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急時刻,高俊、潘正和孫庭幾乎是同時做出了最優抉擇,各自打起大旗,吸引蒙古騎兵的主力軍隊,爭取讓其他潰散的軍馬能夠得以複合。
太平軍長期以來實行的軍典文教製度起了作用,軍典們大多是各處的讀書人,有誌於參軍報國,長期負責文教工作,一般而言意誌堅定,百折不撓。此時他們的穩定鼓舞了軍兵們,盡管軍隊崩潰了,但是各處軍兵沒有停止戰鬥,形成了二三十個較大的股,向山內各處分散,不斷的收納遊兵散勇,盡可能的擺脫蒙古軍隊的追擊。
進山以後地形複雜多變,蒙古人雖然一戰擊潰太平軍,但深入追擊乃至於全殲敗軍就很難了。幾十人一組的蒙古騎兵四處遊弋,尋找太平軍的散兵,如果是兩三個人的話,固然在劫難逃,但是上百人的隊伍並不畏懼蒙古騎兵,他們與蒙古騎兵對峙,麵對麵的後退,慢慢撤入山林之中,消失在密林深處,然後想辦法轉移到別的山頭尋找友軍。
大股的騎兵追逐著高俊等人,艱難苦戰讓人感到既與絕望,高俊麵色如常,有力的下著一個又一個命令,其實他的心裏無比清楚現在的處境多麽艱難,但是在巨大的失敗麵前,反而心境平常了。
雖然失掉了大部分軍馬,但圍在高俊身邊的還有將近千人,這支小部隊反而指揮靈活了許多,掉頭一擊就打垮了追擊的蒙古騎兵。隨後左衝右突,終於在爬過兩個山頭之後,與潘正率領的殘餘人馬會合。
“輸的是夠慘的,但不是沒有翻盤的機會,你現在立刻接過我的旗幟,到那邊去收羅殘兵,我在這裏頂住蒙古人的進攻,這裏是山區,他們施展不開!”
“郎君!你在胡說什麽?要留也應該是我留下,你趕緊去收羅兵力。”一陣羽箭飛過,潘正的披膊上掛了一支。
“打出了這麽一場仗,我現在怎麽迴去,你放心,我心裏有譜,我是不會輕易的死在這兒的,你趕緊按照我的吩咐去做,快一點。”高俊原本平靜的心情也變得逐漸激動起來:“此時最需要的是士氣,我必須留在這兒。”
潘正知道現在不是較真的時候,但是他還是最後勸說高俊:“別忘記野狐嶺戰敗的事情,要小心蒙古騎兵在山穀間的機動。”
蒙古騎兵再一次如同潮水一般湧了上來,雙方又發生激烈的戰鬥,第一排的步兵舉起沉重的長槍,唿喊著與敵軍近身肉搏。潘正和高俊都知道時間緊迫,此時潘正也不再推脫,接過旗幟之後,率領少部分人馬迅速向東北方向前進。
“溫參軍,你留下來。”在分兵的時候,高俊點名讓溫逢海留下,這個人總是能夠及時的點出錯誤,此時高俊需要他。
這是一場無比艱難的戰鬥,騎兵對抗步兵、勝軍對抗敗軍、追兵對抗逃兵,各個方向都對蒙古人有利,不少潰散的軍兵已經扔掉了武器,還要想辦法重新收集,混亂之中不辨方位,高俊花了好一陣工夫才摸清應該撤離的方向,他想辦法將蒙軍的主要追兵拉得離潘正他們遠一些。
然而這些並不是全部的困難,真正阻礙高俊的在於所有人都覺得已經徹底輸了,就連高俊也時不時的冒出這種想法。
有好幾次,高俊自己都絕望了,但是戰鬥還在激烈的進行,僅僅是出於求生欲,步兵們也絕對不放棄希望,敵軍的騎兵在山道上努力前進,馬蹄踩在沙土上不住的打滑,步兵們慢慢的走上高坡,又緩緩的跨過斜嶺,能夠追擊的騎兵逐漸變少,大股騎兵在山穀間平坦一些的路上不懷好意的驅馳著,不斷的探清周圍的道路,尋找將敵軍步兵全部包圍在山頭上的辦法,他們試圖阻隔各個山頭之間的通道,然後將山上負隅頑抗的太平軍慢慢殲滅。
各個山頭和山嶺之上慢慢的都出現了太平軍的旗幟,盡管敗退,但是太平軍軍魂不散,此時他們開始搖動旗幟互相聯絡了,在山穀間的蒙古騎兵驚訝的望著這一切,在此之前他們還沒見過這麽堅韌的敵人。
從山口進入山間的路上隨處可見兩軍的屍體,太平軍與蒙古騎兵之間的戰鬥還在各處持續,在山中,迎風側耳,還能聽到遠處兵器碰撞的唿嘯之聲。
高俊知道不能拖下去了,那樣的話散處各地的各路兵一定會被殲滅的,這一千多名步兵剛剛衝上山頭,隻不過休息了片刻,吃掉了隨身攜帶的幹糧,就立刻再次衝下山,與山穀間馳騁巡邏的蒙古騎兵激烈交戰。
高俊的目標是不遠處的一座小小的山頂,不過十幾米高,遠遠的能看見十幾名步兵正在上麵緊張的防禦著,用盾牌遮掩著身體。
這座小小的山峰上都是碎石,馬衝上去一定會打滑,蒙古人當然不會忍心讓戰馬受損,所以隻是繞著這座山峰尋找破綻,同時一波又一波的放箭。
發現太平軍主力從不遠處的山上奔了下來,這些蒙古人怪叫一聲,又是大聲唿喊又是吹牛角號,開始一起向高俊這邊發起進攻。
很快他們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他們所想象的不同,太平軍此刻並沒有變成一隻殘破並且士氣不振的軍隊,反而高俊一次又一次的讓軍兵們重振士氣。
“我肯定會把你們都帶出去的!咱們哪座山頭上的友軍也不能放棄!”
“是高郎君,你們看,是高郎君親自來救我們了!”山頭上的太平軍激動的大唿,一名軍兵迴頭對躺在他們中間的那副擔架上的人喊道:“魏軍佐你快醒一醒,高郎君來了。”
在擔架上還有些意識不清的魏小乙嘴邊輕輕哼了一聲,這下子軍兵們更加高興了,在命令下,另一名軍兵撤掉自己的盾牌,跑迴中間去照顧魏小乙,剩下的人重新安排了位置。為首的隊正告訴大家,聽他的口令,一旦時機合適,就趕緊抬起魏軍佐,全軍一起衝下山去,與高郎君會合。
山下激戰正酣,太平軍憑著一股勇力衝到了山穀間,隨即遭到了蒙古騎兵的包夾,蒙古騎兵人數少一些,無法驅趕太平軍。
畢竟是山間,蒙古人無法自由的撤離戰線,然後在不遠處重新集結,反複驅馳,尋找敵軍的破綻,而隻能沿著山道行進,他們隻能順著山道脫離戰線,集結在高俊左右兩邊,還在尋找不會到來的破綻。
就在此時不遠處的一陣馬蹄聲提前結束了戰鬥,一個身穿銀色山文甲的光影從山那邊奔了過來,一杆梨花長槍畫出漂亮的弧線,從背後刺進敵軍之中。
太平軍長期以來實行的軍典文教製度起了作用,軍典們大多是各處的讀書人,有誌於參軍報國,長期負責文教工作,一般而言意誌堅定,百折不撓。此時他們的穩定鼓舞了軍兵們,盡管軍隊崩潰了,但是各處軍兵沒有停止戰鬥,形成了二三十個較大的股,向山內各處分散,不斷的收納遊兵散勇,盡可能的擺脫蒙古軍隊的追擊。
進山以後地形複雜多變,蒙古人雖然一戰擊潰太平軍,但深入追擊乃至於全殲敗軍就很難了。幾十人一組的蒙古騎兵四處遊弋,尋找太平軍的散兵,如果是兩三個人的話,固然在劫難逃,但是上百人的隊伍並不畏懼蒙古騎兵,他們與蒙古騎兵對峙,麵對麵的後退,慢慢撤入山林之中,消失在密林深處,然後想辦法轉移到別的山頭尋找友軍。
大股的騎兵追逐著高俊等人,艱難苦戰讓人感到既與絕望,高俊麵色如常,有力的下著一個又一個命令,其實他的心裏無比清楚現在的處境多麽艱難,但是在巨大的失敗麵前,反而心境平常了。
雖然失掉了大部分軍馬,但圍在高俊身邊的還有將近千人,這支小部隊反而指揮靈活了許多,掉頭一擊就打垮了追擊的蒙古騎兵。隨後左衝右突,終於在爬過兩個山頭之後,與潘正率領的殘餘人馬會合。
“輸的是夠慘的,但不是沒有翻盤的機會,你現在立刻接過我的旗幟,到那邊去收羅殘兵,我在這裏頂住蒙古人的進攻,這裏是山區,他們施展不開!”
“郎君!你在胡說什麽?要留也應該是我留下,你趕緊去收羅兵力。”一陣羽箭飛過,潘正的披膊上掛了一支。
“打出了這麽一場仗,我現在怎麽迴去,你放心,我心裏有譜,我是不會輕易的死在這兒的,你趕緊按照我的吩咐去做,快一點。”高俊原本平靜的心情也變得逐漸激動起來:“此時最需要的是士氣,我必須留在這兒。”
潘正知道現在不是較真的時候,但是他還是最後勸說高俊:“別忘記野狐嶺戰敗的事情,要小心蒙古騎兵在山穀間的機動。”
蒙古騎兵再一次如同潮水一般湧了上來,雙方又發生激烈的戰鬥,第一排的步兵舉起沉重的長槍,唿喊著與敵軍近身肉搏。潘正和高俊都知道時間緊迫,此時潘正也不再推脫,接過旗幟之後,率領少部分人馬迅速向東北方向前進。
“溫參軍,你留下來。”在分兵的時候,高俊點名讓溫逢海留下,這個人總是能夠及時的點出錯誤,此時高俊需要他。
這是一場無比艱難的戰鬥,騎兵對抗步兵、勝軍對抗敗軍、追兵對抗逃兵,各個方向都對蒙古人有利,不少潰散的軍兵已經扔掉了武器,還要想辦法重新收集,混亂之中不辨方位,高俊花了好一陣工夫才摸清應該撤離的方向,他想辦法將蒙軍的主要追兵拉得離潘正他們遠一些。
然而這些並不是全部的困難,真正阻礙高俊的在於所有人都覺得已經徹底輸了,就連高俊也時不時的冒出這種想法。
有好幾次,高俊自己都絕望了,但是戰鬥還在激烈的進行,僅僅是出於求生欲,步兵們也絕對不放棄希望,敵軍的騎兵在山道上努力前進,馬蹄踩在沙土上不住的打滑,步兵們慢慢的走上高坡,又緩緩的跨過斜嶺,能夠追擊的騎兵逐漸變少,大股騎兵在山穀間平坦一些的路上不懷好意的驅馳著,不斷的探清周圍的道路,尋找將敵軍步兵全部包圍在山頭上的辦法,他們試圖阻隔各個山頭之間的通道,然後將山上負隅頑抗的太平軍慢慢殲滅。
各個山頭和山嶺之上慢慢的都出現了太平軍的旗幟,盡管敗退,但是太平軍軍魂不散,此時他們開始搖動旗幟互相聯絡了,在山穀間的蒙古騎兵驚訝的望著這一切,在此之前他們還沒見過這麽堅韌的敵人。
從山口進入山間的路上隨處可見兩軍的屍體,太平軍與蒙古騎兵之間的戰鬥還在各處持續,在山中,迎風側耳,還能聽到遠處兵器碰撞的唿嘯之聲。
高俊知道不能拖下去了,那樣的話散處各地的各路兵一定會被殲滅的,這一千多名步兵剛剛衝上山頭,隻不過休息了片刻,吃掉了隨身攜帶的幹糧,就立刻再次衝下山,與山穀間馳騁巡邏的蒙古騎兵激烈交戰。
高俊的目標是不遠處的一座小小的山頂,不過十幾米高,遠遠的能看見十幾名步兵正在上麵緊張的防禦著,用盾牌遮掩著身體。
這座小小的山峰上都是碎石,馬衝上去一定會打滑,蒙古人當然不會忍心讓戰馬受損,所以隻是繞著這座山峰尋找破綻,同時一波又一波的放箭。
發現太平軍主力從不遠處的山上奔了下來,這些蒙古人怪叫一聲,又是大聲唿喊又是吹牛角號,開始一起向高俊這邊發起進攻。
很快他們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他們所想象的不同,太平軍此刻並沒有變成一隻殘破並且士氣不振的軍隊,反而高俊一次又一次的讓軍兵們重振士氣。
“我肯定會把你們都帶出去的!咱們哪座山頭上的友軍也不能放棄!”
“是高郎君,你們看,是高郎君親自來救我們了!”山頭上的太平軍激動的大唿,一名軍兵迴頭對躺在他們中間的那副擔架上的人喊道:“魏軍佐你快醒一醒,高郎君來了。”
在擔架上還有些意識不清的魏小乙嘴邊輕輕哼了一聲,這下子軍兵們更加高興了,在命令下,另一名軍兵撤掉自己的盾牌,跑迴中間去照顧魏小乙,剩下的人重新安排了位置。為首的隊正告訴大家,聽他的口令,一旦時機合適,就趕緊抬起魏軍佐,全軍一起衝下山去,與高郎君會合。
山下激戰正酣,太平軍憑著一股勇力衝到了山穀間,隨即遭到了蒙古騎兵的包夾,蒙古騎兵人數少一些,無法驅趕太平軍。
畢竟是山間,蒙古人無法自由的撤離戰線,然後在不遠處重新集結,反複驅馳,尋找敵軍的破綻,而隻能沿著山道行進,他們隻能順著山道脫離戰線,集結在高俊左右兩邊,還在尋找不會到來的破綻。
就在此時不遠處的一陣馬蹄聲提前結束了戰鬥,一個身穿銀色山文甲的光影從山那邊奔了過來,一杆梨花長槍畫出漂亮的弧線,從背後刺進敵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