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邦佐長歎一聲:“我本是金人的將領,隻圖宦達,後來為偷生而入紅襖軍。所幸天不厭我,使我遇上了高郎君,進而成就一番事業。我本欲長年追隨其左右,日後必能精進,卻不想今日在這裏卻為保全太平軍將士,不得不違背初心了。”
“孫將軍何苦如此,棄暗歸正,善莫大焉。”聽出來孫邦佐是願意投降,畢再遇與諸將終於鬆了一口氣。
但是孫邦佐隨即提出要求:“務必將這些太平軍俘虜全都放歸!”
“我是不會和高俊這樣的人談條件的,俘虜我一個都不放,這些屍首倒是可以帶迴去。”畢再遇知道人隻要邁出了第一步,隨即就可以繼續滑落,孫邦佐既然鬆了口決定投降,就不愁套不出高俊的情報來。
片刻之後,從宋軍營寨中推出兩輛板車,上麵橫七豎八躺著12具死狀極慘的屍首作為對高俊的迴應。姚喜站在陣前高聲笑嗎:“你們的孫邦佐參軍已經願意棄暗歸正,我家將軍以禮相待,爾等都是中原移民,可速速投降!”
“砰!”在營帳中聽得消息,高俊猛然把茶盞摔在地上,走出營門來看,太平軍將士們已經將被虐殺的戰友遺體拉了迴來,12個人都死狀極慘,腹腔被掏的精光,臉上都是臨死前極度恐懼痛苦的表情。
軍兵們個個紅了眼睛,怒氣衝天:“對畢再遇談判已經失敗,幹吧!郎君!”
高俊這邊已經準備好了要送迴去的俘虜,看到眼前的慘狀,一個個都瑟瑟發抖。
“畢再遇,欺人太甚!”看到眼前的慘狀,高俊忍不住拔劍大罵:“各旗集結,老子要把畢再遇的腦袋揪下來!”
說著,高俊就要率軍出擊,與敵人決一死戰。
潘正和孫庭趕緊拉住高郎君,勸說郎君千萬不要如此激動,眼下正應該冷靜下來。
“郎君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尚氣而在此時突然強攻,敵軍營寨完備,決計是無法拿下的。”潘正急勸。
“郎君不是想要勸說弊在於同意咱們的條件各歸其家嗎。現如今,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動怒而改變先前的計劃。”孫庭苦勸。
陳秉彝也苦苦相勸,求高郎君千萬不要中了畢再遇的激將之計。
高俊奮力掙開兩人的糾纏,忍不住厲聲大叫:“這些都是曾與我出生入死的兄弟,現如今卻叫這老賊如此虐殺。高某人不報此仇,誓不為人,爾等何須再勸!”
看到眼前的情景,馮達等軍官都不知所措起來。好歹也都是四百人的指揮官了,從理智上來講,他們知道潘正和孫庭是對的,但是從感情上來講,他們寧可死都願意跟著高郎君現在就披甲出戰,與敵人大戰一場。
路哲和馮達對視一眼,也上去勸說高郎君不要動怒,李銘和僧虔還在模棱兩可之間。潘正見沒辦法,急叫龔成:“快攔住郎君!”
一群人你拉我扯,總算是讓高俊略微冷靜下來。軍兵們也都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作為普通的軍兵,鬥誌比理智還重要,他們現在很希望能跟著高郎君狠揍敵人一番,但是眼看著大多數軍官都反對,知道此事必有不成的地方。此時也都相勸高郎君千萬不要為難。
高俊的胸膛劇烈的起伏著,這個時候他掃視了一眼準備交換的宋軍俘虜,把後者都嚇得瑟瑟發抖。
李銘等人往前走了一步:“郎君,咱們把這些人也都給碎剮得了。”
“把這些人都放了吧,帶話給畢再遇,隻有像他這樣的庸懦之輩才會對沒有抵抗能力的俘虜揮刀,而我們太平軍向來以對抗人數比自己多過五倍、十倍的敵軍為榮。
畢再遇如果真的像他吹噓的那樣勇猛善戰的話,不妨兩軍對陣的時候再顯示出他自己的勇敢。”
俘虜們如蒙大赦,連稱高郎君仁德,被放還的他們起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在人群散去的時候,潘正偷偷找到王澮,忍不住低聲責備他:“剛才的形勢好生兇險,郎君向來對先生言聽計從,對您百般信任,您剛才為何不出言勸說郎君?萬一郎君真的率軍出擊,此番盛怒用兵,危害不小。”
“郎君自己心裏何嚐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此事可以激勵全軍士氣,讓大家同仇敵愾,我何必再上去相勸。”王澮搖搖頭:“這幾日的情況你已經看到了,戰事兇險,士氣日漸低落,今日陳琰被俘,軍將們多帶有憂色。此時畢再遇殘殺這幾個俘虜,倒是激發了全軍的膽氣。而郎君此番體恤士卒之言,更是讓大家感激欽佩,我怎麽能勸呢。郎君心中自有分寸,不會真的在盛怒之下用兵的。”
“你是說,郎君是在演?”
“那倒不至於,郎君性情多帶淳質。”王澮勸說潘正:“趕緊迴去調教你的士卒吧,讓大家把氣勢提起來,準備和畢再遇大戰一場。”
盡管孫邦佐投降了敵軍,但是高俊卻並不打算為難孫邦佐的家屬和下屬。
“他幾次為我出使各方,都未曾相離,此番必然是有什麽難言之隱,不可輕易妄動,等到查明事實再說。”
主持完對被虐殺俘虜的葬禮之後,為了振奮士氣,高俊也下令飲宴,之前被俘虜的宋軍將官們也得以敬陪末座,他們都已經聽說今天畢再遇殺俘的事情,心裏都十分忐忑。
剛剛養好傷的紇石烈誌也參與了,他也知道了今天殺俘的事情,向高俊敬酒說:“溫敦郎君無需多慮,眼下畢再遇被重重包圍,總有一日可殺此賊以謝陣亡將士。”
就在這個時候最早被俘虜的武鋒軍統製季宗若卻突然起身離席,跪在高俊麵前請求:“願得郎君金刀一官。”
高俊好生納悶,想起來此人就是上一次想要私下投降的那位,於是讓斡脫把金刀拿去,交到季宗若手中且看一看。
沒想到季宗若看完之後直接跪地下拜:“今日方見溫敦郎君,小人慚愧,從此願跟隨郎君左右。”
有這個人帶頭,被俘的忠義軍諸將紛紛請降,而南宋正軍的軍官們卻還在遲疑,按照傳統,兩國達成和議之後都會交換俘虜,忠義軍都是歸正人,南宋可能不要,但是他們這些正軍還是可以迴到家鄉的。
所以季宗若的傾向著實可疑,宴席結束之後,高俊也十分納悶,他猛然想到自己手上的金刀。
“這把金刀是當年的十人長溫敦傑送給我的……溫敦傑?溫敦郎君!”
高俊跳下床,趕緊讓人將季宗若帶來。
“孫將軍何苦如此,棄暗歸正,善莫大焉。”聽出來孫邦佐是願意投降,畢再遇與諸將終於鬆了一口氣。
但是孫邦佐隨即提出要求:“務必將這些太平軍俘虜全都放歸!”
“我是不會和高俊這樣的人談條件的,俘虜我一個都不放,這些屍首倒是可以帶迴去。”畢再遇知道人隻要邁出了第一步,隨即就可以繼續滑落,孫邦佐既然鬆了口決定投降,就不愁套不出高俊的情報來。
片刻之後,從宋軍營寨中推出兩輛板車,上麵橫七豎八躺著12具死狀極慘的屍首作為對高俊的迴應。姚喜站在陣前高聲笑嗎:“你們的孫邦佐參軍已經願意棄暗歸正,我家將軍以禮相待,爾等都是中原移民,可速速投降!”
“砰!”在營帳中聽得消息,高俊猛然把茶盞摔在地上,走出營門來看,太平軍將士們已經將被虐殺的戰友遺體拉了迴來,12個人都死狀極慘,腹腔被掏的精光,臉上都是臨死前極度恐懼痛苦的表情。
軍兵們個個紅了眼睛,怒氣衝天:“對畢再遇談判已經失敗,幹吧!郎君!”
高俊這邊已經準備好了要送迴去的俘虜,看到眼前的慘狀,一個個都瑟瑟發抖。
“畢再遇,欺人太甚!”看到眼前的慘狀,高俊忍不住拔劍大罵:“各旗集結,老子要把畢再遇的腦袋揪下來!”
說著,高俊就要率軍出擊,與敵人決一死戰。
潘正和孫庭趕緊拉住高郎君,勸說郎君千萬不要如此激動,眼下正應該冷靜下來。
“郎君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尚氣而在此時突然強攻,敵軍營寨完備,決計是無法拿下的。”潘正急勸。
“郎君不是想要勸說弊在於同意咱們的條件各歸其家嗎。現如今,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動怒而改變先前的計劃。”孫庭苦勸。
陳秉彝也苦苦相勸,求高郎君千萬不要中了畢再遇的激將之計。
高俊奮力掙開兩人的糾纏,忍不住厲聲大叫:“這些都是曾與我出生入死的兄弟,現如今卻叫這老賊如此虐殺。高某人不報此仇,誓不為人,爾等何須再勸!”
看到眼前的情景,馮達等軍官都不知所措起來。好歹也都是四百人的指揮官了,從理智上來講,他們知道潘正和孫庭是對的,但是從感情上來講,他們寧可死都願意跟著高郎君現在就披甲出戰,與敵人大戰一場。
路哲和馮達對視一眼,也上去勸說高郎君不要動怒,李銘和僧虔還在模棱兩可之間。潘正見沒辦法,急叫龔成:“快攔住郎君!”
一群人你拉我扯,總算是讓高俊略微冷靜下來。軍兵們也都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作為普通的軍兵,鬥誌比理智還重要,他們現在很希望能跟著高郎君狠揍敵人一番,但是眼看著大多數軍官都反對,知道此事必有不成的地方。此時也都相勸高郎君千萬不要為難。
高俊的胸膛劇烈的起伏著,這個時候他掃視了一眼準備交換的宋軍俘虜,把後者都嚇得瑟瑟發抖。
李銘等人往前走了一步:“郎君,咱們把這些人也都給碎剮得了。”
“把這些人都放了吧,帶話給畢再遇,隻有像他這樣的庸懦之輩才會對沒有抵抗能力的俘虜揮刀,而我們太平軍向來以對抗人數比自己多過五倍、十倍的敵軍為榮。
畢再遇如果真的像他吹噓的那樣勇猛善戰的話,不妨兩軍對陣的時候再顯示出他自己的勇敢。”
俘虜們如蒙大赦,連稱高郎君仁德,被放還的他們起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在人群散去的時候,潘正偷偷找到王澮,忍不住低聲責備他:“剛才的形勢好生兇險,郎君向來對先生言聽計從,對您百般信任,您剛才為何不出言勸說郎君?萬一郎君真的率軍出擊,此番盛怒用兵,危害不小。”
“郎君自己心裏何嚐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此事可以激勵全軍士氣,讓大家同仇敵愾,我何必再上去相勸。”王澮搖搖頭:“這幾日的情況你已經看到了,戰事兇險,士氣日漸低落,今日陳琰被俘,軍將們多帶有憂色。此時畢再遇殘殺這幾個俘虜,倒是激發了全軍的膽氣。而郎君此番體恤士卒之言,更是讓大家感激欽佩,我怎麽能勸呢。郎君心中自有分寸,不會真的在盛怒之下用兵的。”
“你是說,郎君是在演?”
“那倒不至於,郎君性情多帶淳質。”王澮勸說潘正:“趕緊迴去調教你的士卒吧,讓大家把氣勢提起來,準備和畢再遇大戰一場。”
盡管孫邦佐投降了敵軍,但是高俊卻並不打算為難孫邦佐的家屬和下屬。
“他幾次為我出使各方,都未曾相離,此番必然是有什麽難言之隱,不可輕易妄動,等到查明事實再說。”
主持完對被虐殺俘虜的葬禮之後,為了振奮士氣,高俊也下令飲宴,之前被俘虜的宋軍將官們也得以敬陪末座,他們都已經聽說今天畢再遇殺俘的事情,心裏都十分忐忑。
剛剛養好傷的紇石烈誌也參與了,他也知道了今天殺俘的事情,向高俊敬酒說:“溫敦郎君無需多慮,眼下畢再遇被重重包圍,總有一日可殺此賊以謝陣亡將士。”
就在這個時候最早被俘虜的武鋒軍統製季宗若卻突然起身離席,跪在高俊麵前請求:“願得郎君金刀一官。”
高俊好生納悶,想起來此人就是上一次想要私下投降的那位,於是讓斡脫把金刀拿去,交到季宗若手中且看一看。
沒想到季宗若看完之後直接跪地下拜:“今日方見溫敦郎君,小人慚愧,從此願跟隨郎君左右。”
有這個人帶頭,被俘的忠義軍諸將紛紛請降,而南宋正軍的軍官們卻還在遲疑,按照傳統,兩國達成和議之後都會交換俘虜,忠義軍都是歸正人,南宋可能不要,但是他們這些正軍還是可以迴到家鄉的。
所以季宗若的傾向著實可疑,宴席結束之後,高俊也十分納悶,他猛然想到自己手上的金刀。
“這把金刀是當年的十人長溫敦傑送給我的……溫敦傑?溫敦郎君!”
高俊跳下床,趕緊讓人將季宗若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