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窩闊台趕到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一地雞毛的景象,河對岸的太平軍不但全殲了蒙古軍隊,而且還從容的拾取了戰利品,之後才緩緩撤退,消失於天際。
隻能看到山後有一縷黃煙,那是正在焚燒陣地上的蒙古人屍體。窩闊台所不知道的是:引燃物用的是硫磺和火藥,這些東西原本是放在劃車弩後麵,如果蒙古軍渡河之後立刻建立嚴密陣地,廣泛偵查的話,太平軍偷襲無法得手,就要用這些東西,點燃六架劃車弩,然後全軍撤退。
而蒙古人重新搭建浮橋還有一天多的時間,至於讓人馬渡河所需要的時間更久,在河南布置出三五千的兵力之前,蒙古軍隊絕對不敢貿然追擊了。
這一張太平軍打得利索幹淨,以不到兩千人的兵力全殲近三千名蒙古軍隊,其中大約有三成是真正的蒙古人,盡管占據了天時地利,這樣的戰績在以往也還從未出現過。讓高俊終於心理壓力縮小了一些,全軍打完這一仗之後立刻後撤,開始向根據地靠近。
前線不斷有消息傳來,窩闊台和速不台得知了這場敗績之後,立刻利用蒙古騎兵的機動優勢前往濟陽渡河,並且成功控製了濟陽縣城。蒙古人利用他們牛馬眾多的優勢分多路迅速掃蕩,如果高俊還停留在北清河沿岸,打算再搞一場擊敵半渡的話,這時候大概已經被敵軍多重包圍了。
不過,此時高俊已經率軍撤離到了濟南城內,然而濟南守臣們都拒絕跟隨高俊撤退,希望依靠濟南城壁來繼續防守,高俊也隻能無奈告辭。
濟南畢竟也是一座大城,也許蒙古人並不能驟然將其攻下,還能吸引一部分進攻兵力,高俊也隻能寄希望於田琢等人的造化了。
此時此刻,根據地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的撤離行動,在魯南山區之中,高俊指定了十五處地點作為山水寨,還有幾座緊急修複的州城,根據地內所有在籍之人都必須撤退到山水寨或州城之中,避免與敵軍接觸。
各類山水寨在兩宋之際就十分流行,當外族侵略者進入中原的時候,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每個百姓都充滿樸素的殺敵熱情,因而統治者寄希望於他們結寨自保,從而牽製敵軍,甚至於使敵受困。
但是這類山水寨無一例外的失敗了,沒有正麵戰場的配合,這類山水寨堅持不了太久,早在泰和南征的時候,淮南地區的南宋軍民又建起了無數山水寨,但是由於正麵戰場節節敗退,這類寨子也都被金軍輕鬆剪除,死者山積。
前不久高俊所審問的那些遼東難民也提到了遼東的石堡子,這類用石頭砌成的堅固小城也沒有使遼東居民獲得安全。不客氣的說,遼東的山城可比中原山寨堅固多了,連他們都阻擋不了蒙古人,更別提小小的山水寨了。
山水寨畢竟不同於敵後抗日根據地,本身並沒有製造兵員、持續存在的能力,也無法協同統一指揮,生存困難。想要讓山水寨發揮作用,那麽正麵戰場的軍隊必須要不斷的與敵軍糾纏。這樣山水寨才好配合作戰,充分發揮效力。
高俊在北清河殲滅敵軍的時候,根據地內也開始了大規模的人員遷移,各路百姓分別遷入到各處山水之間建立營寨,暫時阻擋敵軍,等待大軍迴援。
孫庭西征的時候辛辛苦苦拿下的三州之地眼下也不得不放棄,遷移百姓到黃河岔道以南去,而掩護三州百姓的任務則交給了潘正。
前不久,就在濟州,潘正升起了自己的營旗,成立了除高俊以外的第二個營部,正式有了自己的幕僚團隊,成為了獨當一麵的好手。高俊調給了他八個滿員或不滿員的旗。
三州百姓十數萬人,帶著他們的家產,一路哭聲不絕於耳,向黃河以南退去。潘正麵色凝重,整個隊伍長達數十裏,太平軍兵散處其間以維護秩序,能用於機動的兵力不超過八百人。
但是潘正還是利用這點子兵力成功的維持了難民的秩序,並且派出覘騎廣泛偵查。
大約是第二天下午,還有十二萬災民滯留河北的時候,他得到了讓他吃驚不已的消息——博爾忽率領少量精銳騎兵拋棄輜重,星夜兼程,已經距離難民後尾不足五十裏了。
“敵軍來得好快!”潘正大吃一驚,即刻率領機動人馬向災民後尾奔去。
博爾忽的突襲確實有些成效,在潘正還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情況下就打到了敵軍尾部,但是長途奔襲消耗馬力,蒙古本部騎兵倒是耐寒暑善奔襲,可是其他各路協同部隊就沒這麽強的意誌力了,等到趕到的時候,能夠調用的騎兵也隻剩下了兩千餘人。
幸運的是,對麵的人數更少,隻有八百多穿盔甲的正軍以及大約一千多臨時調來的壯丁。
潘正所率領的人雖然少,但是軍官很多,眼下,旗指揮們也開始充任小小的隊正,各自率領幾個棒小夥子,聽從潘正的號令。
雖然隻有八百人,但是明晃晃的槍尖依舊讓人緊張,蒙古勇士還要留著性命去享受中原的花花世界,而不是用命往敵軍的長槍陣上撞。博爾忽大旗左右搖晃,蒙古騎兵分頭行動,馳騁射箭,想要用老戰術來動搖敵軍的陣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他們麵前的太平軍軍官眾多,指揮們安慰著軍兵不要擅自行動,默默忍受著敵軍飛蝗般的箭雨,所幸距離離得不近,弓箭的殺傷力很微弱。
潘正手執令旗,親自左右揮舞,調動軍兵麵向敵軍,雙方的陣型變換持續了整整半個時辰,博爾忽始終找不著突破點。蒙古騎兵來去如風,調動迅速,但是潘正在其中運籌帷幄,始終沒有讓敵軍找到機會。
快到下午的時候,察合台才從後麵匆匆趕來,雖然晚了半天,但是卻剛好趕上了兩軍不斷變換,尋找破敵之機的時候。
“博爾忽叔叔,幹嘛不直接衝過去?敵軍隻有八百人,就算是硬衝的時候一開始會吃虧,但是消滅這八百人之後什麽都好辦了。
博爾忽沒有說話,他隱隱的意識到這是一筆虧本買賣——敵軍的步兵素質遠不如蒙古勇士,他們大多隻會使用一兩種武器,聽從軍官的號令行事,中原人口眾多,隨意從一個村子裏抓出十幾個人,都能達到這樣的訓練效果。
然而這八百人卻能與兩千久經沙場的蒙古勇士當麵對陣。
蒙古的戰士們與之相比沒有經過太多的操練,而是直接從戰爭中打磨技巧,固然勇猛無敵,但是他們打一個少一個。草原上的狼一年能產七個仔,但是一對夫婦七年未必能生下一個巴特爾。直接這麽硬拚的話,蒙古勇士拚光了也打不下中原。
察合台對這種算賬方式很不以為然,兩千多騎兵打八百步兵,他想不出為什麽不衝鋒。
不過既然博爾忽如此說,他也就換了個主意,用手一指:那就先把這幫難民殺光吧。
隻能看到山後有一縷黃煙,那是正在焚燒陣地上的蒙古人屍體。窩闊台所不知道的是:引燃物用的是硫磺和火藥,這些東西原本是放在劃車弩後麵,如果蒙古軍渡河之後立刻建立嚴密陣地,廣泛偵查的話,太平軍偷襲無法得手,就要用這些東西,點燃六架劃車弩,然後全軍撤退。
而蒙古人重新搭建浮橋還有一天多的時間,至於讓人馬渡河所需要的時間更久,在河南布置出三五千的兵力之前,蒙古軍隊絕對不敢貿然追擊了。
這一張太平軍打得利索幹淨,以不到兩千人的兵力全殲近三千名蒙古軍隊,其中大約有三成是真正的蒙古人,盡管占據了天時地利,這樣的戰績在以往也還從未出現過。讓高俊終於心理壓力縮小了一些,全軍打完這一仗之後立刻後撤,開始向根據地靠近。
前線不斷有消息傳來,窩闊台和速不台得知了這場敗績之後,立刻利用蒙古騎兵的機動優勢前往濟陽渡河,並且成功控製了濟陽縣城。蒙古人利用他們牛馬眾多的優勢分多路迅速掃蕩,如果高俊還停留在北清河沿岸,打算再搞一場擊敵半渡的話,這時候大概已經被敵軍多重包圍了。
不過,此時高俊已經率軍撤離到了濟南城內,然而濟南守臣們都拒絕跟隨高俊撤退,希望依靠濟南城壁來繼續防守,高俊也隻能無奈告辭。
濟南畢竟也是一座大城,也許蒙古人並不能驟然將其攻下,還能吸引一部分進攻兵力,高俊也隻能寄希望於田琢等人的造化了。
此時此刻,根據地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的撤離行動,在魯南山區之中,高俊指定了十五處地點作為山水寨,還有幾座緊急修複的州城,根據地內所有在籍之人都必須撤退到山水寨或州城之中,避免與敵軍接觸。
各類山水寨在兩宋之際就十分流行,當外族侵略者進入中原的時候,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每個百姓都充滿樸素的殺敵熱情,因而統治者寄希望於他們結寨自保,從而牽製敵軍,甚至於使敵受困。
但是這類山水寨無一例外的失敗了,沒有正麵戰場的配合,這類山水寨堅持不了太久,早在泰和南征的時候,淮南地區的南宋軍民又建起了無數山水寨,但是由於正麵戰場節節敗退,這類寨子也都被金軍輕鬆剪除,死者山積。
前不久高俊所審問的那些遼東難民也提到了遼東的石堡子,這類用石頭砌成的堅固小城也沒有使遼東居民獲得安全。不客氣的說,遼東的山城可比中原山寨堅固多了,連他們都阻擋不了蒙古人,更別提小小的山水寨了。
山水寨畢竟不同於敵後抗日根據地,本身並沒有製造兵員、持續存在的能力,也無法協同統一指揮,生存困難。想要讓山水寨發揮作用,那麽正麵戰場的軍隊必須要不斷的與敵軍糾纏。這樣山水寨才好配合作戰,充分發揮效力。
高俊在北清河殲滅敵軍的時候,根據地內也開始了大規模的人員遷移,各路百姓分別遷入到各處山水之間建立營寨,暫時阻擋敵軍,等待大軍迴援。
孫庭西征的時候辛辛苦苦拿下的三州之地眼下也不得不放棄,遷移百姓到黃河岔道以南去,而掩護三州百姓的任務則交給了潘正。
前不久,就在濟州,潘正升起了自己的營旗,成立了除高俊以外的第二個營部,正式有了自己的幕僚團隊,成為了獨當一麵的好手。高俊調給了他八個滿員或不滿員的旗。
三州百姓十數萬人,帶著他們的家產,一路哭聲不絕於耳,向黃河以南退去。潘正麵色凝重,整個隊伍長達數十裏,太平軍兵散處其間以維護秩序,能用於機動的兵力不超過八百人。
但是潘正還是利用這點子兵力成功的維持了難民的秩序,並且派出覘騎廣泛偵查。
大約是第二天下午,還有十二萬災民滯留河北的時候,他得到了讓他吃驚不已的消息——博爾忽率領少量精銳騎兵拋棄輜重,星夜兼程,已經距離難民後尾不足五十裏了。
“敵軍來得好快!”潘正大吃一驚,即刻率領機動人馬向災民後尾奔去。
博爾忽的突襲確實有些成效,在潘正還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情況下就打到了敵軍尾部,但是長途奔襲消耗馬力,蒙古本部騎兵倒是耐寒暑善奔襲,可是其他各路協同部隊就沒這麽強的意誌力了,等到趕到的時候,能夠調用的騎兵也隻剩下了兩千餘人。
幸運的是,對麵的人數更少,隻有八百多穿盔甲的正軍以及大約一千多臨時調來的壯丁。
潘正所率領的人雖然少,但是軍官很多,眼下,旗指揮們也開始充任小小的隊正,各自率領幾個棒小夥子,聽從潘正的號令。
雖然隻有八百人,但是明晃晃的槍尖依舊讓人緊張,蒙古勇士還要留著性命去享受中原的花花世界,而不是用命往敵軍的長槍陣上撞。博爾忽大旗左右搖晃,蒙古騎兵分頭行動,馳騁射箭,想要用老戰術來動搖敵軍的陣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他們麵前的太平軍軍官眾多,指揮們安慰著軍兵不要擅自行動,默默忍受著敵軍飛蝗般的箭雨,所幸距離離得不近,弓箭的殺傷力很微弱。
潘正手執令旗,親自左右揮舞,調動軍兵麵向敵軍,雙方的陣型變換持續了整整半個時辰,博爾忽始終找不著突破點。蒙古騎兵來去如風,調動迅速,但是潘正在其中運籌帷幄,始終沒有讓敵軍找到機會。
快到下午的時候,察合台才從後麵匆匆趕來,雖然晚了半天,但是卻剛好趕上了兩軍不斷變換,尋找破敵之機的時候。
“博爾忽叔叔,幹嘛不直接衝過去?敵軍隻有八百人,就算是硬衝的時候一開始會吃虧,但是消滅這八百人之後什麽都好辦了。
博爾忽沒有說話,他隱隱的意識到這是一筆虧本買賣——敵軍的步兵素質遠不如蒙古勇士,他們大多隻會使用一兩種武器,聽從軍官的號令行事,中原人口眾多,隨意從一個村子裏抓出十幾個人,都能達到這樣的訓練效果。
然而這八百人卻能與兩千久經沙場的蒙古勇士當麵對陣。
蒙古的戰士們與之相比沒有經過太多的操練,而是直接從戰爭中打磨技巧,固然勇猛無敵,但是他們打一個少一個。草原上的狼一年能產七個仔,但是一對夫婦七年未必能生下一個巴特爾。直接這麽硬拚的話,蒙古勇士拚光了也打不下中原。
察合台對這種算賬方式很不以為然,兩千多騎兵打八百步兵,他想不出為什麽不衝鋒。
不過既然博爾忽如此說,他也就換了個主意,用手一指:那就先把這幫難民殺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