度,也就一個多月的功夫,他們就能出現在高俊麵前。

    這就是根據地的速度,河北地區的經濟恢複遠超所有人的想象,就連高何二人盡管事先就製定了嚴密的計劃,但此時仍然被這片土地所煥發的勃勃生機所震撼。

    當年的鮑員外,昔日的鮑縣令,現在又成為了刺史。被提名選調為清州刺史的時候,鮑員外本人都是不大相信的,想當初他本來也是在家鄉養老,以為終生隻是地方縉紳,萬萬沒想到那個與他一直不大對路子的高俊對自己青眼有加,現在居然讓自己變成了一州的父母官。

    但是,既然自己還能煥發第二個春天,鮑員外也毫不推辭,不顧家人勸阻,收拾東西就上路。

    清州是個窮州,經濟主要分布在西部運河沿岸,而東部地區則是廣大的灘塗與蘆葦蕩,令人一籌莫展。但是新刺史卻雄心勃勃,在根據地的這幾年他早看出來,眼下根據地生活對紙張的需求正在與日俱增,隨著受教育人口的不斷增加,根據地人開始有了閱讀的主動渴望,就連過年的年曆都比往年賣的多,再加上義務教育的剛需,無論如何,造紙行業是大有前途的。

    清州本來有個小紙坊,能做那種泛黃的、軟不拉嘰的、一寫字就洇墨的毛邊兒破紙。鮑員外親自去考察,準備引進技術人才,尤其是那些從南方淘來的高級紙匠,利用這一帶豐富的造紙資源,打造成造紙行業大城。

    根據他的規劃,這紙坊少說也要兩三千人來工作,能供應全山東的義務教育課本才叫夠格。

    這不是癡人說夢,每一個刺史眼下都在做類似的夢。齊州刺史薛德勇被提拔之後,何誌也把他在齊州這幾年的工作記錄寫成了《州郡旨案》一書,詳細闡明了新時期城市工作的要求,是根據地幹部的必備讀本。

    現在,城市不光是城郭完備人民和睦,更重要的是要工商業、要經濟發展,要把豐富的自然資源用來生產工業產品,使得本州進項源源不斷。

    眼下這項工作做得最好的就是齊州,作為首善之都,高俊與何誌也發明的玻璃,肥皂工業都興旺發達,玻璃製造廠已經雇傭了15,000名工人,還在東麵的青州,南麵的讚州都有分廠,光這家企業每年上繳的利潤就足夠官吏的俸祿。真正的老根據地讚州也不甘人後,臨近大河的此地商品流通繁忙,百人以上的小工廠特別多。

    眼下各州各縣都要學習先進經驗,上馬一些有切實需求的作坊工業。

    當然,何誌也也為這一輪工業發展定下了調子,各地官員不得利用官員權威來保護工業發展,通過強製性的行政命令壟斷市場,低價收購原材料或者是強迫勞動。誰要是搞出改稻為桑的把戲來,何誌也扒誰的皮。

    這些正在不斷辛勤勞作的工人創造了河北經濟恢複的第一輪高潮,就在三月和四月間,隨著各地方機關逐步都建製到位,原本隱匿在山林之間的隱戶紛紛重歸市井,迴到各州縣村落,再入版籍,照章納稅,成為了根據地能夠切實控製的人口。

    後方不斷充實的同時,糧草源源不斷的供應一線,盡管火炮還沒到,但是高俊已經率領軍隊與也古在中都城牆上下,進行了慘烈的交戰。

    剛剛包圍城市的光軍人數眾多,四麵圍城,采取手段嚐試攻擊中都各城門,甚至進行烈度極高的蟻附攻城,這一階段也是中都攻城戰的第一階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