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的援軍已經抵達真定府郊外六十裏的地方,抓獲了當地不少百姓,並且得知了附近居民割青苗喂太平軍的事情。

    得知此事後,帶隊的蒙古將領扯兒必大喜過望:既然太平軍已經餓到吃百姓的青苗了,這說明他們軍儲見底,以蒙古人目前的儲備,用幾天幾夜的追擊戰,在這群人逃迴太行山之前徹底擊潰殲滅不成問題。

    此時在他們南麵,攻守雙方卻調換了過來,木華黎率領軍隊發動襲擊,而太平軍是防禦的一方。

    蒙古人派出了數以百計的偵察騎兵,覘騎們遍布原野。但是,太平軍騎兵也以20~30人為一組,到處搜殺敵軍的偵察者,雙方已經連續爆發了十數次遭遇戰。

    長達一天的戰鬥之後,精疲力竭的蒙古騎兵在戰果上占到了一些便宜,他們幹掉的太平軍要比損失的人數多一些,但是,這些人也無力再進行偵查了,僅僅應付那些敵軍騎兵就已經讓他們精疲力盡。

    所以,太平軍騎兵的遮斷起到了良好作用,太平軍主力部隊的調動根本不為木華黎所知,他甚至不清楚敵人的行動速度居然比他們還快。

    這不能埋怨木華黎,事實上,大部分蒙古將領此時還不能了解並接受這一點:太平軍依靠科學訓練,強勢補給之後,提高了行軍速度,在一定範圍內的戰場機動遠勝於蒙古人。

    按照原定計劃,蒙古軍隊是應該以一個強烈的機動,抵達洺水以南,甚至是在邯鄲的西麵對太平軍形成有力的打擊位置。但是,由於高俊同樣在進行機動,提前在洺水河畔截斷了敵軍的行軍路線。

    這也就可以理解,當木華黎得知前麵的戰場上出現太平軍大部隊時,為何是那樣的驚慌。

    決戰,從太平軍被迫應戰變成了蒙古人被迫交手,而此時,蒙古軍隊既沒有展開,也沒有做戰前布置,勝利的天平開始向太平軍傾斜。

    九月初七早上,雙方終於在河畔相遇,並且抵達戰場位置,決戰的第一輪交手即將展開。

    盡管對太平軍的行軍速度毫無考慮,但是木華黎還是盡可能做了一番安排,使蒙古人並非以行軍隊列走上戰場。

    蒙古人的布置方式很有意思,騎兵在前麵,而步兵在後方展開。這樣的話,可以在第一輪進攻中就形成強大的衝擊波,而後續展開的步兵可以收割敵軍的殘兵敗將,在必要的時刻,可以通過機動展開形成更多的有效戰術,一旦騎兵敗退,也可以利用之間的空隙,使本方敗軍快速通過,然後再進行斷後。

    相比而言,太平軍的陣型要傳統一些,工兵在戰線的最前方布置工事,等開戰的時候則急速後撤,步兵部隊上前抵住戰線,而騎兵和弓騎兵布置在後方,必要時進行衝擊。

    而在工兵之前的交戰地帶則是少數的精銳騎兵,他們負責擾亂敵軍的衝鋒,甚至用其嫻熟的戰鬥技巧破壞敵軍陣型,乃至於改變敵軍的進攻路徑。

    在步兵方陣上,高俊沒有采用以往步兵對陣時經常使用的倒楔形三角,將主要兵力集中在一翼打擊敵人。恰恰相反,麵對敵軍的重騎兵衝鋒,高俊擺出了平均寬厚的步兵陣型,希望這群名揚四海的步兵能夠抵擋住敵軍的騎兵猛衝。

    太平軍的步兵陣型厚度高達六個方陣,每個陣前後有多達6名士兵。

    幾名精心挑選的優秀什將站在步兵方陣的各個角落,舉著步兵方陣的旗幟,幫助步兵完成陣型變化,或者是轉換防禦角度。而在他們後麵,高俊的點將台已經佇立起來了,這位關係到日後國家命運的重要人物登上點將台,下令軍樂隊奏樂,步兵部隊開始前進。

    第一排步兵使用的是盾牌和短槍,第二排則是長刀,第三排長斧,而後麵三排是長槍,其中第四排和第五排用的是普通的太平軍鴉項槍,而第六排則用的是龍門重槍。

    在其兩側還有大量的鼓手、跳蕩兵等特殊軍種,士兵們舉著盾牌,高高橫著戰刀,做好了搏擊的起手準備。

    太平軍騎兵們在前一天晚上好好照料著戰馬,由於後勤準備充足,騎兵無論是人還是牲畜都興致高昂,戰意強烈。在步兵陣線兩側,騎兵們蓄勢待發。

    盡管是高俊預先抵達的戰場,盡管是高俊憑借其高速的機動截斷敵軍,促使雙方的交手提前爆發。但是當兩軍對陣的時候,太平軍卻將第一輪進攻的權利讓給了蒙古人。眼看著對手並不打算立刻發動襲擊,蒙古人決定率先出招,戰鼓隆隆響起,騎兵們猛得打起精神,開始緩慢的原地轉圈加速,準備發動進攻。

    但是也就在這個時候,太平軍那邊傳來一陣尖利的哨響,緊接著,嗩呐高分貝的齊聲鳴奏,聲音緊緊抓著人的心,一聽就並非是什麽尋常事。

    數以百計的太平軍騎兵從陣線裏狂奔出來,會合最前麵的精銳騎兵,後麵跟著的則是數百名步兵,他們離開了太平軍的陣線,猛的向敵軍衝鋒過去。

    時機選擇的相當好,此時蒙古騎兵還正在原地轉圈,提高戰馬的速度,等待發動進攻的機會。而此時太平軍突然發動的反衝鋒讓他們措手不及,隊伍一下子慌亂變形。

    木華黎吃了一驚,他仔細觀察敵軍的裝備形製和所使用的旗號鼓吹,發覺發動進攻的並非是太平軍精銳,敵人也沒有傾巢出擊。

    “千萬不要慌亂,維持衝鋒隊形!”木華黎的命令並沒有被有效的傳達下去,一部分騎兵已經完成了衝鋒準備,立刻上來與太平軍交戰,而大部分的軍隊則還在轉彎加速之中,匆匆之間還沒弄明白到底出了什麽事,就徹底潰散了。

    一名逃兵慌不擇路,撞進了太平軍衝鋒騎兵之中,也就在兩馬交錯的一瞬間,我軍的騎兵猛的抬了一下手臂,那個敵軍逃兵的頭立刻飛起兩三丈高,可謂血濺三尺。

    騎兵們見好就收,立刻紛紛後撤,而跟在他們後麵的步兵本就隻是為了壯大聲勢,此時也立刻卷旗而歸。他們迴來時,太平軍的陣型裏爆發出驚人的歡唿,在眾目睽睽之下,太平軍騎兵隻是略微一試,就打亂了蒙古人的進攻部署,這不可謂不強。

    太平軍的先聲奪人讓蒙古人感到極為抑鬱,但他們也做好了奪迴主動權的準備。盡管遇到了一些插曲,但是蒙古騎兵已經轉圈加速完成,悠長的號角聲中,一麵旗幟被放倒,蒙古騎兵轉過來,對太平軍陣地發起了猛烈的衝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