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妙真臉上似乎還帶著潔白的月光,仿佛一個巨大、美麗、威武的天使瓦爾瓦拉一般衝入敵軍,而醜惡的蒙古人在她身邊紛紛潰散消亡。
太平軍鼓噪起來,向兩邊發動進攻。擁擠在山穀之間的敵人絲毫不是對手,除了少部分人逃走之外,剩下的都橫屍山間,仔細看了這些人的發式,都是真正的蒙古人。
然而這個時候,楊妙真卻微微彎下腰來,大家才發覺她之前受傷了——從會戰開始,這個女子單槍匹馬的往來殺戮,一路突圍至此,槍下亡魂不下百人,但是也中了兩箭。幾名軍兵趕緊將訓練參軍扶下馬來,楊妙真傷的不輕,看到大軍在此,精神一鬆,幾近昏迷,還在喃喃的說:“讓軍醫別用止血粉,會留疤的。”
“郎君,我來的方向那邊,還有不少弟兄們被困著呢。”幾名軍兵架著楊妙真去休息,而她還在給高俊指的方向:“敵軍大約120餘騎。”
剛剛匯合的軍馬又折返向南,驅逐這120多名騎兵,軍兵在山路上魚貫前行,盡可能的壓低聲音,從背後靠近對方之後,用強弓勁弩突然射擊,一口氣打散了敵軍,解救了這一路被困的弟兄。
連續兩次襲擊成功,軍兵們的鬥誌恢複了不少,被解救的軍兵們更是興高采烈。
此時的營部裏麵一刻也不放鬆,高俊和所有的參軍典史忙忙碌碌的計算著目前還擁有的糧草軍器,並且開始繪製道路地圖,探討下一步的進軍計劃,正如高俊之前所說的,一定不能失掉信心,但凡有一絲希望,就要盡可能的挽救弟兄們。
和高俊潘正相比,孫庭受到了關注略微少一些,他戰退敵軍,退到了略靠西北處的山頭上,並在這裏匯合了不少敗兵,總人數達到兩千餘人。
突圍幾乎是不可能的,蒙古騎兵很快就找到了這裏,他們知道山上有敵軍,但不知道具體人數,因而也不敢輕易進攻,隻是在山穀間設置崗哨巡邏,準備將孫庭等人困死在山上。
留守隻是死路一條,趁著敵軍還沒有調集大股人馬過來,孫庭決定突圍,他有一項比高俊和潘正的優勢,在他的部隊裏有不少本地人,比較熟悉這一邊的山路。
在布置突圍計劃的時候,張大春被授予了一項比較艱難的任務,現如今他已經是指揮兼營副統製了,與孫庭搭班子,讓他執行這樣的任務,孫庭也經過考慮。
這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是:帶著一個都的兵力,在孫庭所率領的真正的主力部隊以南數裏處與主力部隊一道突圍,借以吸引敵軍的注意力,迷惑蒙古人。
這幾乎是一項必死的任務,孫庭考慮的是,張大春級別夠高,能夠壓的住士兵,而且,他和鮑員外的女兒結婚後,妻子已經有了身孕,也許能生下一個男孩,這樣的話大春就不會絕後了。
張大春麵色如常的接受了命令,並且立刻去檢閱自己要帶的兵馬,那個軍使叫做袁勝,全都還剩下31名軍兵,小夥子們個個高大挺拔,聽說有一位副統製來帶領自己後更是喜不自勝,都在張大春麵前努力的挺直腰杆,讓自己顯得魁梧一些。
這是一群好小夥子,張大春挨個的檢閱了他們,並且讓他們不要緊張。
孫庭的軍馬突然從山上衝了下來,蒙古人沒有預料到這座小小的山包上居然藏了這麽多人,驚訝之下很快潰散。孫庭與張大春作了個簡短的告別,兩個人即刻分兵,張大春率領少數量人馬登上了鬱鬱蔥蔥的南山,而孫婷則率領主力部隊卷旗卸甲,從北嶺悄悄穿過。
在他們以南數裏處,蒙古軍將們得到了發現太平軍大部隊的消息,騎兵正在向這邊趕來。
在高俊略微以東數裏處的山道上,三名契丹騎手正茫然不知所措的看著周圍,他們中間護送著一輛輕便的馬車。
這大概是耶律齊人生最刺激的夜晚之一,先是被太平軍俘虜,但隨即太平軍又打了大敗仗,他們被敗軍裹挾至此,身邊隻剩下了十幾名太平軍,卻偏偏撞上了蒙古人。
契丹人對狂傲的蒙古人沒什麽好感,而對俘虜了自己的太平軍也不假辭色,因而他們選擇了在旁邊中立,勝利的人可以將耶律齊郡主帶走。
實際情形讓人啼笑皆非,太平軍與蒙古騎兵,戰了個平手,雙方互相殺傷死傷殆盡,居然沒有一個活人。
所有人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耶律齊的目光掃視眾人,她清楚,絕大部分契丹人其實並不願意投降蒙古,他們還希望恢複舊日的大遼帝國。更不希望自己做什麽蒙古人的郡主,而是堂堂大遼皇帝耶律留哥的親妹妹,響當當的遼國長公主。
關於這一切,她都十分清楚,但是,她更明白哥哥為何要選擇投靠蒙古,屬於契丹人的時代真的已經過去了,但可以選擇投靠一個真正有力的勢力,繼而使契丹人在未來獲利。正因為如此,耶律留哥才會不顧部下的勸阻,毅然去掉帝號,覲見鐵木真。
此時自己怎麽能為這樣的事拖後腿呢?如果自己去太平軍那裏,一旦讓鐵木真知道,該如何看待契丹人的忠誠?千千萬萬的族人還在遼東,在鐵木真的控製之下,這不是可以猶豫的時候。
“我們想辦法往西走,去尋找蒙古人。”這是耶律齊最後的命令,騎手們露出了或是欣慰或是不甘的表情,立刻套好馬車,繼續前進。
相比於高俊的前線苦戰,潘正的壓力立刻就輕鬆了許多,在泰安州以北的各處,他迅速樹立起旗幟,開始收納流亡軍兵,當地的山民也和太平軍相處融洽,這裏也屬於根據地的一部分,當地山民對太平軍印象極好,還有不少人參過軍,聽說高郎君在泰西打了敗仗,山民們商量著還要將泰山上的道士和尚請下來,做個法事。
在這些人的幫助下,潘正在短短一天的工夫內重新集結了一千五百多人。陳秉彝厥功至偉,在混亂時刻,他護住了所有的典籍文冊,在幾名軍兵的保護下一路逃到這裏,使得太平軍的重要文獻得以保存。
在高高低低的山路上起伏不定,與蒙古軍相周旋,不斷的解救被困軍兵,讓蒙古追兵逐漸感到力不從心的高俊並不知道這些,如果清楚的話,一定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各方麵的情報逐漸匯集到鐵木真這裏,追兵們成績不佳,雖然也殲滅了不少太平軍,但敵軍逐漸形成了有組織的抵抗,很顯然,太平軍在被擊潰之後又複活了。
“不要管在山裏麵的高俊了,他在山中走得不快,我們想辦法繞過它,去襲擊膠東各地。”
太平軍鼓噪起來,向兩邊發動進攻。擁擠在山穀之間的敵人絲毫不是對手,除了少部分人逃走之外,剩下的都橫屍山間,仔細看了這些人的發式,都是真正的蒙古人。
然而這個時候,楊妙真卻微微彎下腰來,大家才發覺她之前受傷了——從會戰開始,這個女子單槍匹馬的往來殺戮,一路突圍至此,槍下亡魂不下百人,但是也中了兩箭。幾名軍兵趕緊將訓練參軍扶下馬來,楊妙真傷的不輕,看到大軍在此,精神一鬆,幾近昏迷,還在喃喃的說:“讓軍醫別用止血粉,會留疤的。”
“郎君,我來的方向那邊,還有不少弟兄們被困著呢。”幾名軍兵架著楊妙真去休息,而她還在給高俊指的方向:“敵軍大約120餘騎。”
剛剛匯合的軍馬又折返向南,驅逐這120多名騎兵,軍兵在山路上魚貫前行,盡可能的壓低聲音,從背後靠近對方之後,用強弓勁弩突然射擊,一口氣打散了敵軍,解救了這一路被困的弟兄。
連續兩次襲擊成功,軍兵們的鬥誌恢複了不少,被解救的軍兵們更是興高采烈。
此時的營部裏麵一刻也不放鬆,高俊和所有的參軍典史忙忙碌碌的計算著目前還擁有的糧草軍器,並且開始繪製道路地圖,探討下一步的進軍計劃,正如高俊之前所說的,一定不能失掉信心,但凡有一絲希望,就要盡可能的挽救弟兄們。
和高俊潘正相比,孫庭受到了關注略微少一些,他戰退敵軍,退到了略靠西北處的山頭上,並在這裏匯合了不少敗兵,總人數達到兩千餘人。
突圍幾乎是不可能的,蒙古騎兵很快就找到了這裏,他們知道山上有敵軍,但不知道具體人數,因而也不敢輕易進攻,隻是在山穀間設置崗哨巡邏,準備將孫庭等人困死在山上。
留守隻是死路一條,趁著敵軍還沒有調集大股人馬過來,孫庭決定突圍,他有一項比高俊和潘正的優勢,在他的部隊裏有不少本地人,比較熟悉這一邊的山路。
在布置突圍計劃的時候,張大春被授予了一項比較艱難的任務,現如今他已經是指揮兼營副統製了,與孫庭搭班子,讓他執行這樣的任務,孫庭也經過考慮。
這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是:帶著一個都的兵力,在孫庭所率領的真正的主力部隊以南數裏處與主力部隊一道突圍,借以吸引敵軍的注意力,迷惑蒙古人。
這幾乎是一項必死的任務,孫庭考慮的是,張大春級別夠高,能夠壓的住士兵,而且,他和鮑員外的女兒結婚後,妻子已經有了身孕,也許能生下一個男孩,這樣的話大春就不會絕後了。
張大春麵色如常的接受了命令,並且立刻去檢閱自己要帶的兵馬,那個軍使叫做袁勝,全都還剩下31名軍兵,小夥子們個個高大挺拔,聽說有一位副統製來帶領自己後更是喜不自勝,都在張大春麵前努力的挺直腰杆,讓自己顯得魁梧一些。
這是一群好小夥子,張大春挨個的檢閱了他們,並且讓他們不要緊張。
孫庭的軍馬突然從山上衝了下來,蒙古人沒有預料到這座小小的山包上居然藏了這麽多人,驚訝之下很快潰散。孫庭與張大春作了個簡短的告別,兩個人即刻分兵,張大春率領少數量人馬登上了鬱鬱蔥蔥的南山,而孫婷則率領主力部隊卷旗卸甲,從北嶺悄悄穿過。
在他們以南數裏處,蒙古軍將們得到了發現太平軍大部隊的消息,騎兵正在向這邊趕來。
在高俊略微以東數裏處的山道上,三名契丹騎手正茫然不知所措的看著周圍,他們中間護送著一輛輕便的馬車。
這大概是耶律齊人生最刺激的夜晚之一,先是被太平軍俘虜,但隨即太平軍又打了大敗仗,他們被敗軍裹挾至此,身邊隻剩下了十幾名太平軍,卻偏偏撞上了蒙古人。
契丹人對狂傲的蒙古人沒什麽好感,而對俘虜了自己的太平軍也不假辭色,因而他們選擇了在旁邊中立,勝利的人可以將耶律齊郡主帶走。
實際情形讓人啼笑皆非,太平軍與蒙古騎兵,戰了個平手,雙方互相殺傷死傷殆盡,居然沒有一個活人。
所有人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耶律齊的目光掃視眾人,她清楚,絕大部分契丹人其實並不願意投降蒙古,他們還希望恢複舊日的大遼帝國。更不希望自己做什麽蒙古人的郡主,而是堂堂大遼皇帝耶律留哥的親妹妹,響當當的遼國長公主。
關於這一切,她都十分清楚,但是,她更明白哥哥為何要選擇投靠蒙古,屬於契丹人的時代真的已經過去了,但可以選擇投靠一個真正有力的勢力,繼而使契丹人在未來獲利。正因為如此,耶律留哥才會不顧部下的勸阻,毅然去掉帝號,覲見鐵木真。
此時自己怎麽能為這樣的事拖後腿呢?如果自己去太平軍那裏,一旦讓鐵木真知道,該如何看待契丹人的忠誠?千千萬萬的族人還在遼東,在鐵木真的控製之下,這不是可以猶豫的時候。
“我們想辦法往西走,去尋找蒙古人。”這是耶律齊最後的命令,騎手們露出了或是欣慰或是不甘的表情,立刻套好馬車,繼續前進。
相比於高俊的前線苦戰,潘正的壓力立刻就輕鬆了許多,在泰安州以北的各處,他迅速樹立起旗幟,開始收納流亡軍兵,當地的山民也和太平軍相處融洽,這裏也屬於根據地的一部分,當地山民對太平軍印象極好,還有不少人參過軍,聽說高郎君在泰西打了敗仗,山民們商量著還要將泰山上的道士和尚請下來,做個法事。
在這些人的幫助下,潘正在短短一天的工夫內重新集結了一千五百多人。陳秉彝厥功至偉,在混亂時刻,他護住了所有的典籍文冊,在幾名軍兵的保護下一路逃到這裏,使得太平軍的重要文獻得以保存。
在高高低低的山路上起伏不定,與蒙古軍相周旋,不斷的解救被困軍兵,讓蒙古追兵逐漸感到力不從心的高俊並不知道這些,如果清楚的話,一定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各方麵的情報逐漸匯集到鐵木真這裏,追兵們成績不佳,雖然也殲滅了不少太平軍,但敵軍逐漸形成了有組織的抵抗,很顯然,太平軍在被擊潰之後又複活了。
“不要管在山裏麵的高俊了,他在山中走得不快,我們想辦法繞過它,去襲擊膠東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