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綠草如茵,剛剛下過雨的土地格外溫潤,即使是上千名騎兵踏過,也沒有掀起讓人生厭的塵埃。這讓本來就得勝而歸的騎兵們更加舒心暢快,隊伍裏齊唱起黨項人的戰歌,慶祝這次出擊大捷。
就在前不久,李遵頊異想天開的戰略得以實施,西夏軍隊放棄了在南線與金朝廝殺,轉而聯絡漠北諸部,偷襲了鐵木真的老巢——斡難河畔的老斡爾朵,並把這裏殺掠一空,成千上萬的蒙古人四處逃散,現如今他們的軍隊都已出征,營地都是些婦孺,在勇猛的西夏軍隊麵前,留守的蒙古軍隊根本不堪一擊,一邊倒的屠殺持續了整整三天。
對於大部分普通士兵來說,這是連續幾年苦戰之後罕見的全勝時刻,而且打敗的還是不可一世的蒙古人,這讓他們感到滿心振奮,認為屬於西夏的好時光也許又要來了。在享受夠了女人的身體,喝光了蒙古營地的美酒,殺掉他們的牛羊,燒毀他們的草場之後,這支軍隊沿著原來的路線向南迴歸。
這次出擊確實出人意料,因為,除非常年生活在草原的人,絕大部分軍隊進入這片地區都很容易迷失道路,從漢代以來就是如此。號稱黃河之子的黨項人居然能夠離開賀蘭的高山,越過茫茫瀚海,突襲位於蒙古腹地的斡難河老營,這是任憑誰都無法想象的軍事奇跡。
隻有少部分西夏的核心將領知道究竟是怎麽迴事,他們一路之上都有向導,而這些向導正來源於那些對蒙古心懷不滿的遊牧部落,尤其是西夏人的老朋友克烈人。
西夏立國之後,在東麵與宋軍的征戰,在南縣與吐蕃的殺伐都在漢文史料裏記載的很詳細。相比而言,西夏在北麵和西麵的經營則鮮為人知,事實上,西夏也一度想要從西麵開疆拓土,征討高昌王國,一度攻克了和田,然而最後卻不得不退守玉門關。北麵倒是西夏罕有的和平邊界,雖然他們也不得不重新修整漢代的長城,以防禦遊牧部落的騷擾和入侵,但西夏中期以來,嵬名氏和牢牢統治草原中部地區的克烈部保持了相當密切的聯係,甚至還有和親之舉。
就連也古的老丈人紮合敢不,也曾經作為克烈部的貴族在西夏呆過很長時間,甚至於他的名字就是西夏人所取的,這名字代表著偉岸的丈夫,如果用另一個大家更熟悉的譯名的話,就是吐蕃的王號:讚普。
所以,是哪些草原部落的餘孽指引了西夏人,這一點所有人都模模糊糊的猜到了。然而就算如此,蒙古人眼下也沒有力量去揪出奸細,他們還在搜羅失散的部眾,重新匯聚被驅趕的牛羊,哭聲響徹草原幾天幾夜,反襯著西夏人的勝利凱歌,即便對付的是一群力量孱弱的留守人員,但能夠從寧夏攻打到斡難河,西夏人這次勝利依舊可以說是來得堂堂正正,無可指摘。
但即便如此,也有少部分人保持著憂慮,西壁囉乜憂心忡忡的對嵬名令公說:“雖然打贏了這一仗,可是咱們得到了什麽呢?我們激怒了每一個蒙古人,卻沒對他們的力量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傷害,等到鐵木真的大軍從西方迴來,將士們得知妻子都被西夏人殺掠,那會發生什麽?”
“凡事不要往壞處想,鐵木真已經出征一年多了,但是卻沒有一支部隊迴來,也許他已經全軍盡墨。”
“恐怕是咱們太過樂觀了,鐵木真這樣的人絕對不會輕易被打敗的。現如今,咱們剛剛取得對蒙古的大捷,本應該一鼓作氣全掠草原,深挖蒙古的根。可是陛下卻又讓咱們班師迴國,繼續和金人爭奪陝西,這樣不停的兩線作戰,士卒疲弊,哪裏都不會得到好處的。”
“好了,好了,如果每一個黨項人都能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那麽也不會有這麽多的麻煩。讓陛下決定去打哪裏,我來決定怎麽打仗,而你去衝鋒陷陣消滅敵人,隻要這樣就夠了。”嵬名令公其實知道西壁囉乜不無道理,但他已經不想再繼續這種爭辯了,沒有人能夠違抗皇帝的命令。
囉乜也適時的閉上了嘴,他同樣清楚,就算說服了嵬名令公也沒什麽兩樣,皇帝陛下現在為自己的高明策略十分得意,並且認為蒙古的事情已經基本解決。接下來,黨項勇士應該向東向南,攻打木華黎控製的河北和女真人控製的河南陝西,以一統天下。
但是實際已經不同了,今年春季戰敗之後,陝西的形勢已經逐漸安定下來,潘正在河西地區終於實現了所謂的落地生根,將地方力量籠絡在永昌軍的體製之下。
在張天綱、趙昉等人的努力之下,永昌軍在陝西也建立了類似山東的政府機關,設立了五院六政府和其他機構,並且也實行了管社製度,在地方打擊豪強,建立有效的自治機構。
相比而言,在陝西做這些事情比在山東還要容易一些,陝西地處西北,土地相對貧瘠,因此地主的擴張能力也要弱一些,大莊園要比山東更少,而且此處地處邊境,人們早已有結寨自保的傳統,並且在抗擊外寇之中,建立了原始的軍事民主製度。
正因為這樣的傳統,永昌軍在陝西逐漸受到歡迎,當地人也開始踴躍投軍,四個營很快就兵力充盈,並且也像山東一樣,代管了相當一部分兵力之後,也設立了影子統製。
目前,永昌軍裏麵山東籍的和陝西籍的士兵比例已經達到了5:5,在軍官上則是6:4。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已經大大的本地化。
大概是高俊這邊發起進攻前十天左右,信使把最近一段時間山東的消息帶來了陝西,得知根據地那邊即將要發動大戰役,潘正也琢磨著在西線給蒙古人添點兒堵。
恰好在此時,蒙古的偏師還在慶陽一帶,陝西金軍都將之視為眼中釘,胥鼎排兵布陣,讓金軍逐步向慶陽靠攏,完顏合達遣使向蒙古人議和,主張雙方各退一步,現如今還沒有消息。
潘正有把握的認為,蒙古人根本就不會真心議和,很快雙方就會再次兵戎相見,所以永昌軍最好立刻丟掉幻想,準備拿起武器進行戰鬥,士兵已經進行了充分動員,從臨洮向慶陽一帶移動。
在夏季溫暖的風中,潘正騎著一匹河湟產的神駿的西馬,越過了高高的隴山。高山兩側,陝西大地一片蒼翠。
第三十四卷完
就在前不久,李遵頊異想天開的戰略得以實施,西夏軍隊放棄了在南線與金朝廝殺,轉而聯絡漠北諸部,偷襲了鐵木真的老巢——斡難河畔的老斡爾朵,並把這裏殺掠一空,成千上萬的蒙古人四處逃散,現如今他們的軍隊都已出征,營地都是些婦孺,在勇猛的西夏軍隊麵前,留守的蒙古軍隊根本不堪一擊,一邊倒的屠殺持續了整整三天。
對於大部分普通士兵來說,這是連續幾年苦戰之後罕見的全勝時刻,而且打敗的還是不可一世的蒙古人,這讓他們感到滿心振奮,認為屬於西夏的好時光也許又要來了。在享受夠了女人的身體,喝光了蒙古營地的美酒,殺掉他們的牛羊,燒毀他們的草場之後,這支軍隊沿著原來的路線向南迴歸。
這次出擊確實出人意料,因為,除非常年生活在草原的人,絕大部分軍隊進入這片地區都很容易迷失道路,從漢代以來就是如此。號稱黃河之子的黨項人居然能夠離開賀蘭的高山,越過茫茫瀚海,突襲位於蒙古腹地的斡難河老營,這是任憑誰都無法想象的軍事奇跡。
隻有少部分西夏的核心將領知道究竟是怎麽迴事,他們一路之上都有向導,而這些向導正來源於那些對蒙古心懷不滿的遊牧部落,尤其是西夏人的老朋友克烈人。
西夏立國之後,在東麵與宋軍的征戰,在南縣與吐蕃的殺伐都在漢文史料裏記載的很詳細。相比而言,西夏在北麵和西麵的經營則鮮為人知,事實上,西夏也一度想要從西麵開疆拓土,征討高昌王國,一度攻克了和田,然而最後卻不得不退守玉門關。北麵倒是西夏罕有的和平邊界,雖然他們也不得不重新修整漢代的長城,以防禦遊牧部落的騷擾和入侵,但西夏中期以來,嵬名氏和牢牢統治草原中部地區的克烈部保持了相當密切的聯係,甚至還有和親之舉。
就連也古的老丈人紮合敢不,也曾經作為克烈部的貴族在西夏呆過很長時間,甚至於他的名字就是西夏人所取的,這名字代表著偉岸的丈夫,如果用另一個大家更熟悉的譯名的話,就是吐蕃的王號:讚普。
所以,是哪些草原部落的餘孽指引了西夏人,這一點所有人都模模糊糊的猜到了。然而就算如此,蒙古人眼下也沒有力量去揪出奸細,他們還在搜羅失散的部眾,重新匯聚被驅趕的牛羊,哭聲響徹草原幾天幾夜,反襯著西夏人的勝利凱歌,即便對付的是一群力量孱弱的留守人員,但能夠從寧夏攻打到斡難河,西夏人這次勝利依舊可以說是來得堂堂正正,無可指摘。
但即便如此,也有少部分人保持著憂慮,西壁囉乜憂心忡忡的對嵬名令公說:“雖然打贏了這一仗,可是咱們得到了什麽呢?我們激怒了每一個蒙古人,卻沒對他們的力量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傷害,等到鐵木真的大軍從西方迴來,將士們得知妻子都被西夏人殺掠,那會發生什麽?”
“凡事不要往壞處想,鐵木真已經出征一年多了,但是卻沒有一支部隊迴來,也許他已經全軍盡墨。”
“恐怕是咱們太過樂觀了,鐵木真這樣的人絕對不會輕易被打敗的。現如今,咱們剛剛取得對蒙古的大捷,本應該一鼓作氣全掠草原,深挖蒙古的根。可是陛下卻又讓咱們班師迴國,繼續和金人爭奪陝西,這樣不停的兩線作戰,士卒疲弊,哪裏都不會得到好處的。”
“好了,好了,如果每一個黨項人都能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那麽也不會有這麽多的麻煩。讓陛下決定去打哪裏,我來決定怎麽打仗,而你去衝鋒陷陣消滅敵人,隻要這樣就夠了。”嵬名令公其實知道西壁囉乜不無道理,但他已經不想再繼續這種爭辯了,沒有人能夠違抗皇帝的命令。
囉乜也適時的閉上了嘴,他同樣清楚,就算說服了嵬名令公也沒什麽兩樣,皇帝陛下現在為自己的高明策略十分得意,並且認為蒙古的事情已經基本解決。接下來,黨項勇士應該向東向南,攻打木華黎控製的河北和女真人控製的河南陝西,以一統天下。
但是實際已經不同了,今年春季戰敗之後,陝西的形勢已經逐漸安定下來,潘正在河西地區終於實現了所謂的落地生根,將地方力量籠絡在永昌軍的體製之下。
在張天綱、趙昉等人的努力之下,永昌軍在陝西也建立了類似山東的政府機關,設立了五院六政府和其他機構,並且也實行了管社製度,在地方打擊豪強,建立有效的自治機構。
相比而言,在陝西做這些事情比在山東還要容易一些,陝西地處西北,土地相對貧瘠,因此地主的擴張能力也要弱一些,大莊園要比山東更少,而且此處地處邊境,人們早已有結寨自保的傳統,並且在抗擊外寇之中,建立了原始的軍事民主製度。
正因為這樣的傳統,永昌軍在陝西逐漸受到歡迎,當地人也開始踴躍投軍,四個營很快就兵力充盈,並且也像山東一樣,代管了相當一部分兵力之後,也設立了影子統製。
目前,永昌軍裏麵山東籍的和陝西籍的士兵比例已經達到了5:5,在軍官上則是6:4。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已經大大的本地化。
大概是高俊這邊發起進攻前十天左右,信使把最近一段時間山東的消息帶來了陝西,得知根據地那邊即將要發動大戰役,潘正也琢磨著在西線給蒙古人添點兒堵。
恰好在此時,蒙古的偏師還在慶陽一帶,陝西金軍都將之視為眼中釘,胥鼎排兵布陣,讓金軍逐步向慶陽靠攏,完顏合達遣使向蒙古人議和,主張雙方各退一步,現如今還沒有消息。
潘正有把握的認為,蒙古人根本就不會真心議和,很快雙方就會再次兵戎相見,所以永昌軍最好立刻丟掉幻想,準備拿起武器進行戰鬥,士兵已經進行了充分動員,從臨洮向慶陽一帶移動。
在夏季溫暖的風中,潘正騎著一匹河湟產的神駿的西馬,越過了高高的隴山。高山兩側,陝西大地一片蒼翠。
第三十四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