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抵達信安之後,整個河北的抗蒙根據地都陷入到了狂歡之中,對於這位當年曾經轉戰運河,後來又在山東幾次讓鐵木真吃虧的當世名將,河北民眾可謂翹首以盼。高陽公張甫也對高俊心服口服,盡管對方是客人,但張甫卻謹慎的以禮侍之。

    來一睹高郎君風采的河北各地義軍領袖絡繹不絕,除去觀看他們心中的偶像之外,這些人也都提出了統一的請求:來了就不要走了,趁著現在蒙古軍隊集中在西南西北的好時機,一舉攻克中都,大家願意為高郎君牽馬執鐙。

    來這裏的人太多,以至於高俊真的起了這種心思。

    在過往一段時間,高俊一直想的是萬事俱備,然後再與蒙古人爭勝於河北,然而,眼看著現在的形勢如此順利,他甚至在想,是不是可以趁機直接推到中都,收複舊京,然後唿籲民眾起來反抗?

    蒙古人丟掉了剛剛拿下的金朝首都,一定會軍心低落,這個時候,各路義軍一起反攻,說不準就能徹底消滅還留在華北的蒙古人。

    靠實力與敵軍決戰是一種方式,難道取巧就不可以嗎?高俊此時陷入了迷思,一時之間不能確定。

    所以,他也沒有立刻返迴山東,反而依靠已經控製了運河向河北地區輸送了糧食和軍械,似乎大有就地駐紮的意思。

    中都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讓高俊在短時間內十分動搖,在兩者之間左右搖擺。

    有的時候,你無法作出決定,並為此輾轉反側的時候,對手會幫助你的,也就是在第二天,高俊派去南下擴大占領區的軍隊就遭遇到了極為慘痛的失敗。

    這次遭遇毀滅性打擊的是樓升的隊伍,他被高俊派遣去西南一側,準備擴大占領地,然而,他卻在這裏遭遇到了大隊的蒙古騎兵,足足有上千人之多。

    這支蒙古騎兵的裝備談不上精銳,甚至於不是人人身披重甲,他們來自於更加靠北的部落,比如兀良哈,這些部落被編入了木華黎的萬戶之中。

    而這上千人則是今年剛剛參加作戰的新兵。

    人數上蒙古人並不占優勢,而且從訓練和作戰經曆來講,這幫人也都是新兵,戰場情況似乎不應該很糟。但是,有一點永遠不能忽略:騎兵在具體戰場上就是要比步兵更好調動。

    蒙古騎兵們狡猾的從不同的方向上試探太平軍的步兵陣型,直到後者的隊列越來越散亂,騎兵射出無數利箭,讓太平軍步兵無從抵抗,這些從不同方向射來的箭矢很難全麵防護。

    樓升並非毫無經驗的軍官,他收攏隊形,並且想辦法抵禦敵人騎兵的騷擾,通過主動對抗敵人軍陣的方式,迫使敵軍也逐漸收攏,但是這批蒙古騎兵多達千人,他們可以從容機動,甚至於累了之後還能換一匹馬繼續作戰。

    附近的太平軍得到消息之後,迅速趕過來增援,但是他們的速度太慢了,在他們抵達戰場之前,樓升的隊伍就已經徹底散亂,而蒙古人也不失時機的發動一場強有力的衝鋒,直接將他的對手們打成了爛豆花。

    這次戰鬥的情形和以前全然不一樣,蒙古人看似力量並不比之前雄厚,隻有一千名新兵,指揮的百戶名不見經傳,而他的對手則是太平軍的元老宿將,所統率的軍隊也是百戰精銳。可是戰鬥在幾個時辰之內就已經完全分出了勝負,太平軍全麵崩潰。

    樓升率領殘兵向北撤退,在一條小溪附近再次遭遇到了敵軍騎兵的襲擊,敵人狡詐的選擇在這個地方埋伏,果然使得剛剛聚攏一些的太平軍殘兵再次混亂崩潰,樓升帶領著二百多人渡過了不寬的河道,但還有一些人跌入水中掙紮不得,被蒙古人的馬蹄踏成肉泥,少數人被河水衝到了下遊去。

    這樣的溪流無法阻止蒙古騎兵繼續追擊,等到當天晚上的時候,樓升營已經完全無法再次聚攏,從高俊這麵的定義來看,甚至可以認定樓升遭到了全殲。

    殘餘的軍隊繼續向東北方向撤退,士兵們還要想著自家的田地和妻子兒女,因此並沒有徹底潰散,即便是單個士兵也要想辦法尋找太平軍。

    深夜裏,蒙古人的騎兵隊依舊不停的掃蕩著這一片地區,他們每個人都有兩三匹健壯的戰馬,隨時可以更換。踏過用石頭壘起來的小道和潺潺的小溪,到處尋找躲在灌木叢中的太平軍士兵,然後用長槍把他們挑起來,穿成一串。

    樓升所率領的殘兵,在這裏又和敵人的騎兵交戰了一番,也許是人數少,反而指揮的更靈活,他們成功的擊殺了敵軍的四名騎兵,然後度過了更大的一條河,這是相對安全的地帶。

    但是隨即,蒙古騎兵的主力趕來,足足有兩三百人,他們也在嚐試尋找渡河的方法,再派出幾輪覘騎之後,終於找到了上遊的一處淺灘。

    隻可惜,當蒙古人正準備從這裏渡過小河時,沒想到對麵上太平軍的援軍已經來了,這是一批射手。他們盔甲較輕,來的很快。

    太平軍射手都迎來了成立之後第一次獨立作戰,而且是在沒有步兵保護之下的純粹射擊作戰,所以必須在短時間內用強大火力震懾敵軍。

    宋英得知敵軍的數量之後嚇得差點坐地上,理論上,射手都確實可以打出強大的火力,但弓箭手的射速不光取決於平時訓練的技巧,也要看在戰場上的心理狀態。嚇的連弓都拿不住,還談什麽張弓射箭呢。

    宋英向士兵們隱瞞了對麵的實際人數,聲稱對麵隻有偽軍,反正天已經黑了,誰也看不清。

    在宋英的指揮下,弓箭手門萬箭齊發,在短短的一分鍾之內就射出了四百支箭,這種火力密度是太平軍以往從未有過的,也讓對麵的蒙古人小小吃了一驚,認為也許太平軍主力就在這裏,如果連射手都這麽多的話,那麽重步兵會更多,興許還會有騎兵。

    蒙古人打仗是為了勝利而不是送死,一聲唿嘯,這些年輕的騎手們立刻離開了渡口,他們並不知道,其實對岸隻是有一群弓箭手而已,如果他們依舊要強攻的話,對手根本不足以防禦。

    宋英何嚐不是被嚇出了一身冷汗,但好歹事情都過去了,他抹了抹汗津津的臉,請樓升和他一道返迴信安那邊,高俊已經得知樓升接敵的消息,正在重新匯集太平軍主力向這邊趕來,騎兵部隊已經出動了。

    樓升本來是想立刻跟著宋英走的,然而,出發沒多久,他們就遇上了另外幾名殘兵,他們來自於樓升下屬的一個旗,據他們報告,指揮已經戰死,剩下的弟兄們分布在河東南麵的一片荒地上,蒙古人在四處追殺。

    樓升猶豫了一下,才對宋英說:“這個時候本統製不能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顛覆晚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郡箭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郡箭手並收藏顛覆晚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