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這個功夫,潘正和紇石烈誌的隊伍也開始大步向前,然而這隻不過是短暫的空白而已,雖然一開始被太平軍的反擊搞蒙了,但是忠義軍們迅速恢複了鬥誌,這次除了弓箭之外,他們又使用了威力巨大的弩。弩箭貫穿了高家軍弓箭手的盔甲,連續有六、七名弓箭手被射中倒地,嚇得高俊慌忙命令盾牌手們快些抵擋。這些弓箭手可是太平軍罕見的寶貝,損失一個都能讓高俊傷心半天。
畢竟,一名弓箭手要運用熟練需要很長時間,而太平軍的主體還是高俊征召的農民,絕大部分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弓箭,更談不上通過訓練成為合格的弓箭手,遠程投射力量不足,一直是高俊的心病之一。
眼看著距離已經如此之近,三路兵馬也不在放箭,而是加快步伐一直衝到土城底下,與城上的敵軍展開了激烈的作戰。
金軍準備的鵝車起了不小的作用,在裏麵藏著的金軍士兵迅速沿著出口爬出,順著梯子向城上殺去,但是忠義軍對此早有準備,他們使用的裝備是短戟,隻有一米多長的短戟有強大的殺傷力,而且既可以刺殺又可以砍殺,忠義軍們就像是打雞蛋液一樣用短戟在鵝車上攪來攪去,將爬在梯子上的金軍打了個頭破血流。
而在城下的太平軍軍兵們繼續運用他們的長槍,這確實是一項好裝備,但是向上進攻的時候需要很大的力氣,而防守的宋軍隻用了鐵皮盾牌就足以將其格擋開,太平軍打得手臂酸麻,卻沒有取得多少戰果。
高俊和他的軍兵們一起擠到城下,用長槍進行刺殺,但是敵軍選出的是最為膀大腰圓的漢子,拿著極為厚重的鐵皮大盾,長槍刺到上麵是就像是用自動鉛筆捅防盜門。太平軍們轉變策略,開始利用厚重的龍門大槍努力的往下砸,這招果然有用,敵軍縱然力氣再大也吃不住巨槍的砸擊,但是太平軍的力氣消耗得更快,很快雙方就不得不換一批人繼續作戰,重複以上的步驟。
正當情形有些膠著的時候,城上的忠義軍突然紛紛避開,高俊有些意外想要湊上前去看分明的時候,隻看到床頭上一口黑鍋一晃,一大片黃色的液體劈頭蓋臉的砸下來,士兵們紛紛避讓躲閃不及,被燙的哇哇慘叫,倒在地上滾來滾去。
後排的軍兵們趕緊上來,把這些傷員向後拖行。
差點被做成口水雞的高俊勃然大怒,吼著讓軍兵們小心敵軍的金汁攻擊,一麵又吩咐人迴去通知繡工們一定要做好消毒措施,但他也知道被燙成重傷的人兇多吉少。
幸運的是,忠義軍對金汁的攻擊原理還是不大懂,如果是高俊的話,一定是上手先用開水潑一遍,立馬再用糞汁潑一遍,保證感染一片;而敵軍直接用的是煮熟的糞水,相當於是替高俊消毒了一遍,雖然感染的風險依舊不少,總是比高俊的方法好了那麽一點點。
紇石烈誌的軍馬此時氣鶩三軍,盧鼓椎本人親自擂響戰鼓,帶領士兵衝擊,他本人的臉上也被燙傷了一小塊,但是卻沒有後退,揮舞著鼓槌叫大家前進。
激戰中,紇石烈誌軍中一位小將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手上拿的是一杆真正的巨槍,長達兩丈,在他手中輕盈如風,而此人的鎧甲上居然還掛著許多手箭,長度還不到手掌寬,在此人的甲胄上叮當作響,好生拉風。
“此人是紇石烈誌麾下的步軍鈐轄,是前朝名將“長槍副統”抹撚史肐搭的侄子抹撚豬兒,年方十六,這槍法是他叔叔傳授的,而那手箭嘛,也是他叔叔的標誌,可惜沒人能學會,眼下隻是裝裝樣子而已。”有人向高俊介紹。
就在雙方嘶喊膠著的時候,另外幾座營寨裏的宋軍立刻出擊,向彭義斌的營寨撲了過來,而其餘各路金軍紛紛湧出抵擋,雙方戰成一片。有營寨依托的宋軍明顯占據了優勢,當天下午,金軍不得不撤迴營地休整,這場戰鬥損失極大,高家軍倒了三四十號人,其他士兵也都疲憊不堪,短時間內難以再戰。
當天晚上,張惠又率軍進行突襲,黃摑阿魯帶倉促應戰,被宋軍打得大敗虧輸,軍馬損失極多。
情形對金軍極為不利,淮北本來就荒蕪,經過了紅襖軍和金軍的戰事之後更是人煙稀少,幸存者也紛紛逃到淮南,眼下金軍挽輸不力,後勤匱乏,再拖下去,恐怕就打不下泗州了。
之後幾天,金軍再次發動強攻,勉強算是打壞了彭義斌營地的外牆,但是損失極大,而彭義斌趁這個機會連續殺傷金軍,眼看著營寨不得守,便後退一步,去了泗州城外的另一處營地,拋下了一道空空的土牆給金軍。
發覺泗州是一個硬釘子之後,高俊和紇石烈誌在內的多名將領開始發難,要求停止強攻,尋找其他辦法,或者改為進攻漣水縣。
蒙古綱自然拒絕:敵軍控扼淮河,戰線橫向上走得比我軍快,我軍的馬蹄可快不過船,敵軍不從漣水縣主動進攻就算萬幸了,咱們還要主動拓寬戰線,怕不是顧此失彼,全線崩潰。
但是無論如何,進攻暫停了,金軍各部開始休整,重新準備。紇石烈誌每天都在點閱騎兵,據他所說淮河冬季是會結冰的,趁這個機會一舉向南,則宋軍必然不戰自潰。
高俊並沒有多少騎兵可以點閱,但也督促軍兵們練習拳法活動手腳,保持身體狀態,前不久,僧虔、龔成、楊妙真等人聯合搞出了《拳法三十六式》,這種徒手搏擊的拳法不大容易用於實戰,但是強身健體,有助於軍兵體魄強健、動作靈活。
拳法簡便易學,高俊親自定名“軍體拳”。
與此同時又向根據地寫信,士兵們紛紛傳聞,高郎君和何先生似乎在根據地搞一些新玩意兒,比玻璃杯和肥皂更有意思。
但是每天負責念信的程辟則表示沒有這事,高郎君與何先生的信每封都是他念得,談的事務大大小小都有,從朝堂職任的變化到榮軍農場母豬配種的新進展,唯獨沒提到什麽新物什。
在不安的傳言當中,大家度過了一個還算可以的上元佳節,由於運輸艱難,沒有什麽盛饌可吃,紇石烈誌、高俊、潘正等人一起喝了頓酒,順便罵了一頓朝堂相公和蒙古綱。但是麵對堅固的泗州,依舊是無計可施。
畢竟,一名弓箭手要運用熟練需要很長時間,而太平軍的主體還是高俊征召的農民,絕大部分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弓箭,更談不上通過訓練成為合格的弓箭手,遠程投射力量不足,一直是高俊的心病之一。
眼看著距離已經如此之近,三路兵馬也不在放箭,而是加快步伐一直衝到土城底下,與城上的敵軍展開了激烈的作戰。
金軍準備的鵝車起了不小的作用,在裏麵藏著的金軍士兵迅速沿著出口爬出,順著梯子向城上殺去,但是忠義軍對此早有準備,他們使用的裝備是短戟,隻有一米多長的短戟有強大的殺傷力,而且既可以刺殺又可以砍殺,忠義軍們就像是打雞蛋液一樣用短戟在鵝車上攪來攪去,將爬在梯子上的金軍打了個頭破血流。
而在城下的太平軍軍兵們繼續運用他們的長槍,這確實是一項好裝備,但是向上進攻的時候需要很大的力氣,而防守的宋軍隻用了鐵皮盾牌就足以將其格擋開,太平軍打得手臂酸麻,卻沒有取得多少戰果。
高俊和他的軍兵們一起擠到城下,用長槍進行刺殺,但是敵軍選出的是最為膀大腰圓的漢子,拿著極為厚重的鐵皮大盾,長槍刺到上麵是就像是用自動鉛筆捅防盜門。太平軍們轉變策略,開始利用厚重的龍門大槍努力的往下砸,這招果然有用,敵軍縱然力氣再大也吃不住巨槍的砸擊,但是太平軍的力氣消耗得更快,很快雙方就不得不換一批人繼續作戰,重複以上的步驟。
正當情形有些膠著的時候,城上的忠義軍突然紛紛避開,高俊有些意外想要湊上前去看分明的時候,隻看到床頭上一口黑鍋一晃,一大片黃色的液體劈頭蓋臉的砸下來,士兵們紛紛避讓躲閃不及,被燙的哇哇慘叫,倒在地上滾來滾去。
後排的軍兵們趕緊上來,把這些傷員向後拖行。
差點被做成口水雞的高俊勃然大怒,吼著讓軍兵們小心敵軍的金汁攻擊,一麵又吩咐人迴去通知繡工們一定要做好消毒措施,但他也知道被燙成重傷的人兇多吉少。
幸運的是,忠義軍對金汁的攻擊原理還是不大懂,如果是高俊的話,一定是上手先用開水潑一遍,立馬再用糞汁潑一遍,保證感染一片;而敵軍直接用的是煮熟的糞水,相當於是替高俊消毒了一遍,雖然感染的風險依舊不少,總是比高俊的方法好了那麽一點點。
紇石烈誌的軍馬此時氣鶩三軍,盧鼓椎本人親自擂響戰鼓,帶領士兵衝擊,他本人的臉上也被燙傷了一小塊,但是卻沒有後退,揮舞著鼓槌叫大家前進。
激戰中,紇石烈誌軍中一位小將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手上拿的是一杆真正的巨槍,長達兩丈,在他手中輕盈如風,而此人的鎧甲上居然還掛著許多手箭,長度還不到手掌寬,在此人的甲胄上叮當作響,好生拉風。
“此人是紇石烈誌麾下的步軍鈐轄,是前朝名將“長槍副統”抹撚史肐搭的侄子抹撚豬兒,年方十六,這槍法是他叔叔傳授的,而那手箭嘛,也是他叔叔的標誌,可惜沒人能學會,眼下隻是裝裝樣子而已。”有人向高俊介紹。
就在雙方嘶喊膠著的時候,另外幾座營寨裏的宋軍立刻出擊,向彭義斌的營寨撲了過來,而其餘各路金軍紛紛湧出抵擋,雙方戰成一片。有營寨依托的宋軍明顯占據了優勢,當天下午,金軍不得不撤迴營地休整,這場戰鬥損失極大,高家軍倒了三四十號人,其他士兵也都疲憊不堪,短時間內難以再戰。
當天晚上,張惠又率軍進行突襲,黃摑阿魯帶倉促應戰,被宋軍打得大敗虧輸,軍馬損失極多。
情形對金軍極為不利,淮北本來就荒蕪,經過了紅襖軍和金軍的戰事之後更是人煙稀少,幸存者也紛紛逃到淮南,眼下金軍挽輸不力,後勤匱乏,再拖下去,恐怕就打不下泗州了。
之後幾天,金軍再次發動強攻,勉強算是打壞了彭義斌營地的外牆,但是損失極大,而彭義斌趁這個機會連續殺傷金軍,眼看著營寨不得守,便後退一步,去了泗州城外的另一處營地,拋下了一道空空的土牆給金軍。
發覺泗州是一個硬釘子之後,高俊和紇石烈誌在內的多名將領開始發難,要求停止強攻,尋找其他辦法,或者改為進攻漣水縣。
蒙古綱自然拒絕:敵軍控扼淮河,戰線橫向上走得比我軍快,我軍的馬蹄可快不過船,敵軍不從漣水縣主動進攻就算萬幸了,咱們還要主動拓寬戰線,怕不是顧此失彼,全線崩潰。
但是無論如何,進攻暫停了,金軍各部開始休整,重新準備。紇石烈誌每天都在點閱騎兵,據他所說淮河冬季是會結冰的,趁這個機會一舉向南,則宋軍必然不戰自潰。
高俊並沒有多少騎兵可以點閱,但也督促軍兵們練習拳法活動手腳,保持身體狀態,前不久,僧虔、龔成、楊妙真等人聯合搞出了《拳法三十六式》,這種徒手搏擊的拳法不大容易用於實戰,但是強身健體,有助於軍兵體魄強健、動作靈活。
拳法簡便易學,高俊親自定名“軍體拳”。
與此同時又向根據地寫信,士兵們紛紛傳聞,高郎君和何先生似乎在根據地搞一些新玩意兒,比玻璃杯和肥皂更有意思。
但是每天負責念信的程辟則表示沒有這事,高郎君與何先生的信每封都是他念得,談的事務大大小小都有,從朝堂職任的變化到榮軍農場母豬配種的新進展,唯獨沒提到什麽新物什。
在不安的傳言當中,大家度過了一個還算可以的上元佳節,由於運輸艱難,沒有什麽盛饌可吃,紇石烈誌、高俊、潘正等人一起喝了頓酒,順便罵了一頓朝堂相公和蒙古綱。但是麵對堅固的泗州,依舊是無計可施。