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在營地外圍突然又放了一圈煙花,齊州的消防員們開始緊張的往來巡視,而在營地中間,宴會也進行到了最高潮的時候,齊州四家學塾的小朋友們在教師的組織下,為忠義軍軍兵們表演節目。
配合演出的是在根據地內享有盛譽的太平軍軍樂團,人們安靜下來,悠揚的簫聲還在迴蕩,太平軍軍樂團經過兩次擴編之後,現在已經擁有固定成員79人,除去完成軍事命令所用的嗩呐和鑼鼓之外,還增加了大量演奏用的樂器,包括笛子、簫、奚琴、三弦、琵琶等等。除去能進行樂團演奏之外,還可以創作和演出戲劇,甚至能對樂器進行改進。
簫的獨奏剛剛結束,其他樂器的應和隨之而來,低沉而起伏的聲調仿佛是對剛才蕭聲的迴答。這低迴沉鬱的聲音反轉往複了好幾次,像是漣漪慢慢散開,聽的人都停止了交談,屏住唿吸。
深受根據地群眾熱愛歡迎的女歌手李翠兒走上了舞台,作為根據地最早的專業女歌手,她一直用一條柔軟的紅絲巾來保護咽喉,這還是當年高俊下令贈予的。
李翠兒帶著根據地的孩子們齊唱。最後一首歌,唱歌的都是五六歲的小女孩,他們都來自登州的女學生,這座學塾是委托全真道觀負責的。
孩子們的歌聲很清脆,讓人整個舒緩下來,張林坐在主席的位置上,聽著孩子們的歌聲,迴想起過往如夢似幻的經曆,不由的感覺心裏麵空落落的。
一名教師過來向張林敬酒,兩個人抬起頭來對視,都有些驚訝,這個教師本身還就是個半大少年,正是當初在登州城裏,獻劍高俊的那個小道童。
奉塵現如今已經是見習教師了,他在根據地的女學裏麵教授女孩子們讀書習字,得知根據地的這個變化,張林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形容自己的感覺。
“在軍變之前,全登州一共有四家學塾,現如今已經有三十五家了。”
所有人都哭了。
雖然演出結束了,但是好奇的孩子們還沒有下場,一個腳步還有些蹣跚的小女孩兒,穿著黃色的裙子,舉著一顆甜杏到離他最近的一名忠義軍隊正前,那人此時已經伏在案前,痛哭失聲。
“叔叔,你別哭了,吃杏。”小女孩的聲音很甜,隊正擦著眼淚,努力的點點頭,把杏塞到自己的嘴裏,用力的咬著。
“叔叔,甜不甜?”看見叔叔吃下了姓,小女孩笑了,兩隻亮晶晶的眼睛眯成了縫。
“謝謝,謝謝。”隊正鼻子一酸,還是忍不住問:“小姑娘,你們為什麽這麽歡迎我們?”
“兄弟,你……”旁邊的太平軍軍官有些惶急,想要打斷兩個人的對話,但是小姑娘已經朗聲迴答:
此時,高俊和彭義斌已經抵達了他們最初交戰的地方——鄆城縣梁山以北,此時的梁山已經成了太平軍的主要軍營之一,彭義斌在這裏觀看了太平軍操演,並且接受了高俊的禮物:噴火槍五千根。
“這東西的熱值不高,是很難用來點火的——如何操作這些武器,三言兩語也說不明白,我另外還挑了一百多名軍兵來幫助訓練。除此之外,在太平軍中有很多河北人服役,我在其中挑選了六十人,他們誌願協助忠義軍,給你們做向導顧問。”
兩個人漫步在東平府一帶,迴想起過往的幾次戰鬥:大石村、三家林、汶陽縣。
“想當初,在三家林這邊,要是我幫助時全再衝一把,恐怕你高郎君也抵擋不住。”
“是啊,那次經曆真是讓我難以忘懷,我就是在這裏處死時全的。”高俊指著前麵一片地方:“你說奇不奇怪,盡管已經過去了這麽多年,但時全臨死前對我的咒罵,我卻一直記憶猶新,他說我也會遭到背叛。”
“不必為此而煩惱,隻要還記得自己想幹什麽。”彭義斌長歎一口氣:“這幾年我是越來越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麽了,高郎君,我倒是想問你一句實話,你是如何看待紅襖軍的?”
高俊勒住戰馬,此時此刻,他、何誌也、魏小乙,穿黃衣服的小姑娘,以及根據地的很多人,終於對紅襖軍這支久離山東的赤子之軍下達了來自故鄉的最終判決:
“我們山東將永遠為誕生了這麽一群為民請命的英雄而感到驕傲。”
在齊州的軍民元帥府裏麵,爭吵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看到何誌也居然這麽定調,根據地的不少官吏軍將非常憤怒,他們有的直接因為紅襖軍起義而受到損失,而有些人曾與紅襖軍作戰,更有一部分人是徹頭徹尾的效忠派保王黨人。
高俊官也改了,地也分了,軍馬也都攥到了自己的手裏,朝廷的指揮棒也不靈敏了。如果說事急從權的話,這些還能忍受。但現如今他居然要給這些人平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尤其是集賢院的那幫地方開明鄉紳,雖然平時和高俊相處融洽,但是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雙方尖銳對立,這些人怒斥何誌也心懷不軌,居然洗白暴民。
而何誌也與之針鋒相對,甚至叫人搬出來厚厚的小本本:盡管高俊想辦法限製了土地兼並,但地方豪強又豈是把手的,在過去一段時間裏,這些人又偷偷翻雲覆雨,搞了不少小動作。
你們反對我,我就給你們算總賬,小本本上都記好了,你說一句我能說一萬句。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的心思,想當年國朝剛剛南下的時候,下令撫定以前田土全部歸原主所有,從此不再糾訟紛擾。我看你們也希望蒙古人南下的時候也下這麽一個命令,讓你們奪來的土地全都洗白是不是?要我說,坐在這裏麵得有一半人心裏都盼著蒙古人早點打進來!”
這下的話題轉換了,在場所有的人都賭咒發誓自己絕對不會盼著蒙古人打進來。
“我為什麽要你們保證?我更希望你們記住,我和高郎軍讓你們進軍民元帥府,是因為你們是山東的主人,是統治山東的人,以後跟著我們,還有很多利益可以享受。咱們的利益是一體的,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但是人不能不顧及子孫萬代,想要讓咱們的利益長久,就不能隨意撬動基礎,就算是主人,也沒有隨便處死自己的驅口的!
成千上萬的自耕農是支撐,沒有這群人,咱們明天就會死無葬身之地,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走狗蒙古人要一把有一把,你們這幫人連蒙古語都不會說,論起投降了,還不如高郎君身邊的斡脫!”
配合演出的是在根據地內享有盛譽的太平軍軍樂團,人們安靜下來,悠揚的簫聲還在迴蕩,太平軍軍樂團經過兩次擴編之後,現在已經擁有固定成員79人,除去完成軍事命令所用的嗩呐和鑼鼓之外,還增加了大量演奏用的樂器,包括笛子、簫、奚琴、三弦、琵琶等等。除去能進行樂團演奏之外,還可以創作和演出戲劇,甚至能對樂器進行改進。
簫的獨奏剛剛結束,其他樂器的應和隨之而來,低沉而起伏的聲調仿佛是對剛才蕭聲的迴答。這低迴沉鬱的聲音反轉往複了好幾次,像是漣漪慢慢散開,聽的人都停止了交談,屏住唿吸。
深受根據地群眾熱愛歡迎的女歌手李翠兒走上了舞台,作為根據地最早的專業女歌手,她一直用一條柔軟的紅絲巾來保護咽喉,這還是當年高俊下令贈予的。
李翠兒帶著根據地的孩子們齊唱。最後一首歌,唱歌的都是五六歲的小女孩,他們都來自登州的女學生,這座學塾是委托全真道觀負責的。
孩子們的歌聲很清脆,讓人整個舒緩下來,張林坐在主席的位置上,聽著孩子們的歌聲,迴想起過往如夢似幻的經曆,不由的感覺心裏麵空落落的。
一名教師過來向張林敬酒,兩個人抬起頭來對視,都有些驚訝,這個教師本身還就是個半大少年,正是當初在登州城裏,獻劍高俊的那個小道童。
奉塵現如今已經是見習教師了,他在根據地的女學裏麵教授女孩子們讀書習字,得知根據地的這個變化,張林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形容自己的感覺。
“在軍變之前,全登州一共有四家學塾,現如今已經有三十五家了。”
所有人都哭了。
雖然演出結束了,但是好奇的孩子們還沒有下場,一個腳步還有些蹣跚的小女孩兒,穿著黃色的裙子,舉著一顆甜杏到離他最近的一名忠義軍隊正前,那人此時已經伏在案前,痛哭失聲。
“叔叔,你別哭了,吃杏。”小女孩的聲音很甜,隊正擦著眼淚,努力的點點頭,把杏塞到自己的嘴裏,用力的咬著。
“叔叔,甜不甜?”看見叔叔吃下了姓,小女孩笑了,兩隻亮晶晶的眼睛眯成了縫。
“謝謝,謝謝。”隊正鼻子一酸,還是忍不住問:“小姑娘,你們為什麽這麽歡迎我們?”
“兄弟,你……”旁邊的太平軍軍官有些惶急,想要打斷兩個人的對話,但是小姑娘已經朗聲迴答:
此時,高俊和彭義斌已經抵達了他們最初交戰的地方——鄆城縣梁山以北,此時的梁山已經成了太平軍的主要軍營之一,彭義斌在這裏觀看了太平軍操演,並且接受了高俊的禮物:噴火槍五千根。
“這東西的熱值不高,是很難用來點火的——如何操作這些武器,三言兩語也說不明白,我另外還挑了一百多名軍兵來幫助訓練。除此之外,在太平軍中有很多河北人服役,我在其中挑選了六十人,他們誌願協助忠義軍,給你們做向導顧問。”
兩個人漫步在東平府一帶,迴想起過往的幾次戰鬥:大石村、三家林、汶陽縣。
“想當初,在三家林這邊,要是我幫助時全再衝一把,恐怕你高郎君也抵擋不住。”
“是啊,那次經曆真是讓我難以忘懷,我就是在這裏處死時全的。”高俊指著前麵一片地方:“你說奇不奇怪,盡管已經過去了這麽多年,但時全臨死前對我的咒罵,我卻一直記憶猶新,他說我也會遭到背叛。”
“不必為此而煩惱,隻要還記得自己想幹什麽。”彭義斌長歎一口氣:“這幾年我是越來越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麽了,高郎君,我倒是想問你一句實話,你是如何看待紅襖軍的?”
高俊勒住戰馬,此時此刻,他、何誌也、魏小乙,穿黃衣服的小姑娘,以及根據地的很多人,終於對紅襖軍這支久離山東的赤子之軍下達了來自故鄉的最終判決:
“我們山東將永遠為誕生了這麽一群為民請命的英雄而感到驕傲。”
在齊州的軍民元帥府裏麵,爭吵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看到何誌也居然這麽定調,根據地的不少官吏軍將非常憤怒,他們有的直接因為紅襖軍起義而受到損失,而有些人曾與紅襖軍作戰,更有一部分人是徹頭徹尾的效忠派保王黨人。
高俊官也改了,地也分了,軍馬也都攥到了自己的手裏,朝廷的指揮棒也不靈敏了。如果說事急從權的話,這些還能忍受。但現如今他居然要給這些人平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尤其是集賢院的那幫地方開明鄉紳,雖然平時和高俊相處融洽,但是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雙方尖銳對立,這些人怒斥何誌也心懷不軌,居然洗白暴民。
而何誌也與之針鋒相對,甚至叫人搬出來厚厚的小本本:盡管高俊想辦法限製了土地兼並,但地方豪強又豈是把手的,在過去一段時間裏,這些人又偷偷翻雲覆雨,搞了不少小動作。
你們反對我,我就給你們算總賬,小本本上都記好了,你說一句我能說一萬句。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的心思,想當年國朝剛剛南下的時候,下令撫定以前田土全部歸原主所有,從此不再糾訟紛擾。我看你們也希望蒙古人南下的時候也下這麽一個命令,讓你們奪來的土地全都洗白是不是?要我說,坐在這裏麵得有一半人心裏都盼著蒙古人早點打進來!”
這下的話題轉換了,在場所有的人都賭咒發誓自己絕對不會盼著蒙古人打進來。
“我為什麽要你們保證?我更希望你們記住,我和高郎軍讓你們進軍民元帥府,是因為你們是山東的主人,是統治山東的人,以後跟著我們,還有很多利益可以享受。咱們的利益是一體的,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但是人不能不顧及子孫萬代,想要讓咱們的利益長久,就不能隨意撬動基礎,就算是主人,也沒有隨便處死自己的驅口的!
成千上萬的自耕農是支撐,沒有這群人,咱們明天就會死無葬身之地,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走狗蒙古人要一把有一把,你們這幫人連蒙古語都不會說,論起投降了,還不如高郎君身邊的斡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