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兒抽出信紙,很快她就明白了這張紙上承載的是怎樣的信息:史彌遠指使李全暗害官軍、打擊主戰派、泄露軍事情報,這消息一個比一個沉重,一旦交到那些頭頭腦腦手裏,不知道會掀出怎樣的滔天巨浪。
她的大腦在飛速的旋轉著,不知道應該將這封信交給何人。甚至於,她有些不想交這封信,對於戰場上的情況,她也有所了解,高俊正在和畢再遇生死相搏,而且處於人數和位置上的劣勢,打下去隻會全軍覆沒,那麽此時何必用這一封信攪亂宋軍的神思?
但是,從這封信來看,李全正從背後觀察戰場的形勢,在必要的時候會主動襲擊畢再遇,這樣的話,淮中最為強大的兩支軍隊將會全軍覆滅,屆時李全就可以稱霸一方。
她不交這封信,鎮江屯駐大兵的三萬人,和太平軍的一萬人都將會煙消雲散,隻要她現在將眼前這個人殺死,毀掉這封信,就確確實實可以做到。
特別的情愫在文月兒心中劇烈的遊蕩著,種種不同尋常以往未有的情緒此刻都蔓延起來,讓她無所適從。
最後,她小心翼翼的收起這封信,將言和拖到一處無人可見的相對安全的地方,轉身向西南方向而去。
她走的很及時,穿過戰場十幾分鍾後,宋軍和太平軍的覘騎又一次相遇,最後的戰鬥來臨了。
李銘所率領的騎兵得知高俊退往利國寨後,也放棄糾纏鎮江右軍,迅速趕往利國寨與高俊會合。此時兩軍再也不是一方突破另一方的一翼那種狀態而是各自收迴了拳頭,準備最後的拚死一擊,預定的戰場就在大河與淮河的汊口附近,小清口一帶。
在鬆軟的泥土上,太平軍正在進行最後的布置,戰場上的拒馬溝濠已經修建完畢,貼軍們用泥土堆出了一座高台,供高俊登高指揮。
站在城頭,看著滾滾黃河,高俊忍不住長長歎了口氣,這讓站在他身邊的紇石烈誌有些疑惑:“溫敦郎君覺得咱們打不贏這一仗?”
“沒有,我隻是在看眼前的大河。”
“郎君不要驚慌,據我所知,宋軍的舟師都已焚毀,而且就算他們有水軍,也於事無補。”
“我不是在想宋軍,我是在想眼前的大河泛濫。”
“哦?”紇石烈誌這下更摸不著頭腦了。
“大河自過孟津渡以來,下遊河床漸高,以至於河水溢流,北上奪漳,南下奪淮,注入洪澤湖中,多有損害。前幾年李固渡分河,又使得淮北生靈塗炭。”高俊看著眼前這道河流寬闊而緩慢,真不知道用什麽樣的神力才能讓黃河歸於平靜。
“原來郎君在想這件事,大河就是如此,怨也沒用。”
“我看國朝是打算以黃河為界阻礙蒙古人的進攻了。”
“溫郎君又在說瘋話了,那河北就這麽丟了,你的山東不也沒了嗎?”
“恐怕確實如此,以潼關黃河為防線,然後在河北以兩行省為羽翼,至於河北,能收複就收複,收複不了也就如此了。
兩人正在說話間,潘正騎著馬,踏著鬆軟的泥土來到望台下麵,高聲稟報:“郎君!宋軍已近五裏之地!”
高俊揮揮手,示意軍馬列陣,步軍馬軍紛紛前進,唿喝之聲不絕於耳。高俊站在望台上,軍隊像是彩色的洪流一樣從望台下麵穿過,望台仿佛是屹立在黃河中的礁石一般。
旗隊在戰場上布置旗幟,確定方位,高高的勾陳大帝旗和毗沙門天王旗立在高俊的望台兩側。
步兵們結成方陣,為了應對敵軍的衝擊,高俊將方陣的厚度加強了不少,反正現在要防守的區域也不大了。
高俊這是背水一戰。
步兵都部署在最前麵,而騎兵布置在兩側,各直屬單位,包括旗隊和軍樂隊都在高俊的望台身後,而貼軍在前後貫穿著。
步兵采取了三層列陣,最前麵是橫隊,中間的補充兵力是縱隊,兩側身後則是小方陣。
遠處出現了宋軍的旗幟,正所謂兵上一萬,無邊無際,高俊連己方的陣型都隻能望個大概,敵軍到底有多少實在是看不出來,而前線的斥候們接連不斷的打出旗語,向高俊匯報敵軍的形勢。
盡管宋軍的攻勢極猛,但太平軍依舊是不急不躁的慢慢搏殺,弓弩釋放有序,執行良好的交火程序,使得宋軍頭頂上永遠覆蓋著一層箭雨,這對敵軍的進攻士氣是一種打擊。
宋軍首先使用了重步兵衝陣,然而雙方慢慢的磨在一起,直到宋軍筋疲力盡,連第一道陣型都還沒打開,反而在步兵撤迴本陣的時候遭到了太平軍騎兵的突襲,損失慘重。
宋軍的弓弩手和太平軍進行了激烈交鋒,但前者的儲備嚴重不足,在一個上午的射擊之後,幾乎啞了火。
結合前幾天的大數據,高俊下了判斷,宋軍的箭矢儲備已經接近斷絕,而糧食也有所不足。
在望台下麵搭設的兩個涼棚裏,各位參軍和幹事們來來出出,不時有公使得到命令,策馬衝向前線傳遞消息,高俊的判斷很準確,宋軍的弓弩已經基本停火。
麵對這種緊急情況,姚喜再也按捺不住:“眼下敵軍巋然不動,而我軍已有懈怠之意,此時應當急擊!”
說罷,姚喜翻身上馬,戴好麵具,率領宋軍騎兵發動猛烈衝鋒,而步兵則在其他各位統製官的率領下,排開陣勢,跟在騎兵後麵,向太平軍發動了壓力最大的一次攻勢。宋軍準備在騎兵的先導下,撕破敵軍的步兵方陣,硬吃太平軍。
在前線的太平軍斥候們瘋狂的搖動旗幟,高俊遠遠望見,知道太平軍要麵臨的最大一次考驗出現了,隻要能扛過這一次,宋軍的士氣就徹底懈怠了。
步兵在前線飛速變陣,本來在交戰時已經開始變薄的陣型被重新加厚,但即便如此,姚喜所率領的宋軍鐵蹄依舊勢不可擋,迅速突破了最前麵的橫陣。
在最前麵的大橫隊後麵,是已經列陣好的幾道縱隊,而姚喜率領騎兵在縱隊之間穿過,太平軍軍兵們不敢擅離隊伍,瘋狂的用長槍向兩側戳擊,想把從縫隙中穿插而過的宋軍挑下馬來,而宋軍也毫不客氣的用手中的馬槊與太平軍“熱烈交談”。在縫隙中響起巨大的金屬撞擊聲,然而宋軍馬隊還是突破了縱隊。
但是,太平軍步兵是最堅韌的步兵,已經被撕碎的橫隊迅速退迴到縱隊邊沿重新列陣,返身再戰,將跟在宋軍馬軍後麵的步軍牢牢堵住,而縱隊軍兵們也沒有在管已經突破了的馬隊,轉身去加強橫隊。他們奮力搏殺,將試圖跟隨騎兵突破的步軍牢牢的擋在了步兵陣地之外。
在橫隊和縱隊後麵的是三個步兵小方陣,他們迅速由內而外的布置好防禦,讓敵人的馬軍無從下口,正當姚喜遲疑之際,太平軍騎兵已經從身後接近,準備包抄。
她的大腦在飛速的旋轉著,不知道應該將這封信交給何人。甚至於,她有些不想交這封信,對於戰場上的情況,她也有所了解,高俊正在和畢再遇生死相搏,而且處於人數和位置上的劣勢,打下去隻會全軍覆沒,那麽此時何必用這一封信攪亂宋軍的神思?
但是,從這封信來看,李全正從背後觀察戰場的形勢,在必要的時候會主動襲擊畢再遇,這樣的話,淮中最為強大的兩支軍隊將會全軍覆滅,屆時李全就可以稱霸一方。
她不交這封信,鎮江屯駐大兵的三萬人,和太平軍的一萬人都將會煙消雲散,隻要她現在將眼前這個人殺死,毀掉這封信,就確確實實可以做到。
特別的情愫在文月兒心中劇烈的遊蕩著,種種不同尋常以往未有的情緒此刻都蔓延起來,讓她無所適從。
最後,她小心翼翼的收起這封信,將言和拖到一處無人可見的相對安全的地方,轉身向西南方向而去。
她走的很及時,穿過戰場十幾分鍾後,宋軍和太平軍的覘騎又一次相遇,最後的戰鬥來臨了。
李銘所率領的騎兵得知高俊退往利國寨後,也放棄糾纏鎮江右軍,迅速趕往利國寨與高俊會合。此時兩軍再也不是一方突破另一方的一翼那種狀態而是各自收迴了拳頭,準備最後的拚死一擊,預定的戰場就在大河與淮河的汊口附近,小清口一帶。
在鬆軟的泥土上,太平軍正在進行最後的布置,戰場上的拒馬溝濠已經修建完畢,貼軍們用泥土堆出了一座高台,供高俊登高指揮。
站在城頭,看著滾滾黃河,高俊忍不住長長歎了口氣,這讓站在他身邊的紇石烈誌有些疑惑:“溫敦郎君覺得咱們打不贏這一仗?”
“沒有,我隻是在看眼前的大河。”
“郎君不要驚慌,據我所知,宋軍的舟師都已焚毀,而且就算他們有水軍,也於事無補。”
“我不是在想宋軍,我是在想眼前的大河泛濫。”
“哦?”紇石烈誌這下更摸不著頭腦了。
“大河自過孟津渡以來,下遊河床漸高,以至於河水溢流,北上奪漳,南下奪淮,注入洪澤湖中,多有損害。前幾年李固渡分河,又使得淮北生靈塗炭。”高俊看著眼前這道河流寬闊而緩慢,真不知道用什麽樣的神力才能讓黃河歸於平靜。
“原來郎君在想這件事,大河就是如此,怨也沒用。”
“我看國朝是打算以黃河為界阻礙蒙古人的進攻了。”
“溫郎君又在說瘋話了,那河北就這麽丟了,你的山東不也沒了嗎?”
“恐怕確實如此,以潼關黃河為防線,然後在河北以兩行省為羽翼,至於河北,能收複就收複,收複不了也就如此了。
兩人正在說話間,潘正騎著馬,踏著鬆軟的泥土來到望台下麵,高聲稟報:“郎君!宋軍已近五裏之地!”
高俊揮揮手,示意軍馬列陣,步軍馬軍紛紛前進,唿喝之聲不絕於耳。高俊站在望台上,軍隊像是彩色的洪流一樣從望台下麵穿過,望台仿佛是屹立在黃河中的礁石一般。
旗隊在戰場上布置旗幟,確定方位,高高的勾陳大帝旗和毗沙門天王旗立在高俊的望台兩側。
步兵們結成方陣,為了應對敵軍的衝擊,高俊將方陣的厚度加強了不少,反正現在要防守的區域也不大了。
高俊這是背水一戰。
步兵都部署在最前麵,而騎兵布置在兩側,各直屬單位,包括旗隊和軍樂隊都在高俊的望台身後,而貼軍在前後貫穿著。
步兵采取了三層列陣,最前麵是橫隊,中間的補充兵力是縱隊,兩側身後則是小方陣。
遠處出現了宋軍的旗幟,正所謂兵上一萬,無邊無際,高俊連己方的陣型都隻能望個大概,敵軍到底有多少實在是看不出來,而前線的斥候們接連不斷的打出旗語,向高俊匯報敵軍的形勢。
盡管宋軍的攻勢極猛,但太平軍依舊是不急不躁的慢慢搏殺,弓弩釋放有序,執行良好的交火程序,使得宋軍頭頂上永遠覆蓋著一層箭雨,這對敵軍的進攻士氣是一種打擊。
宋軍首先使用了重步兵衝陣,然而雙方慢慢的磨在一起,直到宋軍筋疲力盡,連第一道陣型都還沒打開,反而在步兵撤迴本陣的時候遭到了太平軍騎兵的突襲,損失慘重。
宋軍的弓弩手和太平軍進行了激烈交鋒,但前者的儲備嚴重不足,在一個上午的射擊之後,幾乎啞了火。
結合前幾天的大數據,高俊下了判斷,宋軍的箭矢儲備已經接近斷絕,而糧食也有所不足。
在望台下麵搭設的兩個涼棚裏,各位參軍和幹事們來來出出,不時有公使得到命令,策馬衝向前線傳遞消息,高俊的判斷很準確,宋軍的弓弩已經基本停火。
麵對這種緊急情況,姚喜再也按捺不住:“眼下敵軍巋然不動,而我軍已有懈怠之意,此時應當急擊!”
說罷,姚喜翻身上馬,戴好麵具,率領宋軍騎兵發動猛烈衝鋒,而步兵則在其他各位統製官的率領下,排開陣勢,跟在騎兵後麵,向太平軍發動了壓力最大的一次攻勢。宋軍準備在騎兵的先導下,撕破敵軍的步兵方陣,硬吃太平軍。
在前線的太平軍斥候們瘋狂的搖動旗幟,高俊遠遠望見,知道太平軍要麵臨的最大一次考驗出現了,隻要能扛過這一次,宋軍的士氣就徹底懈怠了。
步兵在前線飛速變陣,本來在交戰時已經開始變薄的陣型被重新加厚,但即便如此,姚喜所率領的宋軍鐵蹄依舊勢不可擋,迅速突破了最前麵的橫陣。
在最前麵的大橫隊後麵,是已經列陣好的幾道縱隊,而姚喜率領騎兵在縱隊之間穿過,太平軍軍兵們不敢擅離隊伍,瘋狂的用長槍向兩側戳擊,想把從縫隙中穿插而過的宋軍挑下馬來,而宋軍也毫不客氣的用手中的馬槊與太平軍“熱烈交談”。在縫隙中響起巨大的金屬撞擊聲,然而宋軍馬隊還是突破了縱隊。
但是,太平軍步兵是最堅韌的步兵,已經被撕碎的橫隊迅速退迴到縱隊邊沿重新列陣,返身再戰,將跟在宋軍馬軍後麵的步軍牢牢堵住,而縱隊軍兵們也沒有在管已經突破了的馬隊,轉身去加強橫隊。他們奮力搏殺,將試圖跟隨騎兵突破的步軍牢牢的擋在了步兵陣地之外。
在橫隊和縱隊後麵的是三個步兵小方陣,他們迅速由內而外的布置好防禦,讓敵人的馬軍無從下口,正當姚喜遲疑之際,太平軍騎兵已經從身後接近,準備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