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漂亮的攻敵必救確實一下子給潘正出了一道大難題,蒙古人收攏陣型,利用他們高速機動的優勢,甩開了潘正等人,直衝向前,在潘正他們身後擊潰了難民的隊伍。整個三州難民一下子如同雪崩,一般四處逃散,而原本安排在其中護衛的軍兵也直接被衝了個七零八落,不複成軍,蒙古騎兵在其中往來馳騁,如入無人之境。
如果潘正也衝入陣中,不但會被難民衝散,而且根本無法救下難民。
但如果選擇袖手旁觀的話,也不會給自己帶來安全,眼看著形勢突變,所有人都把目光轉向潘正。
早在與蒙古人剛剛接觸的時候,潘正就已經預料到了這種情形,此時他的表情與常時無異,揮劍指揮軍兵們迴神聚陣,準備衝入難民陣中。
“萬一咱們也被衝垮了,那豈不是……豈不是就敗了嗎?”提問的是原廣東摧鋒軍統製官黃日綱,現在他也是太平軍的一名旗指揮。
兩軍川野交鋒,沒有陣型的一方絕對會被吊起來打,這是顛撲不破的軍事規律。所謂陣形,意味著統一調度和協同作戰,沒有陣型的一方根本不能將力量投放到自己所需要的位置,也根本就不可能對對手造成有效的殺傷。
“聚攏隊形,先進入難民群中,現在敵方的騎兵也很難驅馳,咱們要把大旗高高立起來,讓各處散置的軍兵向咱們靠攏,截殺敵軍。”潘正如此說道,讓他身後的一名什將將大旗牢牢的抓在手裏。
“大家不要擔心,現在不複成陣的不是咱們,而是蒙古人,咱們要像鐵錘一樣狠狠的砸進去!”郝思文在旁邊向軍兵們解釋,所有的人立刻收攏隊形,像鉛球一樣高速的砸進了難民潮中,一下子就打碎了難民逃難的波浪,直接與在其中左右奔馳的一隊蒙古騎兵交起手來,而後者在在此之前並沒有意識到那麵高高的大旗下麵是什麽。
察合台,鐵木真的第二個兒子,性情暴烈的他騎著一匹紅馬,指揮著他的親近部曲在陣中左右馳騁,尋找那些值得他高貴的馬刀砍下去的目標。
目力所及之處絕大部分都是衣著破舊,氣衰不知的難民,偶爾才會有四五名軍兵,其中一個人揮舞著小旗,剩下的人茫然的一隻手手抓著長槍,另一隻手推開左右的難民尋找友軍,然而卻很不幸的遭遇察合台,在驚恐之中被衝散殺死。
正當他滿心痛快的大砍大殺之際,突然眼前的難民散開,十數支長槍一下子捅了過來,驚的察合台趕緊勒住戰馬,差點就硬硬的碰到這槍林。
然而這些長槍的主人們不依不饒,繼續向前推進,猛烈衝殺,察合台也受了傷,趕緊帶著身邊的騎兵轉身逃走,然而四處奔逃的難民讓馬兒驚恐不安,也很難逃的快速,不少手下帶傷乃至被殺。
察合台左右看了一下,越過成片的難民的頭頂,終於看到了遠處另一隻正在衝殺的蒙古騎兵,趕緊帶隊過去與之會合,並且打聽到了博爾忽的位置。
等到察合台與博爾忽會合的時候,又過去了小半個時辰,察合台氣喘籲籲的指著遠處的那麵大旗:“那麵旗子下麵有好大一群敵人,是剛才與我軍對陣的敵軍。”
果不其然,大家都發覺正在馳騁衝殺的蒙古騎兵似乎少了一點。而無論大股還是小支的敵軍都搖晃著各類的旗幟,仔細觀察才發現,他們旗子的搖動是有規律的,這顯然是某種奇暗號。
“好啊,看到水渾了,他們也敢於跟咱們直接較勁了,現在咱們應該收集兵力吃掉它們,我的察合台王爺,您意下如何?”博爾忽的臉也紅紅的,顯然剛才的衝殺讓他也激動起來。
“我同意,以成吉思汗的名義,讓部眾們振作起來,一舉衝垮他們!”察合台扔掉已經卷刃的馬刀,接過了他的那可兒遞過來的另一把直直的長鐵刀,刀尖劃過一個漂亮的弧線,指向遠處那麵旗幟。
蒙古人所觀察的不錯,潘正確實是用旗語原本散處在難民之間的軍兵們聯係,大家合力衝殺,斬卻不少敵軍,而難民重新聚集於他們身後,逐步的在恢複秩序。
在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潘正這麵大旗,這麵營旗隻要不倒,大家就知道主心骨尚在。理所當然的,這麵旗幟也就成了蒙古騎兵馳騁的目標。
蒙古騎射手們騎著神駿的高頭大馬,做著各種高難度的動作,以任何一種姿勢從任何一個角度向太平軍發箭。眼下各部激戰正酣,隊形難免不如開戰時嚴整,此時放箭確實收獲了更大的殺傷,但是殺紅了眼的太平軍根本沒有注意到。
手執大旗的,那名石匠身中一箭,頓時感覺手上失了力氣,軟軟的要倒,另一名什將趕緊接過大旗,兩名鐵軍將受傷的人拖到後麵去。
“蓋著天!你要當心,大旗別說倒了,歪了一下我要你吃小軍法!”郝思文看見了這個情況,忍不住大聲叫到。
這名接過大旗的人名叫蓋(ge)從文,名字叫做秀氣,但是身高八尺,飯量極大,原本是一名刀盾手,因為作戰勇猛,馮達提拔做了什將,後來又交給潘正。大概是他這文縐縐的名字實在和形象不符,因而大家依據他的身高給了他個外號,就叫蓋(gai)著天。
蓋著天粗聲粗氣的應了一聲,便用一對龍門鉗一樣的大手緊緊的攥著旗杆,端的是四平八穩。
蒙古騎兵發動了衝擊,甚至一度攻破了太平軍的軍陣,最先頭的人幾乎都要砍到大旗下麵,但是蓋著天隻是用他一雙螃蟹一樣的眼睛斜著瞧,大旗絲毫沒有搖動的意思。
趁著這個機會,潘正趕緊讓人填補了空缺,將衝進陣中的蒙古騎兵殄滅無遺,但是蒙古人毫不氣餒,他們逐漸的重新匯聚力量,與潘正往來廝殺。
眼看著情形出現變化,潘正也不再一味守衛大旗,甚至指揮著散落各處的軍兵結成第二個陣,主動與敵軍交手起來,兩軍往來廝殺,誰也無法獲得主動權,且戰且走,打了足足一個下午。雙方的損失都數以千計,而難民們更是遭到了可怕的殺戮,被殺的、流散的、在混亂中踩踏致死的有上萬人。
此時天色漸暗,已經疲憊不堪的軍兵們靠長槍支撐著身體,就在這個時候,望樓上的斥候高聲叫了起來,他們已經看到了遠處渡口的火光。
原本的渡口,此時燈火通明,影影綽綽之間可以看到橫亙黃河岔流上巨大的浮橋,這是收集了上下遊數百條民船製作出來的,寬闊穩當,難民們在上麵疾馳奔走。
戰鬥正酣的蒙古人也齊刷刷的迴頭望去,驚訝的看著遠處寬闊的黃河。
如果潘正也衝入陣中,不但會被難民衝散,而且根本無法救下難民。
但如果選擇袖手旁觀的話,也不會給自己帶來安全,眼看著形勢突變,所有人都把目光轉向潘正。
早在與蒙古人剛剛接觸的時候,潘正就已經預料到了這種情形,此時他的表情與常時無異,揮劍指揮軍兵們迴神聚陣,準備衝入難民陣中。
“萬一咱們也被衝垮了,那豈不是……豈不是就敗了嗎?”提問的是原廣東摧鋒軍統製官黃日綱,現在他也是太平軍的一名旗指揮。
兩軍川野交鋒,沒有陣型的一方絕對會被吊起來打,這是顛撲不破的軍事規律。所謂陣形,意味著統一調度和協同作戰,沒有陣型的一方根本不能將力量投放到自己所需要的位置,也根本就不可能對對手造成有效的殺傷。
“聚攏隊形,先進入難民群中,現在敵方的騎兵也很難驅馳,咱們要把大旗高高立起來,讓各處散置的軍兵向咱們靠攏,截殺敵軍。”潘正如此說道,讓他身後的一名什將將大旗牢牢的抓在手裏。
“大家不要擔心,現在不複成陣的不是咱們,而是蒙古人,咱們要像鐵錘一樣狠狠的砸進去!”郝思文在旁邊向軍兵們解釋,所有的人立刻收攏隊形,像鉛球一樣高速的砸進了難民潮中,一下子就打碎了難民逃難的波浪,直接與在其中左右奔馳的一隊蒙古騎兵交起手來,而後者在在此之前並沒有意識到那麵高高的大旗下麵是什麽。
察合台,鐵木真的第二個兒子,性情暴烈的他騎著一匹紅馬,指揮著他的親近部曲在陣中左右馳騁,尋找那些值得他高貴的馬刀砍下去的目標。
目力所及之處絕大部分都是衣著破舊,氣衰不知的難民,偶爾才會有四五名軍兵,其中一個人揮舞著小旗,剩下的人茫然的一隻手手抓著長槍,另一隻手推開左右的難民尋找友軍,然而卻很不幸的遭遇察合台,在驚恐之中被衝散殺死。
正當他滿心痛快的大砍大殺之際,突然眼前的難民散開,十數支長槍一下子捅了過來,驚的察合台趕緊勒住戰馬,差點就硬硬的碰到這槍林。
然而這些長槍的主人們不依不饒,繼續向前推進,猛烈衝殺,察合台也受了傷,趕緊帶著身邊的騎兵轉身逃走,然而四處奔逃的難民讓馬兒驚恐不安,也很難逃的快速,不少手下帶傷乃至被殺。
察合台左右看了一下,越過成片的難民的頭頂,終於看到了遠處另一隻正在衝殺的蒙古騎兵,趕緊帶隊過去與之會合,並且打聽到了博爾忽的位置。
等到察合台與博爾忽會合的時候,又過去了小半個時辰,察合台氣喘籲籲的指著遠處的那麵大旗:“那麵旗子下麵有好大一群敵人,是剛才與我軍對陣的敵軍。”
果不其然,大家都發覺正在馳騁衝殺的蒙古騎兵似乎少了一點。而無論大股還是小支的敵軍都搖晃著各類的旗幟,仔細觀察才發現,他們旗子的搖動是有規律的,這顯然是某種奇暗號。
“好啊,看到水渾了,他們也敢於跟咱們直接較勁了,現在咱們應該收集兵力吃掉它們,我的察合台王爺,您意下如何?”博爾忽的臉也紅紅的,顯然剛才的衝殺讓他也激動起來。
“我同意,以成吉思汗的名義,讓部眾們振作起來,一舉衝垮他們!”察合台扔掉已經卷刃的馬刀,接過了他的那可兒遞過來的另一把直直的長鐵刀,刀尖劃過一個漂亮的弧線,指向遠處那麵旗幟。
蒙古人所觀察的不錯,潘正確實是用旗語原本散處在難民之間的軍兵們聯係,大家合力衝殺,斬卻不少敵軍,而難民重新聚集於他們身後,逐步的在恢複秩序。
在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潘正這麵大旗,這麵營旗隻要不倒,大家就知道主心骨尚在。理所當然的,這麵旗幟也就成了蒙古騎兵馳騁的目標。
蒙古騎射手們騎著神駿的高頭大馬,做著各種高難度的動作,以任何一種姿勢從任何一個角度向太平軍發箭。眼下各部激戰正酣,隊形難免不如開戰時嚴整,此時放箭確實收獲了更大的殺傷,但是殺紅了眼的太平軍根本沒有注意到。
手執大旗的,那名石匠身中一箭,頓時感覺手上失了力氣,軟軟的要倒,另一名什將趕緊接過大旗,兩名鐵軍將受傷的人拖到後麵去。
“蓋著天!你要當心,大旗別說倒了,歪了一下我要你吃小軍法!”郝思文看見了這個情況,忍不住大聲叫到。
這名接過大旗的人名叫蓋(ge)從文,名字叫做秀氣,但是身高八尺,飯量極大,原本是一名刀盾手,因為作戰勇猛,馮達提拔做了什將,後來又交給潘正。大概是他這文縐縐的名字實在和形象不符,因而大家依據他的身高給了他個外號,就叫蓋(gai)著天。
蓋著天粗聲粗氣的應了一聲,便用一對龍門鉗一樣的大手緊緊的攥著旗杆,端的是四平八穩。
蒙古騎兵發動了衝擊,甚至一度攻破了太平軍的軍陣,最先頭的人幾乎都要砍到大旗下麵,但是蓋著天隻是用他一雙螃蟹一樣的眼睛斜著瞧,大旗絲毫沒有搖動的意思。
趁著這個機會,潘正趕緊讓人填補了空缺,將衝進陣中的蒙古騎兵殄滅無遺,但是蒙古人毫不氣餒,他們逐漸的重新匯聚力量,與潘正往來廝殺。
眼看著情形出現變化,潘正也不再一味守衛大旗,甚至指揮著散落各處的軍兵結成第二個陣,主動與敵軍交手起來,兩軍往來廝殺,誰也無法獲得主動權,且戰且走,打了足足一個下午。雙方的損失都數以千計,而難民們更是遭到了可怕的殺戮,被殺的、流散的、在混亂中踩踏致死的有上萬人。
此時天色漸暗,已經疲憊不堪的軍兵們靠長槍支撐著身體,就在這個時候,望樓上的斥候高聲叫了起來,他們已經看到了遠處渡口的火光。
原本的渡口,此時燈火通明,影影綽綽之間可以看到橫亙黃河岔流上巨大的浮橋,這是收集了上下遊數百條民船製作出來的,寬闊穩當,難民們在上麵疾馳奔走。
戰鬥正酣的蒙古人也齊刷刷的迴頭望去,驚訝的看著遠處寬闊的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